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東方神話] 財神、門神、灶神的來歷與傳說 [打印本頁]

作者: ewingwong    時間: 2009-9-29 23:35     標題: 財神、門神、灶神的來歷與傳說

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等。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也是民間所供奉最多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又稱趙公元帥,他原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武將打扮,頂盔披甲,著戰袍,墨面濃須,右手執鐵鞭,左手托元寶,身跨黑虎,威風凜凜,也有端坐於地上的。神像周圍還繪有金銀珠寶、聚寶盆等,頗有財源滾滾的氣象。

在明朝成書的《封神演義》裡,趙公明被封成神。姜子牙幫助武王伐紂,趙公明糊里糊塗助商紂。在戰場上不意丟失縛龍的繩子和定海的珠子兩件寶貝,因無力奪回,只得拍馬落荒而歸商紂營寨。姜子牙束稻草人,把它作為趙公明的替身,劍刺、焚符、念咒,終於使趙公明氣絕身亡。姜子牙沒有排除異己,在敕封陣亡忠魂時,姜子牙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率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由於趙公明部下的招寶神、納珍神、招財神、利市神都是各路財神,所以趙公明就成為了統帥天下各路財神的大財神,正財神,或可稱為財神元帥,所以成為民間最廣為流行的財神,到了明清及明清以後,祭祀趙公明趙元帥的香火就越來越盛。至今,祭祀財神,仍多以趙公元帥為對象。民間也有將趙公明及四位部下合稱為"五路財神"的,並將其一併祭祀,取"路路通財",即多種渠道進財的意思。

另一位武財神是關公。關公崇拜曾十分盛行,其廟宇遍布各地。關公幾乎是無所不管的大神,司財只是其神職之一。但是因為關公是威風凜凜的一員武將,戰死疆場,中國人對他極其崇拜,以他為全能大神,將他奉為財神。對關公的崇拜,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崇他的忠義。以忠義誠信之人為財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武財神關公手中那把青龍偃月刀是不會留情的。

為文官模樣,頭戴烏紗,容貌富態,身穿紅袍,手持如意,足蹬元寶。有的文財神手持"天官賜福"的詔書,很像天官,但文財神面容較為平靜,不像天官那樣滿面笑容。文財神又稱為"財帛星君"、"增福財神"。

有一種源於漢代的門神傳說,說門神是兩個有名有姓的神將,這就是令鬼魅望而生畏的神荼和郁壘。這兩位門神的形象,十分醜怪兇惡。

漢代王充在《論衡·訂鬼》中,引《山海經》的說法: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有形,故執以食虎。 《山海經》中關於門神的神話,流傳甚為廣泛。漢代應劭所著《風俗通》中認為神荼與鬱壘是黃帝時人,是最早的門神。 《西遊記》中描述了關於兩位大將變門神的故事:徑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比以往的門神高得多。據記載,鍾馗原來是陝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曾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但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當朝皇帝唐高祖李淵(618-636)聽說後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後來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治,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著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後,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並且沿著殿牆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他回答:"武舉不中進士鍾馗"。唐玄宗醒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鍾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鍾馗便成了驅鬼捉鬼的神將。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間信仰極為昔遍,自漢代以來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十分虔誠。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臘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這一天要進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屆時鞭炮齊鳴,氣氛濃烈,有"小年下"或"過小年"之稱。送灶時,要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




歡迎光臨 ☆夜玥論壇ק (http://ds-hk.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