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 文體介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6588個瀏覽者
祭文
祭奠死者或供奉神仙時唱讀的文章
詳細解釋
文體名。祭祀或祭奠時表示哀悼或禱祝的文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若乃禮之祭
祀,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神而作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忽有
髑髏自空墮幾案間,舉家駭愕, 詠之 為祭文而埋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正齋送》:“近世或有功德
在民,祭於州邑,及夫往世特達之士, 比干 、 夷 齊 、 魯連 、 鄭康成 之倫,廟祀猶在,有特豚魚
菽之祭,為之祭文可也。” 沙汀 《還鄉記》四:“免得拖死了連祭文都不好寫。”
定義
文體名。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主要為哀
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 同時,祭文也是為祭奠死
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時誦讀的。它是由古時祝文演變而來,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而韻
語之中,又有四言、六言、雜言、騷體、儷體之不同。祭文出現於漢代。古時的祭文在內容上可分四類,
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驅除邪魔,祈禱降雨,而多用於哀悼死者。新時代,大興科學,破除迷信,應該反
對,但是用於哀悼死者還是可以的。因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辭,就應該以真摯的感情與質樸的風格寫作
為好。祭文是讀給人聽的,特別是給死者後人聽的,所以內容以表彰死者功德為主,並要通俗易懂。舊時
寫的好的祭文,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多為亡親亡友而作的追記、生平,稱頌死者,念起來如哭如泣,如咽
如訴。如袁枚的《祭妹文》。
一.意義
奠禮儀式進行當在靈 之前對亡者因懷念而誦讀的追 悼文詞統稱
為「 奠文」,初喪未葬者不曰「祭」而 稱「奠」, 出殯之前舉
行「奠禮」,出殯後或對年
合爐後才稱「祭」。 大體上奠文一內容不同可分成三類:
(一)家奠文:即在家奠禮當中由家族在靈所念的懷恩文章。
(二)公奠文:即在公奠裡當中由親友及機關團體在靈前所念的追悼
文章之統稱。
(三)文:即親族與親戚在靈前敘述亡者生前德文章。
定義:是古代爲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意在使死者的魂魄
前來享用祭供。古代祭祀天地山川時,往往有祝禱性的文字,
稱祭文、祈文或祝文,後來喪葬親友,也用祭文表示追念哀悼
之意。
格式:祭文在寫法上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有韻的四言為正
體,其他為變體。格式如下...
1.標題。寫成"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係。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起頭如:維…年…日,韓愈僅以清酌庶饈之奠,祭於亡友柳子
厚之靈。
結語:嗚呼哀哉,尚饗。
文體:
(1) 韻文、騈語、騷體--便於誦讀
(2) 散體--多用於至親
名作: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祭蘇子美文><祭石曼
卿文>、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
5. 相近文體:
(1) 弔:對死者表示悼念。如賈誼<弔屈原賦>
(2) 行狀:即「狀」、「行述」、「事略」、「引略」,記死
者生平。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3) 墓誌銘:一般包括「題」、「誌」、「銘」三部分。
「題」指碑額、墓誌蓋或碑誌之首行,通常標明墓主的身分與
姓氏,若死者生前做過官,「題」須稱其官銜;「誌」為散
體,敘述死者姓名、籍貫、生平事蹟與官宦爵位、年壽、喪葬
等;「銘」為韻體,統括全篇,表示對死者的讚頌或寄託對墓
主哀思。但後世三者未必兼具。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4) 補充說明:
A. 墓碑文與墓誌銘:墓碑文立於地上,或稱「神道碑」「神道
表」「墓表」「墓碣」;墓誌銘則埋於地下。
B. 祭文與墓誌銘:墓誌銘多以記述死者的生平、讚頌死者的功
業德行為主,且多請人代筆之作;而祭文則偏重對死者的追述
哀痛,多是作者爲亡親故友而作,雖也追述生平,稱頌死者,
但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多帶抒情性。
[ 本帖最後由 琰容 於 2010-8-24 10:3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