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幽靈帝國拜占庭:從羅馬到伊斯坦堡,一窺文明的衝擊、帝國的陷落、基督教的興起、詭譎的權勢之爭……》作者:理查.費德勒

《幽靈帝國拜占庭:從羅馬到伊斯坦堡,一窺文明的衝擊、帝國的陷落、基督教的興起、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224個瀏覽者
幽靈帝國拜占庭:從羅馬到伊斯坦堡,一窺文明的衝擊、帝國的陷落、基督教的興起、詭譎的權勢之爭……
Ghost Empire

作者:理查.費德勒(Richard Fidler)
譯者:陳錦慧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02



內容簡介
★入圍澳洲日報《The Courier-Mail》民選獎(People’s Choice Award)決選
★Goodreads網站4.2 星評價

穿梭古今,一盡拜占庭帝國的千年興衰史


二○一四年,深受拜占庭帝國歷史吸引的澳洲知名媒體人暨說書人理查.費德勒,決定展開一段從羅馬到伊斯坦堡的旅程,作為同為歷史迷的兒子的成年禮。
熠熠生輝的拜占庭帝國以之後更名為伊斯坦堡、具有「眾城之后」美名的傳奇城市君士坦丁堡為中央舞台,上演豐富多彩的歷史大戲,令費德勒為之著迷,也將我們捲入其中詭譎多變、風起雲湧的帝國局勢,像是帝后間的愛戀糾葛、部族間的征戰與權謀、帝王與將領的猜忌嫌隙、黨派間的傾軋惡鬥、不同信仰的衝突與對立……一幕幕復仇、貪欲、謀殺的人性戲碼在費德勒活靈活現的敘述中精彩呈現,讓人彷如身歷其境。
本書既是拜占庭帝國從崛起到殞落的菁華記事,也是父子相偕離家探險的深情紀實。

本書特色
★古今交織,有如父子版《蘇菲的世界》加上《伊斯坦堡­三城記》的古城歷史。
★在扎實的歷史基礎上,又加入了親情和旅­行元素,讀來親切而有溫度。
★內附大事年表、拜占庭帝國各時期領土示意圖、相關歷史人物及文物插圖。

各界讚譽
此書是相當奇特組合的文類,卻值得肯定:現代與過去時空穿越交雜,主題嚴肅卻又輕鬆,輕盈但有分量。以前類似作品可能在歷史知識都過於輕薄短小,但《幽靈帝國拜占庭》絕不如此。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翁嘉聲

理查以爸爸的身分,講述他與兒子在遊玩時遇到的事情和看到的歷史痕跡,以穿越時空的形式把東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昔日的種種悲壯歷史、故事和傳說娓娓道來。
──「即食歷史」臉書部落客 seayu

理查的說書方式不只圍繞在統治者演進史,還解釋宗教脈絡、土耳其社會事件、民生用品的傳播等等,意想不到的小彩蛋是額外收穫。
──土女時代∣華人全方位土耳其網站執行長 魏宗琳/Zeren

權力、光輝、侵略與衰亡,精彩重建君士坦丁堡的千年盛衰。渾然天成的好書。
──《不平靜的太平洋》作者  賽門.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

費德勒以小說般的軼事與廣博學識娛樂讀者……並不時穿插引人入勝的祕聞野史,展現高超的敘事功力。——《紐約時報》書評

嚴肅的學術研究並非費德勒的書寫風格,但他機智風趣,每每將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聞祕史呈現在你面前。透過費德勒的文字,聖人的生平霎時化作「能夠飛天讀心、對魔鬼丟擲火球等天賦異秉之人」的有趣故事。處理正史時則審慎許多,但同樣饒富趣味。
——《出版人週刊》

《幽靈帝國》時而帶著父子探險的色彩,時而有如旅行紀事,時而又像滿載故事的寶盒。費德勒成功糅合大眾歷史與對歷史事件的思索。如同喬斯坦.賈德於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國際暢銷書《蘇菲的世界》,本書亦採用對青少年敘事的口吻,實為聰明之舉。
——《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費德勒透過父親對兒子分享知識的角度,以細膩而熱情的口吻重現那些關於權力、欺詐、誘惑、暴力與虔誠的古老故事。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導讀〉古今交雜,主題嚴肅卻又輕鬆,輕盈但有分量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翁嘉聲

西洋上古史可說是雅典、羅馬及君士坦丁堡三座城市的故事。雅典曾擊敗波斯帝國,稱雄希臘世界,並以她早熟、無與倫比的文化成就影響後世。羅馬建立有史以來唯一環繞地中海的大帝國,樹立帝國治理典範。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拜占庭帝國(或當時人自認的「羅馬帝國」)除了繼承希臘古典文化及羅馬帝國典範,還接受影響至今的普世基督教信仰,集三者大成於一身。
拜占庭帝國因為地緣之故,在歷史上扮演著其他不同宗教及文化傳統的匯聚之處;居於兩海、兩陸之間的君士坦丁堡更是如此。拜占庭帝國超過千年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萬城之后」的歷史,且越晚期越是如此。有人說在帝國黃昏時,拜占庭皇帝無異於君士坦丁堡市長!《幽靈帝國拜占庭》(Ghost Empire)因此以君士坦丁堡的故事來代替拜占庭帝國的故事。一四五三年後,奧圖曼帝國繼續「萬城之后」的光輝,成為伊斯坦堡,因為這消逝城市代表著經典文化、政治典範及宗教意識形態的魅力結合,因此即使肉體消失,但魂魄不散,繼續轉世化身,發光發亮。相形之下,羅馬和雅典早已褪盡光華,在中古成為廢墟;前者千年後在文藝復興重拾生機,後者更需等到二十世紀下半才能復原。
君士坦丁堡歷史既然是拜占庭帝國的歷史,那費德勒與兒子喬的伊斯坦堡之旅便成為他們神遊拜占庭帝國歷史之旅。這城市是小宇宙,也是個大弔詭。皇帝君士坦丁希望建立一座全新基督教城市,但市區布滿他四處搜刮的異教藝術作品;基督教帝國獎勵異教學術,提供講座。拜占庭沒有任何教會淵源,皇帝必須四處蒐羅基督教聖物來支撐首都的屬靈地位,但後來窘迫的皇帝被迫在西方兜售救急,甚至劫掠一空。君士坦丁堡主教獲得皇帝支持,卻因此成為其他牧首攻擊箭靶;他可以是皇帝政治左右手,甚至代理人,卻也常制肘皇帝。拜占庭帝國初期尚稱雄偉,仍可視地中海為「我們的海」(mare nostrum),但從七世紀起成為以巴爾幹半島及小亞細亞為根據地的中型帝國,開始扮演基督教世界的守門員,抵擋伊斯蘭狂潮;在一二○四年後,帝國只剩省的規模,最後甚至是個城市,但皇帝始終堅持超強帝國的自尊及自負,卻也強烈意識到時不我予。她金碧輝煌的藝術可以用聖索菲亞教堂精緻閃爍的鑲嵌畫代表,或令人聯想到藝術家克林特(Gustav Klimt)的作品,但了解拜占庭後半部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只是金玉其外,包括皇冠珠寶是用玻璃代替。
費德勒在接受訪問時說他的《幽靈帝國拜占庭》是三分之二歷史,三分之一旅行日誌,但其實這更結合親子關係探索,自己移居澳大利亞之愛爾蘭族裔家族史、甚至個人沉思,這些都以清楚文字及簡明段落,來敘述拜占庭的複雜故事,時而夾雜輕鬆插曲,例如瘋狂計程車司機或迷人傳統點心店不敵連鎖速食店,或是個人沉思,例如這次伊斯坦堡之旅的過渡禮(rite de passage)意義,是他自己或喬的成長?這是相當奇特組合的文類,卻值得肯定:現代與過去時空穿越交雜,主題嚴肅卻又輕鬆,輕盈但有分量。以前類似作品可能在歷史知識都過於輕薄短小,但《幽靈帝國拜占庭》絕不如此。
我最推薦這本書之處是費德勒身為廣播人那成功的溝通技巧,讓歷史知識容易吸收、更為普及。史學家的任務不僅是知識成果,更是種「知識溝通」。歷史知識在台灣時常在升等用、但在圖書館積灰塵的專業論文,以及不斷回收使用的俗化錯誤知識兩者之中無間輪迴。費德勒嘗試在中間找到位置。我個人比較好奇的是費德勒父子好像沒有去拜訪博物館,或探索因為伊斯坦堡地鐵工程而出現的眾多考古場址及文件。一位在地人曾說: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像土耳其一樣,讓您踩在羅馬時代哥林斯式柱頂上照相。土耳其不斷出土的豐富文物令人既尷尬又忙碌。
拜占庭歷史的確可以說許多好故事。費德勒列出了十一個主題,依編年順序排列下來,以他們父子在羅馬目睹君士坦丁巨型殘像開始,討論拜占庭如何變成君士坦丁堡,最後到這「萬城之后」的淪陷,以及在奧圖曼帝國下再現光華。他對狄奧多西城牆及一四五三年帝國終曲,似乎著墨最深,也談到劫後餘生、避難義大利的拜占庭學者如何保存及散播希臘經典。這文化主題在威爾斯(Collin Wells)的《航離拜占庭:一個失去的帝國如何塑造世界》(Sailing from Byzantium: How a Lost Empire Shaped the World)有清楚介紹。要再加上更多故事當然不難,如波塞流斯(Michael Psellus)的《編年》(Chronographia)可以讓人了解到Byzantine這個字是如何具有那些詭譎多詐的負面意涵,尤其是「保加爾人屠夫」巴西爾二世沒用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女兒柔伊從四十七歲初婚,一直和不同皇帝結婚,賦予歷任統治者合法性的宮闈荒唐故事,無論偷情、吃小鮮肉、情殺及濫殺等不一而足。這些荒唐事最後帶來一○七一年曼齊克特戰役大敗,以及一○九五年阿列克修斯一世求助教宗皇烏爾班二世,導致十字軍運動,終至萬劫不復。但費德勒這十一個故事確實是拜占庭歷史的重點,也詳細旁及包括穆斯林或維京人的歷史。費德勒對這些主題基本上都以同情立場及沉穩口吻來說故事,不太容易看到歷史學家時常會做出的嚴厲論斷,因為拜占庭史確實有時候會讓人發脾氣或長嘆息。
學者可能會覺得《幽靈帝國拜占庭》的一些歷史見解有時候可能不是最準確的,例如年表七十三年內容有點令人困惑,反而忽略一九三年拜占庭是羅馬當時內戰的主要戰場。另外,費德勒要「用五段文字寫完羅馬史」,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可以說得更好嗎?一些如尼西亞信經或一性論的神學爭議本來就麻煩,無法深究,但還是要避免說出亞流斯不信三位一體這樣的話。持平而言,費德勒對這些抽象的爭議交代得算是清楚。另外,他也可能對澳大利亞學者在拜占庭研究的貢獻過度謙虛,因為澳大拉西亞拜占庭研究協會(Australasian Association for Byzantine Studies)多年來一直出版原典翻譯及研究,頗有成就。總體而言,無論從原文或是流暢用功的中譯,讀者應可感受簡明流暢的行文底下是有許多功夫。正如他受訪時說除了工作外,便是閱讀。
拜占庭歷史不是台灣歷史教學常見的科目,即使在歐美也有些邊緣。這當然仍反映出歐美國家啟蒙時代的偏見,認為宗教是迷信、墮落,而失敗的基督教帝國不配「羅馬」的名稱,因此語帶輕蔑地叫他們是「拜占庭」。這樣的觀點或許映照到台灣。但這現在已經逐漸改變,相關作品不斷推陳出新,啟蒙理性不再是所有觀點。我們光光只要想到拜占庭帝國可以綿延千年以上,而且君士坦丁堡最後一天是以大爆炸結束,而非哀鳴嗚咽而終,那更要三思,除了理性外,還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在這宇宙之中。蘇聯解體及東歐解放,釋放出更多資料及學者;資料數位化及網路便利讓理解拜占庭變得容易許多;標準教科書,如Blackwell 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也包括T. E. Gregory的拜占庭歷史。但拜占庭歷史仍然不是主流,且預設對希臘羅馬文明的基本知識,相對於其他主題,門檻稍高一些些。費德勒的《幽靈帝國拜占庭》因此對一般讀者以及想初步接觸這文明的學生,是十分理想的入門,值得推薦。


〈推薦專文〉尋找遙遠的幽靈國度——東羅馬帝國
——「即食歷史」臉書部落客 seayu

當我收到這本書的推薦序邀請時,覺得十分興奮。在漫長的歐洲歷史裡,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和文化一直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因為它是個很神祕的國度,而且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我曾向身邊很多朋友表示,如果你喜歡歷史和文化,那麼世上有三個城市是不能錯過,伊斯坦堡是其中一個(另外兩個是羅馬和巴格達),因為它是昔日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不過,我不太喜歡它另一個更普遍的名字:拜占庭帝國。這個帝國的人民,從來都不稱自己的國家是拜占庭帝國,或叫自己為拜占庭人,他們一千多年來只自稱羅馬人。「拜占庭帝國」只是舊時學者矮化這個帝國時的蔑稱。因為他們認為,「拜占庭帝國」徒具虛名,並非那個使歐洲人自豪的羅馬帝國。
有人說,這個帝國並沒有古羅馬帝國的特質。它只是名義上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名字,骨子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古羅馬帝國有美侖美奐的雕像藝術,有嚴謹的法律體制,有廣大的宗教寬容(只要不反對帝國統治),寫著拉丁文說著拉丁語。東羅馬帝國卻完全失去了這些元素,變成只信仰單一基督教、曾出現無數為權力而腐朽的統治者、只寫希臘文說希臘語,一點拉丁味都沒有的帝國。而且在整個帝國歷史裡,宮廷始終彌漫著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
然而,我卻認為這是羅馬帝國必要的改變。由西元三三○年起,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把帝國首都遷至君士坦丁堡後,新生的羅馬帝國就此建立。當這個新生的羅馬帝國東西分裂後,西羅馬帝國不久便抵不住時代洪流而湮沒於歷史中,東羅馬帝國卻是浴火重生的鳳凰,抵過了中世紀初期民族大遷徙的衝擊。它丟棄過時的羅馬傳統,適應新時代變遷,蛻變成全新的國度,然後又再屹立了另一個一千年。
事實上,東羅馬帝國在中世紀的歷史裡,卻有著非常重要、無可替代的地位。在它一千年的國祚中,憑著首都君士坦丁堡堅固的狄奧多西城牆、神祕卻所向披靡的武器希臘火和無數甘願為帝國犧牲的勇士,羅馬人擊退了東方強大的穆斯林入侵者,成為了歐洲脆弱的基督教世界的堡壘,穆斯林無法突破東羅馬帝國而向歐洲挺進,歐洲的基督教文明才得以存續。只是,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喪鐘,卻很諷刺地是同樣信仰上帝和基督的歐洲人所敲響。而歷史也證明,失去東羅馬帝國這座堡壘的西方諸基督教國家,面對著後來東方穆斯林的巨大威脅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東羅馬帝國繼承了古羅馬帝國的文化遺產,那些曾經的希臘-羅馬文明的藝術和知識成就,都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得以好好保存。這些文化遺產在東羅馬帝國滅亡後流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為歐洲在往後的五百年逐漸成為世界霸主奠定基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經是世界第一的基督教大城,城內人口是歐洲其他城市的數十倍,是先進文明的代表。它曾在十三世紀後數度被外敵蹂躪,變得暗淡無光,在西元一四五三年陷落於土耳其人手中後,它變成伊斯蘭教的中心,往後雖然曾在土耳其人的手中復興,如今卻變成現代土耳其一座普通的城市伊斯坦堡,重要性也不再。君士坦丁堡隨著東羅馬帝國令人悲傷的衰落與滅亡而黯然失色。過去代表東羅馬帝國輝煌成就的各種歷史遺跡,如今大部分卻埋沒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街角裡,變成頹垣敗瓦。這也是為什麼作者稱東羅馬帝國為「幽靈帝國」,因為彷彿帝國昔日的靈魂,變成埋藏於伊斯坦堡陰暗處的幽靈。
作者理查對東羅馬帝國歷史也有特別的情懷。他帶著同樣熱愛歷史的兒子喬來了一趟從羅馬到伊斯坦堡的歷史之旅,尋找潛藏於伊斯坦堡深處的東羅馬帝國遺跡,以及體驗仍存在於伊斯坦堡那僅餘的東羅馬帝國風俗和文化,最後寫成這本書。理查以爸爸的身分,講述他與兒子在遊玩時遇到的事情和看到的歷史痕跡,以穿越時空的形式把東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昔日的種種悲壯歷史、故事和傳說娓娓道來,其中包括它的興起、衰落、復興、沒落與滅亡。這是一本故事書,也是一本歷史遊記,同時也是一本慈父給予兒子的人生紀錄。看著看著,我漸覺親自置身於伊斯坦堡裡,與他們一起尋找帝國的幽靈。
如今東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它的餘輝也漸漸消失於現在,然而理查告訴我們它的幽靈仍存在於今日的伊斯坦堡裡。你準備好跟理查和他的兒子,一同走進這個幽靈帝國了嗎?


〈推薦專文〉 有滋有味的歷史故事與旅行書寫
——土女時代∣華人全方位土耳其網站執行長 魏宗琳/Zeren

歷史書籍時常讓我卻步,但因為工作領域的關係,土耳其歷史是永遠必須面對的課題,甚至還需要擔任推廣者分享。土耳其歷史撇開小亞細亞的古文明,光是伊斯坦堡便讓人頭痛萬分。尤其是非常繁瑣複雜的君士坦丁堡歷史,即便讀了多回,仍有些環節搞不太清楚、不是很確定,纏繞著多元宗教、複雜愛情、神權皇權的事,倘若不是歷史狂熱分子,光用硬板板的編年直述法來吸收,老實說,真難消化!《幽靈帝國拜占庭》帶給我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我可以很坦蕩地說,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僅利用幾個下班後的晚上便看完了!作者理查在陳述歷史時,拋棄了傳統的編年架構,透過事件的串連刻畫幾位統治者,就像是兒時母親準備的床邊錄音帶,只不過主角從孫悟空變成了查士丁尼與狄奧多拉、好幾個君士坦丁或是以實瑪利,這讓呆板的史料成為一捲捲讓你迫不及待轉B面再聽下去的故事。
理查的說書方式不只是圍繞在充滿距離的統治者演進史,此書不怕離題的還分出了不少篇章,解釋宗教脈絡、土耳其社會事件、民生用品的傳播等等,意想不到的小彩蛋是額外收穫,這些知識或許稱不上扭轉歷史的關鍵,但卻是歷史巨輪轉動時,帶動起的幾個小齒輪,轉過千年成為你我身邊的事物。
這趟伊斯坦堡之旅是作者理查獨自帶著長子喬一道前往,他們住在君士坦丁堡的核心,也就是現今人們稱呼的伊斯坦堡「舊城區」,父子倆去了塞滿觀光客的幾個景點,包含三不五時出現在書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地下水宮殿,也走了已被冷落的耶迪庫勒堡壘,路過會不小心錯過的君士坦丁紀念柱,他們似乎比土耳其人更加珍視這些過往的痕跡。土耳其人常常開玩笑說,這裡隨便挖都是古蹟,所以他們很平常心。伊斯坦堡的現代模樣大概是全書裡我最熟悉的地方,當理查描述旅途中所發生的事情時,翻找我的回憶,似乎也會對到一個類似的場景,親切也非常真實。因為這樣的段落,我相信理查會以同樣的方式講述千年前的史實,沒有刻意美化或是醜化,不會站在某個立場,歷史是不會改變了,但充滿人性的才是真實的。
如同書籍介紹所說,此書中最特別的就是穿插旅行時親子的對話,理查與青少年喬的相處時光,讓你在接收大量知識後找到喘息的片刻,在快被周公抓走的時候,回復意識。這些對話也讓閱讀者產生一種錯覺,彷彿你是理查及喬的旅伴,領頭的理查如師如父隨行做歷史導覽,喬這個小弟代表提問,在中間的你一面學習,也一面聽著人父理查丟出的育兒感觸,真正的旅伴不也是如此嗎?我們談論著眼前景色,也交流人生中的點滴想法,旅途中最珍貴的莫過於此。
我總停不下來一心多用,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都習慣了一舉數得,而從閱讀這個高投入的活動裡,當然期待更多、更豐富的反饋。這本書恰好滿足了這一現代文明病,閱讀《幽靈帝國拜占庭》除了不會看見鬼故事外,可增長歷史知識,也像看了短篇遊記,甚至找到了某些古老傳說的真相,我終於也弄懂了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怎麼因為羅馬人的不合在東正教與天主教之間轉換。
討論伊斯坦堡從來都不只是突厥人的歷史,在土耳其之前,用更長更廣的方式認識他,才能體會這股錯綜複雜的城市魅力!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1-15 16:44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46383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