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邁錫尼文化

邁錫尼文化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qoomnly 您是第752個瀏覽者
邁錫尼文化:

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

一、發現史:

它是在十九世紀末由海因里希•施里曼於發掘邁錫尼(1874年)和梯林斯(1886年)的過程中重現天日的。施里曼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所描寫的世界。

在一個邁錫尼的墓穴中,他將所發現的一個金箔面具命名為「阿伽門農面具」。同樣,他將一個在皮洛斯發掘的宮殿命名為「涅斯托耳宮」(神話中皮洛斯王國的國王)。

二十世紀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對克里特島進行了發掘研究,自此邁錫尼世界理清了與先於它的米諾斯文明之間的關係。在對克里特島上的諾索斯進行發掘期間,埃文斯發現了數千塊年代約在前1450年的粘土泥板,由宮殿的一次大火意外地烘烤成型。在這些泥板上他辨認出了一種未知文字,他認為這種文字比線性文字A更先進,因而命名為線性文字B。此外,在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等邁錫尼宮殿內也發現了寫有這種文字的泥板。

1952年,這種文字終於被Michael Ventris和John Chadwick破解,鑒定為古希臘文的一種字體。自此,邁錫尼文明逐漸被人所了解,從而走進了文字歷史,被定位於愛琴文明的青銅時代。

然而,使用線性文字B書寫的泥板只是非常有限的文獻資源,加上在器皿上的鐫刻,總共才有5000篇。而作為對比,蘇美爾文明和阿卡德文明都有數以十萬計的文書。此外,這些泥板文字都相當短,且大部分都出於行政目的,如倉庫清點和會計記錄等為了存檔之作。不過從另一方面講,這也說明了這個文明視野的客觀性,沒有誇大宣傳的蹤跡。

二、經濟:

從文獻來看,邁錫尼王國的經濟組織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圍繞著王室進行,而另一部分是為自己服務。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恰恰反映了社會的組織結構。不過這也不妨礙為國王服務的個人同時為自己謀利的行為。

經濟由記錄貨物進出的司書監控,他們安排工作以及統籌配額。被稱為du-ma-te的人似乎是掌管地方經濟的總督。

(一)農業:

邁錫尼王國皮洛斯和諾索斯的土地被分成兩個部分:宮廷用地ki-ti-me-na以及地方的土地ke-ke-me-na,後者由文獻所稱ka-ma-na-e-we的人來耕種,他們無疑就是人民。宮廷用地在文獻中被確證,一部分由國王和元帥的領土組成,另一部分作為福利(o-na-te-re)提供給宮廷行政人員。後者可以利用奴隸,或是以出租給自由民的形式來耕種這些土地。

農產品為傳統的「地中海三部曲」:穀物、橄欖、葡萄。種植的穀物為小麥和大麥。人們也種植橄欖樹,為了獲取橄欖油。後者並非為了食用,而是作為護膚品和香水之用。葡萄種植也很普遍,出產不同種類的葡萄酒。此外,人們還培育制衣用的亞麻,榨油用的芝麻以及各種果樹,如無花果樹。

飼養業由綿羊和山羊主宰。豬和牛都不太常見,馬只用於牽引戰車。

(二)手工業:

手工業組織主要出現於宮殿地區,皮洛斯的文獻表明他們的工作相當專業化,每一個工人的技能歸於特定的類別,並在生產過程中佔據特定的位置。這種分工在紡織業中尤其明顯。

紡織業是邁錫尼經濟的主要部門,諾索斯的文本提供了一個紡織生產過程的全景:從成群的綿羊直到宮殿倉庫里的成品,以及剪羊毛、羊毛修補作坊、工作環境等方面。皮洛斯宮擁有大約550名紡織女工,在諾索斯則多至900名。文獻中至少記錄有十五種紡織相關技能。除羊毛之外,亞麻是應用最多的織料。

在皮洛斯還發現了冶金業,擁有400名工人。我們從資料中得知每個銅匠平均分配3.5公斤的青銅的工作量。但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得到報酬:令人費解地,配給記錄表上沒有他們的份額。在諾索斯,一些泥板記錄了劍的製造,但沒有提及真正的冶金業。

同樣被記錄的還有化妝品業。泥版記錄了玫瑰、鼠尾草等香油的製造。考古學研究還發現了隸屬宮殿的作坊內還有其他職業的手工藝人:金銀匠、象牙匠、寶石工、陶匠,那裡還生產橄欖油。某些領域轉向了出口。

(三)商業:

商業活動很奇異地沒有進入書面紀錄。同樣,當皮洛斯的香料油被裝入小罐後,就再也沒有記錄它們去向何處了。在底比斯出土了裝有香油的帶柄陶罐,它們刻有線性文字B,註明產地為東克里特島,然而克里特島上的泥版對於油料出口卻隻字未提。

對於紡織品的流通,現有的資料也非常稀缺。我們知道米諾斯人曾經將織品出口至古埃及,邁錫尼人應該也如此。實際上他們的海上貿易在米諾斯文明衰亡之後有了突飛猛進的成就,根據這個事實可推斷,他們很可能從米諾斯人處獲得了航海的知識。儘管書面材料存在缺失,我們仍能推斷一部分的商品:紡織品、油料、甚或是冶金製品,是為了王國以外的市場生產的,因為它們的生產數量相對國內消費來說非常過剩。

此外,我們可以依賴考古學獲得邁錫尼製品出口至希臘以外的情況。相當數量的器皿發現於愛琴海、安納托利亞、黎凡特、埃及,及西方的西西里,甚至中歐以至大不列顛。一般情況下,邁錫尼貨品的流通可以通過「結節」——現代條形碼標籤的祖先——來保證其可跟蹤性。它是一種粘土小球,在手掌中用一條帶子(可能是皮革)打磨而成,用來系在所有貨品上。結節上標有一個印戳以及一個代表物品的圖符,有時候人們還會加上其他信息:質量、產地、目的地等。

1982年底比斯出土了55個結節,帶有表示牛的圖符。根據它們,我們可以重塑這些牛的旅程:它們來自整個維奧蒂亞(Boeotia),甚至埃維亞島,被運至底比斯做祭祀品。所繫結節是為了證明這些家畜並非盜得,同時標明它們的產地。一旦它們到達目的地,這些結節就被取走並收集以製作會計泥版。結節被用在各種貨品上,這解釋了為何邁錫尼的會計文獻能夠如此準確。司書們不用自己來清點物品,他們靠結節來記錄表格。

三、宗教:

要辨析邁錫尼文明的宗教事務是相當困難的,特別當它涉及到考古遺迹時,因為要在其內確定一個宗教場所通常十分複雜。至於文本,只有寥寥數列供奉表單給出了一些神的名字,而我們對於他們的宗教實踐則一無所知。

邁錫尼人的神譜內已經有不少古典希臘神話中的神祇。波塞冬似乎佔有很高的地位,特別是諾索斯的文本中。這個階段似乎也出現了一個地神(χθονιος),掌管地震。我們還能找到一系列女神或者Potnia,對應於不同的宗教地點,比如一個克里特島上的「迷宮女神」,讓我們聯想到邁錫尼迷宮的神話,如代達羅斯(Daedalus)所作的那個。也有一個母神,名為Diwia。另有一些經典時代的神被鑒別出來,如宙斯-赫拉夫妻、阿瑞斯、赫耳墨斯、雅典娜、阿耳忒彌斯、狄俄倪索斯、厄里倪厄斯等。缺席的神有阿波羅、阿佛洛狄忒、得墨忒耳(這些是來自東方的神)以及赫淮斯托斯。

在邁錫尼時代沒有發現什麼大的神廟,在一些城堡里發現的大型建築,由一個長方形的中央室加上周圍的小房間組成,可能被用作宗教場所。此外,也可以假設存在一種室內宗教。一些聖堂可以被辨認出來,比如在Phylakopi,能夠找到大量的疑似用於獻祭儀式的小雕像。也有假設認為德爾斐(Delphi)、多多納(Dodona)、提洛(Delos)、厄琉息斯(Eleusis)在當時已經是重要的聖地,不過這一點很難證實。

四、邁錫尼文明的結束:

邁錫尼文明的結尾給我們留下許多仍未解決的謎團,無論是對於時間表還是對事件的解釋。

是什麼導致邁錫尼文明在這個時期的衰落呢?有數種解釋被提出,而其中通過氣候變化或是自然災害(地震)來解釋的嘗試已經被放棄。現存有兩大理論:人口流動以及內部衝突。

1.第一個理論:

將邁錫尼城市的摧毀歸因於入侵者,一說多利安人,一說海上民族。我們已經知道,前者之前已經在希臘大陸出現,所以所謂的「多利安人入侵亞該亞人」的理論很難立足。

另一方面,在埃及古籍中記載的這一時期從巴爾幹地區遷徙至近東的民族喚起了新的理論,冠名以「海上民族」。這可能是個史實。我們知道這個民族在安納托利亞或黎凡特製造了許多破壞,而公元前12世紀埃及文本中記載的Eqwesh人(聯繫:「亞該亞人」)讓一些專家假設邁錫尼人也參與了這些入侵,而這一點並不確定。現有的資料不足以確認希臘世界發生了什麼。

2.第二個理論:

認為邁錫尼文明的隕落髮蘊於社會內部衝突,如社會最底層對於宮廷制度的反抗,因為前者在青銅時代末期日益貧困。這個理論有時加入第一個理論的因素,試圖摻合社會衝突和民族衝突。

無論原因如何,邁錫尼文明確實於青銅時代晚期時期之後消失,隨著邁錫尼城和梯林斯城再次被毀而喪失其勢力。這個結局,大約發生於公元前12世紀的最後幾年,是一個漫長的衰亡過程的終點。而繼後的公元前11世紀見證了新的歷史內容,即幾何時期的開端,和漫長的黑暗時代的肇始。
『動漫熱點』

『動漫畫家資料館』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2 20:09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1624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