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溫馨勵志]
《癡迷:心理學大師寫給在愛情中快要殉道的你》作者:蘇珊.佛沃、克雷格.巴克
[打印本頁]
作者:
深邃的微笑
時間:
2023-11-3 13:36
標題:
《癡迷:心理學大師寫給在愛情中快要殉道的你》作者:蘇珊.佛沃、克雷格.巴克
癡迷:心理學大師寫給在愛情中快要殉道的你
Obsessive Love: When It Hurts Too Much to Let Go
作者:蘇珊.佛沃、克雷格.巴克
原文作者:Susan Forward, Craig Buck
譯者: 一言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3
內容簡介
壓抑、焦慮、害怕、嫉妒、絕望、孤獨……
你像個溺水的人,用盡最後力氣呼喊:
「為什麼不愛我……」
──執迷愛戀──
囚禁了「執迷者」,與他們眼中「唯一的完美情人」。
/
滿溢的愛被拒絕,讓你崩潰,
寧可緊抓著痛苦,
這是你僅剩與世界的唯一連結……
這種感受不是愛,而是「執迷」──
給深受「執迷愛戀」煎熬,令人心疼不捨的你。
/
▍多少次,你這麼以為?
「我找到了唯一的完美情人!」「他是怕傷害我才騙我的,因為他愛我。」「她真的很愛我,只是她自己還沒發現。」
▍多少次,你自我鞭撻?
「我怎麼會施暴?!」「我竟然讓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都是我的錯,我就是離不開他……」
▍因極度缺乏愛,而極度渴望愛。
執迷愛戀看似激情又浪漫,卻是當局者迷,因為害怕被拋棄而狂熱需索,認定對方是「唯一的完美情人」,深陷焦慮、壓迫的糾纏,甚至激化成恐怖情人。
執迷愛戀,囚禁了執迷者與他們眼中唯一的完美情人,無論「執迷者」或執迷者的「目標」,皆需要從這段變形關係中脫困。國際知名心理學大師蘇珊.佛沃博士透析「執迷者」的四種狀態、「目標」的三種困境,從缺愛的兒時根源著手,重塑執迷的想法、感受與行為,拼回生命碎片,療癒愛的創傷。
脫離執迷,並非放棄愛。相反地,將帶你遠離傷害和混亂,找回自尊,拯救自己,並終於相信──你值得完整地愛與被愛。
▍四個特徵,教你區分這是苦戀,還是屬於強迫式思考、可能傷人也自傷的「執迷愛戀」:
1.非常痛苦,滿腦子都是對方。
2.對執戀的對象有難以滿足的渴望,渴望擁有對方或是被對方擁有。
3.被拒絕或者得不到(肉體上或精神上)。
4.被拒絕和得不到的結果是開始行為失常。
──你是「執迷者」?或你是執迷者的「目標」?請參考書內的檢視清單──
本書特色
●本書能帶給你什麼幫助?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執迷愛戀者,或者懷疑自己可能是,我們希望幫助你擺脫痛苦、煩亂和焦慮。
.如果你是某個執迷愛戀者的「目標」,本書可以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將幫助你回到生活正軌。
.放棄執著並不意味著放棄激情。放棄執著,意味著放棄痛苦、焦慮、混亂、羞辱、嫉妒和占有欲……做了本書的練習後,從長遠來看,可以拯救你自己。
●執迷式的愛戀很少讓人感到滿足與幸福,更多的是如飢似渴和占有、嫉妒,彷彿愛得越多,越是令人焦慮和痛苦。這類愛戀不僅善變,甚至危險……還請因執迷愛戀而苦的讀者們諦聽,沒有任何人需要在愛情中殉道。轉身向內,驅逐心魔,你會慢慢發現,放手將比緊握獲得更多。──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摘自推薦序
●蘇珊.佛沃博士將執迷者和「目標」的問題詳盡分析,將問題的根源層層揭示,還將執迷行為、想法和感受之間的轉化表述得通俗易懂。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從幾個典型案例入手,分析症狀、根源到最後治療的過程,有始有終,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像親身體驗了一次心理諮商。通篇閱讀,對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治癒作用。──周麗媛(中國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摘自推薦序
名家強力推薦
●推薦序: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
周麗媛(中國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聯合推薦:
NeKo嗚喵(說書人)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吳姵瑩(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呂嘉惠(性諮商師.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
李訓維(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Podcaster)
張家齊(臨床心理師.管理學博士)
張婉昀(女人迷Head of Content總製作人)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致豪(律師)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
鄧惠文(榮格心理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賴芳玉(律師)
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
深邃的微笑
時間:
2023-11-3 13:36
序
推薦序
觀念頭起滅,破地獄幻相──驅逐癡迷心魔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
愛是有意識地連結,不是無意識地被迫連結。
愛裡沒有強迫。心理學家榮格說:「沒有愛的地方,就會被權力占據。」愛戀的執迷者總是分不清楚這兩點。
本書要討論的是愛情關係中的極端狀況。說它極端,在新聞報導乃至日常生活中,這類事件卻並不罕見。有別於正常的戀愛,執迷式的愛戀很少讓人感到滿足與幸福,更多的是如飢似渴和占有、嫉妒。彷彿愛得越多,越是令人焦慮和痛苦。如你猜想的那樣,這類愛戀不僅善變,甚至危險。
執迷愛戀者很少接受拒絕,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請你再給他一次機會,但你知道他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善。他們會一次又一次說服你,說你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每當通訊軟體出現他們找你的訊息,都會引發你的焦慮感,你甚至開始感覺害怕。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拒絕,他們又會想辦法引發你的內疚,例如威脅自殘,或者細數他曾對你的好。
本書英文名稱Obsessive Love所指的就是這種強迫之愛。而作者蘇珊.佛沃博士就在這本書裡,特別針對執迷愛戀的雙方給出了分析和建議。
雖然《跟蹤騷擾防制法》的頒布解決了書中的部分問題,但只有警政系統的介入依舊不夠,我們還必須學會辨認,學會真正的脫身之道;換言之,學會我們是如何一步步陷入了執迷的危機。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位執迷的戀人,那麼你可能需要注意這三點:第一,我們能不能立下清楚,甚至有些無情的界線,來隔絕對方無止境地死纏爛打?第二,他是否有暴力的前科或傾向?暴力行為是無法自行改善的,這點務必牢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必要時必須尋求法律的介入。第三,我自己有沒有「救世主情結」的傾向,覺得可以透過自我犧牲來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人?
關於更詳盡的說明,可以參考本書的前兩部分。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位執迷者,一個在關係中不自覺把自己擺到這個位置的人,通常依附關係就是造成這類問題的根源。因為渴望重建依附關係,因而混淆了過去與現在,從而為你愛的人帶來莫大的壓力,也為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那麼這本書第三部分的練習就很適合你。
此處我要額外提醒讀者的是,請注意:強迫之愛並不會只發生在戀人身上,它同樣見諸於信眾與上師、粉絲與偶像,乃至一般的友誼之間。由此引發的各種投射與衝突絕不在少數。
對這類行為而言,重點並不是愛,而是「修復」。正因為當事人在潛意識裡想要「修復」破裂的早期關係,無論那是因為家暴、親人死亡、照顧疏忽、貧困,或者其他原因所造成。
生而為人,我們都有著想要重複人生首段關係的傾向。換言之,關係總是尋求重複。
正是這個重複,把執迷者帶入了牢籠。當這樣的欲望停留在潛意識中,我們就成為了欲望的奴隸。它就像個魔鬼,附著在我們身上,使我們無法理性地在愛中享受寧靜。在深度心理學裡,我們常常就用「附身」(possession)來稱呼這個情況。
如果要我選用一個語言,我會用「地獄」來象徵它。地獄的苦並不在於刀山油鍋,相反地,在於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是沒有選擇的同義詞,因為執迷者是帶著強迫性這麼做的。否則誰不想在愛裡獲得平靜?但不安全感如影隨形,怎麼做、怎麼錯,怎麼錯、怎麼苦,苦到頭了就變成憤怒,當事人會開始幻想傷害對方的場景,接著便很可能鑄下大錯。
這種受強迫的苦,在《西藏度亡經》裡稱為業力之風。受此風的吹襲,亡靈只能徘徊於六道之間,急忙選個肉身投胎,完全顧不上解脫。但什麼是業力?業(karma)指的就是行為,如要擺脫這樣的痛苦,唯一能做的,就是專一心志,將眼前的地獄視為來來去去的幻相。
確實,心理學已經告訴我們,在每個行為出現之前,我們的腦中都會閃過特定的念頭,這個短促又片面的想法會促發我們的情緒,進而使我們從事某種行為。如果要抑制潛意識的「強迫性重複」,就要專一心志,記錄這個想法,並藉由練習使之完善。新的認知會帶來新的情緒及行為,從而逐漸擺脫強迫,重獲選擇與希望。
這個將地獄「觀」成來來去去的幻相也是正念療法的核心。觀念頭起,觀念頭滅,我們逐漸擺脫念頭的控制,地獄的幻相終將破除。還請因執迷愛戀而苦的讀者們諦聽,沒有任何人需要在愛情中殉道。轉身向內,驅逐心魔,你會慢慢發現,放手將比緊握獲得更多。
推薦序
願我們都不必被愛所傷,被情所困
周麗媛(中國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在多年的從業經歷中,我接過不少這樣的案主:他們在愛中傾力付出,將追求的對象或伴侶視作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人。他們總是能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將「浪漫」發揮到極致,被追求的對象一般很難抵擋這樣愛意洶湧的攻勢。
「迷戀」與「執迷」雖然一字之隔,但相差甚遠。兩個人在經過愛情最初的迷戀期後,開始面對彼此真實的一面,許多隱藏的問題也會就此顯露。被追求者會發覺浪漫仍然以極端的形式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演,漸漸感覺疲憊不堪,難以招架。最終,他們發現自己需要付出很多虐心的代價,比如:失去私人空間、失去自由意志、被騷擾、被跟蹤,甚至被對方以生命為代價,要脅不能分手。最痛苦的是,越是對這樣的人表示拒絕或者宣布分手,對方越是拚命死纏爛打,沒完沒了,在分分合合的故事裡來回糾纏。
如果客觀地評價,這種特質的案主,本質上都沒有惡意,而且往往在戀愛開始的時候體貼、隱忍、善良,像個完美的戀人。聽著他們的故事,我的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起起伏伏,又好像瓊瑤電視劇的現場觀眾,觀賞著一幕幕海枯石爛的精彩愛情故事。而那些相殺相虐的愛情故事背後,都是他們內心對愛的極致渴望。
就像蘇珊.佛沃博士在這本書中所分析的,這些執迷愛戀者由於童年時期經歷過種種創傷,種下了這樣一個核心情結:害怕被拋棄。當他們遇到心動之人時,被愛的渴望被喚醒,由於擔心自己再度被拋棄,所以處處逢迎。如果對方不接受或者提出分手,必將撕開他們曾經的創傷。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二次傷害,而這也加劇了他們的極端化。他們會選擇性關注曾經和伴侶海誓山盟的部分,也會合理化戀人向他們提出分手的理由,就是無法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如何激怒對方,最後讓對方關上了心門。
他們一直陷入在對愛的極度渴望裡,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當然,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蘇珊.佛沃博士在此書中,也分析了那些被執迷者盯上的「目標」的共同特徵。
在看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總是想起曾經的好朋友小玉,她情竇初開便總是能遇到對她好得離譜的男孩,他們瘋狂而浪漫的追求行為讓閨密們豔羨不已。我有幸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很多女孩子羨慕追她的男孩手捧鮮花站在樓下等她,太陽晒了一下午也不離去,卻不知前一天那個男孩跟她鬧了一整晚,就因為她跟鄰座的男生聊了一下天。很多年裡,我都像她的愛情故事的見證人,年少的我總是勸她下次要吸取教訓,再找男朋友時要睜大眼睛。但往往這樣的男孩對她有著致命的魔力,令她在被追求之後,就撲通一下跳入了同樣的陷阱。
蘇珊.佛沃博士在文中,對小玉這樣的「目標」的心路歷程,做了詳盡的分析。他們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徵:無視自己的需求,力求證明自己與眾不同,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健康的愛情。他們被定義為「共伴執迷者」,如果沒有他們,執迷者也就不復存在。
心理學上將這樣的關係稱為施虐與受虐。同執迷者一樣,共伴執迷者也有內心的創傷按鈕,他們同樣對愛懷著極度的渴望,也同樣來源於幼年時缺失的愛和安全感。由於小時候對父母「不負責」的行為的印象太深,他們沒有能力辨認出健康的愛是什麼樣子的,在他們眼裡,猜忌、指責、嫉妒和愛是同一回事。
有些共伴執迷者意識到自己的愛情是有問題的,但仍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對方,這樣的人往往是在重複童年時父母的行為:一個善良的母親千方百計去拯救虐待她的父親。很耳熟吧?就是聖母與渣男的故事。
蘇珊.佛沃博士在此書中,不僅將執迷者和執迷者「目標」的問題詳盡分析,將問題的根源層層揭示,還將執迷者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之間的轉化表述得通俗易懂。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善於從幾個典型案例入手,從分析症狀、根源到最後治療的過程,有始有終,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像親身體驗了一次心理諮商一樣。如果通篇閱讀,相信對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治癒作用。
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側重於分析和解釋原因,卻不太涉及問題的解決方法,也許是考慮到職業機密。蘇珊.佛沃博士無私分享出很多在心理諮商中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安全可靠、簡便易行,讓人從中受益。
比如,在治癒與父母關係的環節裡,她建議寫信給父母,這在臨床實踐中非常好用。
我們每個人在寫信的過程中,都會爆發大量的感受,由此帶動的情感流動是對積壓的情緒最有效的疏理。我將其比作「掃垃圾」,這些垃圾可能已經堆在我們的心裡幾十年了,我們的文化不允許表達,不允許釋放,但它們卻真真實實存在。一旦投射到親密關係中,會讓你的親密愛人為你在原生家庭所遭受的際遇埋單,這既不公平,也有害於彼此關係的健康。當然,並不是說寫信就得把它寄給父母,想必我們的父母也是承受不了的,這在心理問題的處理上也不必要。
其實,心理治療處理的是當年那些以孩子的視角看問題而產生的感受,把這些感受處理完,就像把垃圾倒完一樣。當你把事情說出來的時候,就不會再被它影響。
像這樣確實可行且深具治癒作用的方法,蘇珊.佛沃博士分享了十多種。
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眾多身陷執迷愛戀的癡男怨女們,從面對自己的創傷情結開始,選擇健康、美好的戀愛。
我也有一個奢望,希望已經斷聯多年的朋友小玉能看到這本書,希望我們都不必被愛所傷、被情所困,學會正常地愛與被愛。
歡迎光臨 ☆夜玥論壇ק (http://ds-hk.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