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佛教] 【佛典故事】阿保托空缽

【佛典故事】阿保托空缽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悠悠叻 您是第326個瀏覽者
佛世時,有一位婆羅門生了個兒子,取名阿保,父母請看相師為阿保看相,結果這孩子其貌不揚,無一相好,註定一生薄福潦倒。父母因此對無福的阿保毫不憐惜疼愛,但仍勉強將阿保撫養長大,到十二歲時,父母認為阿保可以獨自謀生,而將阿保逐出家門,可憐無依的阿保有家歸不得,流浪街頭,靠乞討為生。

一日,阿保行經祇洹精舍,釋迦牟尼佛因愍念阿保的遭遇,便請阿難尊者前去問阿保是否想出家?阿保非常歡喜地答應了。佛以手摸阿保的頭,阿保的鬚髮即自然落地,且袈裟著身,佛為他取法名為羅旬踰。

當時的僧眾每日皆分成五組出門托缽乞食,而羅旬踰所屬的組別每每托空缽而回,佛則請乞到食的比丘僧分食給羅旬踰等人,如此接連好一段時日。目連尊者心想: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比丘僧自食已不足,又得分食與他人,怎能有人托空缽而回?我如果和羅旬踰同行,一定能化緣到食物。佛知道目連尊者的想法後,便安排羅旬踰和目連尊者同組。

目連尊者和羅旬踰沿戶托缽,然而挨家挨戶都乞不到食,即使目連尊者以神通力飛經幾百億個國家,仍然托空缽。目連尊者心想:今天必定沒飯吃!此時羅旬踰極為飢餓,便留在恆河邊,目連尊者則回到祇洹精舍,佛陀即將缽中所剩的食物分給尊者,尊者面帶疑惑地問佛:我現在非常飢餓,即使將整個須彌山吞下,恐怕還不能飽足,這少許的飯,怎麼夠吃呢?佛告訴目連尊者,不必擔心不足,於是目連尊者便安心地食用,等目連尊者吃飽後,佛缽中的食物並無絲毫減少。

此時,舍利弗尊者想到羅旬踰還沒吃飯,必定飢苦不堪,於是稟告佛,願將所剩的飯菜分給羅旬踰,佛說:我並非吝惜這些飯菜,但由於羅旬踰宿世的因果使然,這不是他所應得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分食給他。舍利弗尊者便前往恆河邊,分食給羅旬踰,羅旬踰才接過手準備食用,一不小心,竟然將缽打翻,所有飯菜都散落恆河中,隨流而去。

羅旬踰因此返回精舍靜坐思惟:每當我與比丘僧同行托缽,都是空缽而回,舍利弗尊者慈悲將佛吃剩的飯給我,自己卻不小心將缽打翻,實在是無福消受,這都是自己宿世的因緣果報所應當承受的。羅旬踰如是一心專注思惟,而盡除心中一切煩惱垢染,證得阿羅漢道,明白一切都是自己過去所造的惡業所感,因此羅旬踰吞下地上所抓起的一把泥土,便入了涅槃。

此時眾人都很想知道,是何等惡業令羅旬踰一生貧困不得食?但又以何因緣令羅旬踰能值遇佛世而證道果?佛陀即為大眾說明過去的因果。

在惟衛佛時,羅旬踰是個心懷慳貪,吝惜不捨的人。一次用餐前,他脫下衣服舖地,惟恐飯粒掉落地上。此時有一沙門托缽前來化緣,慳吝的羅旬踰捨不得布施,便以手捧一把土放入沙門缽中,此沙門仍慈悲為他祝願:願你早得解脫。羅旬踰因輕慢三寶的緣故,長久輪迴於六道生死中,受苦無盡。雖因沙門的祝願,今能得道,但仍無福得食,因而食土入滅,當時受土的沙門就是今日的舍利弗尊者!
典故摘自:《經律異相.卷第十六.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入泥洹七》



省思
羅旬踰尊者今生雖得道證果,仍免不了宿殃惡報。世人不明因果,認為造惡不受苦果,往往放縱自己的貪瞋癡、惡習,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然而因果昭然,絲毫不假。宋朝文學家蘇東坡讚歎三寶云:「滔滔苦海中,三寶為舟航;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塔;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佛、法、僧三寶能引領我們通往出世解脫的光明大道,因此恭敬三寶,獲福無量;相反的,若輕慢三寶,自己亦會損福招報,不可不慎。
Ich wei nicht, Wie Ich dich liebe, Sie ist der einzige Weg, Den Ich Kenne.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1 22:34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19569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