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歷史] 張九齡 [打印本頁]

作者: leungmon    時間: 2009-12-23 10:26     標題: 張九齡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韶州曲江人(現廣東省韶關市)。唐代著名詩人、宰相。卒諡文獻。人稱「張曲江」。有《張曲江集》。


張九齡石像

評價

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後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並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緻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即使罷相後,如有人向玄宗舉薦人才,玄宗輒問道:「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開元末年,玄宗倦於理政,漸漸沉迷享樂,疏遠賢人。在小人得志的兇險政情下,張九齡能守正嫉邪,剛直敢言,成為安史之亂前最後一位公忠體國、舉足輕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堅拒武惠妃的賄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陰謀;他也曾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以至屢忤玄宗意,終於罷相。他目光遠大,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然而不為玄宗採納。後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入蜀時,憶起九齡平生之言,痛哭之餘,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略歷

張九齡從小聰敏善文。武曌長安二年(702年)擢進士,最初擔任調校書郎,於713年應「道侔伊呂科」舉,中高第。為宰相張說舉薦,數年中官累遷。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遷中書令。張九齡為相正直賢明,不避利害,敢於諫言,曾劾安祿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秋八月,玄宗生日,群臣皆獻珍罕,獨張九齡上事鑑十章以伸諷諫,號「千秋金鑑錄」,帝甚嘉美。(後世張姓族人更以「金鑑堂」為堂號)。獎勵後進,曾提拔王維為右拾遺,盧象為左補闕。由於李林甫等人的排擠,改任尚書右丞相,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貶為荊州長史,召孟浩然於幕府。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在家鄉曲江病逝,享年62歲 。

張九齡與梅關古道

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辭官返回家鄉供養母親,途中看到家鄉父老翻越南嶺山脈十分艱難,決心打通南嶺,改善進出嶺南的交通。於是上奏玄宗,提出鑿山修路,得到了允許。開鑿梅關通道的工程非常艱巨,所開鑿的道路也就是現在距離南雄市區北面約30公里的梅嶺頂部的梅關驛道。

張九齡墓

張九齡的墓地在今韶關市北郊羅源洞山麓,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墓室為磚室結構。墓前祠堂的對聯有多副,如「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者,是當之無愧而絕非溢美之詞。

紀念

韶關市內原有紀念張九齡的風度樓,後因失火不存,原樓所在地被取名為風度路.路上臨江建有曲江園,塑有張九齡半身胸像。
作者: sy182423    時間: 2009-12-23 22:47

謝謝您提供的資料




歡迎光臨 ☆夜玥論壇ק (http://ds-hk.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