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歷史] 拓跋燾北伐柔然 西征大夏 [打印本頁]

作者: 禰狐    時間: 2015-1-14 03:21     標題: 拓跋燾北伐柔然 西征大夏

  北魏王朝經拓跋圭、嗣父子兩代的經營,盡取黃河以北山西、河北之地,隔河與南朝劉宋政權相峙。處於上升階段的拓跋氏雄心勃勃,力圖統一北方,進擊南朝。然而整個北方地區的形勢仍然十分複雜,赫連夏稱雄關中,匈奴別種盧水胡建立的北涼盤踞河西,鮮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割占隴右,遼東則有馮跋建立的後燕,北方的柔然更是不斷犯界侵擾,在拓跋氏統一北方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著許多強硬的對手。同時,南方的劉宋政權亦虎視眈眈,公元424年,劉義隆即位,是為宋文帝。他一面改革內政,整頓吏治,督課農桑,在南方出現了一個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小康局面,史稱“元嘉之治”。一面積極籌劃北伐,力圖收復武帝劉裕北伐時所丟失的洛陽、虎牢(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滑台(今河南滑縣東)等河南之地,形成對北魏王朝的又一個威脅。因此,拓跋燾即位後,戎車屢動,頻頻征討,開始了一系列的軍事活動。
 
     拓跋燾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柔然。柔然,《魏書》稱蠕蠕,是鮮卑族的一個分支,約在五世紀初,建立起一個東起外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南到大沙漠,北包貝加爾湖的強大遊牧國家,成為拓跋族在北方的一個勁敵。北魏建立之初,柔然便不斷侵擾,蠕蠕犯塞”的記載史不絕書。始光元年(424),拓跋燾即位不久,柔然漢紇升蓋可汗大檀就率領六萬騎兵攻入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掠吏民,搶劫財物,攻陷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故都。拓跋燾率輕騎討之,亦陷入重圍,全賴殊死拼戰,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擾牽制了北魏力量,使其無力進一步征服其他割據政權,更無力南進,與劉宋王朝爭強。拓跋燾也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會腹背受敵,陷於困境。他不顧太后和眾多大臣的反對,在崔浩等支持下,決定北征柔然。
 
     始光元年(424)九月,拓跋燾大集士卒,治兵於東郊,準備北征。十二月,拓跋燾親征,以平陽王長孫翰率軍出參合(今內蒙古涼城東北),自領一軍進屯柞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境內),與阿伏幹率領的柔然騎兵相遇,斬首數千,獲馬萬餘匹,大勝而歸。明年十月,拓跋燾再次治兵於西郊,大舉北伐,東西五道並進,大軍至漠南,舍輜重,輕騎帶十五日糧越大沙漠進攻,柔然可汗大檀驚慌失措,率眾北遁。這兩次北伐雖然並沒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擊,但使得柔然對北魏的侵擾有所緩和。
 
     始光二年(425),夏主赫連勃勃死,子昌繼位。先是,赫連勃勃立太子赫連璝,後欲廢璝而立幼子酒泉公赫連倫,璝於是攻殺倫,三子太原公昌又率兵攻殺璝,勃勃即以昌為太子,及勃勃死,昌遂得繼位。拓跋燾聞知勃勃諸子相攻,關中大亂,遂乘機西伐。始光三年(426)九月,以司空奚斤領一軍襲蒲阪(今山西永濟縣東),宋兵將軍周幾領一軍襲陝城(今河南陝縣西),進逼關中重鎮長安。十月,親領大軍奔襲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行至君子津(今內蒙古清水河縣西北九十公里黃河處),天氣暴寒,河水冰凍,拓跋燾遂帥輕騎二萬從冰上渡河,兵至黑水(今陝西橫山西北長城外無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離統萬城僅三十餘裡,正是冬至日,赫連昌在宮中大宴群臣,突聞消息,上下驚恐。赫連昌匆促領兵迎戰,大敗而退,城門未及關閉,魏軍乘勢攻入西門。赫連昌退入宮內,緊閉大門,拓跋燾見一時難以攻下,遂于第二天分兵四掠,獲牛馬十余萬頭,徙民戶萬餘家而歸。與此同時,另兩路魏軍亦先後佔領弘農(今河南靈寶北)、蒲阪、長安。
 
     始光四年(427)春,赫連昌遣其弟赫連定領兵二萬向長安,力圖奪回這一關中重鎮,魏兵固守,雙方相持于長安城郊。拓跋燾聞報後,遂伐木陰山,大造攻城器具,準備再度伐夏。五月,分部諸將,以司徒長孫翰、廷尉長孫道生、宗正娥清等領騎兵三萬為前都,常山王拓跋素、太僕丘堆、將軍元太毗等領步兵三萬為後援,南陽王優真、執金吾桓貸、將軍姚黃眉等領步兵三萬部送攻具,將軍賀多羅領精騎三千為前候。大軍到拔鄰山(在黑水東北,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魏軍捨棄輜重,拓跋燾領輕騎三萬奔襲,至於黑水,魏軍在周圍山谷分兵設伏,拓跋燾領一軍直趨統萬城。赫連昌本欲堅守,待在關中的赫連定回師援救,然赫連定正與長安魏軍膠著不下,拓跋燾又故意示之以弱,令士兵採集野菜為食。於是,赫連昌引步騎三萬出城迎戰,魏軍偽退,夏兵鼓噪追擊,魏軍突然反擊,夏兵不及防備,大潰而奔,魏軍乘勝攻入統萬城內,赫連昌逃奔上邦(今甘肅天水),長孫翰領軍追至高平(今寧夏固原),不及而還。正在長安城外的赫連定聞統萬已破,軍心大亂,亦收眾退奔上邽。明年二月,平北將軍尉眷領兵攻佔上邽,赫連昌退保平涼(今甘肅平涼西北),不久,被魏兵所擒。赫連定收拾餘眾,保據平涼,即皇帝位。
 
     當拓跋燾大舉攻夏之際,柔然見魏軍方有事於西方,又屢屢侵擾邊界,神麔元年(428),柔然騎兵萬餘攻入塞內,大掠邊民而走。因此,拓跋燾決定再行北伐柔然。神麔二年(429)四月,拓跋燾治兵於南郊,分軍遣將,平陽王長孫翰領軍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燾領軍自東道向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同會于柔然可汗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西北)。五月,東道魏軍到達漠南,捨棄輜重,輕騎奔襲。兵至粟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西北部之翁金河),柔然可汗大檀聞聽北魏大軍來到,不及設備,只得攜其家族,焚毀屋舍西遁,部落四散,畜產布野,無人收視。大檀弟匹黎先聞有魏軍來攻,帥眾欲來救援,恰遇西道魏軍到達,被魏軍擊潰。拓跋燾率魏軍沿粟水西行,六月,到達離平城三千七百餘裡的菟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南之推河),魏軍分兵搜討,東至瀚海(今蒙古高原東北境),西至張掖水(今納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愛山),原來受柔然控制的高車諸部也趁機擺脫柔然,先後歸附北魏者有三十余萬落之多,所獲牛馬百余萬匹。七月,拓跋燾引兵東還,回到漠南,聞東部高車屯駐已尼陂(今貝加爾湖),人畜甚眾,遂遣左僕射安原等領騎兵往攻之,招降東部高車數十萬落,將他們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區。十月,魏軍凱旋回到平城。
 
     柔然的強盛,本來是靠高車部落的依附,一旦高車掙脫統治,柔然汗國的勢力,便驟然削弱,可汗大檀以部落衰弱,恚恨發病而死。此後,拓跋燾在太平真君四年(443)和十年(449)又兩次親征,擊敗柔然,使柔然怖威北竄,不敢複南,消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
 
     擊敗柔然後,拓跋燾整頓了北邊的鎮戍。北魏在北部邊境設置鎮戍,起于道武帝拓跋圭時,其時,拓跋族正步入中原,為免除柔然入侵帶來的後顧之憂,在邊境地區設置鎮戍,配備鎮兵禦邊。明元帝拓跋嗣時,又進一步增設鎮戍,在西起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東至赤城(今河北赤城),綿延二千多裡的邊境上築長城,配置鎮戍。拓跋燾在征服柔然後,對北邊鎮戍加以完善,使之制度化,西暨五原、東至濡源(今河北東北部灤河),三千多裡的邊境上,分設六鎮,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居之,各鎮設置府司,增置吏員。不久,又詔令數有戰功,兼悉北境地形的來大千巡撫六鎮,經略佈置。這樣,就使原來僅僅為了禦邊而設置的鎮戍成為邊境一級地方政權,兼理軍民政務。此後,這一套鎮戍制度便相沿傳至北魏末,直到六鎮起義後,才改鎮為州。
 




歡迎光臨 ☆夜玥論壇ק (http://ds-hk.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