什麼是宗教?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藍桉 您是第2077個瀏覽者
宗教(religion)是一種社會行為,它包括指導思想(宗教信仰),組織(宗教組織,如教會,宗侶),行動(宗教組織內的活動,如祭祀,禮儀),文化(宗教建築,宗教繪畫,宗教音樂)等等方面的內容。一種成功的宗教能夠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並且對某一時代人類的社會發展形成較大的影響。
宗教是一種對社群所認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風俗的教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多數宗教是對超自然力量、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給人以靈魂並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對宗教進行研究的學科是宗教學。
宗教可以大致分為自發宗教和人為宗教兩大類。自發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宗教。而現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為宗教。
在人類歷史上宗教的產生和發展的確是與很多因素有關,如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為一種在歷史上影響時間如此長、影響範圍如此廣泛、影響人數如此眾多的社會行為的產生和發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自從人類成為一種群體活動的生物,成為具有社會性的群體以來,宗教就是作為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而成為社會的必需。雖然,世界上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宗教的產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特別是經歷了幾千年社會發展,在教育、科學、生產力都有相當高的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宗教不但沒有消滅,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廣泛,而且有很多新的宗教還在產生,其根本的原因是什麼?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於宗教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保證人類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的作用。在其他的社會活動,如教育、科學還沒有很好地滿足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保證人類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要求之前,宗教仍然是社會的必需。除了原始宗教是完全從自然產生,有比較一般性的維護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作用。而以後的宗教和宗教改革,往往都帶有某些創始人所代表的社會階層的意識。所以在階級社會中,宗教活動往往會帶有階級烙印。但是一些主要的宗教之所以為社會接受,為社會中相當部分的人所接受,主要的原因還是它的維護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作用能滿足全社會的需要。
人類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社會發展,在教育、科學、生產力等方面都有相當成就,可是人的社會性相對於人的自然特性,特別是相對於人的反社會屬性還是十分薄弱的。教育、科學、國家機器等等這些培養人的社會性的活動的作用還不夠強大,還需要宗教活動來幫助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保證人類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正常進行。所以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人類社會還需要宗教。
宗教一詞的來歷
中國文化認為:有一個創始人、有崇拜對像為「宗」;有一群追隨者,有一定的祭祀儀式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從拉丁詞「re」和「legere」演變來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發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為了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這個詞,與英文的religou s be liefs的含義本來並不對等。本來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術語,並不是現在的內涵和外延。比如歷史上,中國的道教,即不用這個名詞來稱呼。宗教這個詞用來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譯造成的詞義變化。宗教這個詞作為佛教專門術語的含義,即自證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卻了。
宗教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會宗教就已經存在,它產生的根源和基礎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對自然鬥爭力量的軟弱。那時,宗教規範往往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規範。
在最原始時代,在階級分化發生之前,人類就開始了各種宗教活動。這一點在許多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中都可以知道。人是自然界最複雜的生物,特別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比自然界其它生物都要複雜;而且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為什麼人的思想活動,人對自然力的敬畏,對自然界種種現象的思考等精神活動會變成宗教這種社會性的活動呢?從原始宗教的產生來看,在管理人的集體活動的組織,如國家機器,還沒有產生,科學和教育還十分不發達的時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屬性,保證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從考古和民間傳說我們瞭解到,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們身邊的東西,如獵人祭拜的是各種動物、山神;漁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採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種植物,樹神、花神。這些祭拜對像既不是抽像的心靈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自然之物。而且,祭拜活動都是全體部落成員參加,由部落首領或者由所謂可以和神靈交流的祭師主持。所以,祭拜活動,不僅是一種儀式,而且是作為增強全體人員的集體意識的一種活動。可能後者才是祭拜活動的真正目的。至於,精神寄托、心靈安慰等祭拜和宗教的高級作用只是後來宗教的發展和在社會活動中普及以後帶來的次要作用,而不是宗教成為一種非常主要的社會活動的根本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集體活動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國家這種高級組織形式的出現,宗教祭拜也越來越抽像,死人、鬼魅、幽靈等進入祭拜對象,宗教祭拜儀式越來越恐怖,甚至要用人來做祭拜奉物。這些行為如果說是精神寄托、心靈安慰就不大合理了,而解釋為壓制人的自然特性,支持加強人的社會性到是更加合理些。特別宗教的強調服從性,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是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歷代都有統治者特別熱中於宗教儀式,有些時候他們還會利用手中掌握的國家機器來推行他們看中的某個宗教,甚至於一些統治者把某個宗教定為國教與國家法令一致,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往往也是宗教的最高領袖。也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宗教所具有的保證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作用.
宗教與信仰
宗教的基礎是信仰,也有人認為是蒙昧主義。宗教只要求人們相信,不要求人們問為什麼。宗教並不是迷信,也不帶有封建色彩, 所以它可以說是一種高尚的信仰。
有些觀點認為,某個民族只信仰某個宗教。而從考古學的發現上得出的結論是,信仰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變的。民族、宗教和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宗教的影響力量
宗教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哪個國家沒有宗教。
宗教與政治
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很複雜,宗教信仰會影響法律。宗教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宗教常常被統治階層用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來作為反抗壓迫的工具。
現代在許多國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中世紀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國家政權與宗教合而為一,宗教首領就是國家首腦,直接掌握國家政權;設立單一的宗教成為國教,教規就是國法,公民必須信奉和遵守,公民沒有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否則會被認為是「異教徒」而遭到迫害。但在古代中國,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允許公民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但各種其他宗教必須納入儒家倫理的框架中。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當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宗教將會消失。
一神教與多神教
一神教是指起始神(真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靈。一神教的起源民族是含閃民族,如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等,基督教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餘起源的宗教一般是多神教。
無神論
無神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無神論是指不堅信神的存在,即沒有宗教信仰;狹義的無神論指堅信不存在神,即否認存在著一切超自然的力量。
宗教與科學
宗教與科學經常是對立的。歐洲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對所有違背聖經言行的人都處以酷刑。許多科學家都受到了迫害。但是宗教在某些方面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