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巴克特里亞 )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雷倩倩 您是第1501個瀏覽者
大夏(Daxia,上古漢語:Dalgra),是一個中亞古地名和國名,一說為吐火羅,古希臘人稱其為巴克特里亞(Bactria,Bactriana)主要疆域在媯水(Oxus)以南,興都庫什山(古希臘稱Paropamisus)以北地區。
歷史
大夏王國又可稱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疆域最廣時,向北包括粟特,向南擴展至今喀布爾、旁遮普與印度河下游地區。
巴克特里亞的原始居民為伊朗人。在古波斯帝國、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及塞琉古帝國時代,此地都是其所屬行省,塞琉西王朝統治中亞時,更將大批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移居此地。公元前246年左右總督狄奧多特一世藉著塞琉西王朝安條克二世逝世且塞琉古帝國衰弱無暇東顧時宣佈獨立建國。公元前238年,帕尼(Parni)遊牧民族的酋長阿爾沙克一世入侵大夏鄰近的帕提亞建立安息王國,使得大夏與西方希臘世界直接陸路被切斷,當塞琉古國王塞琉古二世出兵安息時大夏也一旁夾擊。
狄奧多特一世之子狄奧多特二世繼位後與安息簽訂和約並一同對付意圖收復東方行省的塞琉古帝國,公元前230年左右大夏北部地區的一個總督歐西德莫斯一世奪取了狄奧多特家族的政權,自立為王。公元前208年,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向東進軍,在阿利烏河戰役打敗大夏軍隊,並圍攻大夏都城薄知(Bactria),但不能攻下。公元前206年,雙方取得協議,安條克三世承認大夏王國獨立並把女兒許配給歐西德莫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一世,但須與安息一樣向塞琉古納貢。
狄奧多特一世的金幣(ΒΑΣΙΛΕΩΣ ΔΙΟΔΟΤΟΥ)德米特里一世 繼位後,乘著孔雀王朝衰敗之際大舉南侵印度,將今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納入大夏版圖,公元前183年將都城遷至呾叉始羅(Taxila),使國家重心移入古印度西北部,國家達至極盛期,且重視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的交融。
德米特里一世逝世原因不清楚,在公元前180年後國家似乎先後或同時由多位執政者或副王把持,可能陷入內戰大夏,自始一分為二,一在大夏本土,另一在印度為印度-希臘王國(Indo-Greek Kingdom)諸國,並不時相互對抗。。
公元前168年,希臘貴族歐克拉提德一世佔據大夏本土,自立為王,期間與安息米特里達梯一世戰爭中再失去包含木鹿等王國西部,被分裂後的大夏王國越趨衰弱,而後北方游牧民族塞人與大月氏先後入侵而於公元前125年左右滅亡。而印度-希臘王國諸多君主史料不多,但可知持續受到南下的塞人侵擾。在公元前10年左右最後一位君主被印度-塞人滅亡。
中國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於元朔元年(前128年)左右抵達大夏,並記錄當地民情風俗。
語言
大夏人說的語言,按今日的語言學分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東北語支的一員(亦有說是吐火羅語族)。因受希臘化影響而與其他語言不同的是,大夏語是語族內唯一採用希臘字母的語言。[2]除了基本的字母以外,大夏人還另外自製了一個字母Sho,採用半個Φ的造型,來表示/ʃ/(sh,「施」或「希」)這個音。
美術
古代巴克特里亞的建築藝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原本就建有大城市及許多定居點,有千城之國美稱。在希臘大夏王國時代所建的都市,城牆厚實,上建長方形望樓,市區平面規劃整齊,住房多用小扁石塊修築,基礎則用生磚砌成,國都的王宮與貴族府邸更以壁畫裝飾。 希臘人統治時期發行過大量貨幣,其中流傳下來的成為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與藝術的珍貴資料。這些貨幣正面為歷代希臘統治者的肖像,皆系公元前3∼前2世紀鑄成。這些肖像生動傳神,突破了在錢幣上通常只刻畫理想化君主形象的慣例,而把這些帝王的個人特點表現出來,反映出大夏王國藝術家的才華與尊重現實的創作態度。希臘-馬其頓的征服者們也力圖在宗教信仰上影響巴克特里亞人,因此在錢幣背面都鑄有希臘諸神,如宙斯、赫拉克勒斯與阿波羅的形象,但是本地居民並沒有放棄自己原來的宗教信仰。這些錢幣並不能證明當地人的文化已同化於純希臘文化,事實上是兩種文化相互影響的產物。由於歷史原因與地理位置,巴克特里亞與希臘和印度在文化上都發生過廣泛的聯繫。
經濟
希臘大夏王國時期,中亞的農業和畜牧業獲得迅速發展,種植小麥、稻穀、葡萄。來自希臘、馬其頓、小亞細亞的移民大規模地屯田開荒,興修水利。公元前3世紀以後,城市經濟繁榮。在各遺址中,都發現有大量錢幣(主要是銀幣),上面的王像和銘文,為研究者提供了有關王國的政治史、王室世系、編年的珍貴資料。同時,這些錢幣還證明了當時繁榮的社會經濟交流。在大夏王國晚期君主歐西德莫斯二世曾發行白銅合金的錢幣,但此技術之前僅中國持有,可視為與中國進行貿易或技術交流的證據。
大夏王國處在東西南北交通要道的會合處,亦是絲路上重鎮。通往印度的商路和通往喀什噶爾的商路都經過巴克特里亞。聯繫巴克特里亞與西方的商路有兩條。一條經過安息到埃克巴坦那前往安條克;另一條則是水路,經印度航運至埃及或條支(Antiochia in Susiana)。中國的絲綢、中亞、西伯利亞的黃金、印度的香料、象牙都從這裡轉運到西方,商隊不絕於途。
文化
由希臘移民創建的大夏王國的政治體制、經濟結構、文化構成等都植根於古老的希臘文明。但是,由於這種外來文化是被移植、發展於同樣具有古老文明的中亞腹地,並不斷受到印度和波斯文化的影響與滲透,因而形成了一種以希臘文化為基調的「混成」文化。這種文化,對中亞古代文明的發展影響甚深,對中亞周邊各文明區亦有程度不同的影響。
佛教經典《彌難陀王問經》(南傳巴利文佛經) 記載了希臘人與印度佛教的接觸。東晉時翻譯為漢文《那先比丘經》。(英譯: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這本書是彌難陀(Menander I)向一位僧侶那先比丘問道的集子,其解答明顯是佛教教義。
歷代君主
大夏王國(包含印度-希臘王國)
狄奧多特王朝
狄奧多特一世 (約前250年–約前240年)
狄奧多特二世 (約前240年–約前230年)
歐西德莫斯王朝
歐西德莫斯一世 (前223年–約前200年)
德米特里一世 (約前200年–約前180年)
大夏部分
歐西德莫斯二世 (約前180年左右) 德米特里一世之子
安提瑪科斯一世 (約前180年-約前170年) 德米特里一世之子或兄弟(?)
印度部分
阿加托克利斯(約前190年-約前180年)德米特里一世之子(?)
潘達雷昂(約前190年-約前180年)德米特里一世兄弟(?)
安提瑪科斯二世(約前174年-約前165年)安提瑪科斯一世之子(?)
德米特里二世
歐克拉提德王朝
歐克拉提德一世(約前170年-約前145年)
歐克拉提德二世(約前145年-約前140年)
柏拉圖(約前145?年-約前140?年)歐克拉提德一世之兄弟(?)
赫利奧克勒斯(約前150年-約前130年)歐克拉提德一世之子或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