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方神話] 上帝

上帝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1082個瀏覽者
上帝,或稱天帝、昊天上帝[1]等,中文本意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超自然的最高的神,代表天或者等同於天[2]。





上帝[3],又稱帝、天帝、昊天上帝,亦稱天神[4]、天主[5]、皇天上帝[6]、天皇大帝[7]等,具有擬人化的神的概念。《說文解字》:「神:引出萬物者也」。「帝」後來又用來指帝王、天子。一方面認為昊天上帝居處北辰,「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另一方面,將天與帝區分開,認為昊天為全天,《毛詩傳》:「元氣昊大,則稱昊天。




遠視蒼蒼,則稱蒼天。此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昊天上帝,更自然化則稱為昊天、皇天、天[8],部分文獻又稱「太一」[9]等,「天」是最通常的說法,又稱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如「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春秋戰國之時,思想進步,人文理性精神勃發,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10]神為人造,民為神主,則上古神秘觀念漸消,「上帝」之概念漸由自然之「天」取代,天為道德民意之化身,這構成了後世中國文化信仰的一個基礎,而「敬天祭祖」是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天,昊天上帝,玉皇上帝


天、昊天上帝、玉皇上帝通常被視為等同的概念,又有些微區別。



天,含有表示整個大自然、天然宇宙整體的意思,代表天的天公、老天、老天爺等叫法更加擬人化,不過同樣表示自然神。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鄭玄曰:「上帝者,天之別名也」;另一方面,有時又作了區分,如《漢書》:「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將天和上帝區分開來,上帝地位低於天。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天之別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昊天上帝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別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以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2]周朝以後的儒教繼承了周以前的中華宗教信仰傳統,因而歷代祭天延綿不絕。




道教中的玉皇大約是東漢時期出現的概念,由儒教中的昊天上帝轉化而來,但更人格化了。宋真宗封玉皇號曰「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再加封玉皇大帝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和昊天合一,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16][17]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名稱有異,而所指相同,實指一體,只是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概念。儒教、中國傳統官方祭祀中一般稱昊天上帝,民間、道教中多稱玉皇大帝。




玉皇上帝通常又稱玉皇大帝、玉皇、玉帝,為眾神之王、神界皇帝,是中華民間信仰中地位最高的神。玉皇上帝(昊天上帝)是真正神界地位最高的「上帝」。中華文化中單說「上帝」,即指天上的玉皇上帝(昊天上帝),而一般不指「五方上帝」。如:

《詩經·大雅》:「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詩經·魯頌》:「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

《尚書·周書》:「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

《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

《禮記·禮運》:「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
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晉書》:「一人吁嗟,王道尚為之虧。況群神怨憾而不怒動上帝乎!」

《三國演義》:「雲長曰,『臣等非人,乃是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

《三遂平妖傳》:「常聞說上帝無私,卻不信有個秘字。」

《閱微草堂筆記》:「上帝且以真人一符增置一神」,「上帝好生汝」,「苟其無罪,天地未嘗不並育,上帝所不誅。」

《桃花扇》:「今奉上帝之命,封為飛天使者,走馬到任去也。」

儘管玉皇上帝為中華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眾神之王,在道教中和太上老君一樣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玉皇被稱為「諸天之主」、「萬天之
尊」,但地位低於道教中的最高神靈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在道教中,玉皇上帝的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
「小事專掌,大事申呈」。




各個宗教中的最高神


天、昊天上帝、玉皇上帝是中華宗教信仰中的最高神。在其它各種宗教中,同樣存在各種神祇,各種宗教中的最高神見下。



印度教中,婆羅門神(梵天)為最高神;印度宗教文化中又有眾神之首因陀羅(帝釋天)以及主神梵天(大梵天、大梵天王)、毗濕奴、濕婆等,不同時代不同教派各個神的地位也不盡相同。


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源自同一個原始宗教即古猶太教,因起源於閃米特人,又合稱閃米特宗教。一般認為,亞伯拉
罕諸教均為一神教,其崇拜的最高神為同一個神,但亞伯拉罕諸教宗教乃至同一宗教各教派中最高神的形象又有所差別。閃米特一神教以及
其它一神教的神和中華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神教信仰文化的區別是,神在一神教中不但是最高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猶太教中的雅威(YHWH),又譯為耶和華、耶威,或意譯為「神」、「主」、「上帝」,為猶太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中的耶和華,又譯為雅威、耶威,或意譯為「神」、「天主」、「上帝」等,為基督教中的最高神及
唯一的神。

伊斯蘭教中的安拉,又譯為阿拉、胡大(波斯語)等,或意譯為「真主」等,為伊斯蘭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

唯一神派自然神論者所認為的唯一神。

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為最高神。朱庇特是羅馬的主神,羅馬統治希臘後,宙斯改為朱庇特。

在古埃及宗教中,太陽神「拉」被奉為最高神。

蘇美爾宗教文化中,最高神祇有三位:天神安努(An)、大氣與風之神安利爾(Enlil)、水神恩基(Enki)。

瑪雅文化信仰中,最高神為羽蛇神。

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中,最高神為天照大神。


中國民間神話信仰和主流文化儒教信仰中的帝、天帝、上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話中演化為玉皇大帝[13]。在道教信仰中,玉皇大帝為天界、神界的皇帝,但祂並非道教中的最高神,在民間則被認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



中國傳統上帝觀


上帝一詞首先出現於儒家經典——五經,這五部經書都提到了該詞,其中最早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除此之外,四書等其他的儒家經典以及各史書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時也稱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宗教體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也稱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歷代君主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14]。



中國古代上帝信仰有兩種起源,一是對「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對北極星(北辰、帝星)的崇拜。




《通典》記載,周禮設六官,其中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莊子認為,萬事萬物本於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類之外的另一種生靈[15]。東漢大儒鄭玄聲稱「上帝者,天之別名」,並有六天一說,認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學派大儒朱熹認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體的不同稱呼,心學派陸九淵、王陽明則認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早期的上帝,帶有濃厚人格神色彩,如《尚書》「商書·伊訓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後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僅被視為哲學上的無形無名的「本體」,稱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則為道教所繼承,發展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的「玉帝」)。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2 17:00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47429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