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上帝觀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1001個瀏覽者
中國傳統上帝觀
上帝一詞首先出現於儒家經典——五經,這五部經書都提到了該詞,其中
最早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除此之外,四書等其他的儒家經典以
及各史書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時也稱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
宗教體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著「最
高的主宰」,也稱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壇祈年殿即
為歷代君主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
中國古代上帝信仰有兩種起源,一是對「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
是對北極星(北辰、帝星)的崇拜。
《通典》記載,周禮設六官,其中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
北、中五方上帝: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
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
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東
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
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莊子認為,萬事萬物本於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類之外
的另一種生靈[15]。東漢大儒鄭玄聲稱「上帝者,天之別名」,並有六天
一說,認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東、南、西、北、中,五方上
帝。宋朝理學派大儒朱熹認為,「天」、「帝」、「道」、「理」都是同
一本體的不同稱呼,心學派陸九淵、王陽明則認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
吾心」。
早期的上帝,帶有濃厚人格神色彩,如《尚書》「商書·伊訓第四」中提
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後期儒家信仰中
「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僅被視為哲學上的無形無名的「本體」,稱
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則為道教所繼承,發展為「玉皇大帝」,
但已不再作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
的「玉帝」)。
五經中的上帝 經書 出現次數
尚書 32次
詩經 24次
禮記 20次
春秋 8次
易經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