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羅盤行動

羅盤行動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750個瀏覽者
羅盤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北非戰場所進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行動結果是大英國協的軍隊橫越利比亞大部及俘虜超過100,000名義大利士兵,自己只付出很少的代價。







羅盤行動中被俘的義大利戰俘





序幕


當義大利於1940年6月10日向法國及英國宣戰後,在利比亞的義大利軍隊及在埃及的大英國協軍隊開始發生一系列邊境衝突,在這一系列衝突中較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7日英軍第11騎兵旅攻佔了卡普措堡,在之前的6月12日,英軍俘虜了義軍63名士兵,貝尼托·墨索里尼摧促利比亞總督伊塔洛·巴爾博對埃及的英軍發動大規模攻勢,墨索里尼的即時目標是佔領蘇伊士運河,最終希望將義屬北非與義屬東非連成一起,不過,基於很多原因,巴爾博不願意這樣做,當巴爾博於6月28日因意外而死去後,墨索里尼即摧促其繼任人,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師發動進攻,與巴爾博一樣,格拉齊亞尼亦不願意這樣做。



格拉齊亞尼是在利比亞的義大利第10軍團的指揮官,在這片義大利殖民地上,義大利第5軍團防守的黎波里塔尼亞,而第10軍團則防衛昔蘭尼加盆地,當在突尼西亞的法國人不再威脅的黎波里塔尼亞後,第5軍團更多資源被抽調出來以支援第10軍團。



當時盟軍在埃及只有30,000人以對抗在利比亞的250,000名義軍,雙方在沙漠使用的均是舊式戰機,義大利人擁有菲雅特CR.32及菲雅特CR.42式戰鬥機,而英國人則擁有羅斯特鬥士型戰鬥機。



格拉齊亞尼解釋他這支數量龐大但機械化程度很低的部隊沒有足夠力量擊敗英國人那支人數雖少但機械化程度很高的部隊,他唯一一支機械代部隊是部份摩托化及只配有輕型裝備的馬萊蒂集團,該集團由彼得·馬萊蒂將軍指揮,但此集團缺乏運輸車輛,它的坦克主要是只有裝配機關槍的菲雅特 L3輕型戰車,其最重型的是菲雅特 M11/39,這種坦克配備一門火力較弱的37毫米反坦克炮,而且數量較少,相比之下,英國人則有擁有一些更快的巡航坦克(A9、A10及A13),它們的數量更超越M11/39,英軍更擁有少量重型的馬提爾達步兵坦克,這種坦克速度雖然較慢,但裝甲很厚及火力強大,當時沒有任何一種義大利的反坦克炮可將其擊破,雖然同德國88毫米高射炮一樣的義大利軍高射炮可做到。




第10軍團的進攻

雖然如此,格拉齊亞尼仍然遵照墨索里尼的命令,在1940年9月13日率領第10軍團發起進攻,義大利軍越過利比亞與埃及之間的邊境進入埃及,除了數個步兵師及馬萊蒂集團外,還有一個由利比亞人組成的步兵師。



當佔領了卡普措堡後,進展十分緩慢,義大利人之進攻在3天內只前進了95千米,9月16日,他們便在西迪巴拉尼鎮停止前進,在此地,意軍挖掘戰壕、構築防禦工事、等待增援及補給物資。


但是,英國皇家海軍已調動力量,包括航空母艦光輝號到地中海,以防備義大利在非洲北部的進一步行動[4]。





英軍主動進攻


在義軍進攻後,韋維爾命令埃及英軍司令亨利·梅特蘭·威爾遜將軍策劃一個有限的攻勢計劃將義軍趕回,羅盤行動最初被計劃進行5天,後由於初期的成功而擴大[5],1940年12月8日,英軍及英屬印度軍隊在理察·奧康納中將的指揮下突然向入侵的義大利軍發起進攻,奧康納的部隊是通過在西迪巴拉尼南面之走廊進攻的,整個行動之策劃由埃里克·多爾曼·史密斯準將負責。



根據情報組織資料,大部份參戰部隊直至進攻前還以為行動只是演習,進攻部隊得到25磅大炮、布倫海姆式輕型轟炸機及馬提爾達2號步兵坦克的支援。



行動的開始部份被義大利人稱為馬爾馬里卡戰役,英國人稱為軍營戰役,馬爾馬里卡戰役這個名字來自位於作戰區域的海岸平源,而軍營戰役這個名字來源自義大利在西迪巴拉尼鎮外的防線上的個別獨立的義軍軍營。



義軍只適合於殖民戰爭,行動開始後5個小時,義軍便開始逃跑,彼得·馬萊蒂將軍陣亡,超過4,000名義軍被殺或被俘,3天內,237門大炮、73輛輕型及中型坦克和大約38,300名士兵被擊毀彧被俘,進攻的英軍沿維多利亞公路向西推進,通過哈法雅隘口,再次攻佔利比亞境內的卡普措堡。



理察·奧康納中將想繼續進攻,他希望最少能佔領班加西,但是,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已命令英印第4步兵師轉去參與進攻義東非的義屬東非戰役,奧康納事後表示:「這令他感到十分震驚及不高興...」,他的即時反應是要為此而付出代價。12月14日,澳洲第6步兵師被派來代替印度軍隊,他們剛剛接受完訓練,缺乏裝備,只有一連配有新型的25磅大炮的炮兵連支援。






巴迪亞, 圖卜魯格及德爾納

1941年1月22日,澳洲第2及第11步兵團所組成的聯合部隊經過與義大利守軍的激烈戰鬥後佔領了圖卜魯格港對於奧康納的進攻速度,防守剩餘的利比亞之義軍感到震驚,當大英國協的軍隊向前推進時,數個義軍大型單位因物資供應中斷及戰敗而投降,經過激烈戰鬥,一個跟一個單位投降,澳洲軍隊於1941年1月5日佔領巴迪亞、1月22日攻佔圖卜魯格及於2月3日佔領德爾納。


墨索里尼在西迪巴拉尼任命貝爾貢佐利中將指揮部隊防守巴迪亞,但40,000名義軍士兵在澳洲第6步兵師進攻巴迪亞一天後便投降, 貝爾貢佐利因此在大英國協進攻圖卜魯格時指揮部隊守城。



最終,他在第10軍團於比達夫門被包圍及戰敗時成為了俘虜。






比達夫門戰役


英軍之快速進攻令義軍決定放棄昔蘭尼加,1941年1月底,英軍知道義軍從比達夫門撤出昔蘭尼加,由米高·摩爾·默克爾少將率領的英軍第7裝甲師截擊正在撤退中的義大利第10軍團。



默克爾的決定是進攻將通過默基利、墨斯及安特拉特,而澳洲第6步兵師將沿由阿卡達山脈向北到海岸的公路追擊義軍,惡劣的地形令坦克很難前進,因此他要求在利比亞沙漠西南面峽谷的部隊協助,這部隊包括第11騎兵旅、第1皇家禁衛軍旅、皇家來福槍旅第2營、皇家空軍反坦克中隊、第3皇家騎炮兵部隊及第4皇家炮兵團C分隊,整個部隊大約有2,000人,只配備一些MK VI輕型坦克及巡邏坦克。



1941年2月4日,峽谷部隊到達比達夫門鎮及建立防禦工事以截擊撤退中的第10軍團,第2日,義軍前鋒部隊到達及展開進攻,他們的攻勢猛烈而不顧一切,但終於失敗。



2天後,峽谷部隊的步槍手、坦克及大炮包圍了這支由超過100輛坦克及200門大炮支援的大約20,000名意軍,大部份坦克均是新到的菲雅特 M13/40中型坦克,M13是M11的改良型,擁有一門較佳的47毫米反坦克炮,這能擊毀英軍的輕型及巡邏戰車。



戰事在近距離內發生及經常出現白刃戰。最後一支義軍在2月7日到達,當時最後20輛義軍坦克衝破了由少數步槍手及反坦克炮所組成的包圍圈,但這次突圍卻因為部署在幾碼外的英軍反坦克炮火力而被制止,當最後一次突圍失敗後,英軍第7裝甲師到達及從班加西到來澳洲第6步兵師會合,義軍集體投降。






總結

經過10個星期的戰事,義大利第10軍團全軍覆沒,大英國協的軍隊前進了800公哩,擊毀了400輛坦克及1,292門大炮,俘虜義軍超過130,000人,相反,大英國協只有494人陣亡及1,225人受傷,但是,將義大利人趕出非洲北部的進攻被迫停止,當前進到阿格海拉時,溫斯頓·邱吉爾首相命令停止進攻及將軍隊因希臘-義大利戰爭調往希臘協防,還有,在1941年1月11日,航空母艦光輝號因為遭受俯衝轟炸機轟炸而受損,這容許德國非洲軍團能到達的黎波里塔尼亞(向日葵行動),沙漠上的戰事又出現完全不同的局面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6-6 12:51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16626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