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德意志軍魂--普魯士軍官團

德意志軍魂--普魯士軍官團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3176個瀏覽者
德軍歷史中的軍官團

長期以來,由於德國的對外戰爭和尚武傳統,普魯士貴族軍官團和軍隊所擁有的特權及政治影響力,在德國社會根深蒂固,一戰的失敗也未能對其有所動搖。
  
第三帝國的陸軍精華在於普魯士榮譽軍官團,從俾斯麥、毛奇開始,到李勃、龍斯泰特、博克、波勞希奇、曼斯坦因……成功的戰例不是某個人的突發其想!還有負責實施的古德里安、克萊斯特、隆美爾……

德國軍官團的前身是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的確是中世紀最有名的騎士團,在十字軍東征和征服東歐的過程中都是中堅力量。條頓騎士團的組織一直延續到19世紀,成為德國軍官團的前身。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家族就是條頓騎士團中的望族。他老爹還教導他“我們是自由的騎士,不是納稅的地主!”一向以條頓騎士團的榮光為榮,不太把德皇威廉放在眼中。在一戰和二戰中,德國軍官團就是德國陸軍的靈魂,像希特勒之類的蓋世梟雄在德國軍官團元老的眼中也只是“那個維也納的下士”。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是念念不忘的就是對德國軍官團進行大清洗。德國軍官團(條頓騎士團)的力量可見一般。

軍官團的高素質可以說是普魯士-德國軍事力量的核心和精華,對於其成員中出身於貴族卻能長期保持較高素質的問題,我有幾點看法:首先,對於軍官團成員來說,貴族頭銜只是一種傳統和榮譽,並沒有實在的物質意義。普魯士軍官團的建立始於"大選侯"菲特烈建立普魯士軍隊,他任命貴族子弟為軍官,並與他們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效忠關係,除了便於控制軍隊外,還有制約當時在政治上比較獨立的容克貴族,建立中央集權的考慮,由於“嫡子繼承制”加入軍隊的貴族子弟多是無權繼承土地的次子,他們一旦加入軍官團,就成為職業軍人,一切都仰賴於國王的恩典和軍功,同原來的貴族家庭就沒多少聯繫了,並形成世代從軍的軍人 世家,在強調紀律和榮譽的普魯士軍隊裡,貴族頭銜是一種傳統,一種身份高貴的證明,而不是同土地,財富和養尊處優的生活聯繫在一起的。其次,普魯士軍官團有著較多的實戰鍛煉機會。眾所周知,普魯士國家以軍立國,為戰而生,特別是在菲特烈大帝(即菲特烈二世)時期,縱橫歐陸,頻繁的戰爭給了軍官團成員較多的實戰機會,有利於增強和保持軍事素質。再次,軍官團有一整套嚴格的軍事教育體系,在普魯士王國時期,就很重視對軍官的教育,特別是在拿破崙戰爭時期,普魯士進行了沙恩霍斯特軍事改革,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總參謀部制度,尤其強調了對軍官,特別是總參謀部軍官的教育,使每一名軍官都從一開始培養出較高的軍事素養,並保持終身。如果還有什麼原因,那可能就是德意志民族嚴謹,堅忍,刻板的民族性格了,這樣的民族比較容易出優秀的軍官。最後說一句,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後的軍官團中,許多軍官也來自資產階級,他們在軍隊裡憑藉功績而獲得貴族稱號,逐漸封建化了。這更令貴族頭銜具有了一種象徵意義。

拿破崙主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進行管理。通過建立"榮譽軍官團"激發榮譽感,以官價、金錢、獎章和通令表揚等獎勵傑出官兵。

而榮譽軍官團是軍官團名譽上的領導,而並非是擔任參謀或者高於軍官團,真正的意義是軍隊的"名譽團長(Chef eines Regiments)"。

所謂名譽團長的稱號是起源於帝國時代的傳統,名譽團長稱號一般授予皇公貴族,著名將帥。儘管他無權指揮,管理該團,不過,他的名字將一直記載於團籍。

名譽團長著用校官的制服,不過佩帶將官的肩章,只是將肩章的底色由將官的紅色改為該團的兵種色,如步兵為白色等等,並且,在肩章上配上團的番號,其領章是使用團長(上校)用的。

目前一戰至二戰之間有五個榮譽團長和他們的編號。

  包括興登堡元帥的第三步兵團。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元帥(一戰名將。羅馬尼亞和巴爾幹的征服者)的第六騎團。

  威廉.馮.勒布元帥(二戰名將。曾經跟隨瓦德西參加過八國聯軍。後任蘇軍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第26炮兵團

  歌特.馮.隆德施泰德元帥(二戰名將。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後任西線總司令)第18步兵團

   魯普雷希特.馮.拜恩元帥(Rupprecht von Bayern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

在這不得不說一下興登堡元帥
興登堡元帥是一個很強的民族分子,而且是容克貴族和軍官團的首腦人物。


全名:保羅.路德維希.漢斯.安頓.馮.興登堡-貝內肯道夫(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Hindenburgun Beneckendorff)
  生卒年: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元帥
  主要戰爭:七周戰爭(1866);普法戰爭(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克尼格雷茨之戰(1866);聖普里瓦之戰(1870);坦能堡之戰(1914);馬祖裡湖區之戰(1914);羅茲之戰(1914);戈爾利采-塔爾諾夫之戰(1915);第二次索姆河之戰(1918);利斯河之戰(1918);埃納河攻勢(1918)

  歷史地位:興登堡在軍事生涯初期是一個出色的軍人,但是他最為著名的成就在於一戰中和魯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陳舊的思想和狹隘的觀察力使其後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損害。

歐洲的歷史學界,對德國的歷史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評論:“近代德國的歷史,主要就是普魯士的歷史。”

而普魯士軍人的歷史就是軍官團,當時建立第二帝國時,德皇威廉一世就明確的知道,必須要依靠一支高效率,高職能的軍隊骨幹力量來獲得戰爭的勝利,而普魯士數百年間的尚武精神也因此而有了更多和更好的發揮餘地,有關普魯士軍官團有一代來自二戰前夕三巨頭會談時的笑話可以感覺到其對德國軍隊的巨大影響。

史達林嚴厲的要求在戰後處決一切普魯士軍官團成員,要把他們槍決後"埋葬在後花園",而邱吉爾則以認真的騎士口氣反對:"我的國家和民族絕對不會坐視這種事情發生在歐洲!"羅斯福為了調解以幽默的口氣說應該把處決的人數後多加一個人,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普魯士軍官團那些二戰結束後的首腦,凱特爾,約德爾等都被送上了絞刑架,而名揚一時的普魯士軍官團從此壽終正寢,退出了歷史舞臺。

TOP

因為史太林都吃過了苦頭

才會想解決這個麻煩吧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8 22:09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43290 秒, 數據庫查詢 9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