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作者:橘玲

《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作者:橘玲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880個瀏覽者
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
言ゲサゾゆんスゆ 残酷エゐペ真実

作者:橘玲
譯者:楊明綺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28




內容簡介
  ★2017年日本新書大賞第1名!
  ★2016年No.1的話題書,銷售已突破47萬冊!
  ★日本3大暢銷書指標:Oricon、東販、日販 排行榜第1名
  ★引發社會熱烈討論,讀者評論毀譽參半:
  「不知道內容對你比較好」、
  「這是令人很不愉快的一本書,但我真的沒辦法否認!」


  2015年,法國諷刺雜誌《查理週刊》受到伊斯蘭恐怖攻擊,造成多人死傷。

  當民眾斥責恐攻、捍衛言論自由,高舉布條「我們都是查理」時,你怎麼想?
  
  .同感憤慨,在臉書上轉載分享,展現國際觀?
  .還是反思,尊重的是「誰的自由」?

  這世界本來就是殘酷又不合理,如果只看想看的、只聽想聽的,知性會變得偏頗;
如果只說漂亮場面話,這世界不差你一個。

  揭開「不能說的殘酷真相」,就是為了防止人類走向「總白痴化」!

  ◎不只身體,人心也離不開演化

  身高、體重,甚至音樂細胞都會遺傳,這沒話說。
   那如果愚蠢和犯罪也會呢?也就是說,
  .孩子不聰明,是因為有對笨父母;
  .父母有前科,孩子也容易淪為罪犯。

  如果你倒吸了一口氣,不妨再往下看。
  .受到強暴的女性必須歇斯底里地崩潰,否則另一半會妒忌到想殺了她;
  .兩歲以下的孩子容易受繼父虐殺,因為這是一種「經濟合理」的行為;
  .娃娃臉、花美男罪犯不易被判刑,但非裔臉孔的被告明顯被判得比較重。

  你想反駁「沒這回事」卻說不出口嗎?因為你清楚這都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現代演化論」就是一門這麼不討喜的學問,而人類就連愛恨喜悲都離不開這框架。

  ◎你有這麼善良?我不信

  或許你覺得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聰明才智,
  .那麼何來「能力分班」的做法?
  .那麼為何被說「音感差」不要緊,「比較笨」就是歧視?
  難道不是因為生長在「知識社會」,我們只對「智力」賦予特殊價值嗎?

  「就是想殺人」、「想看看人體裡面長什麼樣」,
  看待隨機殺人犯的反社會行為,你認為該追究其父母的責任,是因為
  .行兇原因和教養環境絕對脫不了關係?
  .或者我們無法接受沒有理由的犯罪,必須把責任歸咎於父母?
  若反社會特質是一種遺傳「疾病」,那麼很難規範其刑法責任,只好曖昧視為「障礙」,不是嗎?

  不管你是否認同「人帥真好」,都無法否定俊男美女就是比較吃得開吧。但你可能不知道
  .美女和醜女的年收入差了將近一千萬!
  .比起醜女,醜男收到的罰款居然還高出三倍!
  別說美醜很主觀、別撇清自己不膚淺,難道我們沒有覺得長的好看的人,服務也做得比較周到嗎?

  ◎追求平等或承認個體間存在差異?

  你也許聽過「最貧困女子」,但你知道一國經濟和智力有絕對關聯嗎?甚至不同人種智力也有差?
    你也許反對「男(女)人就該要有男(女)人的樣子」這說法,但你知道兩性天生志向有別嗎?
    你也許討厭搞「小團體」,但你知道這是人類天性,否則根本不能形塑自己、融入社會嗎?
    這些事無關歧視,選擇繼續自欺,或者認清現實差異,再努力讓世界變更好,才是你該思考的事!

本書特色

  .這不是一本能輕鬆閱讀的書,而是充滿偏激、炮火猛開的著作。
  .尖銳、犀利、顛覆,切開敏感層面,逼迫你直視不願說出口的真相。
  .融合遺傳學、腦科學、心理學等實證、數據,徹底改寫人文社會科學。
  .以演化的角度解釋社會現象,揭開華美衣裳,讓陰暗面暴露在陽光下。
  .一個個極具挑戰性的論點,引導讀者發現思考盲點,再反思背後的原因。

專業推薦

  周偉航/知名專欄作家
  林君諭/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王浩威/知名精神科醫師、暢銷作家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推薦序

◎推薦序1 別停止懷疑 (周偉航/知名專欄作家)

  大約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學界慢慢出現一種受到啟蒙運動影響的新風格。研究者會先把道德評價「存而不論」,改以新科學技術去檢視身邊的執念。這樣的想法促成了新一階段的學術知識普及化,許多學者因為主打「這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而成為暢銷作家。
  
  二十一世紀以後,討論的標的慢慢轉向了最後的價值聖杯,也就是「性」與「死」,這是人們最不願公開討論真相的領域,因此也存在最多禁忌與執念。進攻這塊寶地的學者們,面對的不再只是好奇的讀者,還包括了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聲浪,其中有許多不是泛泛之言,而是來自於學術同儕。
  
  這些批評主要圍繞著「違反專業倫理」這樣的預設,像是「這不能公開討論」或「這講出來會侵害到弱勢權益」等類似的道德判斷,成為反對意見的主要結論雖然是科學,但這些意見不應該公開表述,因為這會對弱勢族群造成進一步的壓迫。
  
  但解決問題不正是應該找出科學原因,對症下藥嗎?如果基於保護弱勢而把問題蓋住,這是能解決問題,還是讓問題更加惡化呢?
  
  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兩造價值爭辯之下的「金礦露頭」。作者橘玲舉出許多關於負面社會現象的量化資訊,並提出了一些挑戰人類平等權利的意見,這當然會招來許多批判,像是:犯罪者家庭的小孩已經夠可憐了,而你居然落井下石,認為他們因為基因,也很可能成為新的犯罪者?這不是會把他們推向更深的地獄嗎?
  
  先不論這種批判是否正確對應到橘玲的原始論述本身,我認為更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在橘玲開槍之後,別人是否能以同樣的方式還擊呢?也就是以相同的量化理路,來對其主張進行檢討與批判。這種事不只可由學者來做,一般讀者也可以試著進行這樣的思考。
  
  也就是說,讀這本書的重點並不在於從裡頭學到了什麼新知,而是瞭解了作者的「主張」之後,回頭思考自己原本的「成見」,接著再去搜尋其他更多證據,來進行「懷疑」式的批判。
  
  橘玲所展示的數據與結論並非真理,只是「現在有這一些數據,可能代表了什麼意思,和過去的成見是存在矛盾的」。透過思考這種矛盾來提升自己,才是閱讀過程中真正有意思的事。
  
  之所以會有「殘酷的真相」,正是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自我欺騙,想透過心靈的美化來遮蓋世界的原本面貌,但這顯然是阿Q心態,並不能讓我們走向卓越。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一直在對抗來自於內在基因與外在環境的強大推力,這種對抗過程才是人產出價值的真正所在。所以,請別停止懷疑,試著推翻這本書吧。

◎推薦序2 戳破自我安慰 (林君諭/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誠如本書前言所提及,書中所探討的觀點與內容,就當前的書籍市場而言可能並不討喜,不見得能迎合或取悅大多數的讀者客群。但精彩之處在於,作者透過不同章節的案例討論,針對一些我們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觀念,提出不同於流俗的觀察與見地,直指許多殘酷的「真相」。
   
  所謂的真相,是作者採取一種相對悲觀的立場,輔以收集到的許多資料和數據等加以佐證,挑戰多數人從小就習以為常、耳熟能詳,並且根深柢固的信仰。例如,「社會上人人平等」的觀念。相反地,作者質疑這種既有的虛幻溫馨論調過於天真,以演化的概念提出遺傳的影響力甚鉅,其實不是任憑常民自以為是的努力就能企圖扭轉,甚至是難以改變人生的無奈與可怕。
   
  作者橘玲的剖析讓我想起英國廣播公司BBC近年的一部紀錄片《56 UP》。導演 Michael Apted 從一九六四年開始,一共花了四十九年的時間,針對不同出身的同一群人,以每隔七年拍攝一次的方式,記錄這群人從七歲到六十五歲之間的發展。
   
  紀錄片結果顯示,英國社會中階級再製現象的穩固與不易跨越,人的付出與努力並不保證能在人生賽局中脫穎而出,遺傳的因素占了絕大部分。這部紀錄片的結果與本書作者的推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指出原生家庭及其擁有的資源,對一個人的一輩子影響,世代傳承的力量,幾乎可以從親代就預測子代的地位與各方面的表現。
   
  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在十二年間作了兩次分析「誰是台大學生?」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這十幾年間學生來源的變化不大,來自雙北的台大生仍占了將近一半的學生數,且台北市大安區仍有相當高比例的台大生。這些台大生的居住地多為房市蛋黃區,普遍社經地位高,並擁有相對優勢。
   
  以上這些醜惡的真相的確令人不勝唏噓,反映出中國俗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的限制難以撼動、難以翻轉。多數人或許寧可退縮地選擇,符應對自己有利的適當謊言而自我滿足,但這些殘酷的現象驅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社會上是否真的存在公平正義。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籍,內容充滿話題性與爭議性,或許會讓您邊讀邊為作者的論述感到訝異心驚。不論贊同作者的看法與否,請讀者們在閱讀時帶著一顆開放的心,並且隨著作者的帶領不斷進行反思,以欣賞的角度,看他如何以不一樣的論點鋪陳,戳破我們長久以來習慣的自我安慰,以及把自己安全地保護在舒適圈裡的習性。

作者序

◎作者序 致臺灣讀者

  我初次到臺灣旅行是在一九九○年代,記得當時 傍晚才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轉搭開往市區的客運巴士,然後在連這是哪裡都搞不清楚的地方下車。我一手拿著地圖,無助地徘徊在街頭,明明應該是繁華街區,卻不夠燈火通明,因為商店幾乎都打烊了,加上機車在人行道上呼嘯而過,著實令我詫異不已。後來總算找到飯店,休息片刻後便外出,閒晃到一處有很多攤販的地方。記得我在其中一攤,戰戰兢兢地吃了一碗有放豬內臟(大腸)的麵線(非常美味)。
  
  後來我又數次造訪臺灣,不但搭高鐵去高雄與台南,還去了趟花蓮和太魯閣。進入二十一世紀,台北的模樣完全變了,成了高樓大廈林立的現代化都市。當然,再也沒有看到機車在人行道上呼嘯而過的奇景,這景象猶如快轉著從一九六○年代開始迅速發展的東京風貌。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心理學、遺傳學與腦科學研究急速發展,大大顛覆了迄今關於「人類為何」的普遍認知。《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這本書就是從這些學問的研究成果中,結集一些非常有趣(或者是令人不太愉快的事)的觀點。若問我為何要做這件事,還請閱讀本書的﹁前言﹂,這樣的研究無關乎種族與國籍,誰都可以這麼做。
  
  加上近年來關於古代人骨DNA的剖析又有新發現,研究結果發現西元前五世紀左右,從朝鮮半島南端來到九州,將稻米與青銅器、鐵器帶到日本的彌生人,其實根源於長江河口區域 。這麼一想,便能明白日本人和臺灣人都是生活在先進國家的「東亞民族」,所以無論是文化方面還是遺傳方面,幾乎沒什麼差異。
  
  這本書主要是以在美國進行的研究為根本,為日本讀者寫的書,但應該也很適合臺灣讀者閱讀吧。我想一定能從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導讀

◎前言 演化是門不討喜的學問

  恕我直言,這是一本令人不愉快的書,想要以美好心情結束一天的人,最好別閱讀。既然如此,為何我要寫這本書?因為世上需要這樣一本書。

  電視、報章雜誌充斥著悅耳的好聽話,出現在媒體上的政治家、學者和評論家,只能說些「好聽的話」和「容易理解的話」。然而,倘若世上只有令人愉快的好事,為何會有這麼多人如此憤怒?看看網絡上的評論,盡是假借「正義」之名的詛咒字眼。

  這世界本來就很殘酷又不合理,只需要一行字便能說明理由:雖然人們活著是為了得到幸福,但並非被設計成能得到幸福。

  那麼,是誰「設計」我們呢?就是人們口中的神,但是達爾文告訴世人「神」的真正名字,那就是「演化」。

  達爾文的「危險思想」,縱使經過百年也無法被世人理解,直到一九三○年代才因為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的遺傳學,再次得到世人的評價,得以說明(儘管有點拐彎抹角)演化的結構。不幸的是,這套理論被納粹曲解誤用,成了消滅猶太人與羅姆人(吉普賽)、精神疾病患者等,「劣質遺傳」的優生學。

  悲慘戰爭結束後,這套理論又被扣上「演化論是一門研究自然與生物等,不可思議之處的學問,具有知性的人類另當別論」的帽子,搖身一變成為政壇高舉的「人道主義」。

  然而一九五○年代,詹姆斯.華生(James Dewey Watson)與法蘭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發現DNA的雙股螺旋結構,拿到揭開生命神祕之謎的鑰匙,得以更進一步驗證達爾文的演化論。動物行為學(ethology)是藉由觀察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證明人類與動物有許多共通點,其實我們並不「特別」,也因此催生出演化生物學、演化生理學。

  「現代演化論」的主張如下:不僅身體,人心也被設計成會演化。

  倘若如此,便能理解我們的歡喜和悲傷、愛情與憎恨,世上所有事情都在演化這個架構中。於是,現代的演化論在電腦等高科技的急速發展下,融合分子遺傳學、腦科學、遊戲理論、複雜理論等「新知」,徹底改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這當然不是我的恣意主張,而是專家都知道的常識,但為何日本沒有人向一般讀者說明這些理所當然的事?就算有,也會被抹殺吧。為什麼?因為現代演化論是一門踐踏良知、忤逆情感,令人非常不愉快的學問。

  在古代,傳達不幸消息的使者會被斬首,現在也是如此,要是有人說了令眾人不愉快的事,就會被排斥、孤立,因為大家只想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只想聽好聽的話,所以知識份子(也就是賢明之人)佯裝不知,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處世態度。

  然而,正因為有著「不能說」的超殘酷真相,才能讓這世界變好,希望諸位讀完這本令人不愉快的書後,能夠明白這一點。

  再者,本書論述的事情都有佐證(evidence),想要進一步瞭解的讀者朋友可以參考書後的參考文獻一覽。雖然會以專欄方式補充本文說明不夠充分的地方,但要是覺得繁瑣,先閱讀本文即可。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2 02:10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6156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