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方歷史]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1123個瀏覽者
北傳佛教之一。佛教傳入日本,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初傳時期 一般以日本欽明天皇13年(552)百濟的聖明王進獻佛像、經論、幡蓋和上表勸信佛法,為佛教傳日之始。一說是繼體天皇16年(522),南梁司馬達等來到大和,建立草堂,安置佛像禮拜,為日本知有佛教之始。不過,當時世人不知佛像為何物,視為異域之神未加崇奉。百濟的佛像傳入日本以後,在朝廷貴族之間,引起激烈的爭論。天皇乃依請求將佛像交給大臣蘇我宿禰稻目試行禮拜。稻目捨出向原的住宅安置佛像。後疫病流行,屢有死亡,大臣物部輿認為是國神的譴責,奏將佛像投於難波(今大阪)的堀江,並燒燬供佛的殿堂。蘇我氏和物部氏之間的信仰之爭,實際上反映了皇室和蘇我氏為代表的主張接受大陸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與以物部氏和大伴氏為代表的貴族反對接受大陸政治文化的政治之爭。

聖德太子與佛教

佛教在日本流傳後40年,為日本飛鳥時代的開始。聖德太子攝政,下詔傳播佛教,貴族大臣競造佛寺,從此佛教廣傳干日本。推古3年(594),高麗僧慧慈、百濟僧慧聰來到日本,說法於法興寺。聖德太子奉慧慈為師,學習佛教。12年,聖德太子制定憲法17條,其第2條就是「篤敬三寶」。 由於聖德太子的弘揚,日本佛教很快得到流傳,據推古32年統計,時有寺46所,僧816人,尼569人。

大化改新聖德太子死後25年,日本發生了「大化改新」,即模仿中國唐代文物制度,進行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由於促進這個革新運動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為國博士的高向玄理、僧曼等,都是入唐留學僧,故使佛教進入一個新時期。大化元年(645)在百濟大寺召集僧尼,頒布了興隆佛教的詔書,首次任命十師,並設置法頭檢查全國各寺僧尼,對於僧尼脫籍的寺院,都施給土地,天皇還資助建造寺院。

奈良時代(710∼784) 聖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間,奈良佛教極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東大寺,並於諸國建國分寺,以東大寺眾總國分寺,統轄國分寺。

東太寺是聖武天皇發願,良辨僧都奠基,行基菩薩勸化,天竺婆羅門僧菩提仙那導師完成的。他們被稱為東大寺的四聖。中國唐代鑒真受請赴日傳戒,天平寶字3年 (759)於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寶字8年,又於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與東大寺相對。於是有了奈良七大寺。

南都六宗 在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直接和間接從中國傳入了六個佛教宗派或學派: 即三論宗、 法相宗、俱捨學派、成實學派、華嚴宗和律宗,稱奈良六宗。後遷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稱為南都六宗。

三論宗以高麗僧慧灌為初祖。慧灌曾入唐從嘉祥吉藏學三論,推古天皇33年(624)赴日,把三論傳入日本。慧灌門下,人材頗多,福亮為其高足。其弟子智藏入唐後回國進行講學,為三論宗第二傳。智藏弟子道慈亦入唐,廣學經典,回國後傳三論之學,為三論宗的第三傳。成實學派在中國曾盛極一時,出了不少學者,但傳到日本卻未獨立成宗,被稱為三論宗的附宗。

法相宗是道昭傳入日本的。道昭在白雉4年(653)隨遣唐使入唐,受教於玄奘,與窺基同學,在唐7年,回國後住奈良元興寺,並巡歷各地,大弘法相唯識。文武天皇4年(700)寂於元興寺禪院中遺言火葬,為日本實行火葬之始。道昭之後,智通、智達亦入唐,從玄奘,窺基師徒學法相宗。不久,智風、智鸞、智雄等,亦依敕入唐,從智周學唯識教義。以上三傳,第一、二傳會稱為南寺傳或元興寺傳,第三傳稱為北寺傳或興福寺傳。時有行基者,曾受教於道昭學輸伽和唯識;足跡遍及全國,廣建寺院,架橋修路,周濟貧民。天平17年(745),受任為大僧正,日本大僧正之官自此始。此外還有玄昉,也曾入唐學法相18年,帶回大量藏經,被稱為法相宗的第四傳.俱捨宗附屬於法相宗。

華嚴宗是因新羅僧審祥在日本開講《華嚴經》而成立,故審祥被奉為華嚴宗初祖,以請他宣講《華嚴經》的良辨僧正為第二祖。審祥初住大安寺,後任東大寺別當(住持),主持寺務和法務。其弟子相續,後受持此宗,並以東大寺為華嚴宗本山。審祥的老師是中國華嚴宗的第三祖法藏,所以他的法脈也間接傳自中國。

律宗是奈良六宗中最後傳人的宗派。開始有興福寺的榮睿與大安寺的普照,鑒於日本戒律不興,入唐求律,並敦請鑒真東渡。鑒真曾5次航行失敗,經過12年苦心精進,始到達日本,而榮睿則於途中病故。鑒真到日本後,先在東大寺佛殿前建築戒壇,為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授菩薩戒,一時受戒的達400餘人,繼於寺內建戒壇院,為隨從比丘依受戒羯磨(作法)重受新戒。後在唐招提寺終其一生。生前由其弟子所塑的遺像,至今猶存,為日本的國寶。

此時期的日本佛教除從中國引進外,本身沒有創新,但制度逐漸完備,從僧官的設置、僧位授與、僧侶的品行衣食住所,均有詳細規定。佛教被作為鎮護國家的要法,與政治關係密切,僧侶待遇優厚。寺院都建於城市,被稱為「都市佛教」。但僧侶在朝廷的支持下,兼併土地,穢亂法門,出現了墮落的趨勢。

平安時代(784∼l192) 或稱平安朝。這一時期,日本仍不斷向唐朝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學習進步的工藝、美術和宗教等,通過遣唐使傳入中國進步的文化。其時日本天台、真言二宗相繼創立。唐貞元二十年(804),最澄、空海奉敕隨遣唐使籐原葛野磨到中國求法。回國後,最澄在比睿山創立日本天台宗,成為台密的創始人;空海在高野山創立日本真言宗,後被稱為「平安二宗」。

最澄、空海之後,密教大盛,主要流行於貴族之間,繼他們入唐學密的,東密除空海之外,有常曉、圓行、慧運、宗睿;台密除最澄之外,有圓仁、圓珍。這八人被稱為「入唐八家」。

神佛習合與新宗派的產生 在平安時代,日本佛教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要使本國固有的神祇崇拜,與外來的崇拜佛、菩薩相融合,即所謂「神佛習合」思想。在佛寺的境內可以建神社,在神社的境內也可以建佛寺,神號與佛號一致。這種思想一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提出「神佛分離」之說後才結束。另一種是對教理深奧流傳於貴族中的天台宗與真言宗等表示不滿。引起淨士思想漸次普及,以至後來產生了淨士宗、真宗、禪宗、日蓮宗等許多宗派。

中國晚唐時期,禪宗極盛,然尚未正式傳入日本。9世紀時,嵯峨帝皇后桔氏,篤信佛教,特別崇仰中國馬祖道一法嗣鹽官齊安的禪風,特派僧慧萼來華延請齊安。齊安推薦高足義空應請。義空率法弟道昉東渡,初住京都東寺。皇后時請入宮,詢問禪要,後創建檀林寺,被請為開山,桔氏遂被稱為檀林皇后。義空以當時日本天台、真言二宗正盛,不立文字的禪宗不易推行,居日數年,藉故離日回國。其後慧萼再度入唐,於五台山請得觀音聖像,唐大中十二年(858),回國至普陀山洋面時,船不能進,因而上陸建寺,供奉觀音,普陀山遂為中國佛教四大道場之一。此後,日本到中國有名高僧有大然、成尋等。

大然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入宋,為太宗召見,住太平興國寺。後歷訪各地巨剎和當時名僧。雍熙四年(987)回國,繼回宋版大藏經和旃檀釋迎像(亦稱旃檀端像)至今猶存於京都嵯峨清涼寺。成尋於熙寧五年(1072)入宋,過長江時,曾受到金山寺寶覺務周的齋請。後於太平興國寺與日稱、天吉祥等參加譯經,賜號「善慧大師』。元中四年(1081)示寂干開寶寺,敬葬天台山。著有《參天台五台山記》、《觀心論注》等。俊艿於元中元年入宋、歷游兩浙名剎。就四明景福寺了弘學戒律,松江超果寺宗印學天台教義。南宋嘉定四年(1211)繼律部書327卷,天台章疏716卷、華嚴章疏175卷及其他雜書共2000系捲回國。後為京都泉湧寺中開山,真言律宗之祖。

這一時期的日本佛教,因受盛唐的影響,多在名山建立寺院,開創了日本的「山嶽佛教」。與政治的聯繫也不如前代那樣密切,可以說從政教合一轉變為政教並立。佛教的任務是祈禱國家平安。 以後的日本佛教派別,不再單純是中國的佛教。最澄的天台宗已是台、密、禪、律的「四宗合一」、「圓密一致」。 空海的《十住心論》對佛教本身來說是一種發展。

鐮倉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l192∼1603) 這一時期歷經南北朝時代(1333—1392)、室町時代(1392一1573),直至安土桃山時代(1573一1603)為止,除前代備宗延續外,又建立了淨士宗和禪宗,還產生了日本特有的淨士真宗、時宗及日蓮宗等派別。

淨土系宗派的勃興 淨土思想早已傳人日本,但淨土宗卻是源空依中國唐代善導的《觀無量壽佛經疏》深信彌陀本願理論而創立。源空應籐原兼實之請,撰《選擇本願念佛集》,標榜「偏依善導」,專修念佛,建立淨士宗。他門下有聖光的鎮西派、證空的西山派,隆寬的長樂寺派、覺明的九品寺派和幸西的一念義派,合稱為淨土五流。此外屬於淨土系的還有融通念佛宗和時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十三宗中之二宗。

自淨土宗分出的還有以親鸞為宗祖的淨土真宗,亦稱「真宗」、「一向宗」。親鸞撰《教行信證文類》6卷,作為創立淨土真宗的根本聖典。真宗以淨土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為依據,崇奉印度的龍樹、世親以及中國的曇鸞、道綽、善導和日本的源信、源空七位高僧,稱為三國七祖。親鸞寂滅後,其幼女覺信尼與親鸞之孫如信和散在各地的弟子相謀,於京都東山大谷親鸞墓旁建立佛閣,奉置親鸞的影像,為本願寺的起源。本願寺的住持,順序血脈相傳。到第 11代以後,分為東西兩派,加上興正寺派、佛光寺派、錦織寺派、毫攝寺派、中照寺派、證誠寺派、誠照寺派等,即為現在真宗的10派。1948年北海道還成立有本願寺派等。目前真宗系共計有22個教團。

榮西與道元

中國禪宗早由道昭、道睿、義空等傳入日本,然未獨立成為宗派。後睿山的覺阿於南宋乾道七年(l171)到中國,從杭州靈隱寺佛海禪師慧遠受臨濟宗楊歧派法脈,四年後回國,是日本有臨濟禪之始。及榮西入宋回國,才開創日本臨濟宗。 榮西於乾道四年(l168)四月到中國,登天台山巡禮聖跡。同年九月,攜帶天台章疏30餘部回國。淳熙十四年(l187)再度入宋,受傳佛心宗,時懷敞住持天童寺,又親侍左右,遂嗣其法,傳臨濟正宗法脈。紹熙二年(1191)回國,初於博多律開聖福寺,盛倡臨濟禪法。日建仁2年(1202),源賴家於京都建立建仁寺,請他為開山。他為提倡禪宗,著有《興禪護國論》3卷。

後應源實朝之請,赴鐮倉創立壽福寺,開始傳禪法於關東,為日本臨濟宗的開祖。中國宋代禪宗盛行,日本僧人入宋求法和中國禪僧前往日本傳禪的,絡繹不絕。古來日本稱禪宗為24派。其中3派屬於曹洞,21派屬於臨濟。榮西滅後25年,圓爾辨圓入宋,於浙江徑山,得受無准師範禪法。五年後,蘭溪道隆赴日,大倡教外之旨於鐮倉,北條時賴將軍大喜,創立建長寺,請為開山。弘安元年(1278)入寂。門下有24人,最有名的是南浦紹明。他入宋回國後,應北條貞時之請,繼主鐮倉建長寺。其後傳禪的,還有東明蔥日、東陵永璵、兀庵普寧、子元祖元、一山一寧、清拙正澄、大休正念等有名禪僧。

榮西滅後,日本禪宗逐漸得勢,但多屬臨濟宗派。及道元入宋歸國,於嘉禎2年(1236)在山城京都極樂寺舊址,開堂講法,設立僧堂,賜寺額為興聖寶林禪寺,是日本有曹洞宗之始。

道元24歲時入宋。時曹洞宗如淨禪師主天童寺,道元從學三年,嗣其法,為洞山第14世正統。南宋紹定元年(1228)回國,初寓京都建仁寺,寬元2年(1244),波多野義重於越前(今福井縣)建大佛寺,被請為開山,這就是現在曹洞宗的大本山永平寺,道元遂成為日本曹洞宗的開祖。曹洞宗的信徒多為地方農民,臨濟宗的多為將軍武士,故日本向有「曹洞土民,臨濟將軍」的俗諺。

五山文學與茶道花道 禪宗自鐮倉時代傳入日本後,經吉野時代(亦稱南北朝)至室町時代的200餘年間,由於朝野崇奉,不斷得到發展。臨濟宗14派的本山,幾乎都在京都和鐮倉。當時模仿中國宋代禪宗五山十剎制度的鐮倉五山和京都五山的僧侶,致力於詩文的研究,形成了所謂五山文學。其後日本遣明的正副使節,多數為五山僧侶所擔任。其中知名的有了庵桂悟和策彥周良等。此時禪宗的思想、文學、美術、風俗、習慣等,對日本國民生活的影響很大。如茶道、花道、香道與書道等;均隨禪宗的發展而流行。

獨立發展的日蓮宗 該宗以創宗者日蓮的名字命名,與中國佛教無直接關係。日蓮認為只有《妙法蓮華經》是正法。建長5年(1253),歸鄉訪親,4月28日登清澄山,向著海上初升的紅日,高唱《南無妙法蓮華經》10遍,為日蓮宗創立之始。為了宣揚自己的新數義,他對其他宗派進行了劇烈的批駁,因此三度被流配。其教化方法有所謂「折伏」(惡逆的教化)和「攝受」(順信的教化)兩種。滅後由其門下的日昭、曰朗、日興、日向、日頂、日持等六老僧葬其遺骸於身延山,建久遠寺,即今日蓮宗的總本山。著作有《守護國家論》、《立正安國論》等300餘種。後來日蓮的弟子各分成許多派別。近代日本新興宗教的幾十個數團,有70%屬於日蓮系。

這一時期,各派都採取否定現實的態度,厭惡穢士,欣求淨士或耽於禪,教義和規則都較簡單,具有「平民化」的特點。這些新派別還與日本15一16世紀的農民起義有關係。如1488年加賀國(今石川縣)地區爆發的真宗農民起義、1563年參州一向宗起義、1570年伊勢長島真宗僧徒起義等。而加賀國地區的真宗農民起義的勝利,使其後百年間加賀國的管理權掌握在真宗教徒手中,由農村上層、僧侶和農民代表組成領導機構。宋期,由於儒學影響的擴大,佛教的影響逐漸縮小。

德川時代(1603∼1867) 儒學特別是朱子學取代了佛教,成為德川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佛教的影響進一步縮小。當時京都佛教雖趨衰落,但關東地區(指箱根以東的關東八州,即今東京橫濱地方)的佛教漸盛。德川幕府一方面採取鎖國政策,同時訂立各方面的制度。對於佛教,自寺院的等級,僧階的高下,乃至僧侶的法服等,都有一定的規制。先定皇室的佛教制度,明示「門跡」、「院家」以下的級別。

門跡有「宮門跡」,「攝家門跡」及「准門跡』之別,訂立晉級的法規,禁止僧位、僧官的濫授。劃定區域,一寺一山皆令有所隸屬。以總本山德大本山,以大本山統攝其所屬各寺。如淨土宗以東京增上寺為本山統轄關東諸寺;天台宗以日光門主統轄一宗:真宗東、西兩派的別院各設「輪番」(別院輪流住職之稱)等。這些制度小自一寺、大至一宗一派,其應遵守的法規,修行的階段,僧階的晉級,法衣的等差等,完全具備,一直維持到明治維新以前。

日本禪宗自鐮倉時代以來,由臨濟與曹洞兩宗平分天下。到了德川時代,由於鎖國政策,只留長崎一港與外國通商。當時中國貿易商舶往來頻繁。居住在長崎的華僑,先後開創了分紫山福擠寺(漳州寺)、東明山興福寺(南京寺)和聖壽山崇福寺(福州寺),即所謂三唐。三唐寺的住持,均從中國請去。最初有明僧真圓、覺海、超然、途然等。後有福州黃檗山萬福寺,在臨濟、曹洞之外,另立黃檗一宗,成為日本禪宗二派之一。

明治維新後 日本興起資產階級改革運動,提出王政復古、「神佛分離」和「廢佛毀釋」。首先命令門跡親王復飾(還俗),廢止宮廷的佛教儀式,排除神社內的佛像,廢止供於神前的佛具,禁止僧侶參加神道儀式,禁止「神佛混淆」,頒布所謂「神佛判然」的法令。從而日本各地發生了燒棄佛像佛畫、破壞寺廟堂塔、命令僧尼還俗、把守院改作醫院和學校等事件。明治5年4月25日,新政府以太政官佈告,許可僧侶帶妻食肉和蓄髮,同時又命僧侶於法名上加姓,於是某些寺院的僧侶便公開娶妻食肉。佛教徒為適應新的形勢,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派即解遣僧侶出國考察和留學,創辦學校,陪植人材,並開始向國外傳播佛教及從事監獄的教化等。明治22年,日本政府頒布憲法,允許信教自由,各宗競相興辦大學或專門學校,出版了不少佛教著作,同時於備大學設佛教講座,一時佛教雖有復甦的跡象,但總的趨勢是影響越來越小。自明治維新以後購60年間,日本的佛教形成了13宗56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945年12月15日佔領軍頒發了《神道指令》 ,日本開始實行信教自由與政教分離。原由國家頒布的《宗教團體法》於同年12月18日撤銷,同時公佈了《宗教法人令》。過去依據《宗教團體法》,曾把原有的佛教13宗56派,統合為13宗28派。在《宗教法人令》公佈後,又各分派獨立,成為270個教團。根據信教自由的原則,隸屬和脫離所屬的宗派是被允許的,從而使寺院之間的隸屬關係鬆弛。

戰後新興宗教有顯著發展。據統計,日本大約每20人中即有一人參加新興教團,其中70%屬於日蓮系。主要有:創價學會、立正佼成會、妙智會、靈友會、佛所護念會、日本山妙法寺大僧伽、念法真教、孝道教團、解脫會、真如苑等。此中除天台系的念法真教、孝道教團和真言系的解脫會外:其餘創價學會等均屬於日蓮系。這些新興教團,多與政治活動發生聯繫。

新興教團開始產生於戰前,戰後依《宗教法入令》而被公認。 由於傳統佛教考慮的主要是生死大事,對於現實問題不很關心。新興教團所關心的不是死後,而是要實現天國於地上。如創價學會就主張把「真善美」,改為「利善美」,換「真」為「利」,追求地上幸福的實現。這種思想比較適合時代潮流和日本國內形勢, 故新興教團不斷得到發展。到目前為止,佛教仍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現在日本各地有佛教各宗宗立男女大學20餘所。還有許多學會、研究團體,專門從事佛教的研究。各宗還派遣傳教師到歐美各國建立別院,進行佛教宣傳。
------------------------------------------------------------------

中日佛教關係


佛教傳入日本的明確時期雖不可考,但據諸佛教史籍所載:梁武 帝普通三年(522)由中國江南渡日以制鞍為業的漢人司馬達等在 日本大和阪田原設立草堂崇奉佛教,達等的女兒司馬島並首先出家為 尼,稱為善信尼;達等的兒子也出家為僧,稱為德齊;是為日本僧尼 的開始(見《扶桑略記》卷三、《元亨釋書》卷十七)。那時佛教已 由中國傳入朝鮮,公元552年,朝鮮南部的百濟國聖明王遣使將佛 象和漢譯經典奉送於日本國(《日本書記》卷十九)。當時大臣蘇馬 氏舍宅為寺,另又建寺造像,而司馬達等的孫子鞍部鳥即為其時佛像 製作藝術的第一名匠。從此各種和佛教有關的建築雕畫等工藝文物, 也陸續由中國直接或間接通過朝鮮傳入日本,逐漸開展日本佛教的新 機運。
  
嗣至公元593—628年日本推古朝,攝政的聖德太子大力倡 弘佛教,使佛教在日本得到巨大的開展。其時聖德太子曾師事高麗僧 慧慈,崇尚漢文化,並曾用漢文撰《勝鬘》、《維摩》、《法華》三 經註疏,廣建寺塔。又曾於隋大業三年(607)派遣國使小野妹子 等來和中國通好,翌年(608)又開始派高向玄理等留學生四人和 僧旻、清安、惠隱、廣齊等學問僧四人入隋,學習中國學術和佛教 (《日本書記》卷二十二),這是日本歷史上向海外派遣留學生的嚆 矢。以上八人又都是原來在日本的漢人子孫或新移入的漢人。隨後又有學僧靈雲、 惠雲等來隋求學佛法。以上人等在中國留學的時期都很長,一般多是 由隋末到唐初,學習二三十年之後才回國,從此日本派遣僧俗學人來 中國留學,絡繹不絕,因而中國佛教文物制度工藝等更廣泛傳播於日 本,而漢文在日本也普遍流行 。
  
當時日本佛教雖已興起,而宗派未分,隨著來隋唐留學的僧人次 第返日,以及中國僧人赴日弘化,遂漸次形成了各個宗派。首先是隋 嘉祥寺吉藏的弟子高麗僧慧灌,於公元625年去到日本,在飛鳥元 興寺弘講三論,開始建立三論宗。隨後是慧灌的大弟子福亮,他原是 中國江南人,在日從慧灌出家,後又入唐,謁嘉祥吉藏,重研三論。 返日住元興寺宏化,盛演空宗。福亮在俗的兒子也出家,名智藏,後 來入唐遊學,歸住法隆寺,弘傳三論。智藏門下英才甚眾,其中道慈 以大足元年(701)入唐,從吉藏的再傳弟子元康研習三論。他在 唐十八年,廣學多聞,其間曾預選入宮,講《仁王般若經》,於開元 六年(718)返國,闡揚三論,兼傳真言律學。並模仿長安西明寺, 在日本奈良建造大安寺,為日本古代最宏壯的寺宇。道慈的弟子善議 也渡海入唐,遍尋名德,深求義蘊,歸國住大安寺,盛傳一宗的教旨。 日本史家通稱:「三論一宗從唐土傳入有三代傳:一慧灌僧正傳,二 智藏僧正傳,三道慈律師傳」(《三國佛教傳通緣起》)。三論宗入 唐的學者中即以以上三師為正傳。
  
其次在法相宗方面,有日本沙門道昭,於永徽四年(653)與 沙門道嚴等人隨國使入唐,詣慈恩寺,受教於玄奘門下,蒙奘師親切提掖,並授以觀門,兼及《俱捨》,後攜新譯 經論歸還本國,住元興寺,盛弘慈恩的學說,是為日本法相宗初傳。 又顯慶三年(658),日本沙門智通、智達也渡海入唐,謁玄奘、 窺基師弟,即從受學,又隨入玉華宮寺,業成返國,弘傳所學,為日 本法相宗第二傳。嗣至長安三年(703),新羅沙門智鳳、智鸞、 智雄相偕入唐,受學於濮陽智周門下,後返日本大弘宗義,為第三傳。 以上均在飛鳥的元興本寺傳習,又稱元興寺傳,或南寺傳。至開元四 年(716),智鳳的再傳弟子玄昉也渡海入唐,仍就濮陽智周學習 慈恩宗義,在唐蒙賜紫衣,於開元二十三年(735)繼同所得佛像 及經論章疏五千餘卷返國,在奈良興福寺大弘所學,為第四傳,又稱 為興福寺傳,或北寺傳。
  
在華嚴宗方面,有唐東都大福先寺道璿,因日本學僧榮睿、普照 至唐邀請,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繼同《華嚴》章疏渡日,弘闡 此宗,兼傳戒律,教人不倦,化導甚廣,為日本華嚴宗第一傳。同時 有唐賢首法藏的弟子新羅國審祥,住日本大安寺,於740年應請在 金鐘道場開講《華嚴經》。為日本華嚴宗初祖。從那時以來:《華嚴 經》的講習漸次弘盛。
  
在律宗方面,七世紀後期有日本沙門道光入唐學律而歸,但戒學 未弘。嗣至開元二十一年(733)日本沙門榮睿、普照等相偕入唐, 求學戒律,奉敕在東都大福先寺依定賓律師受學。這時唐地諸寺的三 藏大德特重戒律,榮睿等以本國傳戒無人,欲為本國尋求律匠,時榮 睿、普照更聞揚州大明寺鑒真為當代律學名德,弘導甚盛;遂於天寶 元年(742)至揚州懇請鑒真東渡弘化,當蒙允許,即於天寶二年 (743)和他的徒眾繼同經論法物等啟舟東行,前後五回,並為風浪等逆緣所阻, 歷經十年的艱苦行程,終於第六回、即天寶十二年(753)抵達日 本,受到日本國朝野僧俗的盛大歡迎。翌年,在奈良東大寺興築戒壇, 日皇、皇后、公卿等四百餘人皆從受菩薩戒;又日僧靈裕、賢戒、志 忠等八十餘人皆捨舊戒從受新戒。為日本登壇授戒的開始。公元75 9年又於奈良興建唐招提寺,並設戒壇,前後受度的達四萬人以上。 由於鑒真的盛化,遂開日本戒律一宗,而鑒真即為日本律宗初祖。此 外,《成實論》也於隋代由高麗慧灌傳入日本,在日講習,漸至形成 了宗派。《俱捨論》也由道昭、智通、智達入唐玄奘門下受學,並傳 至日本盛行講述,也形成一宗。但以上兩宗並未開創寺院,獨立弘傳, 只是成實宗附在三論宗內、俱捨宗附於法相宗內傳通講習而已。以上是日本奈良時代由隋唐傳入的六個宗派。
  
由於唐地佛教的盛行東傳,日本養老四年(720)十二月,曾 敕令佛教轉經唱禮須依漢沙門道榮和日本入唐返國的學問僧勝曉等的 音調轉唱,並停止餘音,免污法門(《續日本紀》卷三)。又當時日 僧多學漢語,唐道璿、鑒真等渡日,都以漢語從事講授。道璿並曾令 他自己的能懂漢語的弟子忍基、善俊、忠惠、真法等人,從鑒真的門 人思托學法礪等《疏記》於大安寺唐院,隨後這些日本學人也都能在 各寺轉相講授(《唐大和上東征傳》)。又因唐開元十六年(728) 頒行《大衍歷》的影響,日本也於天平寶字七年(763)八月廢去 原用的儀鳳歷,而採用唐一行所作的《大衍歷》,實行日本曆法的改 革(《續日本紀》卷二十四)。此外如佛教儀禮、經像、文物、建築式樣、工藝等也大量由唐輸入日本。
  
漢文大藏經也於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當唐開元藏編定的後 五年、即開元二十三年(735),由唐留學歸國的玄昉曾攜回漢文 經論五千餘卷,奉進於日廷(《元亨釋書》卷十六);之後四年、即 日本天平十一年(739)敕依《開元目錄》寫一切經五千零四十八 卷(《東大寺要錄》卷一)。又鑒真於公元758年(日本天平字二 年)秋也在日本率眾開寫大藏經五千零四十八卷,收藏於奈良唐招提 寺。因而日本天平時代是佛教寫經的最盛時期。
  
又由唐神龍三年(707)及開元二十六年(738)中國各州 郡奉敕普建龍興寺、開元寺(見《佛祖統紀》卷四十)的影響,日本 也由道慈等的建議,於天平十三年(741)在全國各地建立國分寺 和國分尼寺,寺各置僧二十人或尼十人(《續日本紀》卷十四)。其 中有名的大和國分寺(即東大寺)的盧捨那佛像,也是仿唐神龍初年 (705)興造的白司馬阪大銅佛像而鑄造的。
  
公元794年日本國都由奈良北遷於仿唐京長安而建設的平安新 城,為促進全國宗教文化的新興運動,仍派遣僧俗入唐留學,於是復 有天台、真言兩宗的開創。其時佛教界突出的人物,有比璿山天台宗 開宗大師最澄和高野山真言宗開宗大師空海。這兩位大師都於唐貞元 二十年(804)泛海入唐求法。最澄和他的弟子義真乘日本遣唐使 第二舶於當年九月到達明州,並轉赴台州,從天台山修禪寺道邃、佛 隴寺行滿學習了天台教義,並從道邃受菩薩戒,又從禪林寺翛然受學 牛頭禪法。翌年(805)三月更轉赴越州龍興寺,從泰岳靈巖寺順曉學習密教,並受秘密灌頂。於同年五月攜同在唐所得的經論 疏記二百三十餘部,乘遣唐舶歸國,大弘教化,在比璿山開創天台一 宗,兼傳密教和大乘戒法,所著有《唐決集》、《守護國界章》等書 二百八十餘部,歿後謚稱傳教大師。

與最澄同時入唐的空海系乘遣唐 使第一舶,於當年(804)九月到達福州,旋入唐京。翌年奉敕居 西明寺,歷訪長安諸剎名德,蒙青龍寺惠果阿闍黎授以金胎兩部真言 秘藏,盡諸蘊奧,並授以阿闍黎位灌頂。惠果又令畫工、經主、鑄工 李真等圖繪所有秘密曼荼羅及書寫《金剛頂》等最上乘密經、新造各 莊嚴具並佛舍利等相贈。空海於元和元年(806)八月繼同在唐所 得經軌章疏二百十六部及諸圖具等乘遣唐舶返國,盛弘密教,朝野尊 崇,並於高野山創建根本道場,開啟真言一宗的規模。所著有《秘密 曼荼羅教付法傳》、《辯顯密二教論》等書一百五十餘部,歿後謚稱 為弘法大師。
  
從那以後,天台、真言兩宗在日本平安時代(782—1191) 非常發達;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即是指最澄和他的法 裔圓仁、圓珍等屬於天台宗的三家,以及空海和他的法裔常曉、圓行、 慧運、宗睿等屬於真言宗的五家而言。
  
其中圓仁出於最澄門下,於開成三年(838)與圓行等共乘遣 唐舶抵揚州海陵,在當地開元寺從沙門宗睿學梵書,又從全雅受灌頂 及兩部曼荼羅、諸尊儀軌、佛舍利等。嗣轉經青州,登五台山,從沙 門志遠受學天台教義。更到長安,奉敕居資聖寺,又從大興善寺元政 阿闍黎學金剛界大法,會昌元年(841)從青龍寺義真受學胎藏界 法並灌頂,又從元法寺法全受傳儀軌,從醴泉寺宗穎習止觀,在長安六年,然後繼同在 各地求得的經論章疏五百八十五部及諸圖像道具等,於大中元年(8 47)由登州乘新羅舶返國,仍登璿山,盛弘台、密二教。所著有 《金剛頂經疏》等十餘部。

又他在唐時曾將他求法巡禮的見聞經歷, 寫成《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四卷(現存),不僅為中日佛教關係的珍 貴史料,而且也是敘述當時唐代佛教和社會狀況的重要史料。嗣後有 沙門圓珍,是最澄弟子義真的門下,於大中七年(853)隨唐人欽 良暉的商舶入唐,經福、溫、台、越各州,歷訪諸寺,受學於存式、 物外、良諝等門下。後至長安,從青龍寺法全受瑜伽密教,又在龍興 寺和大興善寺受金胎等曼荼羅及新譯經法。仍南登天台山訪國清寺, 以後攜同所得經卷四百四十一部及諸寶物道具於大中十二年(858) 仍由台州乘唐人李延孝的商舶返國弘化。
  
常曉與圓行於開成三年(838)同乘遣唐舶抵達揚州,常曉入 棲靈寺,從文璨(一作文傺)阿闍黎受金剛灌頂和太元密法,翌年 (839)又謁華林寺大德問學三論宗義,後攜所得經籍文物於同年 八月仍乘遣唐舶歸國,傳弘密教。和常曉同行入唐的圓行,則入長安 受教於青龍寺義真,因慧解明達,奉敕為內供奉大德,仍於翌年和常 曉同舶返國。慧運也於開成三年(838)、一說是會昌二年(84 2)乘唐人李樹人的商舶來抵溫州,即入長安,禮青龍寺義真入灌頂 壇,受諸密印,後於大中元年(847)乘唐人張支信的商舶歸國弘 化,並興建安祥寺,形成真言宗安祥寺流的一派。

宗睿則於鹹通三年 (862)乘唐人張支信的商舶入唐,初至汴州,謁玄慶阿闍黎受金剛部法;更至長安,從青龍寺法全學胎藏法,重受灌頂;又 隨造玄、智慧輪諸德學諸秘賾。並朝天台、五台諸山,隨處訪寫經籍。 於鹹通七年(866)攜同所得經書一百三十四部及諸文物等由明州 登唐入李延孝舶返國,傳衍密教。以上入唐八家都由中國求得大量的 經書文物回國,並各編有一部《請來目錄》,這對於日本佛教的發展 起了推進的作用。以上日本天台、真言二宗是這一時期最佔優勢的兩個宗派,即日 本歷史上所謂「平安二宗」。
  
在這一時期,中日佛教關係史上還值得特別提出的,是中國普陀 山的觀音道場系因日本高僧惠萼而開創。惠萼曾於會昌元年(841)、 四年(844)迭次來中國求學,並曾謁請杭州靈池寺齊安國師(馬 祖道一的法嗣)派遣上首義空禪師去到日本弘傳禪法。惠萼又於大中 十二年(858)繼同他在朝拜五台山時得到的觀音聖像一尊,由明 州航海準備回國,船行到普陀山不能前進,他便下船奉像在山結廬供 養,漸漸興建補陀山寺(後改名普濟寺),遂開創了普陀山的觀音道 場。
  
這時日本佛教界已搜羅並保存了大量的中國佛教典籍,而中國則 因會昌的法難(845)和五代的戰亂摧毀而經像不全;時中國吳越 商舶航行日本往來頻繁,公元960年吳越王錢弘俶曾遣使備金向日 本和高麗求寫天台教籍,使台宗的章疏復還歸中土,而有利於中國天 台宗在宋朝的復興。
  
五代、北宋間,日本沙門來中國參學及朝禮名山佛跡的還不少; 而較著名的則有大然、寂昭、紹良、成尋等。其中大然和他的徒眾成 算、嘉因等六人於太平興國八年(983)乘宋人陳仁爽等的商舶來 抵台州,翌年(984)入京見太宗帝,進獻方物,蒙存撫甚厚,並賜紫衣及法濟大師號,館於太平興國 寺;又巡禮五台及洛陽龍門等勝跡,並蒙敕贈新印的摺本藏經五千餘 卷。與他同來的沙門成算,曾在洛陽太平興國寺從中印高僧學習悉曇 梵書;大然的弟子嘉因並受了五部秘密灌頂。雍熙元年(985)他 們一行仍由台州乘宋人鄭仁德的商舶返國。大然曾將在宋遊學參訪的 經過寫成《入宋日記》四卷(今佚)。至端拱元年(988),大然 又遣弟子嘉因和宋僧祚乾等來宋進表稱謝,並獻佛經及諸方物,兼訪 求宋朝新譯的經典。嗣至鹹平六年(1003)日本天台宗源信以有 關天台教義的疑問二十七條遣弟子寂昭等來明州,投問於宋四明傳教 沙門知禮,知禮隨就所問一一答釋。

翌年(景德元年,1004), 寂昭等入朝,進佛像及金字《法華經》等,宋真宗因他書寫精妙,詔 號圓通大師,賜紫方袍,又敕為蘇州僧錄司,住吳門寺,後即在宋遷 化。隨後又有日本沙門紹良,於天聖六年(1028)奉師命以有關 天台宗旨的疑間十條致問於知禮的嗣席廣智,並齏金字《法華經》為 贄見之禮,蒙廣智詳為解答並留受學,三年學成歸國,弘演台教( 《四明教行錄》卷四)。嗣至熙寧五年(1072),日本台宗大雲 寺沙門成尋和徒眾賴緣、快宗等七人乘商舶入宋朝禮天台、五台及南 北佛教名跡,歷訪諸方尊宿,並進獻方物,宋神宗因他們遠來而有戒 業,並賜紫衣,又賜成尋以善慧大師號。成尋留住中國九年,著有 《參天台五台山記》八卷及《善財童子知識》集等若干卷,以元豐四 年(1081)在宋京開寶寺圓寂,敕葬於天台山國清寺,並為建塔 題稱「日本善慧國師之塔」。此後日本沙門入宋參學並進獻方物的仍 絡繹不絕。中國南宋時期適當日本鐮倉幕府時代,佛教在日本趨向於大眾化, 由中國傳入的禪宗和依唐善導的念佛法門而形成的淨土等宗以及由天 台法華教義而開演的日蓮各宗,於是勃然興起。   
禪學在日本,以往雖有道昭、道璿、最澄、圓仁和唐僧義安等由 唐傳入,但禪宗正式的弘傳,卻開始於入宋參學歸國而首創臨濟宗的 榮西(1141—1215)。榮西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和 淳熙十四年(1187)兩次入宋,參學於天台、廬山、育王、天童 諸山,時虛庵懷敞住天台萬年寺,榮西再度往謁,受傳臨濟心印;後 懷敞移住天童,榮西也隨侍研學;於雍熙二年(1191),又蒙付 與衣具印信,歸國後大興禪學,學徒雲集,朝野尊尚,在建仁寺開山, 並著有《興禪護國論》等七部九卷,成為日本臨濟宗的新宗派。榮西 的再傳弟子道元(1200—1253)也於南宋嘉定十六年(12 23)入宋,歷訪天童、徑山、天台等山,參謁無際了派、浙翁如琰 諸禪宿,終於得到天童長翁如淨的啟發而豁然開悟,並蒙印可,受傳 秘蘊及衣具頂相,於寶慶三年(1227)歸國,也盛弘禪學,在永 平寺開山,撰有《正法眼藏》、《永平清規》、《永平廣錄》、《普 勸坐禪儀》等九部一百十八卷,成為日本的曹洞一宗。
  
由於船舶交通的便利,日本的禪僧入宋參學以及宋僧往日本弘傳 禪學的,在這一時其中非常頻繁,其突出的人物,有日本臨濟宗的圓 爾辨圓(榮西的法孫,1255年入宋,受天台教於柏庭善月,歷參 癡絕道沖、笑翁妙堪、石田法熏諸禪宿,後登徑山,嗣法於無准師範, 1241年歸國,開創東福寺,宣唱教禪一致之學,門庭很盛)、無 關普門(圓爾辨圓的弟子,1251年入宋,在宋參學十二年,得法於無准師範的弟子淨慈 寺斷橋妙倫,1262年歸國,開創南禪寺)、無象靜照(1252 年入宋,登徑山,嗣法於石谿心月,又遍訪育王、天童、天台、淨慈 諸山剎,歷參虛堂智愚等禪宿,於1262年歸國,後開創佛心寺, 並著有《興禪記》一卷)、南浦紹明(在日宋僧蘭溪道隆的弟子,1 259年入宋,至淨慈參虛堂智愚,後又隨智愚往徑山,並嗣其法, 於1267年回國,重謁道隆,為嘉元寺開山)、曹洞宗的寒山義尹 (道元的弟子,1253年、1264年兩次入宋,參學於天童、淨 慈的義遠、智愚等,1267年歸國,開創大慈寺)、徹通義介(道 元的弟子,1259年入宋,參徑山、天童等山,歷訪禪德,於12 62年歸國,為永平寺第三祖)等人。
  
這一期間中國禪僧去日本行化的,有宋陽山無明慧性的法嗣蘭溪 道隆,因日本入宋禪僧明觀智鏡等的勸請,於淳祐六年(1246) 攜同弟子義翁紹仁、龍江等乘舶渡日游化,依宋地清規宣揚禪風,受 到當時幕府和衲眾的歸依,創建長禪寺,有《語錄》三卷,於祥興元 年(1278)在日圓寂,謚號大覺禪師。日籍徒眾嗣法的有南浦紹 明等二十四人,其中渡海再入宋參學的有十一人之多。隨後又有徑山 無准師範的法嗣南禪福聖寺兀庵普寧,因道隆由日來書勸請,於景定 元年(1260)乘舶赴日,繼道隆住建長寺,接引學人;得法的有 東海惠安、南洲宏海等人,在日弘化五年,仍於鹹淳元年(1265) 留偈返宋。至鹹淳五年(1269),逕山石谿心月的法嗣大休正念 也乘商舶赴日弘化,被請主禪興寺,又歷住諸大名剎,有《語錄》六 卷,後即在日圓寂,謚號佛源禪師。隨後又有天童石帆惟衍的法嗣西澗士曇,於鹹淳七年(1271) 渡日,不肯主持一剎,在京都、鐮倉間游化七年,仍於祥興元年(1 278)返宋。同年七月,宋高僧道隆在日圓寂,日幕府即遣禪僧德 詮、宗英二人入宋,迎請無准師範門下的高德無學祖元蒞日,主持建 長寺。祖元即和他的禪友境堂覺圓、弟子梵光一鏡等渡日行化,在建 長寺大揚禪風,受日朝野和僧俗的一致歡迎,並為圓覺寺開山初祖。 後於1286年圓寂,謚號佛光國師。
  
南宋以後中日禪僧往來密切,因而禪學在日本當時甚為繁榮。日 本禪僧到中國各山寺參訪的人數眾多,而中國江南的徑山、靈隱、天 童、淨慈、育王等五山,和中天竺、道場、蔣山、萬壽、雪竇、江心、 雪峰、雙林、虎邱、國清等十剎,也成為日本禪和子所經常掛錫的祖 庭。乃至日本各禪剎中,也有所謂五山十剎的仿設。其各禪寺的構造、 禪堂的設備乃至日常生活,也多模擬宋地禪剎式樣,甚至開示語錄中 雜有宋語,而中國禪門詩偈在日本禪林中也非常流行,這自然是受中 國叢林的影響。
  
在律宗方面,南宋的律學也引起了日本律宗的復興。慶元五年 (1199)春,日本律學沙門俊荏「以大小律范,未盡其要,須入 中華抉擇所疑」,即偕弟子安秀、長賀二人乘舶入宋,歷訪天台、雪 竇、徑山等兩浙名藍,諮詢禪教,翌年(1200)春,入四明景福 寺,隨侍如庵了宏律師學習毗尼六年,開遮持犯,渙然通解。又和宋 地教、禪、律學名僧廣泛交遊,最後仍就溫州廣德律師學「七滅諍」。 於嘉定四年(1211)攜同所得的經律章疏二千餘卷和佛舍利等由 明州乘舶返國,重興律學,日皇和幕府都奉他為戒師,為泉湧寺開山初祖。隨後, 又有律學沙門曇照淨業,於嘉定七年(1214)及紹定四年(12 31)兩次入宋,從中峰鐵翁守一重受具戒,深探篇聚,又至諸山廣 學教律,並攜同所求得的宋版一切經及佛像梵筴等回國,開創戒光寺, 和泉湧寺並稱為二大律剎,教化很廣。又泉湧寺俊荏的門弟子湛海、 智鏡、道玄等也先後入宋訪問戒德、尋求律籍回國。對於日本律宗的 發展作了有力的貢獻。
  
日本沙門在兩宋時代曾多次求得宋版大藏經如蜀藏、福州藏等回 國,並時在奈良、京都、鐮倉各大寺中舉行一切經供養會,典儀很盛。 對於中日佛教文化的傳通具有重要意義。
  
原由唐宋傳入的淨土念佛法門,在當時日本也逐漸流播。至十二 世紀初,出身於天台的高僧良忍(1072—1132)以《華嚴》、 《法華》圓融無礙的教義融通念佛,開創了圓通念佛宗。隨後又有出 身於天台的高僧法然(1133—1212)確立純粹念佛、他力往 生的教義,創立淨土宗。法然門下又有親鸞(1173—1262), 著有《教行信證文類》,專修念佛,並帶妻弘教,開創淨土真宗。

他 這一宗在日本發展最盛,後並分為大谷和本願寺等派。嗣後淨土宗下 又出現了一位高僧一遍(1239—1289)遊行念佛,創立時宗。 另一方面,又有出身於天台宗的高僧日蓮(1222—1282), 奉持漢譯的《法華經》,以高唱「南無妙法蓮華經」題目為主,而新 創了一個日蓮宗,後並分出若干流派。由於以上弘揚淨土念佛各宗和 日蓮宗的興起,使佛教在日本更形大眾化,這是日本鐮倉時代(11 93—1380)佛教的一大特色。當然這也是基於中國佛教的傳衍 而形成的宗派。 十三世紀間日本因元兵往侵而曾經和中國國交中斷,至大德三年 (1299),元成宗遣江浙釋教總統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寧和弟子石 梁仁恭及曾到日游化過的平山萬壽寺禪僧西澗、士曇等往日本通好, 受到日本朝野的歡迎和崇敬。

他們並請一寧住建長、圓覺、淨智、南禪等大禪寺,後來一寧於1317年在日圓寂,被謚為國師。士曇也 被請住圓覺、建長,1306年在日圓寂,謚號大通禪師。一寧在鐮 倉、京都盛揚禪風,前後近二十年,門下造就的英才甚眾,其中如龍山德見、雪村友梅、無著良緣、嵩山居中、東林友丘等,都曾入元朝禮祖庭,重事參究。

從此以後,元高僧被請到日弘化的,先後有東明惠日(原在明州白雲寺開法,因日本書聘,於1309年渡日,歷住建長、萬壽、東勝、壽福等寺,行化三十年,朝野崇敬,於1340 年在日圓寂)、清拙正澄(原住松江真淨寺,日本入元禪僧多數從他 參學,於1326年應請東渡,歷主建長、淨智、圓覺、建仁、南禪 等寺,實行中國禪林清規制度,並為開善寺開山初祖,1339年在 日圓寂,謚號大鑒禪師。有《語錄》九卷、《大鑒清規》等若干卷)、 明極楚俊(歷任雙林、徑山、靈隱、天童第一座,1329年日廷聘 請東渡,歷主諸大名剎,化導甚廣,於1336年在日圓寂,謚號佛 日焰慧禪師)、竺僊楚仙(與楚俊同時東渡,歷主建長、南禪、建仁 諸寺,1347年在日圓寂,有《語錄》若干卷),此外又有東裡弘 會(1308年赴日弘化,受請住禪興、建長等寺,各方禪衲參請不 絕,1318年在日圓寂)、靈山道隱(1319年赴日行化,主建 長寺,寺規嚴整,七眾崇敬,1325年在日圓寂,謚號佛慧禪師)、 東陵永璵(1351年東渡弘化,歷主天龍、南禪、圓覺、建長諸寺, 1365年在日圓寂,謚號慧海慈濟禪師)等也相繼赴日弘化,接引彼邦 學人。據師蠻的《本朝高僧傳》卷二十五說:「東渡宗師十有餘人, 皆是法中獅也。」可以想見我國古德在日本傳弘的盛況 。
  
另一方面,日本禪師來元參學的也絡繹不絕,其中特出的有龍山 德見(元僧一寧的弟子,1305年入元參東巖會,後又歷參諸方, 復應請住隆興兜率寺,在元四十五年,1349年歸國,受足利幕府 歸依,歷住南禪、天龍等寺)、遠溪祖雄(1306年入元,登天目 山,師事中峰七年,並嗣其法,1316年歸國,開高清寺)、雪村 友梅(1307年入元,歷訪名宿,曾被請住長安翠微寺,元文宗賜 號寶境真空禪師,1329年回國,歷主諸大禪剎,有《岷峨詩集》)、 嵩山居中(1309年及1318年兩次入元參學,曾為蔣山曇方忠 會下的第一座,最後於1323年歸國,歷主名剎)、復庵宗已(1 310年入元,師事天目中峰明本九年,明本寂後於1322年歸國, 開創諸寺,門下的禪眾常二千人)、無隱元晦(和宗已一同入元,嗣 法於中峰明本,1326年歸國,歷主聖福、圓覺、建長等名剎)、 古先印元(1318年入元,歷事無見睹、中峰明本、古林茂等,1 326年邀同清拙正澄赴日弘化,本人也歷主諸大名剎)、寂室元光 (1320年入元,歷參中峰、元叟、吉林、清拙、靈石、絕華、無 目、斷崖諸德,1326年歸國,後開永源寺)、物外可什(132 0年入元,遍游江浙禪林,1329年邀同元僧明極楚俊到日弘化, 本人也被請歷住崇福、建長等寺)、東洲至道(圓爾辨圓的法嗣,入 元在大都創大覺寺,迄未回國)、月林道皎(1322年入元,師事 古林清茂八年,並嗣其法,元文宗賜號佛惠智鑒大師,1330年歸國,開長福寺)、中巖圓月(1325年入元,歷 訪雪竇、天寧、鳳台謁靈石芝、古林茂等,1332年歸國,創吉祥 寺,並歷住諸名剎,有語錄、詩集等)、不聞契聞(1326年入元, 遊歷天台、靈隱、淨慈等山,參見諸老,1333年歸國後,主持圓 覺寺)、古源邵元(1327年入元,謁華頂、天目、龍山、五台諸 山,又久居嵩山少林,在大都時曾預選入宮轉大藏經,1347年歸 國,住大聖、等持、東福等寺)、無文元選(1339年入元,參福 州古梅友、天寧楚石琦、大覺了庵欲、天目千巖長,於1350年8 歸國,開方廣寺)、愚中周及(1341年入元,師事曹源月江印、 金山即休了等,於1351年歸國,開創佛通寺)、大拙祖能(13 43年入元,到福州參無言宣、東陽輝,後嗣天目千巖長,1358 年歸國,風化九州,又移關東,開楞嚴寺,四方從學的達三萬人)、 無我省吾(1348年和1363年兩次入元,歷參諸德,後在中國 圓寂)等。

當時中國禪學風範受到日本禪僧的非常崇慕,元僧清拙正 澄在日圓寂後,他的徒眾二十五人曾同時入元參學;又大拙祖能於1 343年入元遊學時,他的同參一行數十人也相偕入元參習。其時日 僧登天目山參叩中峰明本的人數很多,其中著名的即有遠溪祖雄、可 翁宗然、嵩山居中、大樸玄素、復庵宗已、孤峰覺明、別源圓旨、明 叟齊哲、平田慈均、無礙妙謙、古先印元、業海本淨、祖繼大智等人, 可見兩國禪學的親緣關係。
  
一直到元末尚留在中國的日禪僧還不少,其中日沙門椿庭海壽, 曾任淨慈第二座,又曾住應天府(南京)天界寺,明太祖選名僧校藏 經時,他也被選參加,並蒙召見,詢問國情。洪武五年(1372) 更住鄞縣福昌寺。又日沙門權中巽,曾於明初(1368)任杭州中天竺寺藏主。又日沙門無我省吾在牛 頭山,曾受明太祖召見,賜以紫衣,後來即在明地圓寂。至洪武六年 (1373)明太祖又特遣禪僧仲猷祖闡(寧波天寧禪寺住持)、教 僧無逸克勤(金陵瓦官教寺住持)等出使日本,並遣在明的日僧椿庭 海壽、權中巽二人為通事隨往;隨後日本也遣僧文珪、如瑤相繼使明。 建文四年(1402)明惠帝又遣禪僧道彝天倫、教僧一庵一如等使 日,嗣後日本也遣僧堅中圭密及祥庵梵雲、明空等來明通商。乃至日 足利幕府和明朝通商,也多以該國的禪僧為使節,而展開了中日海上 的交通貿易。因而明代日僧來華的也還不少,其中值得敘述的則有絕 海中津(1368年入明,參中天竺、道場、靈隱、天童的季潭泐、 清遠渭、良用貞、了道一諸德,曾蒙明太祖接見並賦詩,於1376 年回國,開創寶冠寺,後又被請住等持、相國等寺)、龍室道淵(明 寧波人,後赴日本嗣法於聖福寺宏書記,1432年為遣明使入明, 宣宗授以僧錄司右覺義之職,1434年返日,住天龍寺)、雪舟等 揚(1468年從遣明使入明,他的畫法受到明憲宗欣賞,命為天童 第一座,1469年返國)、了庵桂悟(原為東福寺僧,1511年 八十三歲為遣明使,受明武宗崇敬,令住育王山廣利寺,賜金襴袈裟, 1513年歸國,後住南禪寺)、策彥周良(天龍寺僧,曾於153 9及1547年先後為遣明使入明。明世宗以詩和他唱和,他撰有 《入唐〔明〕記初度集》、《再度集》共五卷,歸國仍住天龍寺,為 朝野所尊敬)等數人而已 。
  
至十七世紀,由於中日商舶往來頻繁,明僧真圓、覺海、超然先 後被請往長歧,開創東明山興福寺和紫山福濟寺、聖壽山崇福寺,即所謂三唐寺。當時中國沙門多往游住。至明永歷 八年(1654),福州黃檗山高僧隱元隆琦,因長歧崇福寺僧超然 的再四邀請,於同年七月和他的門弟子泛舶到日弘化,又受江戶德川 幕府的皈依,在宇治開創黃檗山萬福寺,舉揚黃檗的宗風,並設壇傳 授禪門大戒,當時日本曹洞、臨濟兩宗的禪僧,紛紛投入他的會下, 日朝廷並尊他為大光普照國師,1673年在日圓寂,年八十二;有 語錄、法語各若干卷,《松堂集》、《太和集》各二卷等,被奉為日 本黃檗宗的初祖。隨從隱元渡日的弟子,如大眉性善、慧林性機、獨 湛性瑩、獨吼性獅、南源性派等都是一時的禪門英傑。嗣又有隱元的 法嗣木庵性瑫、即非如一,分別於永歷九年(1655)、十年(1 656)赴日,輔翼隱元的法化,時人稱為二甘露門。嗣後繼承日本 黃檗山法席的列代禪師,如木庵、慧林、獨湛、高泉、千呆、悅山、 悅峰、靈源、旭如、獨文、杲堂等人,皆是由中國前往弘化的高僧。 而黃檗山的學修清規,如參禪兼念佛,平常用漢語,誦經用漢音,乃 至飲食生活也都是中國式樣;比之日本原來的臨濟、曹洞兩宗,更富 有中國禪學風味。直至第十四世以後,才有日人繼任法席;日本黃檗 宗所屬各寺,至今仍保持有中國近代禪林的風範。
  
十九世紀以來,中日佛教間仍頻有接觸,而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晚 清楊文會在南京刊印經典、復興佛教,得到日本南條文雄氏的協助, 代為搜求到許多我國已經佚失的古德著述,特別是法相唯識方面的章 疏逸籍,有益於中國經典的重刻和佛學的研究。
-------------------------------------------------------------
【人物介紹】

榮西Rongxi

榮西(Eisai 1141∼1215)

日本佛教臨濟宗創始人。俗姓賀陽,號明庵。備中國(今岡山縣)吉備郡人。幼年從父學佛,14歲在本郡安養寺從靜心落髮,旋登比睿山受大乘戒。19歲於比睿山就有辯學天台教義,又到伯耆(今島取)的大山從基好學密教。後又還比睿山精讀藏經。1168年到中國求法,先到明州(今浙江寧波)訪廣慧寺,繼往天台山巡禮聖跡,得天台章疏等30餘部回國。1187年再次入宋,原擬去天竺(印度)巡禮佛跡,未獲當地知府許可,即上天台山謁萬年寺虛庵懷敞,後隨虛庵至寧波天童寺,繼承臨濟正宗的法脈。在天台山時曾捨衣缽之資,修理智者大師塔院,到天童寺又贊助重修千佛閣工程,1191年回國。1196年於博多建聖福寺,弘揚臨濟禪風,為日本禪寺之始。1202年將軍源賴家於京都創建仁寺,請榮西為開山,遭到南都和北嶺諸宗反對,乃作《興禪護國論》3卷,駁斥諸宗的謗難,名聲大振。翌年,建仁寺設立真言院和止觀院,作為傳播天台、真言、禪三宗的基地。後應將軍源實朝之請,至鐮倉創壽福寺,初傳禪宗於關東。他融合天台、真言、禪三宗,形成日本臨濟宗。著作還有《契茶養生記》、《出家大綱》等。
---------------------------------------------------------
親鸞Qingluan

親鸞(Shinran 1173∼1262)

日本佛教淨土真宗創始人。俗姓籐原,幼名松若,曾名范宴、綽空、善信等。京都人。幼年父母雙亡,由伯父范綱收養。9歲依青蓮院慈圓出家,精研天台教義。後赴奈良,廣究「三論」、法相之學。1201年隱居頂法寺六角堂百日,由道友聖覺引導,到京都吉水(即大谷)謁見淨土宗教祖源空,遂服膺念佛易行的淨土法門。1203年娶籐原兼實之女玉日為妻,為日本僧侶公開娶妻之始。後因源空門下私度宮女事件獲罪,被牽連發配於越後國(今新縣),自稱愚禿親鸞。獲赦後,即赴常陸國(今茨城縣),後移住稻田,前後十餘年,進行傳法活動。1224年在稻田僧捨始撰《教行信證文類》6卷,作為立教的宗典,正式創立淨土真宗。時妻玉日已死,又娶三善為教之女,是為慧信尼。他的主張與淨土宗其他派別不同,不很注重勤修稱名念佛,只是強調堅定的信仰(「信心」),提出「惡人正機」之說,認為惡人正是阿彌陀佛拯救對象,也可能往生淨土成佛。同時提倡僧俗一樣,在無戒無律之上建立宗規,主張僧侶可以食肉、娶妻。卒後,門人營葬於京都大谷,並建立廟堂;龜山天皇詔賜廟號「久遠實成阿彌陀佛本願寺」。1876年,明治天皇賜見真大師謚號。

著作尚有《淨土文類聚鈔》、《愚禿鈔》、《淨土和贊》、《入出二門偈頌》、《唯信鈔文意》、《一念多念文意》等。現有《親鸞聖人全集》。《教行信證文類》一書,有鈴木大拙英譯本。
-------------------------------------------------------
道元daoyuan

道元(Dogen 1200~1253)

日本佛教曹洞宗創始人。俗姓源,號希玄,京都人。內大臣久我通親之子。14歲就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圓出家,於延歷寺戒壇院受菩薩戒,遍學天台教義。1214年到建仁寺謁榮西,初聞臨濟宗風。榮西寂後,師事法兄明全,改信禪宗。1223年與明全到中國,歷游天童、阿育王、徑山等著名寺院。後回天童寺謁新任住持如淨(曹洞宗第十三代祖)。隨侍3年,師資相契,受曹洞宗禪法、法衣以及《寶鏡三昧》、《五位顯法》等回國。1233年在深草建興聖寺,為日本最初的禪堂。1243年,應波多野義重之請,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縣)開創永平寺,後成日本曹洞宗大本山。1247年,應北條時賴將軍之請,赴鐮倉說法並為其授菩薩戒。他的會禪要訣是「只管打坐」。後人稱其禪風為「默照禪」。卒後孝明天皇賜謚佛性傳東國師。1880年明治天皇又加溢承陽大師。日本禪宗中受「大師」稱號即由此開始。著有《普勸坐禪儀》、《學道用心集》等,其弟子懷奘、義雲編為《正法眼藏》95卷。另有《永平清規》、《永平廣錄》等。1969年,大久保道舟編有《道元禪師全集》2卷。1980年,日本曹洞宗管長秦慧玉率92人的代表團,訪問寧波天童寺,並和中國僧侶共同舉行法會,建立「日本道元禪師得法靈跡碑」,以資紀念。
---------------------------------------------------------
圓珍(Enchin 814~891)

 日本佛教天台宗寺門派創始人。俗姓和氣,字遠塵。贊岐國(今香川縣)人。空海俗甥。15歲師事延歷寺義真,受菩薩戒,安居比睿山12年。因通達顯密,博鑒他宗,被推為「一山真言學頭」。853年入唐,於福州開元寺就存式學《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俱捨論》,又從般若怛羅學梵語和密教。繼至天台山國清寺,研習天台章疏。唐大中九年(855)至長安青龍寺,從法全受瑜伽密旨,受傳阿闍黎位灌頂;又向大興善寺智慧輪學胎藏、金剛兩部秘法。翌年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開元寺,謁良 。復上天台,於國清寺止觀院建立一堂,題名「天台山國清寺日本國大德僧院」,請清觀住持。大中十二年攜帶經疏千餘捲回國。依敕命住比睿山山王院,並屢次受請入宮講經修法。越年移住山下三井園城寺,奏請為天台的別院;又創立唐院,收藏由中國帶回的典籍。868年敕許以園城寺為傳法灌頂道場,形成後來的寺門派。同年任天台宗第五代座主,職位僧教。教義上不同意圓仁所說圓密兩者教理相同只是「事相」(儀軌等)不同的觀點,認為密教比圓教(天台宗)優越。卒後追諡智證大師。主要著作有《法華論記》、《法華玄義略要》、《大日經指歸》、《講演法華儀》等。所著《授決集》2集,後成日本天台宗寺門派教學的根本聖典。
--------------------------------------------------------
源信(Genshin 942~1017)

 日本佛教天台宗僧人。淨土宗教祖之一。俗姓卜部,大和國(今奈良縣)人。幼喪父,在比睿山師事良源。15歲任講師,精通顯密。後屏居橫川慧心院教授,精修淨業,從事著述,時人稱「慧心僧都」。986年將所撰《往生要集》3卷托便船送往中國,由台州商人周文德持贈天台山國清寺。後期弟子寂照赴華時,他提出有關天台宗疑義27條,轉請四明(今浙江寧波)延慶寺天台學者知札解疑知禮驚其造詣之深,作答釋寄還。後被補為「內供奉」十禪師之一。曾於首楞嚴院東南建花台院,安置丈六的阿彌陀佛像供人禮拜。後被尊為日本淨土真宗的第六祖。在日本天台宗內,其法系稱為「慧心流」。著作共有70餘部,150餘卷。主要有宣說天台宗教義的《一乘要訣》;宣傳天台宗「觀唸唸佛」和善導等「稱名念佛」理論的《往生要集》,為後世日本淨土宗重要教典。他的淨土教思想為鐮倉時期的新佛教奠定了基礎。近代有《慧心僧都會集》行世。
---------------------------------------------------------
空海Konghai

空海(Kukai 774~835)

 日本佛教真言宗創始人。俗姓佐伯,幼名真魚。贊岐國(今香川縣)人。15歲學《論語》、《孝經》等。後游京都,入大學明經科,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尤好佛教。偶讀《虛空藏求聞持法》,信佛而作居士。795年於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804年與最澄等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到長安初住西是寺。遍訪各地高僧,從醴泉寺般若與牟尼室利學《華嚴經》等,又隨曇貞學悉曇梵語。翌年於青龍寺東塔院從惠果受胎藏界和金剛界曇荼羅法,並受傳法阿闍黎的灌頂,自號「遍照金剛」。惠果寂後,奉唐憲宗命撰寫碑文。806年攜帶佛典經疏、法物等回國,撰《請來目錄》。初住京都高雄山寺,從事傳法灌頂。816年於紀伊(今和歌山縣)開創高野山,號金剛峰寺。823年詔賜京都東寺為密教永久根本道場。「東密」名稱即由此而來。曾兼任東大寺別當,統轄一寺僧職,補大僧正位。921年醍醐天皇賜謚弘未能大師。著有《說謊顯密二教論》、《秘藏寶鑰》、《十住心論》、《付法傳》、《即身成佛義》等。著名文學作品《文鏡秘府論》,近年在中國出版。全部著作近年輯為《弘法大師全集》。

 其故鄉四國香川縣等四縣政府近年與中國西安市政府協議,於青龍寺故址建立「空海大師紀念碑」,以紀念他的留學事跡。日本真言宗各派也重建了東塔院。
-----------------------------------------------------------

日蓮Rilian

日蓮(Nichiren 1222∼1282)

 日本佛教日蓮宗創始人。俗姓貫名,幼名善日。祖籍遠江國(今靜岡縣),生於安房國(今千葉縣)小湊。幼年於本縣清澄山寺從道善落髮,名蓮長,後改名日蓮。初學真言宗,後游鐮倉,偶逢延歷寺尊海,結伴登比睿山,從諸學匠習天台教義十餘年。又巡遊大和(今奈良)、紀伊(今和歌山)等地寺院,結識了禪宗名僧辯圓、道元等。認為「末法」時代,唯有《妙法蓮華經》是諸經中最勝之經,是與時機相應之法。1253年歸鄉訪親,登清澄山面對旭日,高唱《南無妙法蓮華經》10遍,後世遂以此日為日蓮宗開宗之日。旋於清澄山寺大開法席,依《法華經》反對淨、禪、密、律諸宗。提出四句格言:「念佛進無間地獲,禪宗是天魔,真言宗導致亡國,律宗是國賊。」引起各宗的反對,為其師道善和邑主東條景信所怒逐;遂逃往鐮倉結草庵,日夜誦讀《法華經》,並時到街頭高唱《法華經》題目,贊其功德,向來往男女傳教。1260年,將所著《立正安國論》上之幕府,以立正為因,安國為果,立正就是信仰《法華經》。要求禁止淨、禪諸宗,專奉法華信仰,大觸北條時賴之怒,以誑惑罪發配到伊豆(在今靜岡)之東。兩年後被赦回鐮倉,仍罵諸宗如故。後又被幕府逮捕,發配佐渡(在今新)。他在此為諸弟子撰《開目鈔》、《觀心本尊鈔》等,闡明宗義,採取闡述「攝受門」的態度。三年後被赦回鐮倉。不久至甲斐(今山梨)身延山建草庵,為弘布《法華經》道場,即今蓮宗總本山的身延山久遠寺。寂後大正天皇追諡立正大師號。著作尚有《守護國家論》、《教機時國鈔》等
------------------------------------------------------------
圓仁(Ennin 794~864)

 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門派創始人。俗姓壬生。下野國(今木縣)人。幼喪父,禮大慈寺廣智為師。15歲登比睿山師事最澄,學天台教義。21歲在東大寺戒壇受具足戒。24歲就最澄受圓頓大戒。旋於比睿山北谷結庵苦行,6年後始講學於法隆寺和天王寺等處。838年以請益僧身份隨遣唐使到中國求法,於揚州開元寺就宗睿學梵語,從全雅受金剛界諸尊儀軌等大法。嗣因在回國途中,遇風飄至山東文登縣,遂掛錫於赤山法華院。後得機巡禮五台山,於大華嚴寺、竹林寺從名僧志遠等習天台教義,抄寫天台典籍,並受五會念佛法等。旋入長安,住資聖寺,結識名僧知玄,又從大興善寺元政、青龍寺法全、義真等受密法,從宗穎習天台止觀,從寶月學悉曇(梵語),前後歷時10年。時值武宗禁佛,於宣宗大中元年(847)攜帶佛教經疏、儀軌、法器等回國,深得天皇信任。於比睿山設灌頂台,建立總持院,弘傳密教和天台教義;並在「常行三昧堂」,提倡淨土念佛法門。854年為延歷寺第三代座主,繼承最澄遺志大力弘揚大乘戒律,住寺10年,使日本天台宗獲得很大發展。卒後,清和天皇賜慈覺大師謚號。著作百餘部,最著名的有《入唐求法巡禮記》4卷,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並稱為世界三大旅行記。1955年,美國賴肖爾將其譯為英語。賴肖爾又自撰《圓仁在唐代中國的旅行》一書,同時在美國出版,並被譯為德、法兩種文字。
-------------------------------------------------------------
源空(Genku 1133~1212)

 日本佛教淨土宗創始人。俗姓漆間,幼名勢至丸,號法然。美作國(今岡山縣)人。歲投菩提寺觀覺出家,學沙彌法。13歲登比睿山師事源光,後從皇圓受戒,習天台教義。1151年投黑谷慈眼房睿空之室,學圓頓戒和密宗教義,讀源信的《往生要集》,傳承佛立三昧法門。1175年讀唐善導《觀經四帖疏》的《散善義》後,專志於念佛法門,開創「一向專修宗」。1186年,睿山座主顯真集各宗碩學名僧於大原(大今京都一帶)勝林院,與源空辯論淨土法義。此即有名的「大原問答」,記錄成書名《大原談義》。後於奈良東大寺講淨土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並為天皇、皇后授戒。1198年應關白籐原兼實之請,口述《選擇本願念佛集》由安樂筆錄,以定淨土宗要。其時,他倡的稱名念佛淨土法門日益盛行,引起南都北嶺各宗的反對;又因受弟子安樂收容宮女出家一事所牽連,而被流配。獲赦後,於攝津(今兵庫、大孤一帶)勝尾寺,繼續弘布淨土宗。卒後,歷代天皇先後賜謚圓光大師、東漸大師、慧成大師、弘覺大師、慈教大師等。一般稱為法然上人。主要著作有《選擇本願念佛集》、《無量壽經釋》、《觀無量壽經釋》、《往生要集詮要》、《往生要集料簡》、《類聚淨土五祖傳》等。1955年編有《昭和新修法然上人全集》1冊,1975年又出版《寧本法然上人全集》9卷。
-------------------------------------------------------------
最澄(Saicho 767~822)

 日本佛教天台宗創始人。亦稱睿山大師、根本大師、山家大師、澄上人。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近江國(今滋賀縣)人。初依大安寺行有為弟子,學唯識章疏等。15歲於近江國國分寺剃度785年於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後人比睿山結草羯,學法華、金光明、般若諸經,特別精究《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天台三大部)。788年改草庵為寺(後稱一乘止觀院、延歷寺)。804年作為「入唐請益天台法華宗還學生」,率弟子義真入唐。在天台山從修禪寺道邃和佛隴寺行滿受天台教義,並與弟子義真從道邃受菩薩大戒;從禪林寺的翛然習牛頭禪要。離天台山後,又至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從順曉受密教灌頂,並抄寫許多經疏。翌年攜帶《台州錄》102部240卷、《截止州錄》230部460卷及金字《妙法蓮華經》、法具等回國。先為南部八高僧講授天台宗法門,又在高雄山寺設灌頂壇傳密教,為日本有灌頂之始。並獲准設天台宗「年分度者」(按年限定出家人數),正式創立日本天台宗。819年上奏,欲創建大乘戒壇於比睿山,遭到奈良其他佛教徒的反對和攻訐,因撰《顯戒論》3卷、《顯戒緣起》2捲上之於天皇,未被允許。直到逝世後,日本天台宗方獲准在比睿山設大乘戒壇。866年,清和天皇追贈傳教大師謚號,為日本有大師號之始。所創天台宗為「圓密一致」,主張四宗(天台宗、密宗、禪宗、大乘戒)合一。著作主要有《守護國界章》、《法華秀句》、《內證佛法自脈譜》、《山家學生式》、《顯戒論》等,近代輯有《傳教大師全集》。

1982年,日本天台宗延歷寺座主山田惠諦率眾到中國巡禮天台,和中國天台宗聯合舉行法會,立「最澄大師天台得法靈跡碑」於國清寺,中國天台宗也立碑紀念。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2 03:21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93408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