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軍事人物──李廣介紹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1105個瀏覽者
李廣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人,西漢時著名武將。
生平
李廣的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將門世家出身。漢文帝十四年(前165年)
從軍,死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
小七十餘戰,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將軍」。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身高過人,猿臂善射,愛惜士卒,深得
士兵的愛戴。李廣為人廉潔,《史記》記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
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李廣關外狩獵時射
石虎的故事家喻戶曉,使得李廣成了後世神射手的代名詞之一,但李廣一
生都沒有被封過侯。
漢文帝曾說李廣:「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意思是說他的
膽略才能出眾,如果是在漢高祖戰事頻繁的時期,當上萬戶侯又算什麼。
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亂建有軍功,但因私受梁王印,未能
封侯。後被指派為上谷太守,與匈奴作戰,隨後被調遣為上郡太守。
漢武帝時期,武帝因賞識李廣名氣,遣其為未央宮衛尉。前133年,漢武
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但因單于生疑退兵而作
罷。李廣馬邑之戰時是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因此無功而返。
前129年,漢武帝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人率四萬大軍分別從
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軍。這場戰役的結
果很有諷刺意義:初出茅廬、出身低賤、名氣最小的衛青長途奔襲匈奴聖
地龍城,殺敵七百,一戰成名;世家出身的公孫賀入敵境後沒有撞見敵
人,無功而返;禁衛軍出身的公孫敖遭遇敵軍,不敵,折損七千人後撤
回;而聲名最高、資歷最深的李廣輸得最慘,全軍覆沒而且被俘,後來奪
弓掠馬逃出。李廣、公孫敖因為戰敗被廷尉提審,按軍法當斬,付贖金
後,廢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入侵遼西,殺死太守,並打敗鎮守漁陽的韓安國。漢武帝重
新起用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廣的威名,幾年內沒有騷擾遼西地
區。
後來李廣被調入京當郎中令,前123年,被重新封為將軍,隨衛青由定襄
出擊匈奴,但沒能建功。前120年,李廣率四千人出右北平配合張騫的部
隊作戰,遭遇匈奴左賢王精銳四萬人包圍,僵持一天一夜,彈盡糧絕損失
慘重,後來張騫帶領一萬騎兵趕到,逼走匈奴解圍。此戰李廣部因損兵折
將沒有得到封賞,而張騫因為延誤軍機,按律當斬,後廢為庶人。
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戰役,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
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被分配跟隨衛青出征。漢武帝經不起
李廣請求,同意他打先鋒,但隨後密信衛青,說李廣犯霉運,不能給與先
鋒官的重任。衛青因此安排李廣與趙食其領兵支援東路,令李廣頗為不
滿。由於路途過遠的關係,李廣在沙漠中迷路,延誤了戰鬥時機,導致單
于突圍逃走。漠北大戰結束後李廣部才和主力部隊會合,李廣因此犯延誤
戰機罪受到衛青責問,不願受軍法審判,憤而自殺,享年六十餘歲。[1]
李廣死時,他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
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說父親死訊,認為是
衛青陷害李廣,因此鬧事打傷衛青。衛青本人並不追問李敢,但衛青的外
甥霍去病卻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自己舅舅,後來借甘泉宮狩獵的機會射殺了
李敢。
李廣的孫子李陵,少年因爺爺的名氣受到漢武帝賞識。後來不願隨李廣利
部下效命,自薦以五千步兵出擊匈奴,但是身陷重圍兵敗投降。漢武帝得
知李陵叛降後族滅李家,李氏從此衰敗,隴西人士皆以李氏為恥。
後人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評價很高,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兩句
話來讚美李廣。蹊,小路。意指,桃樹、李樹並不會說話,但提供美味可
口的果實給人,其樹下自然形成一條小路,喻意真誠待人,自能感召人
心。日本東京成蹊大學即以此為名。
唐朝詩人對李廣多有讚頌。王昌齡在《出塞》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
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中「飛
將」即指「飛將軍」李廣。《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也是為飛將軍不能封候而感慨。
盧綸在《塞下曲》中則描寫了一個傳奇故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
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故事原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說的
是有一次李廣見到草叢中的石頭,以為是老虎,於是引弓去射,結果發現
是塊石頭,而箭頭已經沒入石塊,再發箭去射,卻再也射不進去了。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
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高適在《燕歌行並序》中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
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感慨自己沒有遇到像李廣一樣身先
士卒、體恤將士的將軍。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一個善射的武將名叫花榮,人稱「小李
廣」。
爭議
異於一般「李廣是忠勇之士」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李廣為人陰險、殘暴,
此般見解一般根據兩件事情而來。
第一件,李廣曾誘降隴西羌族叛軍,然後把降卒800餘人全部殺死。殺俘
虜自古是犯忌諱的,有「殺降不祥」之說,而且在當時認為是戰爭罪行。
李廣不能封侯也被當時著名的相士王朔認為是上天對他殺降的懲罰。
第二件,李廣曾經公報私仇,殺掉了一個與他有過節的軍官。李廣戰敗丟
官後,有此打獵經過南山,耽誤了返回的時辰。按照規定,入夜後要封關
不許通行,於是把守霸陵的校尉禁止他通過。李廣要求通過,並稱自己以
前是將軍。亭尉對答:「現任的將軍都不能通過,何況是以前的?」李廣
因此記恨在心,後來任右北平太守時,以人事調度的名義將霸陵尉招至自
己轄內藉機殺死。
此外,歷史上對李廣的欣賞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對李廣的讚譽之詞。李
廣一生對匈奴大小交戰七十餘次,能夠拿上檯面的勝仗卻屈指可數,史書
記載的更多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如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
等),而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李廣自己也承認「不為後
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從不落在別人後面,卻沒有半點夠封侯
資格的軍功)。宋人黃震《史記評林》說:「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
身。」司馬光也認為:「效不識(即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
廣,鮮不覆亡。」此外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甚至有為了追殺三
個匈奴兵,率百人追趕,結果被數千敵軍包圍的事例。在上谷作太守時,
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經上書漢景帝說李廣雖然「才氣天下無雙」,但是
「自負其能」,擔心他冒然與匈奴交戰會吃大虧(李廣因此被改調到上郡
做太守)。
自古兵家向來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甚至行
軍不列隊、部營不設崗哨,平時也不練兵,軍隊管理的表冊文書一律簡
化,軍隊行軍整修時也只是吃飽而已,並不充分補給。雖然他因此得到了
士兵的支持和愛戴,但是犯了兵家大忌。在當時與李廣齊名的另一名將程
不識因為治軍嚴格,士兵們不喜歡到其帳下服役,而更願意到李廣部隊。
而程不識對「李廣軍極簡易」的評價則是:雖然「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
之死」(士兵們高興,也願意為他賣命),但是「然虜卒犯之,無以禁
也」(一旦匈奴人來攻打,就頂不住了),「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
我」(我們雖然辛苦點,但匈奴人也佔不著我們便宜)。對此宋人何去非
認為:「自漢師之加匈奴,廣未嘗不任其事,而廣每至敗衄廢罪,無尺寸
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廣之治
軍,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於部曲頓捨,警嚴管攝,一切馳略,以便其私
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
明代黃淳耀也有評論:「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
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
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臥,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
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
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
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評價李廣雖為名將,卻非良
將。陳仁錫則說:「子長(司馬遷)作傳,必有一主宰。如《李廣傳》以
『不遇時』三字為主,《衛青傳》以『天幸』二字為主。」認為司馬遷光
僅從李廣豪情飛揚的個人魅力方面著眼,過度抬高了李廣,並且淡化了出
身低賤、謙遜低調但真正有功於社稷的衛青。明代大儒王夫之則更是評論
李廣「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心」。李廣終生不能封侯,以至
於被後人評為「數奇」(運氣不好),其實和他治軍不嚴、缺乏戰略眼光
導致軍功不夠是脫不了聯繫的。
李廣祖系
據李氏族譜及《新唐書·李氏源流》記載,李廣為老子李耳之十六世孫,由
李耳之子李宗至李廣,多為將軍。
李耳
李宗 魏干木大夫 封於叚
李同 趙將軍
李兌 趙相
李躋 趙安陽君
李恪
李洪 秦太子太傅
李興族 秦將軍
李曇 秦御史大夫
李崇 隴西李氏始祖 隴西守 封南鄭公
李瑤 秦南郡守 封狄道侯
李信 秦國大將軍 封隴西侯
李伉 又名超 漢大將軍 漁陽太守
李仲翔 漢河東太守 征西大將軍
李伯考 隴西太守
李尚 漢隴西成紀令
李廣 漢前將軍
李當戶
李陵 騎都尉
李椒
李敢 郎中令 關內侯
李禹
李忠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