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雷倩倩 您是第958個瀏覽者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英語:Washington, D.C.)是美國的首都,同時也是聯邦區域。名稱的兩部分反映其雙重身份,華盛頓市(Washington)是作為首都的名稱,而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 of Columbia,縮寫:D.C.)是聯邦直接管轄的區域。華裔美國人多稱其為華府或美京。
哥倫比亞特區的土地來自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克河北岸包括喬治城(Georgetown, D.C.),華盛頓市(Washington City, D.C.)和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 D.C.)。1878年,三地合併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華盛頓市成為具有雙重政治意義由同一個政府機構管理的同一塊土地。其英文名稱中的逗號表明其雙重含義。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克河南岸包括亞歷山大縣,寫作亞歷山卓郡(Alexandria County, D.C.),但是當地居民一直反對脫離維吉尼亞,在當地居民多次請願後,美國國會於1846年7月9日通過法案並經維吉尼亞人民大會批准將波多馬克河南岸的土地從1847年交還維吉尼亞。
按美國憲法第一章,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最高權威機構為美國國會,通過華盛頓市政府實施管理,所以國會有權翻倒當地寫的法。但是華盛頓市民在眾議院僅有一名沒有選舉權的代表,在參議院沒有代表。
「哥倫比亞」是美國的舊詩歌名稱,現在已很少使用這個名字稱呼美國。"District of Columbia"的含義為「美國區」。中文翻譯中通常加上「特」字表明其特殊地位。
除美國聯邦政府機關外,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還是很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和美洲國家組織。
歷史
鳥瞰華盛頓紀念碑(2003年9月26號拍攝),背後是白宮。美國建國後對首都的位置發生了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美國南北雙方作出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麥迪遜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湯瑪斯·傑佛遜邀請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來的。當時的「聯邦城」規劃為一個面積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區域。其位於波多馬克河上的實際地點是由華盛頓總統決定的,華盛頓本人還建議美國首都稱為「聯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國首都被命名為華盛頓市。華盛頓本人儘管居住在離華盛頓不遠的弗農山莊,但是他很少訪問華盛頓市。
華盛頓是由法裔美國建築師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規劃的,朗方還設計過紐約的聯邦大廳。當時的規劃是基於馬車作為基本交通工具為基礎的,因此華盛頓的道路系統並不適合現代汽車交通系統。目前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道路交通條件最差的城市。
1791年-1792年 Andrew 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班納克(Benjamin Banneker)勘測了哥倫比亞特區的邊界,每英里埋設了一個界碑。其中很多界碑現在仍然存在。
1792年10月13日白宮奠基。
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戰爭中英軍攻佔了哥倫比亞特區並燒毀了大部分公共建築。美國軍隊沒有能夠組織有效的防禦並在燒毀了海軍船廠之後潰逃。英國軍隊則燒毀了美國議會,白宮和財政部等美國政府建築。一般認為英軍燒毀華盛頓是對1813年美軍入侵併燒毀多倫多(當時稱約克)的報復。但是英軍的行動僅僅限於公共建築,而美軍在燒毀多倫多時破壞了很多民居,導致很多加拿大人在冬天露宿街頭。
1847年,波多馬克河南岸土地歸還維吉尼亞。 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華盛頓一直是僅僅有幾千人居住的小城。美國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需要,美國政府急劇擴張,華盛頓居民顯著增加。
1864年
, Jubal A. Early率領南方軍隊短時間佔領了蒙哥馬利縣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7月11日,南方軍隊經羅克維爾(Rockville)和惠頓(Wheaton)順Rockville Pike (MD-355),New Cut Road(現Viers Mill Road 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只有5英里的Fort Stevens。7月12日,林肯親自到Fort Stevens視察戰況,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在林肯在城堡的矮牆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中彈身亡。具伯·爾利的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副總統John Cabell Breckenridge。7月13日,具伯·爾利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縣撤出。en:Battle of Fort Stevens
1870年哥倫比亞特區設立了地方政府機構,但由於當時的地方政府首腦過於鋪張浪費,美國議會很快又撤銷了地方政府機構對哥倫比亞特區實施了近一個世紀的直接管理。
1888年華盛頓紀念碑開放。
1950年哥倫比亞特區居民人口達到最高的802,178。隨後人口由於居民逐步向城市外圍遷移而減少。
1961年3月29日,哥倫比亞特區居民獲得總統選舉權。目前哥倫比亞特區有3張選舉人票,是人均選舉人票最多的地區。
1974年Walter Washington成為哥倫比亞特區第一任民選市長。
1976年華盛頓地鐵開通。
1978年Marion Barry成為哥倫比亞特區市長。1990年此人因吸毒被判6個月徒刑。
1990年Sharon Pratt Kelly成為哥倫比亞特區第一位黑人女市長。
1994年Marion Barry再度當選市長。在其1994年任期內哥倫比亞特區幾乎破產,以致美國議會直接指派了一個財政委員會。
1998年Anthony Williams當選市長,在其任期內哥倫比亞特區財政得以恢復。此人於2002年再度當選。
2004年9月29日,大聯盟的蒙特婁博覽會隊(Montreal Expos)正式遷至華盛頓,改名為華盛頓國民隊 (Washington Nationals)。
地理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的東北部,靠近維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它位於北緯38.913611度,西經-77.013222度,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的地區是水。
華盛頓西南同維吉尼亞州相連,邊界為波多馬克河南岸。其他三面同馬里蘭州相連。有三條河流經華盛頓,分別為波多馬克河,安那考斯迪亞河(Anacostia River)和石溪(岩溪;Rock Creek)。那考斯迪亞河和石溪都是波多馬克河的支流。華盛頓的最高點為海拔125米,位於Tenleytown,最低點為海平面高度。華盛頓的中心位於西北區4街,西北區L街和西北區紐約大道,而不是一般認為的國會球頂。
氣候
華盛頓屬副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代表美國中大西洋地區內地氣候。7與8月份平均氣溫為25——26 °C,濕度高,常見雷雨;另外每年有37達32 °C的天。[1] 春秋相對乾燥,較長。冬季涼,1月平均氣溫為 1.4 °C,但高溫會降到冰點以下。年平均降雪為37厘米,但中位數為19厘米。[1] 每4到6年華盛頓受到暴風雪的影響。降水是平等地分發在一年中,全年降水約1000毫米。
歷史最高溫度為41 °C,出現在1930年7月20日和1918年8月6日。歷史最低溫度為 −26 °C,出現在1899年2月11日。
政治
這裡是美國的政治中心。特區也有自己的市長管理特區。
經濟
從華盛頓紀念碑上遠眺白宮華盛頓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同聯邦政府或以國防部,能源部,國家健康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等政府機關相關。由於聯邦政府的運作幾乎不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同美國其他地區相比,華盛頓的經濟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相對很小。
位於華盛頓的財富 500公司包括。
Booz Allen Hamilton
Freddie Mac(房地美,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
Fannie Mae(房利美,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
Pepco Holding Incorporated
Danaher
Nextel
Gannett, USA Today的母公司
SLM Corporation
NVR Incorpo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