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推薦序
以嚴肅角度看待漫畫書 紀念我的學生
許芳慈博士
許芳慈博士於2012年秋季來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育學院,成為我們的研究生,並且以極快的速度躋身教育系最佳國際學生行列。她的卓越智慧、堅毅和以目標為導向的觀點,是她堅毅和專注個性的一部分,而這也助其順利獲得比較與國際教育領域的博士學位。
許芳慈並非是學術界的新人。早在她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前,她就已開始在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讀教育史與哲學博士班的課程(2011年)。芳慈在2008-2011年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教育史哲組,並取得碩士學位。在2003-2008年就讀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與教育系。
她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研究生,還從小浸潤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裡。2012年九歌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作品《她的名字叫Star》;2013年繆思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作品《四時迴轉歌》;另外,她也在2010年開始擔任臺灣少年兒童雜誌《365地球公民》的專欄作家,她曾撰寫專欄「哲學不難」、「東西拼盤」及兒童系列小說「滿月堂」、「科學演繹法」等。
在來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前,她還曾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的研究助理,參與行政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際教育雜誌關鍵詞分析(2010年2-2011年1月)、高級教學計劃評估(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價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執行教育部:高中生數學銜接教材的統合分析(2007年5月-2008年5月)。
中華擊劍的武術是芳慈的興趣,也是她主要進行的運動之一。她曾經擔任國海峽兩岸夏令營的領隊(2012年);臺北市東北夏令營中國武術教練(2012年),教授「中國擊劍(Chinese Fencing)」、「棒法(Stick)」和「武術拳擊(Wushu Boxing)」;臺北市古亭國小中國武術教練(2011-2012)教授基礎的「中華武術」。
身為一位敬業的教育工作者,她曾在臺東縣海端鄉的海端國中擔任實習國文教師,教授八年級中學生(2008年)、臺北市立仁愛國中實習教師(2006年)、臺北市立仁愛國小課輔班老師,教授國小學生如何「創意寫作」及在2002年擔任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家教老師。
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她是我在保羅.弗萊瑞學術交流中心於暑期所開的國際暑期研究所課程兩年的助教。並且她也在課堂中以卓越的品質和天賦分享了她的研究。
芳慈的論文展現的是充滿愛的工作,她將自己在兒童文學方面的理論和實證工作與其對日本青少年漫畫文學的分析聯繫起來。她的論文基礎,即青少年喜歡閱讀漫畫書,在其英文發表的論文中得到了充分證實。大多數的國中老師都明白他們的學生喜歡閱讀漫畫書更勝教科書。然而,芳慈更想知道的是,漫畫書僅僅只是一種休閒娛樂嗎?或者它們在某種情況下包含了隱蔽的訊息,正透過文字和圖片傳遞著?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看,日本的漫畫書(又稱為日系漫畫書Manga)是許多臺灣青少年生活的重心之一。在臺灣,漫畫書被認為是ACG(動漫遊戲,包含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和Games電玩三者)的核心,它讓精通科技的青少年接觸到多種與漫畫相關的作品和商品。認清這個議題在教育、文化和國際上討論的必要性,芳慈提出了她的研究問題並進行陳述,即「在目前日系主流漫畫中存在著怎樣的種族、性別、階級、暴力和跨文化議題,及這些漫畫如何影響臺灣國中青少年讀者?」
芳慈以非常認真的角度看待漫畫書,並認為其可以做為促進臺灣身分和價值認同的重要因素。她堅稱,日本出口的ACG文化強行拉攏了臺灣人的想像力,也損害了國家的本土文化產業。她的研究標誌出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時刻,並且指出日系漫畫如何影響臺灣青少年的身分、價值觀與生活經歷。
芳慈的英年早逝使我們喪失了她可在亞洲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和文化研究議題上產生的進一步貢獻。不論在公開或私人社交場合中,她總是彬彬有禮,讓人很高興有她在身邊,特別是在她專業領域內對各種理論和實證主題的敏銳貢獻與批評。她將永遠被我們想念著。
Carlos Alberto Torres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與資訊研究學院特聘教授
推薦序
在圖像時代的臺灣社會中,鮮少有人在成長的過程裡沒有受到漫畫或卡通(兩者現在合稱「動漫」)的影響。以筆者自身為例,小學時代即為了當時的《王子》及《漫畫大王》等雜誌積攢零錢,甚至廢寢忘食,為了即是其中精彩的連載漫畫,後來更受其中超人漫畫(當時叫「光能王子」,現代則稱「鹹蛋超人」)的影響,而自己動筆嘗試畫了半本的漫畫,不過後來並未完成。之後的一些勵志的棒球漫畫如《青少棒揚威記》、《棒球爭霸戰》(現稱《野球狂之詩》)在成長過程中更讓人對於棒球這項運動產生難忘的記憶與親切的好感,奠定了棒球作為臺灣國球的重要基礎。當然,歷久不衰的《機器貓小叮噹》(現稱《哆啦A夢》)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及溫馨療癒的情節,也一直是童年甚至長大後不斷重溫的舊夢。
卡通則隨著電視逐漸進入每個家庭,讓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目前上一世紀五○及六○年代長大的男生不會忘記《科學小飛俠》及《無敵鐵金鋼》中所懷抱的熱血和追求的正義,女生應該也很難忘懷《小天使》及《小甜甜》、《小英的故事》等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時至今日,當時許多卡通的主角及故事仍讓人如數家珍,甚至連主題歌曲都還能朗朗上口。這些在在都顯示了動漫所帶給人們一生的影響力量有多麼鉅大,其持續時間又有多長久。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學校中所實施的正式教育固然提供了更為系統化的學習內容及更為直接的學習機會,同時也在個人成長及人生晉階的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若以實質發生的角度來說,一些如動漫之類媒體的非正式教育則在我們情意及價值觀的培養及塑造上發揮潛移默化、難以言喻的力量,其影響力大到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無法忽略的地步。事實上,所有教育活動的發生,應該都是正式與非正式齊頭並進,兩者缺一不可,我們一方面固然必須重視正式教育的效率及適切性,另方面則也需要正視非正式教育中的能量,並且以批判的視角留意其中所可能隱含的種族、性別、階級及暴力等方面的意識形態。
鑑於日系漫畫(筆者前所面提到的動漫均來自日本)在臺灣社會的影響,所以不少的學者或評論者皆曾對此現象進行了某種程度探討。惟若就領域來看,大多從文化產業、傳播學等角度著眼,鮮少有從教育的角度探討其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影響,更遑論從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的觀點著眼。因此以探討主題來說,這本從P. Freire批判教育觀點探討媒體教育(尤其是日系漫畫)對於臺灣中學生影響的著作,就分外地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開啟了國內教育界在此一研究領域的先河。這本著作除了正視日系漫畫—不只是青少年次文化,更隱然成為主流文化—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外,更從不同的面向,包括文化研究、比較教育與教育社會學等面向,並且運用了多元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與結果上相當嚴謹,整體撰述更非常有條理及流暢,兼顧了學術性與可讀性。
作者許芳慈博士本身即是國內教育界少見的優秀人才,芳慈畢業於臺灣師大教育系,在學期間就相當好學勤問。她孜孜於學術研究,於取得臺灣師大的教育碩士學位之外,便負笈美國,到著名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修讀博士學位,拜入世界級學者Carlos A. Torres門下,專攻教育社會學及教育哲學,並順利取得博士。芳慈洋溢著極高的文學才華,尤其是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及動人的敘事能力,她在課餘之際勤於筆耕,所完成的多部青少年文學作品,深受國內文壇注目,還曾榮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首獎。芳慈的作品深具人文關懷及教育意義,其多著墨於對於弱勢孩子之間相互扶持的情感與奮門,十分發人深省。更棒的是,芳慈故事說的精彩,她的書只要一讀即會被深深吸引入迷,非要待全書讀完才會罷休。小女國小五六年級時,即讀過她的許多小說作品,而且往往讀完一遍不夠,還要時時拿來「溫習」。她的作品的精彩度與吸睛程度實不亞於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若稱芳慈是「當代臺灣的J. K. Rowling(羅琳)」,實則並不為過,而且芳慈還具有難得的學術才能及社會服務的教育熱忱。
令人痛惜的是,這麼優秀的芳慈,竟然天不假年,於2018年時因病離開了我們。她所留下的每項作品和每個文字,都令我們更加懷念這位難得的文學慧星。為了紀念芳慈,她的家人們主動翻譯了她的英文博士論文,不僅讓我們可以再次緬懷芳慈的初衷及研究熱情,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她所開拓的學術成果,必然也可以帶給國內教育學界非常重要的貢獻。
方永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
臺灣保羅.弗萊瑞學術交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