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和「自卑」是一回事》作者:花衣雲影【完結】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end90101 您是第626個瀏覽者
自卑其實是諸多心理問題的源頭,自卑的本質,就是無法面對自己已經進入成體這一事實,彷彿自己還是那個幼體,是無力的,軟弱的,需要被照顧,被肯定,否則就活不下去了。但是這個時候,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幼年期宛若神一般的父母已經被你否定了(我們在童年的時候,多少都會把父母看成無所不能的),你必須自己「照顧」自己,「肯定」自己。那怎麼辦呢?
一方面覺得自己還是「幼體」,一方面卻要「獨立」,於是,一種最常見的情況產生了,那就是,要建構一個強大的自己,可以稱為「他我」,以此來實現自我肯定、自我認同。這個「我」,並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理想中的自己。如果「理想的自我」過分強大,過分完美,我們就很難抵達。於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也產生了。這是互相矛盾的,這就是人性的本質。
人從弱小的幼體順利過渡到強大的成體,「愛」是一個必要的條件,愛會轉化為成長的力量,讓那個強大的自己是實實在在的,可靠可信的。而不是虛構出來的。
但是很不幸,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但是你還必須「強大」,那就只能虛構了。
「虛構」帶來的「自我認同」是「心虛」的,自己都不相信的。
「自大」並不是「自卑」的對立面,而恰恰與「自卑」是同一回事。
病態自大者的骨子裡都是自卑的。這是因為,自卑會帶來自我否定,帶來不愉快的自我認知。而自大呢,可以最簡單、最便捷地拿來,抵消這種不愉快。當然這只是暫時的,就像打一針鎮痛劑那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自卑與自大都是同一種心理問題,在同一種心理問題下,有些人表現為自卑,有些卻又是自大,表面的自大是為了掩飾更深層的自卑。這種自卑可以非常非常隱蔽,隱蔽到連自大者本身都未必意識得到。
我們身邊經常會見到各種各樣的「自卑」表現,「自卑」的理由五花八門。
我的一位同學,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人,但他坦承自己骨子裡是「自卑」的,他跟我說過自卑的理由,是因為他出身農村,父母都是山民。這讓他自卑到了無法面對的程度,以至於他對於出身於城市——哪怕是城鄉結合部的人,都先天地懷有微妙的敵意。還有我的室友,一位身高1.72米的女孩,但是背有點弓。她說這是青春期留下的毛病。她十幾歲時長身體很快,比同齡女孩高出一頭多,所以感到很「自卑」,不自覺間就把背弓起來。
還有人因為自己過得太「順」而感到自卑,羨慕那些經歷複雜的人。還有很多類似的。所以說,一個人要想「自卑」,無論如何都能找到理由。因為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隨便從自己身上找出點毛病來自卑一把,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有自卑情結的人會放大自己的不足(甚至有的都不能叫「不足」,比如女孩身高172),然後用來自卑,再為了掩蓋這種自卑,再去誇大自己身上的優點,就變成了自大。——瞧吧,這就是自卑的整個軌跡。不正視自卑,就無法實現真正的自信。這樣的「自信」,往往淪為自我欺騙。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經常會發現自己不經意就走進了別人「自卑」的雷區。
有一件多年前的小事,之所以記得清楚,是因為這件事情恰好說明了「自卑」是多麼普遍地存在著。我有一個女同學,跟我說她看了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看到最後,她感動得流淚了。我恰好也看過,於是說,真是很棒的電影,結尾部分我也忍不住哭了。
按理說,我們應該因為達成共識而感到開心吧。但完全不是這樣。我看到她眼中流露出一絲不悅,她帶著敵意看了我一眼。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知趣地沒往下說。
後來我想,她是不允許她看過的、並且為之感動的電影居然也能感動別人。她要「獨享」這種感動。事實上,每個人的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誰也不能剝奪的。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准別人也喜歡,似乎那種喜歡也是要自己一個人「獨佔」的。
張悅然曾經談到過「嫉妒」。她說,承認嫉妒的存在,是靈魂的一種自潔方式。其實這也適用於「自卑」。因為「嫉妒」和「自卑」常常是同時出現的。而這兩種東西,都是人性的弱點,都可以害人害己。比如《奧賽羅》當中的三位主人公的悲慘結局。
其實生活中有些人令人無法接受,常常是因為一種變了形的自卑感在作祟。
我身邊有一個女同學。這個同學所到之處總會引起別人微妙的反感,因為她總是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話題中心引到她與別人相比較而產生的「優越性」上。幾年之後,她被確診患有心理疾病。她的人生意義,建立在所有能被她捕捉到的,能證明她優越於別人的東西,哪怕這些東西只是她自己的想像。
其實這並非偶然:她有一個大她五歲的哥哥,結果在她十二歲、也就是她哥哥十七歲的那年,她哥哥得了急性白血病,不幸去世了。此後她父母都籠罩在非常悲痛的陰影當中。對她的成長顯然很不利。後來,她父母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在她十四歲的時候,又生了一個小弟弟。此後又花了很大精力來照顧這個小男孩。所以她的同年和青春期,就是在父母對她的嚴重忽略中度過的。為了補償這種忽略,她不得不努力讓自己成為眾人關注的核心,來彌補過去歲月給自己造成的創傷。
在一種「不對等」的心理落差當中,尋找優越感,是人的通病。用幻象來進行自我欺騙,比自己獨立深入地思考和實踐、然後抵達真相,要容易得多。所以人很容易就選擇了前一條路。自卑者為了逃避自己的弱點,往往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關注自己身上的長處,然後不自覺地放大它。結果會變得虛幻,然後這種自我良好感覺的幻滅,帶來新一輪的自卑,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