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帝國、王國、大國 ∼*

帝國、王國、大國 ∼*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ewingwong 您是第998個瀏覽者
帝國
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眾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帝國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
帝國一般是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眾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而且帝國稱號的使用一般需要國際上普遍的認同。帝國的國家首腦在漢語中一般稱為皇帝,但也常使用音譯(如奧古斯都、哈里發、蘇丹、沙皇等)。帝國君主通常為世襲,但也有通過選舉和指定產生的。限於帝國對領土規模、政體和國際影響力的要求。
「皇帝」一詞在中國最早是由秦始皇使用的,而後為各朝代的君主繼承使用。藩屬國及其他國家的君主只能被稱為國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譯。
英語中的emperor源自於羅馬時期,原意是統帥。羅馬帝國的君主通常還有奧古斯都及凱撒的封號,德國和俄國皇帝稱號則是來自於凱撒。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擁有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通常被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所以在同一時期內,理論上講歐洲只能的有一個帝國存在,即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儘管這對於拜占庭帝國來說有些荒謬)。在中世紀,按照慣例要得到皇帝稱號的君主一般要去羅馬由教宗加冕,而這一頭銜基本上被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所壟斷,直至19世紀。
當拿破崙獲得皇帝封號後,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隨之改稱為奧地利皇帝。普魯士國王完成德國統一後,則自封為德意志皇帝;俄羅斯則一直以拜占庭的繼承者自居(第三羅馬),形成了歐洲近代的帝國。但與古代的帝國相比,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內都是王國或公國,帝國稱號存在的時間很短。還有很多領土不大,統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國或公國常被稱為帝國(如瑞典帝國、丹麥帝國等)。
世界歷史上主要的帝國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貴霜王朝、莫臥兒王朝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正統」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大秦國),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大食國,或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等。
有些君主制國家(一般實際上是王國)以帝國作為正式國號。如1822年至1889年的巴西帝國,1822至1823、1864至1867年間的墨西哥帝國,1889年至1974年的衣索比亞帝國,1897年至1910年的大韓帝國,1977年至1979年的中非帝國。
注:阿黑門尼德王朝時期的波斯帝國也常被視為王國。古希臘歷史著作中一般稱波斯君主為國王(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等)。另外,對於神聖羅馬帝國是否是一個國家尚存在爭議。

廣義上帝國的含義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
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等。
歷史上有一些規模龐大但統一時間很短,通過短期的軍事征服暫時建立起來的國家,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時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也被稱為帝國。
很多強大的(以及不那麼強大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被後世歷史學者稱為帝國。如西臺帝國、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帕提亞帝國(安息)、匈奴帝國、薩珊帝國、拉丁帝國(羅馬尼亞帝國)、尼西亞帝國、迦納帝國、馬利帝國、桑海帝國、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等。
還有一些存在時間很短,疆域遼闊又沒有一個正式的(或合理的)的國號的政權,常用其創立者的名字命名為帝國。如阿提拉帝國、塞爾柱突厥帝國、帖木兒帝國(理論上屬於西察合台汗國)。
現代的「帝國」更多是帶有象徵意義的,而並非指其實質的政體。比較著名的有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隆納·雷根提出的邪惡帝國(蘇聯帝國)、被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帝國。
在某一領域居於壟斷地位或實力強大的組織和集團(如大型跨國公司),也會被稱為帝國。如微軟帝國、默多克傳媒帝國等。


王國,或稱君主國
漢語多對應英語的Kingdom,按照中文的概念,多指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出現的政治實體,或國家元首為國王的現代主權國家。從發展史上,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時期,其王國和現代國家不同。隨著征服和被征服,很多成為演化為現代國家,並由此形成當今各種政治體制的國家,如君主立憲制的英王國、君主制(政教合一)的部分阿拉伯國家;很多自始至終由單一民族的王國變為現代單一民族國家如朝鮮。
中國秦朝(先秦時期)以前的相當長時間內,由中原王朝天子封地被稱為諸侯列國(state),有封王,如齊王、楚王等,中文稱中國歷史上這一時期的王國為諸侯。漢朝之後,封國制和郡縣制並行,之後各個朝代各有分封,封國的統治者時稱為「國王」,有的封國、地方割據勢力、民族共同體演變為獨立國家如朝鮮、越南。


大國(Great Powers)或強國
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一個國家可能在所有上述領域,都對體系內其他國家享有明顯優勢,其軍事與經濟力量的投射是全球性的。例如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被稱為超級大國(Superpowers)。而冷戰結束後,有人認為美國已經是唯一超強,而且與體系內其他強國又拉大實力差距,可稱為「超級強國」(hyperpower)。


在超強國家之下,存在著若干即使超強傾全力,或許能擊敗,卻必須付出極大代價的國家。這些國家在軍事、經濟、軟國力等指標上至少有一到兩項在國際體系也居前列。這些國家可以稱為「大國」(Great powers)。有些學者甚至把優勢初顯,但尚未完全發揮的大型國家也列入「大國」之列,如巴西、南非、奈及利亞、澳洲等國,也稱他們是大國候選。這些國家與大國,對國際局勢都有跨區域(跨洲)性的影響。
在「大國」之下,有時可以分出更多實力明顯優於「小國」(minor powers)的區域性強國,學界文獻常見的用語是「中型強權」(Middle Powers)。這類國家的影響力僅限於其所在區域,但卻因為牽動區域平衡而對整個體系,大國間的權力平衡有較大影響。如伊朗、北韓、以色列、越南、印尼、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屬之。
上述分類有時有一個較為籠統與一般的用法,就是不特別將美國突出為一類,而把所有指標均佔優勢的超強,和數項指標有優勢的強國,統稱為大國。這樣做的原因是,假定世界帝國(全球霸權)不可能出現,則以往許多學者所斷言的「大國間,地位的興衰輪替」(power shift)總是在所難免。美國只要無法取得「帝國獨霸」,就不能阻斷世界史迄今的發展,永遠排除霸權輪替的風險。

帝國主義
一種政治主張或實踐,主要內容是通過奪取領土或建立經濟、政治霸權而凌駕於別國之上。帝國主義可能衍生殖民主義、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帝國主義一詞亦帶有一點貶意。
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政策多在資本主義國家被實施,而且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有基礎實行帝國主義,因此帝國主義是壟斷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和最後階段。
毛澤東認為,共產主義國家(往往被稱為「修正主義國家」或「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也可以實施帝國主義政策,並認為蘇聯就是典型例子。
由於對帝國主義的各種解釋完全不相容,因此「帝國主義」往往成為一個標籤,直接往不喜歡的對象身上貼就行了。曾被認為是實施帝國主義的有: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羅馬帝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美國、蘇聯、中國等。


霸權主義
在中文和英文的含義有一定的差別。霸權主義的英文是Hegemony或Hegemonism,是指一種不均衡的政治支配狀態,某一國家由於其政治經濟實力具有很大優勢而佔據主導的局面。而中國所說的霸權主義是指某個政治經濟實力具有很大優勢的國家不顧國際法和其他國家的影響而擴張自己的勢力,干涉他國內政,甚至進行武裝侵略和佔領行為,具有很強道德的含義。更接近於帝國主義,只是在外交禮儀上較為溫和。
中國的外交政策之一就是反對霸權主義。而現在所說的霸權主義國家一般都是指美國。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5-19 01:05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15570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