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三國協約

三國協約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704個瀏覽者
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是指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語詞彙,意指諒解。



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條約》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三國協約簽訂的原因



法俄同盟

俄德的分裂,始於1878年的柏林會議。雖然俾斯麥後來與俄國簽署《再保險條約》,但他在1890年被撤職後,該條約失效—原因是威廉二世抱有反俄立場,並且在俄國亦有反德情緒。



德皇威廉二世採取了新的政策。他選擇了奧地利作為德國的忠實盟友,支持其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野心。德皇的政策因而引起了法、俄的猜疑和惶恐。



自1880年代末以後,俄國得力於首相威特 (Witte) ,開始了工業化進程。俄國渴望將資金流放到法國,而法國在俄國的巨額投資則為政治和軍事上的合作舖路。



法國面對德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日增的影響,使急於避免德國再次進攻法國。與俄國結盟,便會使德國在戰爭中腹背受敵,減少戰爭的危險。此外,結盟可以鞏固法國的外交地位。這樣,兩國便在1891年同意,一旦發生戰爭,便會互相協助。由1893至94年,兩國秘密簽署了正式的軍事協議,這是針對三國同盟的。




盟約內容

雙方同意,假如同盟內任一國受德國或奧匈攻擊,另一國必需予以支援。

假如奧匈或義大利對同盟內任一國展開攻擊,而德國牽涉其中,另一國必需予以支援。




英日同盟

英國在19世紀晚期採用「光榮孤立」之政策。然而,經過三國干涉還遼和波爾戰爭以後,英國感到自己在國際上是受到孤立的。因此,英國在1902年以後便決定放棄其孤立政策,開始尋求盟友。開始時,她嘗試與德國結盟,失敗後她便與日本在1902年結盟。這個安排,是由於英國想利用日本箝制俄國和德國在遠東的發展。



盟約內容


雙方同意維持中國與朝鮮之獨立性。

英國承認日本於朝鮮之利益;同時日本亦承認英國在中國中部的利益。

雙方同意假如中國發生混亂,兩國將實行保護己方之利益。

雙方承諾戰事發生時將保持中立,但當第三方國家加入戰事,另一成員國必需予以支援。




摯誠協定

僅與日本結盟,英國並不滿足。德國對英國政府的威脅與日俱增,英國尋找盟國的企望亦越加高漲,以抗衡德國在經濟、政治、尤其是海軍方面的挑戰。另一方面,1903年愛德華七世訪問法國,他對威廉二世的憎惡在法國人心目中留下了極佳的印象。法、英兩國官員開始就其在非洲尚未解決的各種糾紛交換意見。最後結果是,簽訂了「《摯誠協定》」。



要留意的是,「摯誠協定」並非一條盟約,但卻消除了兩國之間的各種摩擦,因而使各國可以進一步在其他事務上進行合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經過摩洛哥危機後,「摯誠協定」變得越加鞏固。





英俄協定

俄國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被打敗後,其在遠東的擴張受到遏止。俄國便開始轉回歐洲事務上。1905年俄國的革命震撼了俄國統治階級。俄國因而需要穩定和健全的財政,以便從動亂之中復原。與英國達成諒解,便可達到這兩個目的。



此外,由於英國與法國這個俄國盟友保持密切的關係,亦有助於結束英、俄兩國在遠東及阿富汗殖民地事務上的糾紛。結果,兩國在1907年簽訂了《英俄條約》。





影響

1907年「三國協約」的簽訂,使歐洲正式分裂成為兩個敵對陣營: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1 12:33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7136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