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馬皇後
老實說,作為一個這個時代的父親,朱元璋出人意料的開明,不過,想想這也是能夠理解的,他若是那種古板不知道變通的人,也走不到如今這一步。朱元璋是自己赤手空拳起家打下來的天下,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女也不要吃老本,能夠有自己的事業。
在見識過舒雲的能力之後,再加上看到當女性不再被局限於家庭,而是開始真正進入社會表現出來的力量之後,朱元璋作為一個皇帝,自然不可能還用狹隘的目光去看待這個問題。女子參與到勞動中的比例越大,對於整個國家財政,乃至其他方面的貢獻也是越來越大的。
別的不說,這年頭雖說沒有所謂的個人所得稅,但是,各種間接的稅種卻不少。女性有錢之後,她們的消費欲望自然也就被激發出來了。以前舍不得花錢,一方面是勤儉持家的緣故,另一方面,還是因為自己不掙錢,或者是掙錢很少,所以,自然沒有足夠的底氣去花錢,稍微買點東西,說不定就要被冠以「敗家娘們」的稱號。而她們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朝廷都能從作坊,從商鋪那裏收到相應的賦稅。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自然是鼓勵女性走出家庭,真正進入社會做出相應貢獻的,既然如此,他自然就不會去限制自個的女兒,不會用女孩子不用那麽辛苦,只需要安安穩穩享福什麽的借口,限制自家女兒的成長。靠誰都是假的,唯有靠自己才是真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朱元璋十多個女兒裏頭,幾乎每一個真正幸福的,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她們嫁得都是勳貴子弟,結果呢,胡惟庸案,藍玉案,然後又是靖難之役,被卷入其中的勳貴不知道有多少,再加上朱元璋那個嫉惡如仇的性子,勳貴子弟若是犯到他手上,他也是不管人家到底是不是駙馬的。
當然,朱元璋目前來說還沒想那麽多,或者說,有著與那一段時間線上不同的經歷,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也有一些微妙的變化,或者說,如今的淮西勳貴,並不像是那段時間線上表現出來得那般強勢,這個幾乎每天都有新變化的國家,思想也在出現劇烈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勳貴,還是文臣,或者說是儒家,都受到了相應的沖擊。
說白了,不管是什麽立場,什麽學派,大家都不能餐風飲露活下去,就算是那位被封聖的孔夫子,也是要吃飯的,餓到了一定的程度,甭管弟子拿來的飯和肉是怎麽來的,一聲不吭自個也就吃了!孔聖人尚且如此,這些門徒真要論起節CAO來,說一代不如一代也不為過。面對孔方兄還能保持節CAO的人,在面對白花花金燦燦的時候,也就嘴上還能道貌岸然,心裏頭早就真香了!
大家到了這個時候,發現不管是皇帝,還是在整個社會上,大家都更講究實際,只會講究什麽東西能讓自己更賺錢,而不是什麽學問能夠讓他們思想品德更高尚。像是現在,科舉考到秀才之後就直接轉行做商人的已經有不少了,相比較於皓首窮經,花費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考一個舉人乃至進士,結果到頭來沒有門路,或者說是培訓考核不通過的話,沒準仕途都不如一個退役的軍士,那可就太丟人了!
舒雲之所以建議改革科舉也是為了培養出一批專業的人才,不光是官方需要這樣專業的人才,而民間更需要這樣的人,要不是條件不允許,找不到合適的老師,舒雲恨不得直接直接開始搞各種職業技術學校了!
朱元璋也開始發現,他其實壓根沒必要依靠一幫子儒生來治國,如果說他們之前的社會影響力是九的話,現在可就差多了!說白了,儒生之前的社會影響力,一部分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學問的解釋權,另一部分就是他們所代表的的階級,掌握了天下近半的土地,還是最好的那一半土地,有著這樣的資本,也就是元廷是一幫不怎麽講究,會隨意剝奪他們這些耕讀世家財產的,才不把他們當回事,其他人,不管是誰當皇帝,都得尊重他們的意見。皇帝可以殺掉一部分讀書人,卻不可能和所有的讀書人相對抗。
而現在呢,國家的經濟對於土地的依賴性下降太多了,糧食什麽的,問題也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為如葛根,山藥之類不挑土地的植物在原本無法耕種的荒地上廣泛種植,另一方面呢,海貿的盛行,也讓大明糧食的來源不再僅限於大明國內,朝廷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從其他藩國進口糧食囤積起來了。另外,朱元璋如今正在對安南那邊虎視眈眈。中原如今種的占城稻就產自安南,雖說口感差了些,但是產量是真的比較高。放到安南那邊,更是一年三熟。口感這玩意沒什麽好說的,大米口感再差,那也是糧食,何況,普通百姓根本沒到可以在乎口感的地步呢!
正好,安南那邊一直不怎麽老實,暗地裏頭各種小動作,還企圖跟大明討價還價,所以,朱元璋一直想要想個辦法,讓那裏變成大明的糧倉。朱元璋甚至考慮過,選個人入贅安南,然後直接讓安南改姓算了!當然,要是安南那邊實在是不安份,朱元璋並不介意將那裏變成自個某個兒子的封國。
所以,在如今的情況下,儒家壓根沒有足夠的底牌跟朱元璋對抗,越往後,他們的話語權也會越發被擠壓,而一些真正的實幹派才會真的走上前台。
儒家也算是老實多了,剛開國那會兒,還有人喊著要依從舊例,冊封曲阜孔家,現在已經沒人敢吭聲了!其實要說舊例,衍聖公的封號也就是從北宋那會兒才有的,有宋一代對孔家不可謂不厚待了,結果呢,人家轉眼就有了新主子。抓住這一點,朱元璋就表示,孔子要是知道自家有這樣一個對蠻夷卑躬屈膝的子孫,只怕寧可自己絕嗣,所以,這衍聖兩個字,他們孔家配得上嗎?
朱元璋對那個所謂的衍聖公一府知道得越多,就越厭惡,所以,太廟裏頭固然還有孔子,但是卻也增加了諸子百家,而衍聖公這一脈卻是不可能再加封了。至於原本的衍聖公府,朱元璋直接派人將那裏變成了孔廟,或者說是祭祀儒家先賢的廟宇。然後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
孔子是儒家的開創者,但是事實上,孔子過世之後,儒家在實質意義上就分裂了,孔子的學生,孔子的子孫都覺得自個是正統,而荀子呢,更是直接開創了法家,儒家的派別那時候真的是很多,光是治詩經的就一大堆,還有治春秋的又是一堆,互相之間差點沒將狗腦子都打出來,董仲舒那時候算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罷黜百家的時候,可是差不多順便將儒家其他不同派別的一塊兒給踹下去了!你拿著後來的所謂的什麽《五經正義》放到那個時候去,那些學派只怕一個都不肯認!
朱元璋表示,我就是個粗人,當初一個字都不認識,也就是後來才念了幾本書,也不知道你們儒家自個內部也有這麽多稀奇古怪的學派,所以,我就將古往今來,所有儒家的先賢都放孔廟裏頭去了,畢竟,都是孔聖人的門徒,放在一塊兒,孔聖人還能不認他們不成?
朱元璋這麽一表態,其他人還有什麽好說的,總不能說那些不能算儒家先賢吧,你是想欺師滅祖嗎?
不管在什麽地方,人數一多,就不值錢了,橫豎原本的衍聖公府幾百年擴建下來,地方也大得很,朱元璋又惡心孔家人,將人都趕走了,因此,裏頭能塞下的先賢人物也很多,甚至一些牽強附會的也塞進去了,這下子,孔廟都顯得擁擠起來了。
不知道的人,自然覺得這裏挺神聖的,感覺就像是文曲星匯聚一樣,實際上呢,知道的那些讀書人,都覺得自個跟吃了蒼蠅一樣。
朱元璋暗中差點沒笑破了肚皮,對此還振振有詞,對於孔子來說,說不定大家都是一幫不肖子孫,那麽多點少點也沒什麽區別!
朱元璋這般神來之筆,弄得儒家顏面全無,但是還又有苦說不出,也只能認了!事實上,儒家其實是一個非常善於改變的學派,或者說,為了能夠讓他們的學派有足夠的生命力,他們隨時都能化身舔狗。所以,已經有一些儒生開始在聖人的微言大義中挑選合適的條目,想要來跟上朱元璋的主張和節奏了!
像是劉基,就是個典型,劉基不能算是純粹的儒家子弟,儒家的學問不過就是他用來敲開仕途之門的敲門磚而已,在元廷那裏,他的抱負是得不到施展的,而到了朱元璋這裏,朱元璋對於儒家的學問不感興趣,反而對於法家,對於他其他的一些雜學很感興趣,或者說,朱元璋是不管你是什麽學派的,只看你的學問有沒有用!
像是當初的李善長,論起學問,算個啥呢?人家就是站對了立場,然後呢,雖說做事有些不擇手段了點,但是人家成功了,那麽,就是功臣!你學問再好,不能做事,那也是白搭。當初宋濂還是朱標的老師呢,結果差點就被趕回去吃他自己了!
劉基如今就琢磨著,是不是弄出一門學問出來,來解釋一下如今的這個世道,沒錯,這個世道讓劉基也有點看不懂了!當然,搞學術這種事情,劉基其實並不怎麽擅長,後世雖說將他神化了,實際上真正的他,就是個精於雜學的,嗯,學霸而已。作為一個學霸,自然是有著著書立說的野心的,別人能變成聖賢,為什麽他不能呢?
朱元璋對此樂見其成,這樣就再好不過了,他天生具備那種統治階級唯我獨尊的意識,一切的理論都應該是為他服務的,而不是讓他去屈從於某種理論!所以,甭管別人私底下說什麽,朱元璋依舊是遵從自個的意志選擇相應的道路。
朱樨還在為了自個的建城大業東奔西走的時候,朱標的大婚終於開始了。
大婚儀式非常得覆雜,一幫儒生為了顯示自個的存在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禮記》,還有前面幾個朝代的諸多記載,終於搞出了一整套像模像樣的儀式出來,幾乎精確到要走幾步路,走路的時候應該先邁那只腳!也虧得如今大明手工業非常發達,要不然,光是看他們儀式裏頭所需要的各種服飾禮器,準備起來就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了!
好在大婚的主角是朱標,朱元璋跟舒雲只需要坐在那裏等著就可以了,不需要他們過多出面。
作為皇太子,朱標的大婚不僅僅是他的個人私事,而是一件家國大事,這讓從小見慣了大世面的朱標也有些緊張。至於那位即將成為太子妃的常家的小姑娘,自然只有更緊張的。
雖說作為常遇春的女兒,常如月其實也是個頗為彪悍的小姑娘,或者說,生在他們這樣的人家,女孩子會是什麽溫柔賢淑性子的真的不那麽多見,尤其是如今是開國初年,常遇春原本也不是什麽大戶人家出身,常如月的母親也不是什麽大家閨秀。
常遇春是個聰明人,當初雖說不知道自個的女兒會是太子妃,但是他也知道,自個女兒不太可能在什麽文官家裏找對象,所以,他對女兒也就沒多少約束,尤其後來瞧見帝後二人如何教育自個的親生女兒朱樨之後,常遇春對常如月的教育就跟教自個兒子差不多了。
所以,常如月雖說不能算是什麽女中豪傑,但是也算是見識過不少世面的了!她剛開始在知道自個會成為太子妃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真實感,她又不是沒見過朱標,在她眼裏,朱標就跟自家兄長差不多,性子也比較和氣,不像是朱樉一樣,性格比較霸道。舒雲也沒有覺得這位是自個未來的兒媳婦,就提前派出宮裏的人去調JIAO,那就是不信任常家的教養了!反正大婚之後,有的是時間磨合,沒必要剝奪小姑娘婚前這麽一點自由的時間。而常家這邊呢,大家之前也都是土鱉,壓根不明白在女兒大婚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幹脆只好就是忙著給女兒準備嫁妝。所以,常如月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就沒有自個要嫁人,嫁的還是皇太子這個自覺。
一直到快要大婚了,整個京城的氣氛都不一樣了,她才後知後覺起來,等到真到了這一天之後,感覺到周圍可以說是肅穆莊嚴的氣氛,常如月簡直要緊張得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好在雖說比較緊張,在禮官的引導下,還有宮人的伺候下,大褶子上頭並沒有出任何差錯,常如月順利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儀式,最終走進洞房的時候,腦子裏頭已經是一片空白。
「說起來時間過得真快,標兒都成婚了!」舒雲看著朱標這會兒恢覆了常態,已經可以從容自在地跟一幫子勳貴大臣周旋了,她不由悄聲跟朱元璋說道。
朱元璋也有些感慨,要知道他年輕那會兒,還以為自己要做一輩子和尚,永遠娶不上媳婦了呢!那個時候,哪裏能夠想到,他朱老四居然還有這麽一天呢?想到這裏,他看向了舒雲,神情一下子變得柔和起來。
除了那些鄉鄰之外,郭子興是頭一個欣賞朱元璋的,也正是因為那份欣賞,他才有了一個賢內助。
老實說,朱元璋其實一直都很好奇,舒雲到底是怎麽長大的,才能夠有如今這樣的見識和學問。或者說,許多東西,大概就屬於人們所說的天授吧!朱元璋自個在某種程度上,就算得上是個天才,而且還非常勤奮,他二十多歲才開始讀書識字,如今不管是作詩,還是寫文章,都已經一套一套的了!
而舒雲呢,老實說,郭子興自個也就是那個水平,張氏呢,也就是那個樣子,張氏自個的女兒呢,跟舒雲比起來,簡直就是個草包!不過,朱元璋也能夠理解,一個寄人籬下的女孩子,和一個從小被千嬌萬寵長大的獨女,那肯定是不一樣的,舒雲不得不懂事,不得不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用起來。
朱元璋自我腦補了一番,頓時覺得舒雲與自己簡直是絕配,或者說,某種程度上,自己拯救了舒雲,這麽一想,他心裏就舒暢多了!
朱元璋這樣想著,然後也輕聲說道:「是啊,可惜的是,我當年跟標兒一樣大的時候,卻沒能遇見秀秀你!」朱元璋跟朱標一樣大的時候,還在皇覺寺做和尚呢,而那個時候,舒雲還沒有恢覆之前的記憶,她父親也還沒有因為殺了人,去投奔郭子興呢!
聽到朱元璋這般說,舒雲有些愕然,朱元璋絕不是什麽喜歡說甜言蜜語的人,舒雲一時間都沒有心理準備,不過,聽到他這般說,舒雲還是有些感懷的,她也是輕聲說道:「可是,終究我們還是相遇了,不是嗎?」
帝後二人的溫情,下面的人或許沒註意到,又或許註意到了,但是也沒人會這麽沒眼色,隨便插嘴,便是幾個孩子,也只是在嬉笑著跟朱標說話,連同平常性子有些害羞的朱梧也是跟朱標說了好幾句祝福的話。朱標笑瞇瞇地摸了摸朱梧的頭發,悄聲許諾回頭給朱梧帶禮物,朱梧抿著嘴笑了起來。
朱樨對於妹妹這個樣子,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要不是當著大家的面不能教訓妹妹,她就要將妹妹扯到自個邊上教她強勢一些了!
而那些來自於各個藩國的使臣們,看著大明一幫子皇子皇女們坐在一塊兒,都是一副和諧友愛的樣子,卻一個個都有些心塞。
大明對於皇子們未來的安排並沒有對外隱瞞,因此,這些藩國對此都很是憂心忡忡,就算是國家小,各種不給力,但是有句話叫做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在自個的國家稱王稱霸多好呢,如果真要是被大明吞並了,他們最多也就是被封個有名無實的侯爺吧!說不得還會跟那位明玉珍一樣,被流放到什麽窮鄉僻壤去!
大明的介入,對於那些藩國的權貴來說,肯定不是什麽好事,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到大明時間也不短了,大明百姓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簡直讓他們不可置信!如果真正被大明視作是自己的國人,那麽,自然也能夠得到大明的保護,享受到這樣的生活!只是,這些權貴如何會考慮底層百姓的想法呢?所以,他們只恨不得大明那些皇子為了皇位打生打死,也不希望大明的目光放到他們的國家身上。
這次,各個小國派出使臣出來,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要試探大明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和大明對待他們這些藩國的態度。以前的時候,各個藩國對待中原宗主國的態度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比較輕慢的,怎麽說呢,大多數中原的宗主國都有一個毛病,比較好面子!就算是私底下有什麽沖突矛盾,只要在對方怒火達到一個臨界點之前及時服軟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就算是將人得罪了,中原還有個存亡絕續的傳統,也就是說,就算是你將宗主爸爸得罪狠了,人家一個狠心,帶著大軍過來,將你滅了,卻也不會占領你的國土,而是會從藩國的宗室近親裏頭挑出一個看上去比較親近宗主國的出來,繼續做國主。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小國其實也就養成了不怎麽好的習慣,甚至有的時候覺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經常不聽話,然後聽話一下,宗主國說不定給的好處更多!比起宗主國來說,還是臨近的小國更具威脅一些。畢竟大家是鄰居,互相之間知根知底,對方看你太有錢,或者是自家吃不上飯了,一般情況下,並不會沒事去撩撥宗主國的虎須,而是先對自個的鄰居下手。
但是大明開國之後,畫風就變得不一樣了,對於下面這些藩國的態度變得強勢了很多,以前嘛,就算是不聽話叛逆的兒子,那也是兒子,還是挺護短的,另外就是兒子太多了,就算是有刺頭,宗主爸爸也懶得多管,隨便罵兩句,拍拍腦袋也就過去了!
尤其到了宋朝的時候,宋朝因為丟失了燕雲十六州的緣故,精銳不得不留在北方那邊防範遼人,西夏人,而國內呢,能戰之人真的不多,而且宋人生活富庶,其實從上到下,普遍厭戰,像是儂智高那樣的,都能混得風生水起,要不是運氣不好,遇上個當時的名將狄青,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子呢!國內尚且如此,外面的藩國一邊羨慕宋朝的富庶,其實對宋朝也沒什麽畏懼之心。而到了南宋的時候就更別提了,南宋自個都是在茍延殘喘,誰還有空理會周邊那些小國啊,這些小國不趁著機會反咬一口就算是不錯的了!
可是大明不一樣,大明對於下面的藩國可就強硬多了,都是爸爸,這就是典型的虎爸狼爸了,兒子不聽話,沒關系,藩國本來就只是幹兒子而已,將幹兒子幹掉,正好可以將幹兒子的家當分給親兒子!
但是呢,這些藩國就算是想要反抗,又有些不夠理直氣壯,說白了,當初蒙元的時候,他們跪舔得實在是太快,也太沒有節CAO了點,別的宗主爸爸要面子,蒙元是一個不註意,啥都要的!所以,對蒙元,一個個別提有多巴結了!以至於到了現在,大明接受了以往的教訓,對他們一下子變得挑剔了起來。
當然,最重要的是,那麽強大的蒙元都被打敗了,曾經讓他們恐懼不已的蒙元王廷夾著尾巴逃到了草原上,而草原如今也在大明的攻擊下可以說是瑟瑟發抖,要不是還有一點希望撐著,或者說是北元那邊也知道,朱元璋不是李世民,只想要一個光是名頭好聽的天可汗的稱號,還能讓草原上的部族繼續繁衍生息。
看朱元璋對於那些歸附的部族是怎麽做的就知道了,直接編戶齊民,讓他們從遊牧變成定居,雖說牧民的日子好過多了,但實際上,那些被封了官位甚至是爵位的部族的頭人實際上卻是失去了絕大部分的權力,只能做個富家翁,要是他們善於經營的話也就算了,不善經營的,說不定用不了幾年,就被那些奸猾的商人將手裏頭的錢忽悠完了!
所以,不管下面的牧民如何厭戰,上層的北元貴族卻是不願意放棄如今的權勢的,為了保證他們的富貴,他們是不在乎下面牧民的死活的!王保保之所以到現在還能夠保持自身的影響力,就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幾次打敗了明軍的。
京城這邊距離草原並不是很遠,即便是皇太子大婚,前方依舊在保持著低烈度的戰事,常有捷報傳來,京城的百姓對此習以為常,勝利是常態,膠著都是少數,戰敗這些年來幾乎是絕無僅有。那些消息靈通的商人現在都懶得等消息了,而是就等在前線附近,戰事一結束,就趕緊過去將明軍的戰利品買下來然後稍微在當地處理加工一下,就運回來,轉手就能大賺一筆。
這些藩國使節可沒這個賺錢的心思,他們聽到這些捷報,只會瑟瑟發抖,暗罵國內那些目光短淺,自以為還是百年前的光景呢!如今的大明,軍威極盛,市井裏頭那些閑人都對此津津樂道,比如說大明一座火炮,打出去直接轟塌了半座山什麽的,這裏頭固然會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空穴未必無風啊!
這些藩國的使節如今在酒席上頭就是各懷心思,食不知味了。一些及時對大明稱臣,態度還比較親善還算是好一些,不管怎麽說,自家起碼沒怎麽得罪大明,回頭頂多跟國主稟報一下,讓國主之後更恭順一些,別讓大明找到理由就是了!像是這等天朝上國,也是得講規矩的吧,要是隨隨便便,就對原本恭順的藩國下手,也不怕其他藩國兔死狐悲,一塊兒翻臉啊!
但是那些如今還在首鼠兩端,甚至國內其實被蒙元殘軍控制的藩國就比較悲催了,看著上頭大明那些已經開始長成的皇子,一個個就有些悲觀起來。大明的皇子數量是真的不少,眼看著就差不多要長大成人了!雖說中原的規矩,一般是二十加冠,但實際上如果孩子出息,或者是有什麽特殊情況的話,十幾歲加冠算成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在上層,加冠算一個標志,更直觀的標志其實是大婚,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定下了婚姻之事,成婚之前就會先加冠了!
大明這邊,別的不說,皇後所出的幾個兒子都已經大了,次子也已經定下了婚事,皇三子如今年紀也不能算小了,而其他妃嬪所出的皇子也陸續長大了,說不得,幾年之內,這些皇子就會陸續要去建立自己的藩國,誰知道到時候他們會選擇什麽地方呢?
這些藩國的使節在憂心忡忡,而一幫子皇子,其實也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目標,這會兒幾個年長一點的皇子已經開始湊一塊兒商議起來了。
朱樨之前收集了大量藩國的資料,她的意圖其他的皇子自然很快也搞明白了,人家就是要提前想好了地方,然後可以做好足夠的準備。家裏的妹子都能有這個覺悟,他們一幫做兄長的,總不能跟個楞頭青一樣橫沖直撞吧!
所以,很快,其他的幾個年紀已經不小的皇子都開始準備了起來,甚至磨著朱元璋,從他那裏覆刻了一份輿圖出來。
朱樉沒什麽好說的,他自從定下來要娶王明珠之後,他的未來差不多就已經定下來了,那就是經略草原,如果他能力不足的話,可能草原還要跟幾個兄弟分享,但是很顯然,朱樉這個性子,是不想跟任何人分享的,哪怕是朱棡這個同母的胞弟,更別說其他異母兄弟了。
別說是在皇家了,就算是其他人家,異母兄弟之間一般也是不會有多深厚的感情的,甚至異母兄弟之間更多的是競爭意識。分家產這種事情,自然是嫡長優先,但是如果是要分家族的一些隱形的實力,比如說是人脈之類的話,就得看哪個兒子更出息了!尤其是讀書人更是如此,資質這東西並不會因為你是嫡出,就會更天才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家族就得將這些隱形的力量更傾斜在更有資質的人身上。比如說,家裏認識一個大儒,但是家裏的面子只能讓他收一個弟子,在資質差不多的時候,自然是嫡子優先,但是,在資質相差比較大的情況下,自然是誰資質好,誰上!要不然,那就是浪費了難得的資源了!
在皇家自然也是如此,朱樉朱棡他們占了自個親娘是皇後的光,日後能夠得到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只會更多,而其他的妃子了,如果自家父兄還有足夠的實力,還能夠在開拓藩國的時候幫一把,可是其他那些生母沒多大背景的,日子可就沒那麽好過了,他們未來為了開辟藩國成功率高一點,只能撿軟柿子捏,自然,能夠開辟的藩國也不會有多大了!
朱樉從舒雲那裏知道,草原上雖然很難解決農耕問題,但是,那裏的地下就是個寶庫,有著大量的礦產,往北那邊還有金礦,另外還有大片的森林,如果能夠真正到達北海,雖說那裏苦寒,但是漁業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哪怕朱樉這一代不能開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後代難道也開發不了嗎?
所以,朱樉對於草原可以說是勢在必得,趁著大家都不明白那裏的財富的時候,他就準備趕緊將那邊吞下來。
而朱棡呢,對於草原那邊興趣不大,對西域那邊倒是很有想法,畢竟,那裏是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對朱棡來說,他要是占據了那裏,哪怕就是在那裏設卡收費,都能大賺一筆了,何況,以朱棡的腦子,設卡收費這種事情,實在是太低級了,他如果能夠占領西域的話,準備將那裏變成一個商品流通的中轉站,這麽一來的話,這裏頭可操作的余地就很大了!而西域那邊本身就是個寶地,別的不說,那裏的香料可都是好東西!雖說許多香料如今中原也開始種植了,但是,口感滋味比起西域那邊還是差了一些的,畢竟,氣候問題是關鍵,並不是能夠靠著農耕技術可以彌補的。
而舒雲呢,對於朱棡經略西域還是很讚同的,相應的,舒雲還表示,朱棡如果真的到了西域那邊的話,就必須負起相應的責任來,那就是阻止那裏的土地繼續荒漠化,必須大範圍植物造林,提升那裏的綠化率。要不然的話,再多的財富,也不夠幾場沙塵暴折騰的。理由也很簡單,如今海貿已經興起,如果陸上的這條絲綢之路因為沙漠的原因太過危險的話,那麽遲早會被放棄,大家寧可從海路上走了,到時候,西域這邊的重要性可就要下降很多了。
朱棡呢,卻是趁著這個機會跟舒雲討價還價,表示自己其實很窮,這年頭,植樹造林也是很花錢的,而且見效也很慢,所以一句話,要加錢!舒雲呢對於這種能夠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情還是很上心的,因此,不管許諾了一批無償援助,還許諾了一批低息專項貸款,還款周期也很長,朱棡還不完,讓他的兒孫繼續還唄,但是要是他消極怠工,就不要怪自個這個當媽的絕情了!
比起舒雲的親兒子來說,朱棣就沒這麽多優勢了。朱棣雖說因為出生比較早的緣故,在朱元璋那裏還是有些出鏡率的,他生母是李淑妃,李淑妃是個聰明人,只要舒雲這個皇後還在,其他的東西,壓根輪不到她們這些妃嬪,後宮裏頭也就是一些剛剛進宮沒多久,才得寵過幾天的小妃嬪才看不清楚情勢,覺得自個如何如何,實際上,宮裏的老人都知道,甭管自己如何受寵,兒女如何出息,都是比不過皇後的。
朱棣從小能幹,他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很像是朱元璋,比如說是性格,他性格也比較強勢,李淑妃對於這個兒子也比較頭疼,但是呢,相對來說,朱棣的性格裏頭也有比較堅忍的成分,他已經發現,別說是跟太子競爭呢,跟二哥三哥競爭,他都未必能競爭得過,關鍵是自個親娘不給力,雖說也有兩個兒子,但是自己也就是前些年的時候,還能得到朱元璋的一些註意力,到了現在,一方面兄弟多了,另一方面,朱元璋也忙起來了,他們這些兒子也難得會見到自個老爹了!
既然幾乎不可能越過上面的兄長繼承老爹的位置,那麽就自個出去奮鬥吧!朱棣一開始的時候,也瞄準了草原,但是現在這個希望算是破滅了,他現在就恨自個怎麽沒大幾歲,要不然,那個王保保的妹妹說不得就輪到自己了!既然草原不行,朱棣對北方也就沒多大興趣了,他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海洋。
沒錯,就是海洋!比起大陸來說,海洋代表的天地更加廣闊!所以,朱棣琢磨著,自個將來應該要從交州那邊往南,打下一個沿海的國家,然後呢,就可以出海了,說不定,他還可以在海外找到更多的土地占領下來,到時候給自個上頭幾個兄長瞧瞧,我朱棣雖說不像是你們,有多少父母的恩蔭,但是,我打下的國土就是比你們大,我就是比你們能幹,你們無非就是占據了出身的光,我要是也是皇後嫡出,一定比你們還強!
暫時,朱元璋跟舒雲都不知道朱棣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話,起碼舒雲是一定支持的,沒錯,世界這麽大,哪兒不能去呢?何必一家子兄弟,在一口鍋裏打來打去!
順風飄來幾句只言片語,幾個耳朵比較靈光的藩國使臣已經面色發黑了!
第47章 馬皇後
「今兒個你看到下面那些使節的臉色沒有,都快被嚇白了!」宴會結束之後,朱元璋自然是住在了舒雲這裏,舒雲一邊叫人幫著自己拆去過於沈重的鳳冠釵環,一邊笑道。
朱元璋也脫去了沈重的外袍,穿著一身明黃色的中衣,一邊從宮女手裏接了帕子擦臉,一邊也是輕哼了一聲:「這種首鼠兩端的東西,就該嚇他們一嚇,回頭老老實實地將那些蒙古人交出來,我就饒了他們這次,要是再跟大明玩什麽心眼,誰有耐心跟他們糾纏不清!」
說到這裏,朱元璋有些志得意滿起來,別的不說,雖說自己的幾個兒女年紀還不算大,但是小小年紀就已經很拿得出手了,隨便幾句話都能嚇得一幫使臣心驚膽戰,輾轉反側,據說他們回去之後,還一幫人湊在一塊兒連夜商議對策,又急急忙忙寫信準備天一亮就將消息傳回去呢!
沒錯,今兒個一幫皇子在那裏公然談論自個未來封國的事情,都是他們故意的,是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做的。畢竟,參加了朱標的大婚之後,這些使節團自然也該回去了,但是回去之前呢,朱元璋還得要賞賜這些使節,問題是,朱元璋哪怕現在很有錢了,他依舊是個摳門的家夥。像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要賞賜下面的大臣了,朱元璋主要賞賜的是什麽呢?嗯,他自個寫的對聯,福字,還有所謂的福菜,最多,也就是宮裏頭那些用不完的什麽綢緞什麽的,這年頭染色技術不過關,沒有好的定色劑,衣料什麽的放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要褪色,拿出去賣吧,數量又不夠多,而且還牽扯到違制的問題,所以用來賞賜還是比較不錯的,至於多余的,可以說是一文都沒有!
對自個的大臣都這麽摳門,還能指望朱元璋對那些使臣有多大方不成!現在好了,這些人滿心都是在擔心大明會不會對他們下手,哪有心思計較大明對他們的賞賜,隨便弄點什麽糊弄一下他們也就得了!
朱元璋並不擔心這些小國會聯手,事實上,根據他的經驗,他們只會互相賣隊友,這也是朝堂上他經常能夠遇到的事情,在他表現出對某件事非常憤怒,必須要出氣的時候,那些平時看起來團結得不行的臣子只會比他還積極地趕緊找出一個替罪羊出來。
而對這些藩國,一味懷柔是沒用的,他們只會蹬鼻子上臉,像是高麗,現在就老實多了!嗯,在大明派出了軍隊,占據了原本至正皇帝打算作為退路的濟州島之後,他們頓時消停了。
濟州島的地理位置很關鍵,大多數時候又都是風平浪靜的,這裏非常適合作為一個港口,不管是用來駐軍,還是用來作為商貿的中轉站,都非常合適,大明的海船現在是越造越大了,尤其從南洋那邊弄到了大量的巨木,又用了特殊的手段將這些木料處理妥當,造出來的海船特別抗造,然後,設計海船的人又非常喪心病狂地在船上加裝了近百門火炮,而且還都是那種比較容易拆卸的,隨時都能從船上拆下來放到陸地上使用。
高麗之前不過就是見識了兩輪火炮齊射就已經嚇得不行了,如今一看,大明的火炮難道造起來都不花錢的嗎?居然有這麽多!高麗那邊可不覺得這些都是樣子貨,他們一點也不想嘗試一下火炮攻城的威力,所以,現在只能比當年對元廷更加恭順,以至於朱元璋雖說對高麗很不爽,但是,卻也找不到借口收拾他們一頓。
倒是倭國那邊,當初因為所謂的神風的作用,讓元軍損兵折將,真覺得自個是天命所歸了,所以,對大明並不是很恭敬。也虧得大明現在沒空去理會,另外就是,倭國內部如今也正在亂戰不休,大明如今一邊忙著賺他們的錢,一邊在裏頭煽風點火,要不然的話,賣到倭國去的那些刀槍弓弩之類的是哪兒來的?倭國那邊雖說鍛造技術很不錯,但是那邊畢竟自然資源有限,除了正經的武士,下面那些普通的被臨時征召起來的士兵,說不定拿著農具就上戰場了!
相比較來說,大明這邊因為火器的應用,淘汰掉的武器太多了,總不能全部用來回爐做農具吧,幹脆廢物利用賣到倭國去,倭國那邊買這些,拿出來的都是金燦燦的黃金,這生意也實在是太賺了!尤其,倭國那點地方,居然勢力也很多,這自然給了大明不少渾水摸魚的機會,而且這是陽謀,那邊都打出真火來了,不怕他們突然停戰。
所以,即便要收拾倭國,也不用著急,說不定這麽一折騰,大明不光賺了錢,還讓他們自個將自個給玩完了!
大明真正想要收拾的,其實主要還是西域那邊的小國,他們跟蒙元牽連太深了,再往西還有個金帳汗國,朱元璋就算是沒有對蒙古人斬草除根的想法,卻也並不希望哪一天,金帳汗國積蓄了足夠的力量,跑回來跟大明對著幹。但是隔著老遠,大明這邊又很難知道往西到底是個什麽情況,所以,開拓西域這是勢在必行之舉。
反倒是南邊那些小國,哪怕他們的確不那麽恭順,但是朱元璋還是決定緩緩圖之,按照舒雲的說法,用經濟手段,而不是用戰爭手段來改變這些國家,某種程度上,經濟上的依賴其實要比暴力更加可靠,因為絕大多數人可能會背叛自己的階級,卻幾乎不會背叛自己的肚子!
一時半會兒,朱元璋對於什麽經濟手段並不是非常明白,但是,南方的情況很覆雜,越是往南,氣候越是濕熱,這種地方往往會有各種瘴氣,還有毒蟲之類的,火炮什麽的,在這些地方也很難起到足夠的作用,畢竟,地形覆雜,並不開闊,也就是說,在這種地方,跟當地人交戰,那真的是要拿命來拼的!跟那裏比起來,吐蕃都算得上是比較舒服的地方了,起碼那裏不容易有瘟疫。
所以,對於朱元璋來說,這是真的不劃算,所以,即便要對付這些國家,也得等到他準備充足了,最好將草原還有西域那邊都解決了再說!
因此,借著這次的機會,朱元璋其實就是想要敲打一下藩國,顯露一下大明的肌肉,還有大明的決心,意思就是大明已經記著你們了,你們要是不老實點,上了大明的小本本,就等著倒黴吧!
這些藩國使節的確是被嚇住了,在沒來大明之前,他們其實還是比較有信心的,覺得仗著地利人和,還能夠跟大明掰一掰手腕,但是在見識到了大明的人口數量,還有大明各方面的實力之後,他們就有些膽怯了。
作為中原文明輻射圈中的國家,這些小國其實也吸收了不少來自中原的文化和技術,但是,他們得到的技術大多數都是已經過時了的那種,與現在大明掌握的技術來說,差距只會更大。
別的不說,光是冶鐵技術就相差很多,像是南邊那些小國,如今還在采用刀耕火種的手段耕種呢,鐵器普及度很低,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那邊土地還算得上是比較肥沃,又一年三熟,對於種植的效率要求並不高,另一方面就是冶煉問題了。那裏本來就潮濕,鐵器很容易銹蝕,要是冶煉技術再差一點,鐵器可以說壓根不實用。弓箭什麽的也是一樣的,以這個時代的技術,稍微下兩天雨,弓弦就松了,這種弓哪裏還有什麽射程和準頭可言,還不如最簡單的吹箭呢!
而大明這邊就不一樣了冶煉技術已經提升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經可以大規模煉制鋼鐵了,無論是強度還是韌性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淬火技術的突破也讓鋼鐵的耐銹蝕能力得到了增強,再加上定時使用油脂進行保養,那些鋼鐵制作的鐵器,幾乎就不會生銹,而使用槍支,扣動扳機,可比使用冷兵器門檻低多了,尤其這個年代講究的是火力覆蓋,暫時還沒有人會考慮在這個時代訓練出專門的狙擊手來,沒辦法,火槍的精度是真的有問題。
這些使節在對比了自個國家跟大明的優勢劣勢之後,都非常悲觀地發現,他們面對大明,幾乎不會有什麽勝算,因此,在聽說大明如今就等著抓住誰家的小辮子,就可以毫無負擔地下手的時候,一個個都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趕緊飛回去勸自家國主以後要老實一些,還是不要挑戰大明的耐心了!
大明也就是現在一幫皇子年紀還不夠,如今要是他們再不安分,被大明記在小本本上,回頭打過來都不帶商量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給予各個使團的回禮顯得比較敷衍,也讓一幫子使臣愈發心驚膽戰起來,都覺得是大明對自家不滿,一個個哪裏還敢有任何抱怨,幾乎是收到回禮,謝過恩典之後,恨不得立刻啟程,晝夜兼程返回自個的國家。
這些使臣走後,京城一下子清靜了不少,京城人對於番邦的來客興趣並不是很大,當初元廷還在這裏的時候,番邦的人就已經很多了,他們見得太多了,尤其,大多數番邦人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好印象,反而因為元廷之前的種族政策,將漢人排在最末一等,以至於那些番邦來的色目人,都敢跟漢人耀武揚威,可是讓他們吃了不少虧。而這些番邦的使臣在京城的時候,雖說還算是老實,但是他們又算不上什麽大客戶,沒有太多錢,有的時候還會鬧出類似於霸王餐之類的事情,還得鴻臚寺幫他們擦屁股,所以,讓京城這邊的百姓對他們有多少好奇心,多少好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京城這邊如今還在津津樂道皇太子的大婚,這場面,可是很多年沒見著了,對於許多人來說,這等盛況,足夠他們吹一輩子了!這會兒,已經有一些閑著沒事的人在那裏盤算著什麽時候會有太孫出生了!畢竟看老朱家如今子孫繁茂的樣子,常遇春孩子也不少,誰也不會相信朱標這邊子嗣不豐啊!
常如月卻是沒有面臨催生的問題,在舒雲看來,他們這個年紀成婚其實還是太早了點,但是其他人卻不這樣想,這年頭大家正常都差不多這個年歲成婚,事實上,在前些年的時候,民間成婚年齡,嗯,主要體現在女性成婚年齡更早一些。一方面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不出嫁,要交稅,另一方面說白了,還是太窮了,窮到不幹凈將女兒嫁出去,就沒錢給兒子娶媳婦,那時候甚至一度有換親的習俗,大家都不出什麽彩禮聘禮,女方也不陪嫁什麽嫁妝,反正就是兩家的女兒送給對方做媳婦,大家都省事。
常如月與朱標放到後世,還算不上成年呢!所以,舒雲自然不會催著他們生孩子,甚至私底下還跟朱標說了,盡量還是緩一緩要孩子,這個年紀,女孩子身體還沒有完全長成,並沒有到真正適合孕育的年紀,生育哪怕是放到幾百年之後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別看許多人一口一個當初自家某某在家也把孩子生下來了,一點都不費勁之類的話,實際上呢,他根本就不會考慮與他家某某情況差不多的人說不定就因為沒有相應的醫療保障根本沒能留下能夠在後來證明這事有風險的後人!
而對常如月這個兒媳,要說能夠將她當做是女兒,那絕對是假話,有的話跟女兒能說,跟兒媳婦那是絕對不能說的,說了就是平白增加矛盾。
當然,讓舒雲比較惆悵的是,她自覺自己還年輕,保養得也不錯,放到後世,只怕大家還能叫她一聲辣媽呢,結果這會兒連兒媳婦都進門了,這讓她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時代,自個大概都能對外自稱一聲老身了!
吐槽歸吐槽,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舒雲不是什麽工作狂,也不是朱元璋那樣什麽想要掌控在自個手裏的那種掌控欲非常強烈的人,她覺得自個手裏的那些事情遲早要有人接手的,那麽,作為自個的長媳,自然是接手人選中序列比較朝前的一個。
舒雲不會憑借著第一印象就判斷對方行不行,沒有人天生就什麽都懂,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所以,舒雲很自然地就決定了常如月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命運,那就是學習!
常如月對於這樣的生活是猝不及防的,說實話,很少有人真的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是什麽天才,不可能像是打遊戲一樣,會冒出什麽熟練度+1,經驗值+1之類的提示讓他們感覺到自身的進步,甚至很多時候,你已經學得快要吐了,不光是沒什麽成效,甚至還將自個原本學到的東西給搞亂了!
常如月呢,並不是什麽天才少女,她論起智商,其實就算是中人之姿,雖說在家也接受過在這個年代算是比較良好的教育,但是比起尋常人家的女兒,更多的體現在見識上,而且是跟這個年代的女性相比的見識上,畢竟,出生在國公之家,這個起步就是不一樣的。別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的東西,對她來說卻是司空見慣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常如月的學習能力就比其他人強了!常如月在家的時候,也是跟著自個的母親嫂子學過一點管家理事的知識的,但是她學到的這點,放到皇宮裏頭,就顯得不夠看了!
雖說宮裏有著嚴格的宮規,不管哪個衙門,都需要按照規矩行事,但是,任何規定都不可能毫無漏洞,何況,就算是規矩,也是需要有人監察的,所以,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舒雲呢,首先要常如月學習然後接手的就是整個皇宮的管理大權。
老實說,一開始的時候,常如月是有些惶恐的,畢竟,她就算頂著太子妃的名頭,也不過就是剛剛進門的新婦,放到民間,也不可能讓新媳婦進門就管家理事!常如月甚至懷疑是舒雲這個婆婆想要試探自己,回去之後,就忐忑不安地詢問朱標,自個應該怎麽做才能打消母後的想法了!
朱標對此哭笑不得,他只好解釋道:「如月,你也不用多心,母後教你,自然是真心的!你既然已經是我的妻子,那許多事情,你也該知道了!娘不僅僅是皇後,掌握著的也不僅僅皇宮內的權力,事實上,說難聽一點,如今就算是父皇,也在靠著娘吃飯呢!以前我就聽爹說過,娘簡直就是老天爺賜給他的財神娘子,堪稱點石成金,什麽事情到了她手裏,都會變得簡單起來!娘現在的事情多得很,以前就想著要找個人幫著分擔了!只是,後宮那些娘娘們,身份上頭都差不多,選誰都不好,所以娘也只好兼管著,既然如今娘有意教你,你就學著就是了!」朱標心裏頭卻是加了一句,你要是能學到娘的三分,這個太子妃,甚至是未來皇後的位置,也就能坐穩了!
常如月聽到朱標這麽說,頓時稍微松了一口氣,然後她就知道,自個這口氣松得實在是太早了!
因為舒雲對常如月的教導幾乎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是算學,另一方面是管理學,還有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舒雲想到了就會提點一下,舒雲自己覺得自己說得其實還是挺淺顯的,但是對於常如月來說,那就是壓力山大了。
算學什麽的,其實常如月有基礎,這年頭的算學其實真的並不算覆雜,正常人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非就是加減乘除,這在阿拉伯數字還要相應的符號被引進之後,計算一下子被簡化了,這跟珠算一樣,也成了賬房還有各家主婦的必修課,常如月在家的時候自然也是學過的,哪怕計算速度稍微慢了一點,但是總算還能應付過去。
但是對於其他的那些,常如月就覺得自己有些頭大了,主要是舒雲秉承的是法治的思想,而在這個時代,哪怕是官府斷案的時候,更多地也是依賴於人治,法律條文什麽的,其實是有很多彈性的操作空間的,熟悉法律的官僚如果有明顯的偏向的話,只需要在判決書上稍微改那麽一兩個字,那麽結果就完全不同了,就像是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什麽用刀和甩刀的區別,這在這個時代,還真是比較常規的操作手段。甚至在宋朝的時候,像是類似於宋江那樣的刀筆吏,還會專門幫人家做這種事情,這算是他們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
所以,在舒雲拿著自己制定的宮規,要求常如月學著這個宮規制定出一份符合東宮利益需求的規矩的時候,常如月幾乎要懵逼了!做個太子妃有這麽難的嗎?
事實上,如果只是做個蕭規曹隨的太子妃,真是沒什麽難的,問題是,要真是這樣的話,舒雲直接像是後世一樣,招聘職業經理人,在這個時代,就是直接找個適合這種事情的官員就好了,還要培養她這個太子妃幹什麽!還不是因為舒雲考慮到時移世易,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宮規這種東西,自然也是因人而異的!
甚至,舒雲覺得,自個日後其他的兒媳婦也要學著做這些,要不然的話,她們日後也是要跟著丈夫去封國做王後的人,難不成還得用低效率的比較原始的手段來管理她們的王宮嗎?難不成,她們做到了王後的位置,依舊只是將自個當做一個家族的主婦嗎?這也太浪費她們的價值了!
舒雲自個當年學得太快,而她的幾個孩子,不像是常如月這樣半路出家,都是從小受到熏陶的,所以,舒雲明顯錯估了常如月的學習能力,以至於朱標找過來,委婉地表示要她降低一下常如月的學習強度的時候,舒雲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常如月已經憔悴了一大圈。
這就讓舒雲覺得非常尷尬了,她是真沒想到會遇到這種事情,這倒是弄得像是她對自個長媳不滿意,故意折騰人家了!事實上,如今後宮就已經有人在暗中嚼舌了,舒雲對於這些閑言碎語懶得理會,這種事情,自然有宮規處置。如今後宮裏頭,除了那些作為俘虜,被切了一刀送進來的太監之外,宮女的待遇其實是挺不錯的,她們更像是後世那種到豪門家做女仆一樣,月薪並不低,而且包吃包住,還有工作服,出宮的時候,還能再領到一筆錢,要是她們在宮裏領到的份例沒有胡亂花銷的話,她們這十年時間得到的錢財,以及在宮中學到的技能,足夠她們安身立命了!
與待遇相應的自然是義務,作為宮女,她們進宮得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少說話,多做事!宮闈之中,許多事情是不能對外言語的,就算是放在後世,你在什麽豪門裏頭做事,也得嘴緊才行,人家聘用一個普通的保姆,也得要求對方不要太嘴碎,胡亂打聽主人家的事情呢!而跟宮女相比,對太監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胡亂嚼舌被發現的話,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輕則罰錢,重則直接被驅逐出宮。太監也是如此,可是,宮女出宮還能去做工,去嫁人,可是太監幾乎是沒有多少獨立生存的能力的!
對於這個特殊的群體,舒雲自然是挺同情的,但是相應的,在這個時代,太監的存在又是必須的,甚至宮裏頭,哪怕是後妃,也更喜歡用太監。因為宮女會出宮嫁人,她們就算是平常也會跟宮外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所以,宮中的許多事情,往往就是這些宮女傳出去的,這也很容易造成內廷外廷之間的勾結。而太監就不同了,他們幾乎無法離開皇宮單獨生存,按照禮制,郡王以上才能使用太監,其他人用了,就是僭越。因此,作為太監,能依賴的準確來說,唯有皇帝,所以,哪怕他們一度能夠掌握權力,但是生死榮辱,依舊只在帝王一念之間!
有著這樣的便利之處,想要宮中不用太監,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許等到日後君主立憲,可能會停止這種不人道的行為,但是,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舒雲如今能做的,無非是讓這些太監日後年紀大了,不至於晚景淒涼罷了!
但是,若是他們違背了規矩,舒雲也不會因為可憐他們就手軟,不管是什麽人,做錯了事情,那就得付出代價!
當然,現在舒雲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重新評估常如月的能力,然後循序漸進,另外就是,看樣子,一些原本打算交給常如月的東西,也得延後了!或許不僅是延後,如果常如月真的能力不足的話,有的東西是不可能再交給她了!
常如月並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麽,她是真的松了一口氣。以前的時候,她還偶爾聽常遇春感慨過朱元璋的精力,如今她就發現,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自個這個婆母皇後也不是什麽尋常人,跟她比起來,自個真的就是個不成器的凡夫俗子!
常如月感覺自己光是面對皇宮這一畝三分地的事情,已經有了身心俱疲的趨勢了,自個這位婆母除此之外,還管著一大攤子的事情,說起來估計不比朝政簡單到哪裏去,這就讓常如月非常欽佩了!
舒雲面對常如月的疑惑與欽佩,直接告訴她,想要做好這些事情,最關鍵的就是放權,合適的事情交給合適的人去做,精力無限的人也有,但是太少了,作為上位者,最重要的是識人用人!作為太子妃,她占據了身份上的優勢,那麽,不為她所用的人就很少了,所以,常如月必須要將自個的眼界放大,不能僅僅停留在皇宮,而應該放眼天下。
舒雲之前就覺得,有明一代,皇後的存在感都太薄弱了,她們因為出身的緣故,底氣不足,加上似乎沒幾個皇後是真正受寵的,很多根本就沒有兒女,如弘治皇帝的皇後那般,那真是絕無僅有了!問題是,這位都是皇後,太後了,居然還是用小門小戶的觀念來衡量問題。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似乎自己的丈夫是個皇帝,卻只有自己一個女人,只有自己有兒子,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得意的事情,然而,這位在政治上,是真的半點也不合格。
外戚不爭氣,她只是胡攪蠻纏,兒子嘛,朱厚照是個聰明人,如果他們母子同心,朱厚照未必會落得莫名落水,連個子嗣都沒有的下場,而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無子簡直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歷代無子的皇帝其實不少,但是沒幾個有好下場的。最早追溯到那位漢惠帝,他不能說是無子,但是就因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最後活下來的兩個兒子都直接被一幫子大臣直接以冒充皇子的罪名給幹掉了,等到他弟弟做了皇帝,惠帝弄到最後,連自個死後的神主廟都得給別人讓位,曾經的功績也幾乎是被一概抹殺!
漢惠帝起碼還有個強勢的,政治天賦即便沒點滿,也差不多的老媽撐著,也就是等到他老媽死了,控制不住局勢了,才有了後來的事情!可是張太後呢,簡直各種糟心,連兒子不是她生的這種傳言傳出去,都不知道該怎麽解決,明明算是過繼,結果到頭來朱厚熜鬧出個大禮議之爭,她也不知道怎麽解決,除了生了個兒子之外,她幾乎就沒能體現出任何價值來。
舒雲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兒媳婦是這個樣子,她需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而不是自覺自己是個女人,覺得夫唱婦隨就可以了!
說白了,歷史上那位朱元璋要下面的子孫從民間選取皇後妃嬪,與其說是為了防止外戚做大,實際上本質上來說,還是輕視女人!要知道,從古到今,對於兒女的教育,母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像是在皇宮裏頭,大多數皇子公主都可以說是長於婦人之手,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的素質如果比較糟糕,那就真的是一場災難了!
「那丫頭學得如何?」朱元璋也知道舒雲的打算,這天從前朝回來,正好遇見常如月離開,等人走之後,就忍不住問道。
舒雲露出了一個笑意:「還好,至少,她肯學,如今也算是開竅了!」舒雲是真見過那種怎麽說不開竅,還不肯學的,那是真的沒辦法。
朱元璋松了口氣,忽然說道:「其實她這個年紀,學起來已經晚了,等到以後,家裏的孩子要娶妻,就早早準備起來,該教的就提前教了吧,省得進門之後更是辛苦!」
舒雲一聽,頓時愕然了,她看了朱元璋一眼,笑道:「國瑞莫不是想要像是民間一樣,給孩子找個童養媳吧!」
朱元璋笑道:「皇家的媳婦不好做,找個童養媳又如何呢?」
舒雲哭笑不得,說道:「國瑞你這話就偏頗了,實際上不必如此,標兒媳婦之所以現在教起來,實在是現在變化比較大,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可以去做工,而像是她們這樣家庭的女孩子,其實生活跟以前沒有太多區別,所以,她們學的其實還是以前大家主婦主持中饋的那些東西!一時間適應不了皇家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要讓她們提前適應嘛!」朱元璋理所當然地說道。
舒雲很想翻一個白眼,但是,這種事情真的很不靠譜好不好,這跟讓一個小學生一直生活在寄宿學校有什麽區別,起碼寄宿學校還能放假,而被皇家選中成為未來的太子妃乃至皇子妃,那就算是能放假回家,情況也不一樣了,勢必會造成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隔閡,而在皇家呢,她們暫時也只能說是外人,所以,誰知道會對她們的人格塑造造成什麽影響呢?
不過,寄宿學校?舒雲心中一動,笑道:「有句話叫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何況,讓人家小小年紀就跟父母分離,也有違皇家的本意!再說了,萬一孩子們沒看對眼,日後變成一雙怨偶,反而不美!」
朱元璋不由笑了起來,指著舒雲說道:「我就知道,秀秀你肯定是擔心這個!唔,也不能多選多少,任由挑選吧!」說到這裏,朱元璋有些猶豫起來,如果是普通的民女,搞這種類似於選秀的事情是沒什麽問題的,但是若是選擇下面的重臣之女,興師動眾得把人弄進宮,回頭因為孩子不喜歡,還把人退回去,這就有些尷尬了!
朱元璋還沒表示,要不幹脆就從民女裏頭選呢,舒雲就笑道:「要我說啊,不如就在宮外,弄個女學,讓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去上學,該學的都學了,然後還怕找不到合適的兒媳嗎?」
朱元璋琢磨了一下,說道:「好是好,問題是哪來這麽多合適的先生呢?」雖說如今男女大防不像是從前那般嚴重了,但是,這個女學招收的先生又不是一個兩個,而且教導的東西也不只是什麽儒家的學問,需要學的東西多了,因此,在先生的挑選問題上就格外需要註意了!
舒雲笑道:「既然是女學,最好需要的也是女先生了!以前嘛,的確是沒辦法,現在嘛,就沒什麽問題了!」
宮裏頭除了宮女之外,還有女官,這也是漢家制度,後宮和內務府的事情,有不少其實是這些女官打理的。
這些女官原本也就是出身小門小戶,進宮之後才得到了寶貴的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而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之後,她們到了出宮的年紀,就面臨了一定的尷尬。
就像是後世的大齡女博士一樣,學歷高,能力強,但是年紀大,要求稍微高一點,就要被人群嘲,似乎通過貶低這些大齡女博士,自個就能得到心理上的優越感一樣!在那些人看來,似乎女性最寶貴的不是知識,不是能力,居然是青春和生育能力!難不成,人家讀了幾十年的書,就是為了給一個直男癌生孩子的嗎?
而這些女官呢,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普通的宮女其實好說,她們本來要求也不高,自個手頭又有不小的積蓄,還有一技之長,嫁個尋常男人,日子也能過得不錯,還有一些能嫁給某個喪妻的小官吏,未來也可期。
可是呢,女官就算是出宮,她們的品級依舊可以保留,甚至出於對她們地位的保障,她們還能夠領取一定的俸祿,哪怕數量不多,卻也是身份的象征,哪怕是嫁個低品的官吏,人家一家子的身份加起來都比不上她的,說不定男人奮鬥一輩子,能給妻子請到的敕命都比不上妻子原本的品級。但是想要嫁到高門吧,這個年紀,也就是做續弦的命,甚至還要被懷疑是否在宮中失了貞潔。
所以,一些女官出宮之後,往往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還要被家裏嫌棄貶低,比起曾經在宮中的生活,差得太遠了,在宮裏頭,她們只需要對著皇家人低頭,等到到了宮外,回了家裏,反而是一地雞毛,甚至誰都得伺候,還得背著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名頭!
因此,在看到了前輩的下場之後,這些女官對於出宮就沒有什麽多少期待了!對於嫁人也沒什麽期待,實在是對於她們來說,嫁人之後,她們的生活品質乃至社會地位其實是在往下走的,這種落差不是什麽人都受得了的!
但是一直留在宮中做女官也不是個辦法,宮裏頭的許多官職,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前面的蘿卜不走,後面的人就沒法遞補,而女官的流動性若是太差,對於宮闈並不是什麽好事,因此,舒雲總得給這些女官一條出路,很多女官指望著皇後做主,幫著給她們賜婚,比如說,同樣找內務府的什麽官員嫁了,但是,舒雲傻了才做這種事情,這樣只會造成內務府漸漸被這些熟悉裏頭運作的官員女官乃至他們的後代所控制,就像是清朝時候一樣,弄到最後,內務府已經是尾大不掉,皇帝都拿裏頭的那些世家沒辦法了!所以,思來想去,給女學做老師就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第48章 馬皇後
實際上,不光是要開辦女學,舒雲已經準備開辦技校了!現在需要的工匠實在是太多了,未來還得派出一大批人跟著一幫皇子去封國,要是不敢進將人培養出來,回頭人壓根不夠分的!其實民間如今因為需求大增的緣故,已經有一些匠人自個搞作坊了,主要就是收徒弟,自個負責教,然後徒弟負責做,但是相應的,為了防止徒弟學會了就走人,做師傅的,總得留一手!
而舒雲呢,對於這種習俗,那是深惡痛絕的,都向著留一手,誰來推陳出新呢!不過呢,保護技術創新也是必須的,所以,專利法也得搞出來。
好在這些事情,舒雲只要跟朱元璋這麽一說,他也是個一點就通的性格,很快就有了打算。朱元璋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只知道用農民的思維來看待世界的人了,他現在研究的書籍,研究的學問也變得繁雜了起來,甚至還開始研究《易經》了,對於所謂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已經深有所得。
或者說,某種意義上,朱元璋已經變成了一個哲學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在不斷變化的,根本不能用老眼光來考慮問題,他需要做的是把握這些變化的關鍵脈絡,並且讓這些變化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轉變。
朱元璋現在很樂於做這種事情,或者說,打破原有的秩序,對朱元璋來說,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朱元璋跟著舒雲讀過許多史書之後,現在已經發現,似乎從很久之前開始,中原就進入了一個怪圈,到了一個王朝的後期,甭管皇帝如何勵精圖治,整個王朝都會開始陷入崩潰的狀態,至於所謂的中興,往往也是因為中間發生過一場導致人口大量減少,權貴洗牌的戰亂。可以說,每一次盛世的起點,都是一場足以痛徹心扉的亂世。這都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國家,對於農耕的依賴太嚴重了,當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土地兼並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不僅如此,上層占據的資源不光是土地和糧食,還有重要的人口,窮人壓根娶不起媳婦,富人呢,家裏頭呼奴使婢,還要嫌棄窮人臟了他們的眼睛。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國家不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方面要限制土地兼並,另一方面,卻是要將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而這個,就得讓他們看到足夠的好處!
像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包括正常生活在城鎮的人也是一樣,他們依舊以土地為根本,只有農閑的時候,才會去工坊做工。真正職業的手工業者,如今比例還是很少的,很多人還是秉承著樸素的觀念,土地最保值!
朱元璋和舒雲需要做的就是打破他們這樣固有的觀念,告訴他們,除了種地之外,你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人只要有希望,就不會走上絕路!
舒雲希望大明變成一個由中產階級組成的國家,而不是一個讓少數的有錢人占據了大多數資源的國家,那麽,許多事情,現在就得定下基調來。
也虧得中原當年被元廷折騰得不輕,以至於原本作為主流的那些儒生話語權也不足,因此,改革的壓力也變輕了很多,即便如此,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許多原本的既得利益者,還是會本能地反對,因為他們適應不了這些事情,就想要幹脆砸鍋!
朱元璋才不慣他們這些臭毛病,老實說,自從一些原本軍伍專業出身的官員上來之後,那些文官其實消停了不少,因為他們發現,他們不是不可取代的了!這些官員因為一開始幹的都是基層的事情,所以,他們對於許多細務其實更加了解,而且做事的手腕更加靈活,說白了,他們更了解基層的一些貓膩。以至於,現在在地方上頭,反而是這些壓根沒有參加過科舉的官員占據了優勢。
別看地方上頭的官員到了京城自動要矮個半級,實際上,京城這種地方,哪個酒樓的牌匾掉下來,砸到十個人,起碼有九個人算是官,還有一個沒準就是那個貴族家的親戚,所以,京官聽起來清貴,實際上呢,論起實權,還真的未必比得上地方上的官員。一個縣令,下面能叫做百裏侯,而京城呢,別說是七品,就算是五品,也算不上什麽,上了四品才是一個坎,到了三品,在京城才正兒八經算個人物了!
問題是,朱元璋自個馬上得的天下,之後呢,為了平衡朝堂,直接將一幫子本來就在打天下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勳貴們也都放到了朝堂上,文官在面對這些勳貴的時候,哪怕心裏頭覺得粗鄙,嘴上卻是不敢亂說的!人家的功勞是真刀實槍打出來的,而朝中的這些文官呢,除了少部分在朱元璋打下應天的時候響應了征召,其他的,都是到了後來,瞧著朱元璋已經是勢不可擋了,才算是扭扭捏捏地跟上了。勳貴們哪怕是當初跟過陳友諒,張士誠的降臣,也算是抵抗元廷的英雄,後來在北伐中原的時候,也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而文官呢,比起來這個功勞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官們只要不傻,肯定是不敢隨便DISS那些勳貴的,就算是抓住了什麽把柄,彈劾的時候也得註意一些,如果不能一口氣將人打死,那就只能在雞零狗碎的小節上頭敲敲打打了!
如今這個社會變化太快,這些早就習慣了舊有規則的文臣們是真的很難適應,偏偏他們自個又有著諸多弱點,這麽說吧,文臣們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他們真實的道德水平配不上他們的日常言語,將自個捧得太高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許多事情根本不能深究,以前的制度體系,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他們很容易就能欺上瞞下,損公肥私,貫徹所謂的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
但是現在呢,工商業開始盛行,原本的大商人,其實多半都是需要借助官場上的力量的,因為真正暴利的行業,都是有門檻的,你要是搭不上官場上的線,別說是入場了,在外面聞聞味道都不行!比較典型的,就是鹽業,從漢朝鹽鐵專營開始,歷朝歷代,大多數時候,鹽利都是財政收入的大頭。但是能幹這一行的,官面上頭要是沒關系,那真是被人玩死都不知道怎麽回事。加上商業的本質,無非就是低買高賣,這中間的運輸成本就比較誇張了,一路上自然到處都得打點起來。
可現在呢,大明鼓勵的工商業,並不是那種大商人,而是鼓勵中小商人,還有那些有技術,有本事的工場主。許多原本淪為各地官吏斂財工具的稅種直接被廢除,只在終端進行征稅,這就將主動權收到了朝廷手裏,減少了行政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對於那些在官面上頭沒什麽靠山的中小商人還有工場主來說,他們可以省去不少打點的麻煩,哪怕終端的稅率高一點,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還是比較劃算的。
新鮮的事務越來越多,這些文官根本跟不上時代了,還有些老古板在那裏抨擊什麽奇技淫巧,最主要的就是,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在大家的生產力水平都比較低的時候,像他們這種掌握了大量生產資料的人自然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可是現在他們落後了,又沒辦法趕上來,那麽,就知道攻擊那些原本不被他們放在眼裏的競爭對手了!
可惜的是,朱元璋並不是什麽能被這些文官輕易糊弄的皇帝,他有自己的想法,對於那些文官的說辭很是嗤之以鼻,有人說什麽日後天下逐利,人心不古,到時候百姓不再淳樸之類的,朱元璋卻覺得,這未必是什麽壞事!何況,有句話叫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知道的東西越多,其實人只會越瞻前顧後。再者說了,百姓要是能舒舒服服活著,幹什麽要造反呢?真要是像這些文官所說的一樣,什麽都恢覆到從前,那才是要造反呢!
朱元璋懶得聽這些文官唧唧歪歪,要不是科舉制度的改革需要緩緩圖之,不能太過激烈,一時間沒有多少人能夠完全替代這些文官,朱元璋恨不得直接將他們全踹出朝堂。
朱元璋很想要找個地方試點一下,看看如果不用這些文官,是不是國家就沒法治理了!
然後,機會就來了!
王保保死了!
王保保其實真要說起來,年紀比朱元璋還小一點,但是呢,他這些年實在是背負的太多,壓力太大了。王保保倒是一心為北元效忠,偏偏北元內部還在勾心鬥角,不光不能給王保保提供足夠的支持,甚至還要拖後腿。
王保保能撐到現在,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了!他從成年以來,就一直在戰場上輾轉,幾乎就沒有過消停的時候,身體也不是鐵打的。要是他如今還在中原,那麽其實還好說,中原的醫學水平還是可以的!但是草原上情況就不一樣了,草原上至今流行的還是一些巫醫的手段,就算是他們身邊也擄來了來自中原的醫者,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草原上能夠產出的藥材實在是太少了,對於王保保的身體並沒有太多的益處。到了後來,王保保的身體根本就是靠著之前積攢的高麗參撐著。問題是,到了後來,王保保已經開始處於虛不受補的狀態了,高麗參吃得越多,只會越加速他生命的流失。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保保的病逝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比起錦衣衛那邊猜測的時間還要早一些。
好在大明這邊早就做好了預案,王保保過世的消息剛剛傳過來,朱元璋就做好了打算,準備利用王明珠這張牌,接手王保保留下來的大部分勢力,之所以是大部分,肯定是有一些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
王明珠聽到了王保保過世的消息,整個人都懵了,她其實對王保保的身體狀況並不了解,王保保之前根本不會在自己的部下,還有親人身邊顯露自己的虛弱,王明珠哪裏知道,在自個被俘之前,王保保其實身體就已經出了問題了呢?
朱樉站在王明珠的閨房門口,猶豫了半天,才走了進去,看著正伏案傷懷的王明珠,猶猶豫豫地說道:「那個,明珠,你不要太傷心了!」
王明珠和朱樉的婚事定下來之後,兩人之間的往來就多了起來,沒人會不識趣地說什麽未婚夫妻不要見面之類的,尤其是王明珠身邊的人,更是巴不得她與朱樉之間感情深厚。屁股決定腦袋,王明珠現在是他們的主人,但是未來呢,真正能夠決定他們乃至他們在草原上親人命運的還是朱樉。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朱樉與王明珠之間能夠有著更加深厚的情誼,那麽對於草原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
草原上的民族其實都非常實際,事已至此,對現在的大明,反抗已經是無謂的事情,不過是徒增犧牲而已!大明如今強大,臣服大明對於草原上的部族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以接受的事情,就算是一時臣服,能讓他們喘口氣也是好的。
而且,一個跟蒙古貴女有著婚姻關系的大明王爺,在這些蒙古人眼裏,如今也算得上是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人,一時低頭就更不算丟人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王明珠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可愛的女孩子,接觸得多了,朱樉自然對她有了一定的感情,因此,在聽說了王保保的死訊之後,朱樉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過來安慰一下這個姑娘。
王明珠聽到朱樉的勸慰,卻是心中氣苦,哭聲更大了起來。這算是怎麽回事呢?在王明珠看來,王保保的死,其實跟大明這邊脫不了幹系,畢竟,如果不是雙方一直在打仗,王保保又怎麽會積累下沈重的傷勢,以至於英年早逝呢?可是自己卻要嫁給仇人之子,還得接受仇人的安慰,這跟鱷魚的眼淚有什麽區別!
只是,王明珠本身又頗為聰慧,她其實更明白,自己如今待在這裏,其實就是自個兄長的妥協,自個那位兄長其實早就對元廷的未來失去了信心,他將自己送到大明來,是為了給自己求一個保障!這麽一想,王明珠傷心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再漂亮的女孩子,真正傷心的時候,其實都算不上好看,好在王明珠之前無心上妝,因此,沒鬧出妝粉被淚水沖花了的笑話,但是這會兒也是兩眼浮腫,還有些鼻涕流了下來,看起來有幾分狼狽。
朱樉卻是看得一呆,心中更是生出了一些憐意,他有些笨嘴笨舌地說道:「那個,我其實也是很佩服你哥哥的,我,嗯,那個,雖然你哥哥不在了,但是我不會欺負你的,不是,我的意思是,你還有我,我會保護你的!」
王明珠被朱樉的語無倫次弄得一呆,然後神情又恍惚了一下,終於恢覆了幾分鎮定,她抿了抿嘴唇,用手背擦了擦眼淚,然後才有些嘶啞地說道:「我想回草原!」
朱樉看著王明珠堅決的神情,他沈默了一下,然後說道:「好,我帶你去草原!」
兩人其實並不在一個頻道上,王明珠的意思呢,其實是她想要回去看自己的兄長最後一眼,而朱樉的意思就很簡單了,我下半輩子都可以帶著你住在草原上,那裏以後就是我們的家!
但是,就是這麽一句話,讓王明珠真正心動了!
朱樉回去之後,就直接找了朱元璋,表示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可以去建立自己的封國了。
朱元璋對此哭笑不得,不過呢,朱元璋忽然想到,這似乎並不是什麽壞事。不過,朱元璋可不打算給下面的孩子開一個壞頭,因此,他直接說道:「你現在連真正的班底都沒有,你去建立什麽封國,難道讓大明的軍隊幫你把地方打下來,然後你撿現成的?」
朱樉頓時懵了,他真沒想這麽多,等到朱元璋提起來,他這才沮喪起來,沒錯,他現在雖說不能說是一窮二白,但是也差不多了,甚至,論起事實上的實力,還比不上自個沒過門的媳婦呢!所以,這事到底該怎麽辦才好呢?
朱樉愁眉苦臉地回去了,結果第二天的時候,王明珠主動去找他了,為的是詢問自己什麽時候能去草原。
朱樉有些發愁地將自個如今面臨的困境告訴了王明珠,王明珠呆了一下,然後忽然說道:「你忘記了我的嫁妝了嗎?」
王明珠前一天晚上就已經想明白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許多事情已經無法挽回。要說恨,其實王明珠更恨的是北元王廷。王明珠並不是什麽單純的閨中少女,她父母雖說都是那種漢化程度比較深的蒙古貴族,但是,從小生活在舅舅那裏,接觸到的也都是蒙古軍中的一些事情,後來又是跟著王保保一路顛沛流離,許多事情看得多了,知道得也就多了。
大明與王保保那邊分屬敵對雙方,就算是王保保死在戰場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呢,王保保對大元忠心耿耿,最終卻得到了什麽呢?
王明珠想到如今的這位北元皇帝,當初為了他,王保保還跟至正皇帝翻了臉,結果如今卻是這般情況,真要說起來,元廷對王保保這個忠臣又有什麽恩義呢?
何況,王保保之前安排好了王明珠的未來,這讓王明珠只會對自己的兄長更加感念,想到兄長的死,只會更加憤恨不平!
王明珠渴望權勢,想要報覆,而在現在的情況下,她能夠依賴的,也就是未來的丈夫朱樉了!
因此,王明珠下定了決心,她會幫助自個的丈夫成為草原上的新王,而那個腐朽的王廷,她將會為它的覆滅加上一把火。王明珠想得很明白,沒有朱樉,她這輩子都別想踏上草原一步,而有了朱樉,再加上名義上屬於她的那些資源,情況就不一樣了!
草原上的女性和中原的女性可不一樣,女主人是有著相當的權威的,王明珠既然已經想明白了,她自然會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然後等到將來,她自然可以收獲甜美的果實。
有了王明珠的話,王保保還在熱孝裏頭,朱樉就跟王明珠直接成婚了,然後,大明這邊拿出了所謂的北元王廷懼怕王保保功高震主,謀害王保保的證據,然後,朱樉作為王保保的妹夫,帶著王明珠陪嫁過來的人,還有他自個的親衛,另外,還有他用王明珠那個名義上嫁妝裏頭的一條黃金礦脈作為抵押,雇傭了一隊明軍,又購買了一大堆的武器,就氣勢洶洶地直接開拔,去找所謂的仇人覆仇了!
大明這邊說王保保是北元王廷謀害的,那麽,王保保就必須是被謀害的,北元王廷那邊倒是想要分辨,可是,誰聽呢?橫豎也就是需要一個差不多的理由而已,誰也不會在意這個理由到底站不站得住腳,反正兩國之間遲早會決戰,如今不過就是提前了而已。
大明抓住的機會也很巧,王保保的死的確在草原那邊帶來了不少風波,錦衣衛那邊暗中煽風點火,還真有人懷疑王保保的死不正常,跟王廷那邊有關。要知道,蒙元入關之後,因為各種緣故,人均壽命是上升了不少的,尤其是那些蒙元貴族更是如此,王保保是有名的將領,武藝不凡,之前看起來還非常健壯呢,結果說死就死了,說裏頭沒有貓膩,誰相信啊!因此,不少部族都有了兔死狐悲之心,一個個愈發對王廷那邊疏遠起來。
而王保保的手下呢,如今也是開始分裂了,又不少人早就有了投降的打算,還有一些人呢,卻想著趁著王保保死了,接手王保保留下來的勢力,說不定自己也能占據一大片的草場,混個不錯的官職當一當呢!
而朱樉和王明珠帶著大軍過來的消息,無疑給了這些有異心的人當頭一棒,跟明軍對戰次數多了,即便是他們中的勇士也知道,明軍的可怕之處,直面明軍的兵鋒,他們無論如何也是不樂意的,但是留下來吧,又不甘心,王明珠就是個黃毛丫頭,明朝的那個所謂的秦王,如今也就是個乳臭未幹的小東西,對他們低頭,豈不是太說不過去了?
有著這樣的想頭,這些有異心的人最終也來不及拉攏人心,就悄悄先溜走了,而其他留下來的人呢,卻是心中一動。都是投降,投降大明,大概就是內附,而投降那位王爺,那位娶了王明珠,是要在草原這邊建立封國的,他自個手上沒有太多人手,能夠依賴的,不還是他們這些蒙古貴族嗎?這麽一想,他們的權勢說不定不但不會縮水,還會增長呢!
王保保因為常年與明軍作戰的緣故,他的地盤是直接與大明接壤的,所以,朱樉他們這一路大軍到得非常順利,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路上的那些部族差點就沒簞食壺漿,恭迎王師了!
朱樉也覺得事情非常順利,但是呢,其實,他對於這些看起來非常恭順的蒙古貴族們其實並不算信任,王保保屍骨未寒,他們就這麽投降了,這裏頭為的自然是自己的利益,他才不相信,王保保臨死之前,會幡然悔悟,讓他們投降大明呢!
不過沒關系,朱樉雖說是第一次真正領兵,但是,他在這上頭是真的有幾分天賦,何況,他身邊也有人幫他出謀劃策,畢竟,朱元璋就算再心大,也不可能真的讓一個還沒成年的孩子跑過來主持對北元的大戰。怎麽著都得在朱樉身邊多安排一些人,雖說都是以雇傭軍的名義,其實呢,朱樉也就是有名義上的指揮權而已。
朱樉能夠指揮的,也就是他的親衛,還有王明珠手底下的人,而這些貴族嘛,既然想要投靠他朱樉,怎麽著也得有個投名狀,所以,朱樉琢磨著,接下來的作戰,就得讓這些貴族出兵了,要不然,光想著得好處,占便宜怎麽可以,他又不是開善堂的!
當然,在這之前,朱樉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說,既然這些貴族投降了,那麽,就先編戶齊民吧!
後續的支援很快就過來了,連同第一批的移民也過來了,這些移民老實說,真沒多少好貨色,之前跟朝廷有協議,願意成年之後移民的,現在絕大多數還沒到成年的年紀呢,因此,這一批的移民其實很多就是各地的罪犯,另外就是一些被朝廷開出來的賞格吸引了的人!這些其實是少數,因為大多數人都有顧慮,何況,如今只要肯幹,在哪兒都能過日子,誰沒事跑到草原上來呢?因此,來的其實是一些工商業不發達,土地也比較貧瘠的地方的人,這樣的人之後還會陸陸續續有人過來。
另外的就不是移民了,而是一幫聞風而來的商人,他們是來做生意的,他們可不怕辛苦,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去哪兒不是去呢!何況,朝廷能將一個親王派出來,可見這裏也不會太危險,皇帝的兒子可比其他人值錢多了!
所以,不過就是很短的時間,這塊被王保保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草原就變了一個模樣。
來自中原的物資在這裏建起了堅固的營地,原本的那些牛羊大部分都被圈養了起來,草場被重新劃分,大量的牧草被收割,用於制作青儲飼料,據說馬上就會播撒全新的牧草草籽,新的草籽根系更加發達,長出來的牧草也會更加適合牛羊的口味。
商人們用茶磚,鹽巴,布料,鐵鍋之類的東西,跟牧民們交換各類商品,價格比以前實惠得多,不實惠不行啊,內務府那邊直屬的商隊就要過來了,等他們過來,他們這些民間的商隊也就只能吃點殘羹剩飯了!
內務府的商隊之所以來得比較慢,是因為他們需要調集的物資太多了,既然以後這裏就是朱樉的封國了,哪怕名義上原本這是他媳婦的陪嫁,聽起來有點像是吃軟飯的,但是,有腦子的人都知道,不靠著大明,對王明珠來說,這裏就是名義上的陪嫁而已,事實上,從王保保答應將這些地方作為王明珠的陪嫁的時候,這裏已經姓朱了!
既然已經是朱樉封國的起點,那麽好好經營起來,自然是必須的事情。未來的草原,自然不能是像現在一樣,只要弄得好,未來這裏完全可以變成塞上江南!當然,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足夠的資源。
原本元廷就已經開始在草原上築城,但是比起將基建能力點滿了的中原來說,他們築城的水平可就差多了,草原上的所謂城市,是真沒什麽名堂,各類設施都不完善。
而內務府派出來的商隊還有工匠們很快就已經根據情況設計出了一整套的圖紙,然後就開始發出大筆的訂單,一下子,這個被命名為明珠城的地方如同一個精密的機器一般,開始全力運轉起來。
沒錯,這裏被命名為明珠城,朱樉並不打算在這裏建都,這會讓他有一種吃軟飯的微妙感,當然,作為王明珠的陪嫁,這裏未來可以作為陪都,作為行宮存在。
不過,作為陪都,作為行宮,這裏也是需要大規模建設的,內務府的人過來可不是免費提供援助的,為此,朱樉又欠了一大筆的低息貸款,好在草原上的資源是真的很豐富,原本就有一些裸露的金礦,現在呢,又已經勘察出煤礦和鐵礦銅礦出來了。
比起中原來說,草原上這些礦產可就好開采多了,起碼不是什麽多山的地方,往下挖一點就能挖出礦石來,因此,在礦產附近,一座座營地也建立起來了。
按照大明國內的經營模式,聽到風聲的商人幾乎是連夜跑過來,帶著自己手下的人才評估了一下礦產的規模,然後就開始舉牌競價,先拿下這些礦產的開采權再說。
朱樉一時間沒什麽真實感,因為這裏的錢只有一小部分他能夠動用,其他的,他早就抵押出去了,像是現在,明軍在這裏的吃吃喝喝,其實也是需要他掏錢的。
這讓原本對錢並不是非常敏感的朱樉如今做夢都夢見自己欠了一屁股債,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些擔心還不起,後來他就破罐破摔了!別的不說,他只想明白了這一點,那就是,自家爹媽已經投資這麽多了,那就絕對不會容許他失敗!
朱樉被一天天增加的債務從喘不過氣來,到處之泰然,甚至是理直氣壯,經歷了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王明珠呢,可就緊張多了,要知道,現在抵押的可都是她陪嫁裏頭的財富,因此,王明珠已經開始催著趕緊出兵,搶奪別人的草場了,要不然,什麽時候才能將本撈回來啊!
當然,相應的,王明珠也已經發現了大明的可怕之處,大明看起來沒有強迫牧民做什麽事情,但是,他們帶過來的東西,已經是對牧民們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別的不說,這些牧民已經對放牧興趣不大了,他們只想要掙錢,好換取暖和的毛呢大衣,柔軟溫暖的毛毯,結實耐用的鐵鍋,還有各種讓他們眼花繚亂的好東西。
另外,來自中原的那些人,已經開始教導這些牧民如何清洗羊毛,如何紡織成線,另外就是如何種植牧草,收割牧草,不需要再放牧,牛羊只需要圈養起來,然後直接給它們餵經過初步加工的飼料就可以了。
舒雲那邊已經決定看看能不能從歐洲那邊引進一些對雨水要求不高,也耐寒的作物過來,然後在草原上進行牧草與糧食的輪作種植。後世適合這個緯度氣候的作物很多,但是現在嘛,那些作物都需要經過一些年份的馴化才可以。像是以後,草原上最好就是種植苜蓿,豆類,然後還有一些耐寒的糧食作物或者是經濟作物。
但是現在嘛,還是先種苜蓿,然後想辦法遏制草原荒漠化,等到以後朱樉的領地擴張到漠北那邊的時候,漠北那裏就可以考慮著多種植一些耐寒耐旱的灌木什麽的,以防止風沙南下,做個幾十年,差不多草原上甚至是長城以南,差不多就都不會再受到沙塵暴的影響了。
明珠城這邊正在轟轟烈烈的建設呢,那邊,在王明珠的鼓動下,朱樉其實對於每天大量物資的消耗也有些頭大,因此,在錦衣衛那邊傳來了足夠詳細的軍報之後,朱樉他們就帶著大軍開始擴張了。
如果說,以前的時候,中原攻擊草原,都需要攻擊各個部族的話,而存了統治草原的心思之後,朱樉這邊行動就簡單多了,他們就算找不到部族也沒關系,找個合適的地方,就可以先將地方圈起來,然後呢,這裏就是自家的地盤了。
後面跟過來的工匠,會就地取材,燒制磚頭,配合帶過來的土水泥,先建立一些棱堡,然後留下一個人駐守,就可以繼續前進了。
遇上朱樉他們這樣不講究的,草原上那些部族也很絕望,他們早就確信,是不可能得到王廷的援助的了,但是讓他們直面明軍的攻擊,又有些膽怯,所以,只能想辦法遷徙。問題是,草原說大也大,說小,其實適合放牧,適合駐紮的地方就是那麽多,遷徙這種事情,速度也快不起來,畢竟,所有的家當都得帶上,要不然的話,就算找到了新地方,也會因為缺少避風保暖的帳篷,沒有足夠的牛羊,而導致部族的損失。
問題是,明軍那邊到處修建了棱堡,這玩意簡直就是BUG,裏頭不需要多少人,但是想要攻陷棱堡就需要耗費十倍深圳幾十倍的力量,問題是,棱堡裏頭的人又不是傻的,他們手裏頭有著足夠的火器,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武器,所以,在嘗試過一次之後,誰都不想碰到這種惡心的玩意,這也導致了,這些部族能夠遷徙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一些小部族已經受不了了,幹脆也不跑了,隨便找個有棱堡的地方,就投降吧!而一些大一點的部族,還有些不甘心,他們一尋思,幹脆去投奔王廷了,王廷那邊總不能不管自己吧!
所以,只需要查找這些部族遷徙留下的痕跡,明軍就很順利地向著草原深處過去了,這可比什麽向導強多了!
王廷那邊也不是傻的,明軍大軍來襲,可不光是朱樉這一支,還有其他的軍隊在附近以逸待勞,就等著抓住王廷的人,撈取一個大功勞呢!
問題是,王廷的情況如今也是捉襟見肘,他們之前不是不願意支援,實在是他們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他們派出了使者,去找其他汗國的大汗求援,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回來,有因為漢人對草原的封鎖分化,他們的物資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北元王廷的這一代人,當年都是在中原出生,中原長大的,他們以前日子過得太好了,以至於逃到了草原上之後,居然各種不適應了!
到了如今,王廷這邊也已經是人心惶惶,尤其在朱樉所帶領的大軍擊潰了王廷的兩支軍隊之後,王廷那邊已經有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亡漠北,從漠北一路往西,去投奔其他汗國了!
問題是,大明這邊又不是傻的,哪裏沒有想到他們可能會跑,因此,事先可是布下了天羅地網,就準備這次畢其功於一役呢!
半個月後,就有捷報傳到了京城,北元皇族盡數被俘,北元可以說是徹底亡了!
第49章 馬皇後
北元完蛋了,朱樉這邊算是可以大展身手了,他現在正在發愁,以前愁的是欠錢太多,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還得清,現在愁的就是地方太大,人手不足,沒法開發。光是依賴蒙古人肯定是不行的,得有足夠的漢人遷移過來才可以。
朱樉只得寫信給朱元璋和舒雲,請他們給自個想辦法。
然後,一條條煞有其事的流言就開始在中原蔓延開來,誰誰誰之前為了掙錢,跑到草原那邊跟著商隊做事,結果在方便的時候,看到水裏頭有一道金光亮閃閃的,他下去一摸,乖乖,是一塊比人頭還大的狗頭金,差點沒手一軟,將自個腳背給砸了。
誰誰誰在做夥計的時候埋鍋做飯,結果灰燼裏頭閃閃發光,居然在灰燼裏頭挑出了一捧金沙。誰誰誰不小心迷了路,在一個幹涸的河床裏頭看到了大塊的玉石原石……
總之,在流言之中,廣袤的草原不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種近乎蠻荒的地方,而是一塊摔個跟頭都能撿到黃金寶石的寶地。一些人懷疑,另外一些人就立馬言之鑿鑿,說草原上盛產黃金是肯定的事情,要知道,從匈奴人那時候開始,草原上就開始流行使用金器了,以他們那開采黃金的水平,能夠大肆使用金器,肯定是因為那邊黃金產量非常豐富啊!總之,草原上是個好地方,而且如今又已經平定了,這會兒過去,壓根是沒有任何風險的,大家還不趕緊過去淘金?
等到流言發酵了半個月,已經變成了草原上到處都是黃金,隨便走兩步,踢到一個土坷垃都是金子的地步了!還有人傳說,當年蒙古大軍之所以能夠橫掃中原,就是因為他們的什麽薩滿巫師,用黃金煉藥,讓勇士變成金剛不壞之體,刀槍不入!
放到後世,大家相信有金礦是真的,但是絕不會相信會有這麽多,畢竟大家都是讀過書的人,就算沒出過門,難不成還沒看過幾本地理書啊!但問題是,這個年頭,貧困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越是底層,想象力越是匱乏,也越容易被煽動。
尤其,沒多久,有一個車隊從草原回來了,有幾輛車一看就特別沈,其他車上的東西用的是袋子,而那幾輛車上用的卻是包了皮的鐵箱,還上了鎖,其中一輛車大概是因為負重太重的緣故,車轍斷了,車子直接翻到,上面的箱子從車上翻了下來,一個鐵箱磕在水泥地上,磕變了形,然後就有東西從裏頭漏了出來,赫然是一些金沙!
消息一傳出去,頓時大家都是一片嘩然,幾乎所有人都瘋狂起來!對於黃金的熱愛,幾乎是全世界人民的共性!一些膽子大的,都等不到官府那邊的消息,就幹脆找了幾個同鄉,結伴準備北上了。橫豎現在北上的商隊不少,找個商隊,在商隊那邊掛個名,幫著做點粗活,不用什麽路費,就可以直接到草原那邊了!
一開始的時候,去的人不算多,畢竟,許多人還是膽子不夠大,總要看看風向再說,但是,在一些原本在商隊的活計,喜氣洋洋地回來,緊接著就在老家置房置地,出手極為闊綽,頓時,大家都覺得這事實錘了。
尤其,這些夥計並不忌諱跟他們說起草原上的事情,一個個唾沫橫飛,將自己經歷的那些事說得跌宕起伏。有人直截了當就說道:「就算是淘不到金,那裏也都是機會,那裏缺人得很,你在家,做一天力工,撐死幾十文錢,可是,到了那邊可不一樣,一百文是起碼的!」一邊說,一邊伸出手來比劃,「要是還會什麽手藝,那就更多了,我知道一個人,是隔壁鎮上的,他娘之前沒啦,爹又娶了一個,老話說得好,有了後娘就有後爹,明明是老大,就拖著不給他定親,也不給他分田,他一氣之下,就報名移民了!他就是當年跟著個木匠偷學了兩年,連個板凳都做不好,但是在那裏,你知道,他一天能掙多少?嘿,起碼這個數!這小子,現在已經在那裏娶了個婆娘,他還攢了不少錢,準備回頭買個牧場,以後就不回來啦!」
這樣的故事幾乎到處都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總有人在家鄉是混得不怎麽樣的,還有一些人呢,就是想去北方那邊賺上一筆錢,回來也就能將日子過起來了。
因此,都不用朝廷如何動員,就有一大批的人踴躍報名,要去北邊了,不過移民的還是少,大多數其實就像是農民工去大城市一樣,都是準備去賺大錢的!
但是,朱樉那邊不嫌棄啊!他巴不得人越多越好,何況,願意跑這麽遠來的,在老家牽掛也有限,說不得覺得這裏生活好,也就不回去了。
草原上如今真的到處都是機會,當然,一開始的時候條件艱苦一些也是正常的,不過,以漢人這邊的基建速度,聚居點沒多久就建立起來了。一水的磚房,還都是那種小樓,有家室的可以分單獨的房子,單身漢就只能幾個人住一塊了,當然,要是有錢,情願多出一點的,也可以住大一點的地方。
聚居點就在鋼鐵廠附近,直接利用鋼鐵廠那邊煉鋼產生的熱量燒鍋爐,給聚居點的人供暖,因此,冬天除了不怎麽好出門之外,其實還是比較舒服的!
來淘金的人也都有些收獲,當然,到了這邊,他們才知道事情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淘金可以,需要按規矩來。金礦不是無主之地,是有主的,偷著去淘金是犯法的,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草原上可不光是有什麽牛羊馬,還有狼呢!要是你想要去沒人管的地方淘金,那麽,說不得就要面臨狼群的威脅了!
當然,很快就有人發現,淘金其實不是最好的差事,畢竟,辛辛苦苦淘到的金沙大半是要上交的,自個能夠保留的只是一部分,但是,做其他的事情也很賺錢,某種意義上來說,北邊到處是黃金,這事是真的,隨便找個活計,就能賺到在家賺很長時間都賺不來的錢,最重要的是,在這邊幾乎沒什麽花銷,也就是賺到的錢幾乎就是純賺了,一幫年輕的漢子都是上過掃盲班,學過一些基礎的算術的,盤算了一下,在這邊幹個兩年,回去蓋房娶媳婦的錢也就有了!可惜這裏實在是離家太遠,要不然,他們還真是挺情願在這裏做長工的呢!
然後,朱樉的神操作來了!他直接表示,留在這裏吧,咱們這裏有妹子哦!
還真是這樣,草原上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不知道多少男丁在戰亂中丟了性命,留下了家裏的妻兒。原本按照草原上的規矩,父兄留下來的妻子乃至兒女都會由他們的兒子弟弟繼承,所以,草原上如果一個普通的牧民,家裏好幾個媳婦,那並不稀罕。便是當年的王昭君,也是跟過兩任單於的。
如今編戶齊民了,草原上原本的傳統和規矩也需要向漢人靠攏,像是在中原,有人家家裏長子死了,讓長子的媳婦嫁給次子這種事情,幾乎是嚴格禁止的,所以,草原上這種事情也得改一改。
以前的時候,之所以有這樣的傳統,實在是因為草原民族的生活環境比較惡劣,醫療條件也比較糟糕,他們的飲食習慣也並不科學,所以這也導致了在生育方面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生育的女性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是絕對不能外流的。
而現在嘛,草原上的舊俗自然是要改變的,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一大批的女性不會再如同原本一樣了,她們可以擁有新的家庭,另外就是,草原上也有一批年輕的女性到了婚齡了,她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比較傾向於嫁個漢人的。
而對於朱樉來說,這種事情簡直是求之不得,這個好啊,只有血脈真正融合了,這才是一家人!就像是當年的鮮卑人,誰會說楊廣李世民他們不是漢人呢!真要是追溯血統,他們從母系那裏繼承的鮮卑血統比漢人血統還要多呢!但是,漢人這個身份,講究的可不是純粹的血脈,說白了還是個文明認同的問題,而血脈的融合,就是一條捷徑。
朱樉這一招既然出了,頓時,一幫子單身漢就心動了,現在生活條件好起來了,老實說,民間娶妻成本自然也就高起來了。沒辦法,女兒在家的時候能做工,能掙錢,嫁給了別人,這些好處可就都是婆家的了,娘家就沾不到什麽光了!那些疼愛女兒的人家,自然也得對男方有諸多要求,寧可將男方的聘禮全部折進女兒的嫁妝裏頭,也不能少掉聘禮這個環節。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嫁妝是女方的私產,婆家稍微有點原則的話,都是不能動用的,女方嫁妝豐厚,自然也就腰桿子硬,加上如今女方自己也能做工掙錢,那就更不用受婆家的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在各地,聘禮其實是在一路走高的,你要想娶一個四角俱全,還又能幹的媳婦,那不得付出足夠的代價啊!當然了,這個聘禮並沒有真的太過誇張到讓人絕望就是了,除非是實在是窮,沒什麽來錢的路子,要不然,一家子攢一攢,攢個兩年,也差不多能湊出來,只是兒子多的人家,難免有些吃力就是了!
而在草原上就不一樣了,聘禮也有,但是一般就是象征性的,女方還會帶上家裏的羊群什麽的做嫁妝,這些放在草原上已經不算少了!這些草原上的姑娘更看重的是男方身為漢人的身份,家裏有個漢人親戚,政策上頭是很占便宜的,不管是娶了漢人的姑娘,還是嫁了漢家的兒郎,在許多事情上都能夠得到一定的便利,比如說學到進一步的技術,一些原本不對他們開放的商品他們也有資格購買了,尤其,一些不怎麽放在明面上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有著這樣的好處,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而這些單身漢們對於娶一個草原姑娘也並沒有什麽心理障礙,某種意義上來說,有媳婦就不錯了,還有什麽好挑剔的!至於以後留在草原上什麽的,這一點也並不是讓他們太難以接受,如今馳道修建得非常遠,草原上都已經開始修建起來了,回中原一趟,其實需要耗費的時間也不能算是特別長。大不了隔個幾年回去探個親就是了!草原上掙錢多,稅賦少,到了冬天也清閑,家鄉雖然好,但是掙不到錢,再多的好處,跟自個也沒關系啊!是苦巴巴地在家鄉待一輩子,還是在草原上幸福地過後半生,其實許多人心中都是有一桿秤的。
王明珠作為王後,對於這種事情也是樂見其成的,她之前的時候其實很擔心朱樉,或者說是大明過河拆橋,拿下了草原之後,就將蒙古人內遷,轉而讓漢人過來充實草原。現在,王明珠算是放心了!
在王明珠看來,民族融合是好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就變成真正的一家人了!因此,即便有一些目光短淺的蒙古貴族跑過來找王明珠,覺得朱樉的一些政策損傷了他們的利益,想要王明珠給他們做主,王明珠也是直接嚴詞拒絕了!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理想了,王明珠看的可不僅僅是貴族的利益,她從小學習漢家的學問,了解漢家的歷史,天下哪來什麽長盛不衰的家族血脈,所謂的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如果不是因為出了個成吉思汗,又算什麽呢?成吉思汗自己當年也差點淪為奴隸呢!漢人那句話說得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與其維護只是一小撮的蒙古貴族的利益,不如維護民族整體的利益。當他們如同漢人一樣幸福生活,科舉,做官的時候,如今的這些,又算得了什麽呢?
這些事情,王明珠並沒有瞞著朱樉,他們如今已經是夫妻,夫妻一體,許多事情就該共同面對,要是什麽都藏著掖著,那麽,這夫妻做著又有什麽意思呢?
朱樉其實對於那些蒙古貴族的不滿早有準備,本來就是這樣,編戶齊民之後,那些貴族對於下面牧民就沒有了直接的統屬權,雖然他們照舊可以當官,但是,權力不再是永久的,世代承襲的,而是變成了只有自己任期之內才有的,等到自己的兒女,說不定就跟下面那些普通牧民沒啥區別了,這讓他們怎麽受得了呢?
要朱樉說,受不了也得受,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要是還按照蒙古人的那一套來統治,豈不是自個給自個找不自在,到時候難不成要冒出個什麽黃金家族的後裔,跑過來找他要回自個的王國?開玩笑呢吧!
所以,朱樉直接將幾個不消停,還在私底下串聯的蒙古貴族撤了職,雖說沒有再額外問罪,但是這個懲罰已經對他們來說足夠了,沒有了官位,他們其實是沒法保住自己的財富的!現在不是從前了,他們沒有足夠的兵馬,連同原本的奴隸都被釋放了,誰讓勞動力不足呢?再者說了,中原都多少年沒有所謂的奴隸啦,就算那些權貴人家的家仆,那也不能說是奴隸,那也是有人權滴!
在看到了前車之鑒之後,其他的那些蒙古貴族一下子老實了,老實一點起碼還能做個富家翁,手裏攥著大片的牧場,雇傭一批牧民幫著自個養牛養羊,光是賣羊毛,賣奶酪都能賺上一大筆,要是自個的牧場裏頭也能發現什麽金礦銀礦之類的,那就真的是發了!
最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年輕一代的人來說,他們本來也沒享受過多少從前的風光,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頭,他們說是部族的少頭領什麽的,實際上呢,生活質量並不怎麽樣,可是現在呢,日子那是過得真舒服啊!
不用住那種容易漏風,還總是有味道的帳篷了,住的是非常開闊的磚房,來自中原的匠人能夠幫他們蓋出又堅固,又保暖,又漂亮的磚房,還是好幾層的那種,以前的時候,每年下雪,部族都得遷徙到一些避風的山谷裏頭,要不然的話,可能就會導致部族裏的牛羊乃至人口凍死在暴風雪中,而現在呢,沒這麽麻煩了,這種房屋設計也很方便清理房頂的積雪。積雪太厚,可以住在高層嘛!家裏不管是起火炕,還是建鍋爐,冬天的時候都會非常溫暖,便是牛羊在冬天也不會凍死餓死了,這省去了多少損失啊!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享受呢,各種精美的器物,溫暖舒適的衣服被褥,更加豐富的食物來源,即便是大雪天,都能吃得上新鮮的蔬菜,一年四季,只要有錢,什麽享受都能買到!總之,年輕的那一代人,幾乎是以一種讓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墮入了享受的陷阱,一點也不懷念曾經元廷的榮光了!元廷的榮光與他們有什麽關系,他們並沒有因此得到什麽好處,可是現在呢,要啥啥都有,自己想象不到的東西都能輕而易舉送到自己面前,既然如此,幹什麽還要再改變呢?
至於他們的那些長輩,就算是想要拿著自個的例子教育下面的晚輩,也有些說不出口,別的不說,曾經橫掃天下的蒙古大軍,進入中原之後,本來也是不可避免地墮落了,到了後來,許多元軍的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讓人覺得可怕的地步,有的差點贅肉多得連馬都上不去,再後來連那些壓根沒什麽像樣武器的義軍都鎮壓不下去了!回到草原之後,他們心心念念地想要打回中原,不也是想要尋回當年失去的東西嗎?只不過他們沒成功就是了!
而現在,不要打仗了,比那個時候更加舒適的生活就這麽到來了,誰還能生出多少鬥志來!一個個這般一想,也就泄了氣!
朱樉一時間並沒有搞清楚這些蒙古貴族到底是個什麽想法,不過,他也不著急,他的耐心這些年也慢慢磨出來了,橫豎他現在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因此,許多事情並不需要立刻就做,他盡可以慢慢來。
大明那邊,對於朱樉的封國也非常上心,主要是朱元璋將這裏當做了一個試點,一些在國內不怎麽好搞的改革,放到草原上,幾乎啥問題也沒有,只要看成效就可以了。
雖說內務府在草原那邊註入了大量的投資,弄得朱元璋有的時候都有點心疼,不過現在看看,這些錢花的是值得的,草原開發的潛力的確非常大,只要能夠抑制住土地的荒漠化,那麽,草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寶庫。
其實就目前來說,朱樉那邊雖說還沒有開始真正盈利,其實也快了,那邊已經建起了一整套羊毛加工產業,然後還有煉鋼廠之類的重工業,隨著日後草原上農業的發展,還會有相應的農產品加工業的出現,那裏很快就能變成一個資源型的工業國,朱樉的財政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了,原本是草原養不活太多的人口,現在已經變成人口嚴重不足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樉那邊也在一邊鼓勵移民,一邊鼓勵生育呢!
對於朱樉那邊的經營模式,其他有志於建設自己封國的皇子公主對此也很感興趣,所以,很多人都保持了與朱樉的聯系,像是朱棡這樣很有經濟頭腦的,還拿了自己的私房錢跑去投資,獲利很是豐厚。同時呢,他也在吸取朱樉那邊的經驗教訓,就等著回頭自個上去的時候來做個參考呢!
朱元璋和舒雲也參考著草原那邊的情況,對自己的一些計劃進行微調,許多成功經驗,中原這邊也可以照著來嘛!
像是草原上那邊,幾乎就沒幾個科舉出身的文官,差不多全是從軍中挑出來的,或許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問題,但是往後嘛,也就知道什麽事情應該怎麽辦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草原上許多事情其實沒那麽覆雜,解決起來也比較簡單粗暴的緣故,即便出了什麽岔子,也比較容易挽救。
不過呢,那邊識字率低也是個問題,想要讓那裏真正融入到漢族的文化圈子裏頭去,教化其實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朱元璋就琢磨著,幹脆讓那些文臣人盡其用,挑一些人帶著他們的學生什麽的,到那邊去搞教化好了!
原本朱元璋以為這事是個苦差事,沒人願意去的,但是最終發現,居然還是有幾個人比較積極的,甚至,消息傳到民間之後,還有一些佛道人士居然也起了心思。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這事其實也是他的鍋!儒家嘴上喊著溫良恭儉讓,但是本質上來說,其實是個極富攻擊性的學派,要不然當年董仲舒也不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然,在這個年代,任何學派想要生存下去,都需要帝王的支持,原本儒家已經占據了統治性的地位,但是現在呢,因為社會的變革,一些早就消亡的學派居然也有了死灰覆燃的趨勢,甚至是儒家內部,也有人偷偷摸摸地在先賢的書籍中,開始尋找起能夠解釋現在這個社會變化的依據來。
嗯,別的不說,民間原本雜家還有法家的書賣得不錯!更讓儒生們氣惱的是,還有人在外頭公然宣稱自個是墨家學徒了!其實這些就是牽強附會的,正兒八經的墨家現在壓根找不出來了,墨家的學問可能留存下來了一些,但是墨家的理念,到了現在,還有誰能繼承呢?要知道,有幾個人能背叛自己的階級呢?
而作為皇帝,朱元璋的態度卻非常曖昧,朱元璋覺得,誰能幹就用誰,你也是啥也不會,光是一肚子聖人文章,我要你作甚,回家專心做學問好了!朱元璋要的是能幹實事的人,不是喜歡排除異己的嘴炮!
到了這個時候,儒家這邊呢,要不就要學會變通,讓自個變得更加有生命力,要不呢,就是擴大自個的基本盤。因此,一部分比較理想主義的,覺得大明的百姓不好忽悠了,其他地方的百姓應該還成吧!因此,朱元璋一說,很快就有人報名了!
而佛道之人呢,道理也差不多。別看朱元璋做過和尚,就以為他對和尚佛祖有什麽好感了!舒雲琢磨著,皇覺寺估計都要悔青了腸子,他們這些教派,原本是有著扶龍庭的傳統的,結果一條真龍落魄的時候在自家的地盤落腳,然後呢,他們有眼不識泰山,把人當做是蹭吃蹭喝的,不光沒有好好對待,還直接將人趕出去討飯,嗯,佛家不叫討飯,叫化緣,但是那種災荒時候,人們自個都吃不飽,會給和尚才怪了!
至於道門嘛,這些年來,是真的比較倒黴,先是宋朝的時候,神霄派想要另外立一個玉皇,取代昊天的信仰,偏偏趕上金人入侵,神霄派的道士一下子變成了笑話,自然也就落魄了!
道門那時候很是出了些人物,但是呢,那有什麽辦法呢,朝廷糜爛,人心難測,道門也是無可奈何,道法這玩意,放到戰場上,那就是個夢!王重陽那樣的宗師最後都心灰意冷,何況其他人呢!
全真教倒是興盛一時,等到元廷的時候,那真是裏子面子都丟得一幹二凈,跟人家和尚辯經,輸得連頭發都剃掉了!至於後人所說的武當派,其實在道門就是個小弟弟,說白了,他們雖說在道門另外立了一支,實際上並不算道門正統,與正一派和全真派都搭不上關系。
大明建立之後,不管是對於佛道,那都是一視同仁的,都很嚴格。
不管是佛寺還是道觀,按照規模規定所能夠容納的上限人數,別一個小廟,也弄個幾十個上百個和尚,而且,都必須通過考試,才能獲得度牒,沒有度牒的,那就是假和尚,假道士,第一次發現,就強迫還俗,死不悔改的,就直接去做苦役!
另外,各個佛寺和道觀的產業也得嚴格控制,按照規模劃分檔次,自耕自種自己吃就行,還想著不事生產,叫佃戶養著他們,想也別想!多出來的田產,就得征收高額田稅。若是有信徒供奉的財產田產數額超過一定的限度,那麽,就要對這些信徒征收高額慈善稅!畢竟,既然你有錢供奉佛祖神仙,那麽,自然是有心做善事的,就應該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不是嗎?甚至,道佛門派那邊收到的香火錢,同樣也是要征稅的。不管是平常人去廟裏面上香給的香火錢,還是做法事得到的錢款,這些都是要征稅的,如果瞞報,那就回被處以高額罰金。
朝廷理由也很簡單,佛祖菩薩還有那些神仙一流的,那是什麽樣的人物,對於人間的什麽金銀能有什麽需求,在他們眼裏,金銀這些東西跟破銅爛鐵沒什麽區別!如果他們也對這些有貪欲,那還算是什麽神佛?所以,歸根結底,這些東西都是你們這些和尚道士享受的,你們都是出家人了,不是喊著要四大皆空嘛,要享受這些做什麽,影響你們修行呢!強權加歪理,弄得誰也不敢吭聲。
可以說,一套組合拳下來,兩家都懵逼了!道門正一派那邊還好,他們大多數是家族式的修行,本身就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出家的,其實就是讓在家的那些人養著出家的這些。而全真派那邊就有些尷尬,本來就是天南地北的道士湊一塊的,道門修行,可比佛門花費大多了,不管是內丹外丹,還是其他的修行法門,對於資源的依賴性都是比較大的,何況,那麽多道士,吃喝拉撒都不是什麽小數目。要是將時間耽誤在耕種田地,自食其力上頭,那還修行個什麽!
倒是考試什麽的,難不倒這些道士,能當道士的,其實文化水平都不會差,像是當年的全真七子,還有考過進士做過官的呢!佛門那邊倒是因此損失慘重,他們一向宣稱佛門廣大,大開方便之門,什麽亂七八糟的人都要,又說什麽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結果呢,一些江洋大盜土匪惡棍都被招了進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些人就算是進了佛門,又真的能被佛法感召嗎?一些佛寺甚至直接廢物利用,利用這些惡棍去催租!
總之,道佛兩派開國以來,日子都不能算是非常好過,嗯,還是有一些比較好過的,有一些煉丹不怎麽樣,反而老是炸爐的已經得了「高人」指點,跑去給一些作坊做顧問了,嗯,這些作坊大多數都是內務府名下的,他們是真的需要各種人才。像是這些勇於探索,什麽都敢往爐子裏面放的,一方面他們認識的東西足夠多,經驗也比較豐富,你說一下特性,他們就知道是什麽礦物,你給條路子,他們差不多就能摸索個大概出來。如今他們對煉什麽長生不老藥已經沒那麽多興趣了,長生不老有什麽好的,能有爆炸有意思嗎?爆炸就是藝術啊!
可以說,如今大明的火器彈藥還有初步的化工基礎,那真是托了這些道士的福,可惜的是,願意改行直接做化學家的道士是真不多。
不管怎麽說,佛道兩門對於傳道這種事情,都是比較積極的。全真教那邊尤其如此。他們是真心不爽,想當年,長春真人在成吉思汗還沒有完全發跡的時候就去了蒙古,但是最終呢,全真教被羞辱得差不多變成了全天下人的笑話,之後為了避禍,甚至直接分裂成了好幾個支派,不覆從前的風光。
如今聽說朝廷有意派遣人手去草原教化,頓時,這些和尚道士都動了心,不說這裏頭的利益,光是天高皇帝遠,就足夠他們動心了!他們倒是也考慮過,朱樉會不會跟自個老子一脈相傳,但是後來想想,又覺得草原那邊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要是現在就將規矩訂得太嚴苛,哪裏還有什麽人願意過去呢!
朱元璋那邊知道了消息,頓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不過呢,在朱元璋看來,這是一件好事,他也沒真的將和尚道士一竿子打死,這些人裏頭還是有人才的,既然是讓人去傳道的,他們肯定得派有本事的人過去,要懂得經義,嘴皮子要利索,最重要的是,得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戲法障眼法什麽的就算了,這種東西,能糊弄得了下面,糊弄不住上面,所以得拿出點真本事出來。最簡單的,就是醫術!
佛道兩派在醫術上頭都是有些獨到之處的,草原那邊,在這方面的確也是有些欠缺的,這些人過去,正好能夠補足這些缺憾,要是能夠多教導一些學生就好了!
琢磨了一下之後,朱元璋就去給朱樉那邊去了信,將情況跟朱樉說了,朱樉一聽,簡直是大喜過望。
以前沒感覺,自個當家做主之後才知道,果然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財富,以前的時候,他一肚子的雄心壯志,而現在呢,現實已經開始教他做人了!
在這個時代,統治成本其實還是比較高的,為什麽歷朝歷代都喜歡用儒家呢?儒家的理念就是為了讓統治者降低統治成本,因為他改用一個「禮」來約束百姓,兒子要聽爹的,妻子要聽丈夫的,個體家庭要聽宗族的……環環相扣,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就能夠控制住基層,雖說會導致不少問題,但是,無疑節約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一些小問題下面自己就解決了,不會鬧到上頭去。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算是懶政,但是,在這個時代,這的確是一個聰明的做法,因為按照之前國家對於士人的優待,國家是真的養不起這麽多的官僚階層。
放到草原上,可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約束,編戶齊民之後,有的時候,一些瑣碎的事情也得報上來讓他解決,朱樉要不是耐心已經磨練出來了,他早就恨不得跳起來了!
朱樉如今急需要對下面的那些牧民進行掃盲,教會他們基本的規矩,省得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太過簡單粗暴的執行辦法,暫時還可以解決,但是要是大家都習慣了這樣,往後可就不好辦了!
朱樉從朱元璋那裏才拿了名單,盤算了一下人數,立馬就準備起草相應的規定,那些文臣過來,就是為了教化的,那麽,那一個人需要負責多大的地方,需要達到什麽樣的效果,這都得先說好了,免得他們跑到這裏來,就是為了混個資歷,這不是占自己的便宜嘛!
至於和尚道士們,也是一樣的,朱樉也是同樣要下硬性指標,多少人要脫盲,要做出多少貢獻,才有資格傳道,要不然,你就是非法傳教,是要被處罰的!
王明珠看著朱樉在那裏奮筆疾書,湊過來一看,頓時啞然失笑,不過很快又是黯然起來,心裏想著,也難怪大元這麽容易就崩潰了,大元當朝的時候,除了貴族得了很多好處之外,底層牧民的生活又得到多少改變了呢?他們承擔的義務很多,獲得的收益卻非常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為了元廷出生入死呢?
而大明呢,說是要教化,那就是真的要拿出實際的東西來,王明珠對此非但不會抗拒,反而非常期待。想著自個的兄長,王明珠暗嘆一聲,他是真的是生不逢時,以至於遇到了如今的下場。
聽到王明珠微微的嘆息,朱樉擡起頭來,有些愕然:「明珠,你怎麽這個時候過來,怎麽不叫我一聲?」
王明珠莞爾一笑,然後她露出了一個溫柔的神情,輕輕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含笑說道:「我剛剛知道了一個好消息,所以決定親自來告訴你!」
朱樉的神情一下子變得精彩起來。
第50章 馬皇後
不論在什麽時候,新生命的誕生總是代表著希望。朱樉與王明珠的長子朱尚炳誕生的時候,草原上家家歡慶,很多人的心立馬安定了下來。
而中原這邊,常如月也已經給朱標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朱允煐。朱標後繼有人,要不是還有幾分理智,朱元璋恨不得立刻就將朱允煐立為太孫。
史書上,這個孩子似乎是早夭了,但是舒雲看這個孩子,身體頗為健壯,並沒有早夭的意思,心中難免有些猜測。
不管到底是怎麽回事,事情沒有發生之前,誰也不能確定,好在朱標與常如月夫妻感情還是挺不錯的,在其他事情上頭也算是走上了正軌。
朱標呢,已經不再跟之前一樣,什麽都學著朱元璋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風格,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工作狂的!朱標呢,他如今東宮裏頭的人才組成結構也已經發生了變化,道德君子變少了許多,幹實事的人多起來了,這讓他感覺輕松了不少。
老實說,身邊都是一幫要求自己在道德上頭完美無瑕,要仁義,要寬和,要這樣,要那樣的,你們這是輔佐太子呢,還是想要弄出個泥塑木偶出來放在上頭任你們擺布啊!
朱標雖說臉上笑嘻嘻,實際上心裏頭早就不耐煩了!你們要是自己都能做到,我也就認了,但是,聖人都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們自個都做不到,偏偏唧唧歪歪來要求別人,這不是找抽嘛!
朱標還是青蔥少年的時候,還覺得有些抹不開面子,等到到了後來,他終於爆發了!我是皇太子,我是二把手,將來的一把手,憑什麽要忍受你們這幫拿我當傻叉的傻叉啊!所以,能幹就幹,不能幹就滾,啥事都要我做了,要你們這些人做什麽!
自從爆發過一次之後,朱標發現自己的日子好過多了!那些文臣一個個瞠目結舌,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忽然發現,想要改弦更張也晚了!
老朱家的基因簡直是有毒,不管是誰生的,養出來的兒子,就沒一個靠譜的,或者說,都是一肚子的壞水,沒一個正兒八經對孔孟之道感興趣的,偏偏還特別擅長抓字眼,你這邊說以德報怨,人家立馬就說你這是胡說八道,聖人明明說的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你這邊說要仁義,要推己及人,那邊就是嘴一撇,得啦,徒弟都要餓死了,孔夫子連車都不肯賣,還不如人家楊朱呢,人家明明白白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就算是自私,也自私的坦蕩,沒用所謂的禮制來包裝!
總之,一幫子文臣如今算是絕望了,也有的卻是重振旗鼓,沒關系,太子不行,還有太孫呢!他們老朱家不能世世代代都這樣子吧!
真說得陰暗一點,當初隋煬帝楊廣到底是怎麽丟的天下呢?還不是他侵犯了一幫世家門閥的利益,大家一塊兒將他給踹了,還給人安上了形形色色的罪名,楊廣給陳後主定了個謚號為煬帝,結果這個詞也落到了他自個頭上,不得不說,這算是個冷笑話了!
這些文臣想得倒是很好,卻沒想到,時代造就不一樣了!那時候的世家門閥是個什麽樣子,現在他們是個什麽樣子!世家門閥那時候壟斷了知識,手裏頭有佃戶,甚至有私兵,楊廣幹什麽要一次次征討高麗,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消耗這些世家門閥手裏的力量,結果呢,那邊一個個偷奸耍滑,在後頭搗鬼,倒是弄得楊廣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不得不灰溜溜地帶著還算是忠心的禁軍南下江都。
而現在呢,這些文臣除了已經開始縮水的話語權,還有什麽呢?不減租子,佃戶都要跑光了!就這樣還要被下面的佃戶念叨,要不是舍不得花錢買糧食,一家子早就去工場裏頭做工掙錢去了,誰苦哈哈的種地啊!這年頭,啥東西都漲價,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多,生活好了,花錢的地方也多起來了,偏偏糧食的價格一直控制得很好,就算是偶爾年景不好,也會很快就有糧食從其他地方調集過來,弄得一些想要囤積居奇的糧商都虧得恨不得要跳城墻。但是相應的,種地也沒多大賺頭。
也有專門種植一些經濟作物的,比如說大豆油菜甘蔗什麽的,可以用來榨油榨糖,但是這些如果不成規模的話,其實賺頭也不能算有多大,普通的農戶在這一點上,是競爭不過那些大戶的。
也就是天下太平沒多久,大家還記得饑荒的時候,所以也不敢不種糧食,再過個幾十年,當大家發現不種糧食也不會餓肚子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別的打算了,估摸著到時候,拋荒的都有不少,像是後世,多少農村的土地都被荒廢掉了呢?不就是因為辛辛苦苦種一年的地,都不如在外頭打一個月的工嗎?所以,這根本就不劃算!
當然,到了那個時候,應該就能夠初步實現農業上的機械化了,其實現在許多事情就已經可以半機械化了,沒有內燃機,蒸汽機,但是呢,因為現在不缺牛馬了,利用杠桿原理,用牛馬做動力還是沒問題的,何況,在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可以用水力推動呢!
像是現在,已經有一些大地主還是減少佃戶的數量,轉而開始使用雇工,搭配相應的機器就可以了!那些原本嘴上喊著奇技淫巧,不足為恃的人,用起來也沒比別人慢到哪兒去!
總之,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手裏頭連佃戶都沒幾個,哪裏拉得出多少人來,就算是用輿論造勢,呵呵,這一點還真比不上內務府和錦衣衛。
沒錯,內務府和錦衣衛私底下已經開始辦報了,這個時候的報紙上頭其實什麽都有,當然,也養了不少專門給報紙提供素材的人,真要是論起操縱輿論,在報紙上帶節奏可比那些文臣快多了!
什麽優勢都沒了,這些文臣自然也就沒有太多談條件的本錢了,他們倒是自以為自己還非常厲害,但實際上,在皇家內部的教育之中,已經對他們做出了一個定義,那就是紙老虎,看起來很是威風,實際上風一大,也就吹跑了!
所以,朱標一個不爽,就能將東宮清理一遍,就這個還讓朱元璋極為高興:「這才像話嘛,做皇帝的,寧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老是戴著個面具,憋屈自己有什麽好的,就得有點真性情!」
朱元璋特別能欣賞西漢前頭幾個皇帝,除了惠帝劉盈之外,其他的可都是真性情的家夥,像是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就能一棋盤砸死自個的堂兄弟吳國太子,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來的事情。放到現在,估計一個個都覺得這位是暴君種子了,偏偏這位也是一代明君!所以,仁義道德什麽的,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並不是什麽必要條件。
朱標並不是什麽秉性暴躁的人物,從小受到朱元璋和舒雲的教導,朱標的立場其實是站在百姓那一邊的,至於上頭那些官僚,那就呵呵了,你們要是願意老老實實的,那麽沒關系,反正這官給誰做不是做呢,只要做得好,就算是拿一點,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要是你們真的殘虐下面的百姓,光顧著斂財奪權了,那很遺憾,後面等著遞補的人多得是。
有了這樣一重認知之後,朱標自然也就能放開了,他感覺自己現在舒服多了,幹什麽要委屈自己裝作什麽道德君子呢!君子可欺以方,皇權的確需要約束,卻不應該被那些莫名其妙的道德約束。
而舒雲呢,對於未來更是沒什麽好擔心的,朱標並不是跟朱元璋一樣非常強勢的人,事實上,君權與相權實際上一直是處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的,不管是不是儒家,其實朝堂上那些臣子最想做的就是做個籠子,將君權這個怪獸關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聖天子垂拱而治了!可惜的是,哪個皇帝這麽沒心沒肺,真能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權勢被剝奪,以後就做個人形圖章啊!
舒雲對於未來皇帝會怎麽做興趣已經不是很大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個世界變化這麽快,他們自然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她現在擔心的是自己的女兒。
臨安公主出嫁之後,最大的就是朱樨了,朱樨顯然沒有招駙馬的意思,她已經長成了一個非常獨立強勢的女性,這也導致了京中凡是對她有點了解的勳貴子弟都對她敬而遠之。
朱樨對此也不以為意,在她看來,那些男人連追求她的勇氣都沒有,她憑什麽要看上他們!弱者才會喜歡那種小鳥依人,只會依賴丈夫的那種女人,真正的強者,就應該像自己的父皇一樣,擁有自己母親這樣能幹的妻子。
朱樨雖說年紀還小,但是心志卻極為堅定,她既然之前就做好了決定,如今就已經開始準備付諸實施。
朱元璋跟舒雲其實還是挺放心讓孩子出去的,畢竟,朱樨身邊這麽多年來培養的人真的不少,但是,朱樨身邊的許多女孩子,人家就不幹了,原本跟著朱樨,家裏頭並沒有想著讓女孩子有多少功業,不過就是讓孩子跟著公主,多增長幾分見識,最好是多見識一下青年俊傑,另外呢,混個女官,回頭出嫁,也算是一個資歷。
哪知道,如今一個個都鬧著不肯嫁人了,要跟著朱樨出去建立起她們自己的王國,一幫子原本自覺聽開明的家長如今都有些抓瞎起來,在朝堂上看著朱元璋的眼神都有點幽怨了,誰能知道,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實話說,哪怕這些女孩子看上了哪個皇子,將來要去做某個封國的王後,也很多年都難得回來,家裏頭雖說也會想念,卻不會像是如今這般震驚。畢竟,大多數人至今還沒反應過來呢,以前的時候,覺得一幫小丫頭湊在一塊兒,純粹就是鬧著玩,等到年紀大一點了,情竇初開了,之前的那些事情,也就算不上什麽了,自然會放棄,選擇比較安穩的生活的!誰能夠想得到,這些丫頭一個個簡直都跟腦後生了反骨一般,為了不議親,都能夠在家一哭二鬧三上吊,鬧得一家子不得安寧呢!
一幫子勳貴不敢跟朱元璋說什麽,但是一群命婦卻是苦著臉過來找舒雲了!
舒雲有些無奈,只得問道:「你們自己一輩子就是從一個後院到另外一個後院,為什麽你們的女兒就得重覆你們的生活呢?難道我們女人世世代代就要這樣嗎?」
一個命婦有些訥訥地說道:「這自古以來不都是如此嗎?」
舒雲嘆了口氣,說道:「什麽自古以來呢?真要是自古以來,媧皇還在羲皇之前呢!咱們女人也不比男人差到哪裏去!」
「可是那樣多辛苦啊,我們家丫頭從小嬌慣得很,她怎麽吃得了那個苦呢?」另一個命婦又是說道。
舒雲更想要嘆氣了,這算是怎麽回事呢,用愛的名義折斷女孩子想要飛翔的翅膀嗎?這是養孩子,還是養鳥兒啊!舒雲還是說道:「不去試一下,怎麽知道她們不願意吃這個苦呢?她們吃了這個苦,以後,她們的女兒就不用繼續吃這個苦了!」
舒雲想了想,借著說道:「諸位,這些你們得回去自個問問自己的女兒,要知道,這樣的機會是很難得的!女人這輩子,未必一定要依附父親還有丈夫兒子,能夠自己立起來才是最好的!」依附父親,這年頭,又不是獨生子女時代,一家子就一個孩子。就算是一家子就一個孩子的時候,還有父母重男輕女呢!
舒雲記得上輩子就有一個鄰居,原本他老婆生了個女兒,他那時候又是國企的工人,要是多生,連工作都保不住,所以,雖說不再偷著生了,對女兒卻也是淡淡的,平常的時候,也是經常在外頭喝喝酒,打打牌,手松得很!一直到女兒上中學了,他老婆意外懷孕,發現的時候已經老大了,她那個年紀,再引產對身體不好,加上那時候政策已經松下來了,罰一筆錢,也就沒什麽問題了!結果這第二胎是個兒子,那個人幾乎立馬精神狀態就不一樣了,戒了煙,也不打牌了,覺得上班賺的錢不夠,還在外頭開網約車,女兒上學是順其自然,也沒上什麽興趣班補習班,輪到兒子,就要贏在起跑線上,那般操作,只弄得人目瞪口呆。
而依靠丈夫,這年頭,可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納妾是合法的,像是他們這樣的人家,納妾什麽的,根本就是非常尋常的事情,就算是作為主母,對於下面的侍妾有著絕對的權力,但是正常情況下,你能真的將那些小妾當做是奴婢那般嗎?大家都得考慮在外頭的名聲,在丈夫那裏的地位,甚至是在兒女那邊的想法。總之,像是人們想象中,可以對小妾喊打喊殺的事情,那幾乎是不會發生的,就算是丈夫死了,對那些小妾,也是不可能隨便處置的!
再有那些庶出的子女,對於大戶人家的主母來說,其實也是個麻煩,說白了,這些都是要分屬於自家孩子資源的那種,哪怕按照律法,他們能分到的比較少,但要是庶出的子女多了,再少,那也是個比較可觀的數字了!還是那句話,如果不想影響到兒女的婚嫁的話,作為嫡母,明面上對這些庶出的子女都得寬厚一點才可以。
好,不依靠父親還有丈夫,依靠兒子總可以吧!很遺憾,兒子依舊是未必靠得住的!兒子長大了,那就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為自己的家庭著想,雖說對母親孝順,屬於政治正確,符合這個時代的道德觀,但是這個孝順,是口頭上的孝順,還是其他方面的呢?年紀大了,又有自己的私產,但問題是,光是晨昏定省這種符合這個時代主流觀念的孝順,對於老人家來說未必就能滿意了,說不定根本就是添堵!
再說了,如果只有一個兒子還好,如果是幾個兒子,你覺得你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在兒子那裏,說不定都覺得你偏心,到時候哪個那裏都不討好,大家嘴上敬重,和發自內心的孝順,那完全是兩個概念。在這個夫死從子的年代,做兒子的要是真的對自家母親不滿,也是有很多辦法的。退一萬步說,就算兒子不孝,又有幾個人忍得下心,去衙門告兒子忤逆不孝呢?
所以,女性想要過得自在,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女性如果也能夠掌握足夠的資源,那麽,為什麽要靠其他人呢,自己就能過得很好了!
不過,這樣在這個時代顯得有些驚世駭俗的話,舒雲這個皇後也是不好隨便說的,因此,她只是又勸了幾句,讓她們回去好好聽一聽自家女兒的想法再說。
如果這些女孩子能夠得到家族的支持,那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不過呢,對於舒雲來說,那些女孩子家中的支持其實並不重要,真要是論起手裏掌握的資源,誰還能比她這個皇後加上朱元璋這個皇帝強呢?
朱元璋對朱樨也是頗為疼愛的,朱樨之前定下了目標之後,朱元璋就已經開始在自個私庫裏頭挑東西,有暗中準備了一大批的物資,準備用來支援這個寶貝女兒了!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有點重女輕男的,不過,說得冠冕堂皇一點,這種為後來開辟制度的事情,如今早早做起來,那自然是準備得越充分越好,也能為之後那些公主開辟封國定下規矩來。
朱樨的那些小夥伴也不知道回去到底是怎麽跟自個父母溝通的,總之後來大半都如願以償,但是還是有個把最終妥協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勇氣,為了自己的理想,徹底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決裂的。
各家也是無可奈何,很多時候,事情的關鍵並不在於他們自己,而是上面的態度,皇帝跟皇後連自個的親生女兒都能扔出去,他們家的女兒還能比公主更金貴不成?
最重要的是,女兒也說得有道理,她們學了那麽多的東西,可不是為了隨便嫁個到處都不如自己的人的!有幾個直接表示,順了他們的意嫁人也可以,只要對方扛得住自個的拳頭和鞭子(刀劍)之類的,回頭對方要是敢納妾什麽的,也不要怪自己到時候一時手重,將他們送到宮裏跟那些公公作伴!
這種狠話都放出來了,誰敢去擔保這些小丫頭就是嘴上說著嚇唬人的,要是回頭再鬧出什麽私奔之類的醜聞,那真是一家子的臉面都不要了!一番權衡之後,這些勳貴也只能認了,不認還能怎麽辦,將女兒關起來,不讓她們出門?這關得住人,關不住心啊!
朱樨也是擔心夜長夢多,當下在地圖上挑了個地方,直接帶著自個的手下,又依照朱樉當年的舊例,通過雇傭的手段,雇傭了一批明軍,就雄赳赳氣昂昂的出發了!
朱樨選擇的地方其實很不錯,氣候比較溫暖,可以說是四季長春,物產也比較豐富,某種程度上,那裏氣候跟川蜀那邊有些相似,總之,算是一個比較宜居的地方。
明軍的戰鬥力自然是杠杠的,不過是大半年的時間,就打下了足夠的地盤,朱樨很快就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國度,然後就開始貫徹她的理念,男女平等,甚至某種程度上,更偏向女性一些。之前跟著她的那些女官還有下面的女兵,都被封了官,然後朱樨直接在那裏開辦了一個女學,女學的先生就是她原本親衛裏頭的那些女性軍官,當然,能拿得出手的女性也就那麽多,還是需要一些男性補充到哪裏的行政體系中去的。不過,朱樨顯然對中原的那些士子有偏見,直接就是在封國內挑選一些底層的讀書識字的人,另外就是加強基層教育。
也虧得朱元璋和舒雲夫妻兩個在初期給她幫了不少忙,幫著穩定了朝局,又輸送了大量的物資,總算是讓朱樨一些異想天開,耗費成本巨大的計劃延續了下來,不過是幾年的時間,差不多就有新一批的人可以接手行政上頭的事情了!
然後,朱樨就開始了一場讓人瞠目結舌的操作,她直接在封國內的民間選秀,準備給自個選一個王夫出來,另外呢,封國內的那些什麽女相,女將軍之流的臣子,在中原也早就到了婚齡了,這次就幹脆一起選了。
消息傳到中原這邊,不知道多少老夫子,還有那些衛道士在那裏跳腳,居然還有人扛著棺材到皇宮門口進諫的,要求朱元璋夫妻兩個下旨訓斥寧國女王,停止這種荒唐的選秀雲雲。
朱元璋才懶得理會,直接派人在宮門口對著那幾個要死諫的人說道:「幹卿何事!」只把人噎得說不出話來。
那些文官所謂的死諫,大半是為了邀名,等到發現朱元璋不吃這套之後,頓時心裏那口氣就泄了,最後雖說也表演了一下撞墻觸柱,但實際上,一個個也就是磕破了點油皮,然後裝昏被擡回去了,回頭被錦衣衛的人暗中添油加醋帶了一波節奏,直接變成了笑柄。
這事在中原傳得沸沸揚揚,在民間引起了很大的物議,不得不說,朱樨她們這般打破常理的行為給了許多女性勇氣,她們一下子腰桿子變得更硬了,原本許多女性成婚之後,雖說自己也能掙錢,但是終究還是不得不為了家庭犧牲,有的時候遇上丈夫不好,有些什麽喝酒打老婆的惡習,許多人對此都是習以為常的,如果哪個女人因為丈夫打媳婦就想要和離,那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現在呢,聽說人家寧國公主,嗯,應該說是寧國女王了,人家不光自個坐了王位,還直接搞選秀挑男人了!誰說只能男人挑剔女人的,女人就不能挑剔男人了?有傳言說,寧國女王也要立王夫,還得跟那些藩王一樣,另外封幾個側夫什麽的呢!
所以,一些女人忽然發現,自個其實沒必要為了什麽「家和萬事興」、什麽「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之類的言語委屈自己,寧國女王已經證明了,女人照樣能打天下,既然如此,還有什麽好說的!
甚至,民間還出現了一些寡婦乃至一些婚齡的女子直接申請移民去寧國那邊的,弄得各地的地方官頭大不已。
而受到影響最深的,卻是朱梧。原本朱樨在家的時候,對朱梧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朱梧呢,她其實不能說是什麽羞怯,她是有點社交恐懼癥的。
朱梧是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子,或者說,是舒雲幾個孩子裏頭智商最高的一個。也是她平常的時候總是不吭聲,舒雲對她也是有些忽視了,直到後來看到朱梧在自個屋裏頭擺弄一些玻璃試管,還從內務府那裏知道朱梧用自個的份例在內務府訂制了一批稀奇古怪的器具,舒雲跟朱梧詳談了一番才知道,朱梧已經走上了科學少女的道路。
這讓舒雲其實是非常慚愧的,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個這個做母親的,是真的失職了,連自個小女兒在做什麽,之前都不知道。不過,她很快做出了彌補,將自個能夠記得的學過的數理化的教材都按照這個時代的規則默寫了一遍,給了朱梧,又從旁教導,至於多余的,也只能讓這個小姑娘自學了!
朱梧在這上頭天分真的很高,原本舒雲還以為朱梧會成為老朱家第一個科學家呢,結果,在聽到朱樨立國,還自個搞選秀的消息之後,朱梧直接找上了舒雲,表示,自個也決定了,不能就如同上面的臨安姐姐一樣,就是按部就班地做個公主,挑個駙馬,別的不說,一般的駙馬能忍得了自個的妻子整天待在屋子裏頭制造各種爆炸,還有各種味道稀奇古怪的東西嗎?
朱梧非常理智地說道,與其被別人挑剔,覺得自個尚了公主還委屈了自己,還不如自己做女王,然後去挑剔別人呢!何況,朱梧其實覺得自個也未必想要成婚生子,她感覺自己只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日後關於繼承封國的事情,可以過繼一個自個大姐的孩子嘛!因此,朱梧非常果斷的將自己未來的封國選在了朱樨的隔壁。
朱樨對此簡直是大喜過望,她大多數時候都是沒心沒肺的,其實也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需要她上心的事情,她一出生就是天之嬌女,父母就是可以保護她的兩座大山,上面的兄長一個個也非常能幹,對她也極為愛護,就算是她喊著要做女王,家裏頭也沒一個反對的,甚至什麽都幫她準備好了,她只需要過去做她的女王就可以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樨沒長成一個無法無天,傲慢自大的熊孩子,已經算是家教很好了!
朱樨從小到大一直很順心,從來沒有過什麽事情她做不成的,相應的,對於跟自個的性格截然不同的朱梧,就起了老媽子一樣的心思。這個妹妹太讓她擔心了,明明是公主,卻總是沈默,有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不願意與人交流,朱樨一直擔心,她這樣的性格是要被人欺負的。
結果如今,朱梧終於想開了,不光準備自個建立封國,還想要就挑在朱樨旁邊,姐妹兩個以後可以守望相助,這可真是太好了,以後要是朱梧選的王夫敢欺負朱梧,朱樨能直接帶兵過去,將人揍得滿臉桃花開。
因此,消息剛傳過去,朱樨的信就通過加急渠道發過來了,裏頭是朱樨幫著朱梧做的種種規劃,看得朱梧不由想要笑起來。
朱梧又不是什麽沒心沒肺的性子,她的問題就是天生社恐,只差一點,估計就算得上是自閉了!其實大家對她都很好,但是朱梧呢,就是對此感覺各種不自在,她只想要安安靜靜地待在自己的角落,舒雲對於朱梧的心思是比較寬容的,而朱樨呢,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朱梧一開始的時候,覺得也有些困擾,慢慢的,也就能夠理解朱樨的心思了。老實說,比起兄長比較含蓄的關心,朱樨這樣充滿了一種保護欲,似乎朱梧就是她的責任一樣的做法,讓朱梧更容易動容一些,相應的,朱梧也敏銳地感覺到,有的事情,或許父母和兄長都未必能夠理解,而唯有朱梧哪怕嘴上放狠話,但是實際上卻會幫她解決問題。
朱梧起了心思之後,也是個雷厲風行的,甚至沒等到朱棣成婚,就直接先跑去參加朱樨的大婚典禮了!朱樨的選夫活動終於結束了,她挑選了當地的一個長得頗為俊秀的男子做了自己的王夫,按照朱樨的說法就是長得好看,就算是當做擺設看著,吃飯也能多吃兩碗,所以幹脆就他了!好在那一位也不是空有皮相,毫無內涵的花瓶,總算不至於讓朱樨過上幾天就感覺到無趣。
而其他跟著朱樨一塊兒過來的女孩子,也一個個按照自個的審美挑選了將來的丈夫,就算是一時眼瘸也沒關系,就像是她們說的,中原那邊既然男人娶了妻子之後,對妻子不滿可以納妾,那麽她們也可以,最多就是跟人和離了,再找一個就是了!她們既然承擔得起對於婚姻輕慢的後果,那麽就沒有必要考慮太多。當然,如果投入了真感情之後,發生了什麽變故,這裏頭對於自己的傷害也是實打實的,所以,不管是什麽時候,人都是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但是,這個時候,這群其實年紀還都不大的女孩子想不了那麽長遠的事情,她們已經有了她們的長輩還有同輩們所不能想象的自由與權力,這讓她們對於婚姻什麽的也沒有太多的期待。那些女子之所以對婚姻充滿了期待與渴望,絕大多數原因就是因為她們的下半輩子都寄托在婚姻上頭,而對於她們來說算什麽呢?沒有了婚姻,她們還有權勢和地位!這就決定了她們才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別看她們大多數選擇的都是當地人,或者是她們看上的一些明軍的軍官,但是,這並不是什麽妥協,她們也沒什麽需要妥協的必要,一些時候,其實女性比男性更理智,也更果決!
在許多人眼裏,她們離經叛道,而在她們自個心裏,就算是將來遇到了婚姻上頭的背叛,她們也絕不後悔,因為命運已經被她們自己掌握在了手中。
她們的想法自然通過她們的信件傳遞到了她們的親朋好友那裏,以至於朱梧這邊從寧國那邊回來,才表示她也準備效仿她的姐姐,就有眾多的勳貴之女,甚至還有個別文官家的女兒跑過去毛遂自薦,表示自個也準備與公主你開辟新的世界。
朱梧挑選女官的辦法就跟朱樨完全不同了,朱樨是比較隨心所欲的那種,而朱梧呢,她的操作也比較迷,她先是開出了一堆的書單,送給了這些來報名的小姑娘,然後表示你們先看,看完了我們來考試,考上了我們就是好夥伴,如果考不上,那麽對不起,等下次吧!或許等我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封國,還會需要一批人的,你們到時候再過去考好了!
一幫自以為自己很聰明,學過的東西不比一般的男人少的女孩子,看著手裏頭那些理化書,一個個目瞪口呆,這什麽跟什麽啊!考試什麽的,難道不是應該是像是科舉一樣的嗎?最多不過就是考點什麽律法之類的,為什麽會有這麽古怪的東西,我們為什麽要知道火藥,為什麽要知道光透過小孔會是什麽樣子,鏡子為什麽能照出人影來啊!
就在一幫子貴女們頭大如鬥的時候,一個專門開辦的補習班出現了,號稱可以解決這些貴女們目前的難題,從入門到精通!頓時,一幫原本已經覺得自個沒什麽希望的貴女們又爭先恐後跑去報名了!
「你啊,你當初能夠自學,是娘給你打好了基礎,你自個本身也聰明!可是那些小姑娘之前根本沒接觸過這些東西,她們自個看,又能看明白多少?」舒雲笑吟吟地點了點朱梧的額頭,「再說了,統治一個封國,可不是光靠著科學知識就可以的,你確定不需要別的人才了?」
朱梧理所當然地說道:「我跟姐姐說好了,其他的,她會幫我的!」
舒雲頓時無語了,她現在就有點同情朱樨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女性官員,估計起碼要有一半要被朱梧這邊半道劫走了!
不過朱梧很快也是解釋道:「我跟姐姐已經達成協議了,我這邊研究出來的東西,姐姐那邊可以優先挑選,一些技術雙方可以共享,一些技術,同等條件下,我會優先供應給姐姐那裏的!」
「那麽,好好幹吧!」舒雲拍了拍朱梧的肩膀,她對朱梧的智商是從來都不懷疑的,她的確在這種事情上頭,有著不同常人的天賦,看樣子,朱梧已經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定位了。
朱梧用力點了點頭,露出了一個信心滿滿的笑來。
三年之後,朱梧如同當年的朱樨一樣,帶著自己的班底,走上了屬於自己的征途。
而在這之前,老朱家上頭的幾個兒子都已經按照自己的打算,擁有了自己的封國,下面那些年紀還不大的,也開始著急著先在地圖上面圈地了,要是不早點做好打算,好地方可就都被上頭的那些兄長給占領了。
各個封國在建立之初,對於人力還有物力的需求都是很大的,而在國內,內需也在不斷擴大,大明整體都呈現了欣欣向榮的趨勢,曾經的那些覆古派除了自個在家裏頭念叨之外,其他人已經懶得聽他們啰嗦了,儒家年輕一輩的士人也開始發生了改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變得更加具有活力起來,大明終於徹底走向了另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