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方歷史] 北條家概說

北條家概說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1067個瀏覽者
北條篇
■ 概說 ■

 提起北條氏,不管是在日本歷史或是戰國史中都是相當有名的。從源賴朝之妻北條政子的實家(出身的家族)的北條氏登上輔佐幕府征夷大將軍的「執權」之位並世襲以來,北條氏一直掌握著日本政治的實權。不過北條名族到了下剋上風潮盛行的戰國時代,也難逃沒落的命運。

 戰國時代雄據關東地方的北條氏,與鎌倉時代以來的北條名族事實上毫無關係。此北條氏之祖為伊勢新九郎長氏(俗稱北條早雲),其出身及來歷有著許多的謎。早雲以調停大名今川家的繼承人糾紛而登上歷史舞台,其後趁亂奪取伊豆一國,最後奪得相模的小田原城並以之為根據地,改姓北條而開始了戰國大家北條氏。戰國時代的分期約有三種分法,其中被普遍認為最適當的分法便是以早雲自立為戰國大名為戰國時代的開始,至織田信長上洛為結束。

 為了與鎌倉時代的北條名族區分,一般將之稱為「後北條氏」或「小田原北條氏」,以早雲為首,歷經氏綱、氏康、氏政、氏直五代而亡,因此普遍又被稱為「後北條氏五代」。

 後北條氏以相模的小田原為中心發展,氏綱的時代大致是與扇谷上杉氏及里見義堯對立爭戰,除了攻滅里見氏外,也為上杉氏帶來相當的威脅。

 至氏康一代,將上杉憲政驅逐至越後,關東的經略至此告一段落。並以收復駿河失地為契機,與駿河今川氏、甲斐武田氏結成了三國同盟。氏康其後雖將家業讓與兒子氏政,但事實上仍是由自己掌權。

 氏康•氏政父子共同執權的時代,經歷了越後長尾景虎(後來的上杉謙信)及甲斐武田信玄的圍城攻擊,但都順利渡過危機。氏康原與上杉謙信結盟而與武田信玄敵對,但氏康一死,氏政立即與岳父晴信(信玄)結盟背離上杉。其後不久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相繼死去,到了武田勝賴及上杉景勝一代,為了與二者對抗,氏政採取了接近織田信長及德川家康的遠交近攻策略。氏政隱居,由氏直繼承家業後,武田氏被織田攻滅、接下來又發生了本能寺之變。

 氏直一代將關東管領瀧川一益攻滅,經過與家康的對戰談和後,不願臣從豐臣秀吉的北條氏不可避免地演變成與之一戰的情勢。在經過秀吉及其下大名的圍城戰後,氏直決定開城投降。氏政及其弟氏照被命令切腹自盡,氏直被流放至高野山,北條五代一百年就此告終。

 後北條氏大致上可說是勤於民政並好文學的大名。江戶時代時,氏政之弟氏規的子孫成為河內國狹山藩之大名,領有一萬石。明治維新後封子爵。


--------------------------------------------------------------------------------

■ 北條氏康(Houjoh Uziyasu)1515∼1571(永正12∼元龜2.10.3)■

 氏康爸爸(不由得就這樣叫了……)在炎之蜃氣樓中是以蘆之湖龍神的身分出場的。為什麼會變成蘆之湖的龍神呢?這點實在是個謎……。雖然龍沒辦法說話,但是從氏康爸爸對三郎的一舉一動,感覺上真的是充滿了深深的親情。

 史家對於氏康的評語一般都非常地好。氏康不但長於和歌、擁有文人的文才,身為一個戰國大名,在政治、外交、軍略方面也非常優秀。北條五代的繼承者們都擁有相當的文才,尤其是氏康的叔父長綱(幻庵)更是號為關東第一的文人,或許氏康就是從幻庵那裡培養出過人的文學素養的吧。在政治方面,氏康進行了相模及武藏的檢地,作成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以把握領國的情形及家臣團的狀況,在他統治下的北條領,是當時戰國大名當中政治最為安定的土地。外交方面,促成北條•今川•武田三國同盟,使得北條家能保有安泰的情勢。至於軍略方面,號為戰國三大會戰之一的「武藏河越夜襲戰」便是由氏康帶領八千士兵擊退了山內及扇谷兩上杉氏及古河公方八萬聯合軍的成名戰役。

 氏康共有十三個孩子。其中有七人是男子。有如此多數的兒子卻沒有發生叛亂之事,在戰國史──日本史中可以算是個奇蹟了。事實上北條五代百年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繼承權糾紛之事。這真的是非常罕見的事。(謙信才兩個養子就搶成那樣了……)或許早雲及氏綱的兒子都不多,沒有發生糾紛也不奇怪,但氏康的七個兒子卻都能和平相處,這或許是氏康的教導有方吧。也或許是因為這七個兒子同是氏康之正室(今川氏親之女•瑞溪院)所生,才能如此感情融洽。在氏康的七個兒子當中,次子氏照的個性是最激烈的,但即使是這樣的氏照也能乖乖地輔佐兄長氏政而不作亂一定也是因為氏康文武兼備的教育方式吧。

 略史:
 氏康於1541年由父親氏綱讓與家業,成為後北條氏第三代當主。繼承家業之後的兩年便實施相模、南武藏、伊豆的檢地,並改革稅制,奠下統治領國的基礎。1545年為了駿河富士川以東之地與今川義元相爭,最後終於失去了駿河之地。但是在翌年便於河越之戰中大獲全勝,滅亡了扇谷上杉氏,並在1552年將山內上杉憲政由上野驅逐至越後。1554年為了奪回失土而攻入駿河,但最後成立了相模•甲斐•駿河三國同盟(相甲駿三國同盟)。1555年實施了北武藏的檢地,於1559年初作成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雖然在此年末將家業讓與其子氏政,但仍居於小田原的本城而被稱為「御本城大人」,繼續看守著氏政並助其處理政事。在1569年成立了相越同盟。

北條氏政(Hohjoh Uzimasa)1538∼1590(天文7∼天正18.7.11) ■
 氏政哥哥這個角色說實在的不怎麼討好……。史實裡將三郎送去給別人當養子就算了,來到炎之蜃氣樓中又要把親生弟弟木縛到神木上,真是個冷血無情漢啊!這樣一來,不就註定要被疼愛高耶的炎之蜃氣樓迷們討厭了嗎?

 不過好惡先放一邊,為氏政哥哥設身處地想一想,人家也是有苦衷的嘛。身為一族的領導者,為了一族的安泰,有時也是必須狠下心來犧牲親人的……不行,想到要被犧牲的人是高耶我就不能原諒!而且這話太沒說服力了……。

 說到氏政哥哥,比起氏康爸爸來,史家一般給他的評語就差了很多──「愚將」。最主要還是因為未能看透時勢而忤逆豐臣秀吉的關係。不過這也是頂不公平的。雖然氏康把家業讓給氏政,但氏康在世時,所有的決斷權都還是掌握在氏康手裡,氏政這個北條家當主沒什麼實權;氏康逝後,弟弟們的發言又十分明顯,氏政的影子實在是蠻薄弱的。再加上氏政的時代正是戰國亂世朝向統一大局進行的轉捩點,不只是氏政、同時代中的大名除了信長、秀吉、家康之外也都迅速沒落衰微,氏政能繼續守護經營北條家,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氏政是個重守不重攻的慎重派人物。

 常常在提到氏政時,就會說到「如果是氏照繼承家業的話……」這種假設來。但是對歷史而言,任何的「如果」都是無用的。誰又知道勇猛善戰的氏照繼承了家業的話,不會像武田勝賴那樣地因過度征戰而提早葬送了一族?而且仔細看看氏政在政治或外交的策略,他事實上也是個不遜於父親的優秀人物。

 只是氏政可以說是出生在凶星之下,他繼承家業的那一年關東一帶就發生了凶作飢荒。再加上戰國時代正是農民勢力抬頭時期,訴訟事件或是要求「德政令」(債務豁免令)的行動時有可聞,若是要求未被滿足,農民便全村逃亡,農民逃亡的話就會失去稅收和兵力的來源,氏政可說是為了這些農民而傷透了腦筋。

 另外也在氏政這一代,小田原城首次受到外敵來犯。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的大軍前後兩次包圍了小田原城,氏政因為知曉長途跋涉的大軍無法進行持久戰而採取守城戰渡過兩次難關,但到了自己這一代,居城竟受到敵軍來犯,想必氏政也相當心痛吧。

 氏政一代征戰不斷。除了越後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繼承關東管領職後致力於平定關東,攻向小田原城而與北條不斷衝突外,北條家的宿敵里見氏的壓制也是一大課題。雖然在第二次國府台會戰後順利削弱了里見家的勢力,但隨之而來的是三國同盟之一的武田家出現嗣子義信謀叛事件,信義自殺後其妻也被送回今川家,使得以婚姻關係締結起來的三國同盟出現裂痕。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為織田信長所殺後,信玄更是開始大舉入侵今川領,三國同盟也就此告終。其後氏政為了抵禦武田勢力而與謙信締結了「相越同盟」,以氏政的次男國增丸以成為謙信的養子的名目前赴越後當人質。但事實上翌年被送到越後去的卻是氏政之弟三郎。據說是氏政因為自己的兒子年紀尚小,因此才向氏康求情將人質人選換為三郎的。

 與信玄的攻防戰仍然持續著。氏康死去後,氏政便立刻中止了相越同盟而再度與信玄締結相甲同盟。結果又形成了非與上杉家作戰不可的局面。謙信逝後,其養子景虎及景勝為了爭奪繼承權而爆發了「御館之亂」,原先氏政及武田勝賴都支持景虎,但後來勝賴被上杉景勝收買,反而支持景勝。由於此因使得氏政又與武田再度對立,但在與勝賴對陣當中,氏政將家業交由其子氏直繼承了。但他也與父親氏康一樣,仍然輔佐著政事。

 氏政是相當有名的愛妻者。雖然氏政的正室黃梅院是相甲駿三國同盟成立時,為了鞏固同盟而由武田家迎娶來的,也就是所謂的政治婚姻,但氏政與黃梅院卻十分地恩愛。他們兩人是在16歲及12歲之時結婚,生了四個兒子。但是永祿11(1568)年由武田家毀棄了甲相同盟,氏康因而在翌年將黃梅院送回武田家。(事實上是因為武田信玄在今川義元死後攻向今川家,嫁給今川義元之子的氏康之女竟然是走路逃亡回來的,讓氏康氣壞了。)由丈夫及兒子身邊被拆散的黃梅院回到甲斐後立刻就出家,沒有多久便以27歲之齡死去了。氏政非常疼愛黃梅院,這或許也是他會在氏康逝後又與武田家結盟之因。在甲相同盟重新成立之後,氏政在箱根早雲寺裡建了黃梅院的塔頭並迎回她的分骨供奉。由氏政如此愛妻這點來看,應該也是個重視親情的人吧。

 有關造成後北條氏滅亡的豐臣秀吉之小田原攻伐戰,氏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有關這部分,就另外在「小田原攻伐戰」中再詳述了。

 略史:
 氏政是後北條氏的第四代當主。1554年相甲駿三國同盟成立時迎娶武田晴信(信玄)之女為正室,在1559年12月由氏康手中繼承了家業。1560年為了飢荒及瘟疫的流行而實行債務豁免令,並重新制定貨幣制度。1561年氏政與其父氏康共同擊退了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的小田原攻擊,但是其後為了抵禦毀棄三國同盟的武田晴信(信玄)而與謙信結盟。氏政在1571年氏康逝後與岳父信玄聯手,共同與謙信敵對。到了武田勝賴及上杉景勝一代,為了抵抗二人而與德川家康、織田信長交好。1580年將家業交給其子氏直,並輔佐政事。在與秀吉的決戰中為了幫助氏直而奔走,但仍在小田原攻伐戰中失敗,與其弟氏照切腹自盡。

■ 北條氏照(Hohjoh Uziteru)?∼1590(天正18.7.11) ■

 說到氏照哥哥,大家的印象大概就是那個溺愛弟弟三郎的熱血哥哥了吧!史實上的氏照是很勇武善戰沒錯,個性也相當熱血,但是愛不愛弟弟就不知道了耶……。

 還是不要澆大家冷水吧。若說氏政是文,那麼氏照就是武。氏政在戰事方面不怎麼突出,而弟弟氏照就擔任了這方面的指揮而活躍。氏照是著名的好戰者,馬不停蹄地四處轉戰是時有之事,或許氏政就是看透了弟弟的這種資質而將這方面的事交給他,給了他能夠發揮的空間,也因此才能夠維持兄弟間的和睦。

 兄弟中要是有哪一方掌握了兵權,這可以說就是內亂的開始。源賴朝之所以會追殺自己的弟弟義經,是因為義經的功名太盛;同樣地上杉謙信會不得已地與親哥哥對立,也是因為自已的武功過於響亮。不管掌握兵權的人是否有反叛之意,要是執政者對自己的親人沒有信心,骨肉相殘的悲劇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氏照很幸運的有個信任自己的好哥哥,北條家也在氏政與氏照的完美配合下持續著安泰。

 在相越同盟之際,氏照主要是與弟弟氏邦擔任與上杉家禮儀往來的交涉任務。在同盟交涉當中,瀧山城(氏照的居城)遭到武田的侵入攻擊,氏照因而在後來的三增岬追擊戰中吃了敗仗。相越同盟毀棄之後,氏照除了東北方面,也在各地發揮他的軍事及政治專長。

 天正十五年,豐臣秀吉開始了支配關東的行動。氏照對此表現出強硬的態度,與其長兄氏政同為主戰派之一人。也因此在小田原攻伐戰後被秀吉命令與氏政一同切腹自盡。

 氏照可說是北條家中最接近其當主氏政之人,不但位於北條氏的領國支配中心,其政治影響力也相當地大。

略史:
 氏康之次男,武藏瀧山城主,其後為武藏八王子城主、下總栗橋城主。輔佐長兄氏政及其子氏直於各地征戰,尤其是於北關東的活躍令人矚目。在1590年的小田原征伐戰時留在小田原城,八王子城雖由家臣們死守,但終於在6月時被攻陷。7月時小田原城也投降開城,與長兄氏政一同切腹自盡。


--------------------------------------------------------------------------------

■ 風魔小太郎(Huhmano Kotaroh)?∼? ■

 雖然炎之蜃氣樓中的小太憑坐是長得那樣地好看(那絕不是小太的長相嘛),但是史實上……不,這只有傳說而已,風魔小太郎的長相是非常可怕的。什麼身長越二尺,在筋骨壯碩的手臂上有瘤隆起,眼如銅鈴上吊,巨大的獠牙由嘴中伸出…這…這是人嗎?(笑)

 雖然戰國時代裡,各地的忍者都相當活躍,但像風魔一族這樣非以雇用身分而是以家臣身分隸屬於北條家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小太郎」之名,聽說是風魔忍者首領所承襲的名字,也就是只要成為風魔首領,就叫做「風魔小太郎」……的樣子。(忘了在哪兒看到的了)不要啦,人家心目中的小太只有一個啊∼∼!(>_<)

 傳說在天正九年北條氏與武田勝賴對陣之際,小太郎率領部下每晚出陣,使武田軍陷入混亂。讓稻草做成的人偶乘在馬上使馬狂奔,或是倒貼在馬腹上奇襲敵人、在夜半大聲喊叫誘使武田軍自相殘殺等等,終於擊退了武田軍。

 風魔小太郎傳說是在相模國足柄下郡風間村出身,但真相不明。據說風魔忍者在北條家滅亡後,小太郎成為盜賊集團的首領,率領二千多人的手下在江戶中四處作亂,最後被補而處刑了。

 真的嗎?小太……告訴我不是……(←神經)。
 關於忍者,找了一些資料,請參考這裡。


--------------------------------------------------------------------------------

■ 北條幻庵(Hohjoh Genan)1493∼1589 ■

 幻庵大叔父(真的全都變成家人了……汗)雖然在「霸者的魔鏡」中戲分不多,可是從救了景虎的那短短一幕中,就可以看得出景虎對他是多麼地尊敬仰慕。我看過同人誌把幻庵大叔父畫成烏龜的,配在龍神氏康爸爸身邊正好。話題扯遠了……(汗)

 說到北條家的長老──幻庵大叔父,第一個會提到的就是「關東第一文人」這個稱號,就像提到三郎景虎時一定要提「關東第一美少年」一樣(笑)。還有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幻庵的年齡。幻庵是北條早雲之子,但他活到了氏直那一代,是相當稀有的高齡。通說是活了九十六歲(北條五代百年給他活了百分之九十六)。幻庵死去時是1589年,倒算回去的話是1493年(據『北條五代記』),可是根據其他與幻庵有關的史料來看,他應該是在1504∼1510年左右出生的。不過照這樣看來,北條早雲生幻庵時就已經超過70歲了……。怎麼算都不合理,所以幻庵應該是比九十六歲更年輕的才是。人說「千年鶴萬年龜」,如此大概可以瞭解為什麼同人誌中會把幻庵畫成龜了吧……(原諒我又說這種話……)

 幻庵是北條早雲之子,幼名為菊壽丸,小時候就進入箱根神社,不久後在近江三井寺修行,然後出家繼承了箱根權現別當四十世之職。法名為「長綱」。不過也有人說長綱是原來的名字,「幻庵」才是法名。

 其後幻庵以北條氏一族的身分行動,但是沒有還俗。在『北條氏所領役帳』中,幻庵的俸祿是最高的,可以看得出他身為一族長老的崇高身分。幻庵擔任相模中郡及武藏小机領的支配,但是後來他便將這些分別交給氏堯(其兄氏綱之子)及三郎(幻庵長子)隱退了。但是在永祿十二年(1569),幻庵的長子三郎、次男氏信及三男長順都相繼死去,為了繼承的問題,原本要將氏康之子三郎收為幻庵養子的,但這個三郎也在翌年被送往越後上杉家當謙信的養子了(就是上杉三郎景虎)。結果最後是由幻庵次男氏信之子氏隆來繼承幻庵的家業。

 雖然幻庵以文人著名,但在戰事方面也不含糊。天文20年,上杉謙信越過信州的鳥居岬率領八千余騎而來,幻庵於平井城出兵迎戰。但是此時城內正在流行傳染病,實在不是能夠繼續戰鬥的狀況。他便在五月天晴之時率領所有的城兵脫出,退至附近的松山城。雖然平井城落入了上杉軍之手,但看到沒有勝算時就果斷地徹退,可以看出幻庵的指揮風格。

 身為文人,有著深厚教養的同時,也擁有武人的素質,幻庵可說是北條家的一大柱石。

■ 北條氏邦(Hohjoh Uzikuni)?∼1597 ■

 氏邦兄和氏規兄,雖說是在炎之蜃氣樓中出現過的人物,但是機乎都只是被提到,沒有真正出場。不過兩人都在炎之蜃氣樓的番外篇「群青」中登場,雖然還是沒什麼活躍的機會,不過總算有了一點台詞……。

 氏邦是氏康的三男,為武州缽(金字旁)形城主。氏邦在元服後的永祿二年(1559),在與越後長尾輝虎(上杉謙信)的戰事中擔任總大將,翌年十八歲之時從養父藤田氏讓與自己的花園城中移至缽形城,自此以缽形城為根據地。

 缽形城在戰略上是壓制上野與甲斐通路的重要地點,氏邦在此數次將信玄侵入北條領的大軍阻擋下來。同時氏邦也是與謙信和陸,為促成相越同盟的重要人物。在御館之亂時,氏政亦曾派遣氏邦前去援救成為上杉謙信養子的弟弟三郎景虎,但氏邦趕至上野沼田城時,就接到了景虎在鮫尾城自刃的消息,最後又撤回缽形城。事實上當時的沼田城中雖然都是謙信的遺臣,但由於主君已死,再加上害怕氏邦的大軍,在氏邦率軍來此之前就已經棄城逃亡了。氏邦占領此城後,便將之交與其地的豪族藤田氏及金子氏管理了。

 引發豐臣秀吉的小田原攻伐戰的,是天正十七年的名胡桃城奪取事件。氏邦的家臣豬保則直無視於秀吉將名胡桃城交給真田氏的裁決而將之攻取,引起秀吉大怒,才決定大軍圍攻小田原城的。

 在小田原被秀吉圍攻時的「小田原評定」軍議中,氏邦雖然主張出城攻擊,但沒被接受,他因而回到缽形城居城與秀吉的大軍對抗,但最後還是投降了。降伏後的氏邦被交給前田利家,最後在金澤死去。


--------------------------------------------------------------------------------

■ 北條氏規(Hohjoh Uzinori)1545∼1600(天文14∼慶長5.2.8) ■

 「閒話」部分請參考「北條氏邦」一項。

 氏規為韭(草字頭)山城主,由於曾經在今川義元處當人質一段時間,因此與當時同在今川處當人質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相當親近,其後在為了武田滅後的領土處理問題中擔任與家康的交涉。

 另外在秀吉的小田原攻伐戰前及戰中,氏規都為了保全北條家而擔任與秀吉、家康交涉的使者四處奔波,但最後氏政、氏直父子還是決定死守小田原城不投降,氏規只有回到韭山城與秀吉軍對戰。秀吉透過氏規向氏政、氏直勸降,氏直在1590年7月6日拜訪家康表示了投降之意。秀吉向氏直約定保全北條氏上總及下總二國及城中所有男女的姓命,要氏規開城。但是秀吉的約定卻是個謊言,他要氏政及氏照兄弟切腹謝罪,為他們兩人介錯(切腹時負責砍下首級,好讓切腹者早些脫離痛苦的人)的人就是氏規。聽說氏規為兩人介錯後原要自殺,但家康已預測了這種事態,早要神原康政及井伊直政兩人阻止氏規。

 氏規其後與北條氏的最後一代當主氏直被送至高野山,氏直病沒後,氏規繼承了他河內狹山一萬一千石的領地俸祿。氏規就這樣成為家康的家臣,北條家的命脈由氏規繼續延續下去,一直到明治維新後。


--------------------------------------------------------------------------------

■ 河越夜戰(北條氏康V.S.山內、扇谷兩上杉連合) ■

 這是1545年(天文十四)到翌年為止,北條氏康與山內、扇谷兩上杉氏之間的武河越城的爭奪戰。氏康爸爸的成名戰(笑)。

 玩過「信長的野望」的人,若是用過其中的北條家的話,就應該知道這個地理位置比小田原城好上幾百倍的河越城吧!不過電腦遊戲的平面圖和真實情況還是有些差別的……。

 河越城本是扇谷上杉氏家臣太田資清所築,一直是上杉氏的根據地。但是天文六年時此城受到北條氏綱的攻擊而被奪,自此之後便成為北條氏在武藏的前線基地。天文十四年時,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為了阻止後北條氏的勢力擴大並確保武藏的領地,聯合關東反北條氏的勢力(主要是安房的里見氏)並與今川義元結盟,欲趁今川氏攻擊北條西邊領地時出兵河越城。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見此情勢,放棄了一直擁護自己的北條氏加入上杉陣營,北條氏康可說是四面楚歌。上杉憲政在九月二十六日率領六萬大軍,與古河公方的二萬大軍一同包圍了河越城。

 河越城的守將北條綱成與三千城兵堅守城池,情勢演變成長期的圍城戰。氏康透過與今川氏友好的武田信玄卻從中斡旋,欲促成北條、今川、上杉三家談和,但最後氏康是以富士川以東的駿河領土為代價讓今川義元退兵了。此次和談之事也是促成北條、今川、武田三家的三國同盟之契機。

 到了天文十五年四月,氏康為了援救河越城而率領約八千兵出陣。雖然已經與今川氏達成和解,但也不能因此就空下西邊軍防,此八千軍已經是氏康出兵的最大限度。氏康向古河公方及上杉憲政提出「只要赦免城中的人,便將河越城及領地都交給你們」的條件,但聯合軍一心只想趁這個機會一舉打敗北條氏,再加上氏康的屈勢談和,讓他們感到自己勝利在望,便拒絕了這個要求,並派出二萬兵力驅逐氏康軍。氏康軍連反抗也沒有就撤退了。此後一連串的小會戰都是同樣的情形。聯合軍有了「氏康軍孱弱不堪」的印象,完全輕視敵軍了。事實上這是氏康的心理戰術,等到敵軍對己方完全疏於戒備後,再一舉以夜襲戰決勝負。對於兵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戰局,也只有利用敵人的心理及奇襲才有勝算。除了氏康誘敵的戰術之外,長期的圍城戰也已經讓聯合軍軍心渙散,無心防備了。

 在此夜襲戰中,扇谷上杉朝定戰死,山內上杉憲政逃到上野的平井城,足利晴氏則逃回了古河。北條氏得到了大勝利。此戰可說是北條•上杉二勢力的對決戰。不但使得氏康盛名遠播,也奠定了北條氏在武藏的勢力,同時上杉氏的許多家臣因此投靠北條家,上杉內部開始崩壞,最後上杉憲政在天文十二年時投靠越後長尾景虎,在越後沒落了。

■ 小田原征伐戰(北條氏V.S.豐臣秀吉及其下大名聯合軍) ■

 氏照兄帶高耶到小田原城時,曾提起這次的小田原征伐戰。雖然他的語氣中帶著對小田原城的深深自豪,但是我想這場戰役,對北條家的人們絕對是一場噩夢吧!對自己實力的過信與未能體察時勢,終於造成了北條氏的滅亡……。以下是寫得好像有點太詳細的經過(^^;;)。閒閒的話……請吧。

 簡而言之,小田原征伐戰就是天正十八年(1590)豐臣秀吉殲滅關東最大的戰國大名後北條氏而完成日本全國統一的戰役。後北條氏五代即是結束於此戰。

 信長死後,秀吉擊滅了反叛的明智光秀,在連續平定了畿內、中國、九州之後,儼然己是天下霸主之勢。之前秀吉向關東、奧羽(東北)的諸大名們發出了「總無事令」(私戰禁止令),但未感受到秀吉威脅的關東北條氏及東北伊達氏,並不將秀吉的命令看在眼裡。尤其是北條氏直與臨近佐竹氏、結城氏、太田氏、里見氏等的戰事依然不斷,這看在秀吉眼中,可以說是反抗他的權威的表現。

 由先祖北條早雲以來,在這關東立下不敗霸業的氏直,由於在外交上與伊達結盟,婚姻上又與德川家康有關係,因此他對秀吉的威光一點也不畏懼,與父親氏政兩人開始準備對秀吉的作戰準備。

 天正十六年,秀吉在京都的聚樂第召集全國諸大名以誇耀自己的權威,但氏政、氏直父子不服從秀吉的上京命令。此舉表示了北條氏不願臣從豐臣氏之意,制裁北條氏的意見從此更形擴大。

 以氏政為首,其弟氏照、氏邦都是無視秀吉「總無事令」一派,只有氏規一人是上京意見派,勉強地進行著與秀吉親近的行動。天正十六年四月時,家康送來了「讓氏規上京並成為秀吉的臣下,或是與督姬(家康之女,嫁與氏直)離婚,與秀吉對決」這樣二選一的信給氏直,氏直於是排除敵視秀吉一派的意見,讓叔叔氏規上京了。

 氏規在八月二十二日接見秀吉,提出「若是將上野的沼田領土從真田昌幸手中歸還給北條的話,就讓氏直上京臣從秀吉」的條件。

 沼田領土問題一直是北條氏與真田氏的爭端所在。根據真田昌幸的主張,沼田因為是真田歷代墓地的所在,所以無法將之全部割讓給北條,秀吉最後的裁決是將三分之二交給北條,剩餘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有真田家歷代墓地的土地仍然留給真田。於是在天正十七年初,將沼田領土的三分之二交給了上野的北條氏邦。

雖然如此進行著與秀吉的談判,但氏直也受到來自父親氏政的強大壓力。在秀吉平定九州後,由於看得出秀吉下一個目標就是關東,北條領內便一直在進行著召集士兵及城池的修理、武器製造等工事。對於北條周邊領地的大名及土豪們,則以要求交出人質的方式防止家臣團的離反。尤其是氏政及氏照,完全不顧氏直的反對,完全進入備戰態勢了。
 在天正十七年十月,終於發生了名胡桃城事件。收下沼田領地的氏邦將此地的支配交給臣下豬保邦憲,結果邦憲進入沼田城後,竟出兵攻打隔著一條河就在對岸的真田領城──名胡桃城。真田昌幸立即將此事向秀吉報告,秀吉大怒,終於決定要對北條出兵。

 從天正十五年十二月秀吉發出第二次「總無事令」後,北條領內就一直處在緊張狀態。雖然以氏直、氏規為中心的和平論者一時壓下了氏政、氏照的主戰論者,但在名胡桃城事件發生後,與秀吉的對決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北條領內再度下達總動員令,各支城內搬入兵糧及武器,決定部將的配置,為了避免部將的逃亡或叛變,要他們交出妻子及家人做為人質。氏直的軍力,合計一百多城三萬五千兵再加上足輕(步兵)及農兵,大約有二十萬人左右。

 天正十七年十一月,秀吉發出對北條氏的宣戰佈告,命令全國諸大名參陣。此戰不只是為了平定關東、消滅北條氏,也是秀吉要各大名表示對自己臣從的一次行動。

 十二月十三日,以德川家康為前鋒,出陣的大名總計約二十二萬,再加上秀吉率領的三萬二千軍,約是二十五萬左右。

 在小田原征伐戰中,在小田原城總共舉行了三次軍議,為「小田原評定」。現在「小田原評定」這個詞,被視為「議而不決的會議、永無結果的討論」之意。

 第一次的軍議是在天正十六年五月,議題為「臣從秀吉還是抵抗?」軍議中當主氏直一語不發,只有主戰的氏政與主和的北條家宿老──松田憲秀激烈爭辯。氏政認為秀吉出身低賤,北條一族沒有理由向他低頭,同時也不足為懼;但是憲秀深知秀吉的實力及天下大勢,以此勸諫氏政,但結果氏政一派對此深感不滿,甚至認為憲秀與秀吉私通,打算出賣北條家。

 第二次的小田原評定在天正十八年一月舉行,此時秀吉已發下戰令並派各大名出陣,因此議題為「要出城迎戰還是守城不出?」氏政等主戰派認為秀吉的大軍徵召令是誇大其辭,各大名們也不可能會真心服從秀吉而出戰,秀吉軍只會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宿老松田憲秀主張守城,而氏政一派主張出兵短期決戰。小田原城全城東西二.七公里,南北二.二公里(一說東西五.五公里、南北七.七公里),有著深深的壕溝、高聳的土牆、二十多個曲輪(城內以機能或功用區分的的區域)、無數的武家屋敷(家臣的住所)、再加上商店、職人(工匠)城鎮、農地等,要守上二、三年絕不是問題。但是這場軍議最後還是沒有達成結論。兵力仍分散在各支城,兵糧、軍資的分配也沒有決定,就以這樣輕敵的態勢迎戰秀吉聯合軍了。

 事實上氏政等主戰派的出城戰論固然毫無勝算可言,但憲秀所主張的守城戰成功的機會也不大。憲秀提出的守城戰,主要是要等包圍城池的敵軍日久生疲,以及兵糧補給出現問題時再引發他們各自領國內的叛變或農民暴動,如此一來,秀吉也非撒軍不可了。如此自信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小田原城曾經歷過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兩雄的圍攻,但都同樣耐不住持久圍城戰後退兵了。但是秀吉此時已經完成了兵農分離制,出陣的都是職業軍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後顧之憂,要圍上五年十年的小田原城也絕不是問題。

 戰事從三月二十九日的圍攻北條的山中城開始。秀吉要織田信秀等人攻打北條氏規的韭山城、羽柴秀次等人攻向山中城。相對於羽柴秀次的七萬兵力,只有四千人左右的山中城不到半天就被攻下,城將松田康長等自殺。秀吉軍一舉越過箱根山包圍小田原城,四月六日將本陣移至北條氏的早雲寺,開始在石垣山建城。在伊豆一帶,除了被孤立的韭山城外,北條的支城幾乎全被攻下。秀吉命令織田信秀也來參加小田原圍攻,氏規的韭山城於是形成被逆封鎖的態勢。

 石垣山位在能夠俯望小田原城的位置,由於是秘密在此築城,等到工程結束時一口氣將周圍的林木全部砍伐殆盡,看在小田原城中的人眼裡,那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就築起的城般,在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威脅感。事實上共花費了約三月左右才建築完成。這就是俗稱的石垣山一夜城。

 在石垣城建城期間,北條方的支城不斷被攻落,到了六月,北條氏邦的缽形城、氏照的八王子城(城主氏照在小田原城中)等也陷落了。只剩下氏規的韭山城和忍城仍在與敵軍對峙著。尤其是當傳來八王子城陷落的消息時,氏直不禁嘆息「就到此為止了嗎」。

 六月二日,小田原內召開了第三次小田原評定。議題是「降伏還是抗戰到最後?」但事實上由於戰局陷入劣勢,「談和」「投降」這種字詞在氏政、氏直父子面前已形同禁句,整場軍議只是空談些使戰意高昂的策略而已。就在氏照的八王子城被攻陷的翌日(六月二十四日),氏規接受德川家康的談和條件,交出了韭山城。氏規向氏政、氏直父子勸降,氏直終於在七月五日出城,在弟弟氏房的陪伴下來到瀧川雄利的陣營表示降伏之意。氏直說「願負起所有責任切腹謝罪,只希望赦免城中所有將士性命」,秀吉允許了。

 結果氏直在岳父德川家康的求情下被赦免了性命,但秀吉命令強硬表示與其一戰的氏政、氏照父子及主和的重臣松田憲秀、大道寺政繁切腹自盡。另外北條領土全數沒收,北條家當主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後北條氏五代自此結束。

 氏政及氏照在弟弟氏規的介錯下於七月十一日切腹自盡(請參考氏規一項),氏直與德川家康之女離婚,與叔叔氏規、弟弟氏房等連同家臣三百人被放逐至高野山。一年後秀吉赦免了氏直,賜予他下野、近江等地共一萬石的領土俸祿,但是氏直在翌年就於大阪病沒了。死時三十歲。

 氏規也在高野山隱居,由秀吉轉賜氏直死後的領地。氏規死後由其子氏盛繼承,成為秀吉及家康的家臣,最後成為狹山藩的藩祖。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2 10:32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6273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