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書籍] 《大屠殺的祕思》作者:丹尼爾.齊洛特、克拉克.麥考利

《大屠殺的祕思》作者:丹尼爾.齊洛特、克拉克.麥考利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深邃的微笑 您是第209個瀏覽者
大屠殺的祕思
WHY NOT KILL THEM ALL ?

作者:丹尼爾.齊洛特、克拉克.麥考利
原文作者:Daniel Chirot, Clark McCauley
譯者: 薛絢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5/10/06




內容簡介
我們無法想像在安靜的地方多麼容易發生暴力。   
本書紀錄人類歷史上重大的滅族與集體謀殺事件,
尋找其動機,瞭解暴力衝突的複雜歷史
政治性的集體謀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政治大屠殺,是因為利益、權力、還是恐懼?本書跳脫概括性的譴責,從殺人者的角度來解剖他們的殺人動機,探照殺人者的心境與歷史背景,讓這個泯絕人性的行為不只是單一方向的檢討。

  本書收納人種論的、歷史的、政治現狀的証據,通盤檢討了人類社會用來緩和偏袒激情與流血暴力的各種制約機制,作者以全新的觀點與複雜的角度來探討,並從社會心理學層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呈現出歷史與社會學的廣度,也為集體暴力的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是滅族屠殺與政治性濫殺的課程中首選的課本。

  ※本書原書名:為什麼不殺光?

名人推薦

  兩位作者探討集體屠殺的議題,引用了極豐富的族裔衝突文獻,並且特別提醒讀者注意人類在集體生活中發展的各種控制衝突的制度與方法。本書必將成為大學討論滅族屠殺與政治性濫殺的課程中首選的課本。──葛勞斯(Jan T. Gross),《鄰人:波蘭耶瓦布尼猶太社區之消滅》(Neighbor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Jewish Commanity in Jedwabne, Poland)作者

  這是採用全新觀點與複雜角度探討集體屠殺問題的一本力作。兩位作者遍引全世界由古到今的各類實例,証明滅族屠殺與其他大規模酷行是相對較少發生的。作者認為,人性深處原有為惡的能力,但也具有友好解決衝突的意向。可能撕裂人群關係的威脅永遠存在,但是聯繫人群的關係也是一樣強烈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培養可以導向團結而遠離衝突的社會、文化、政治趨勢。全書結論所提出的見解,值得每一位研究者、決策者、有心的公民深思的。──魏茲(Eric D. Weitz),明尼蘇達大學歷史教授,《滅族屠殺一世紀》(A Century of Genocide)作者

  集體殺戮與滅族屠殺的起因是什麼?這是近年來很多社會評論家在思索的問題,本書呈現的歷史與社會學的廣度卻是所有同類研究所不及的。兩位作者從社會心理學層面探索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比任何同類研究都深入。這部結合心理學與歷史社會學的佳作,為集體暴力的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不論專家或一般讀者都會受益良多。──赫夫納(Robert Hefner),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人類學教授

  這是教導吾人理解滅族屠殺等恐怖暴行的一部重要著作。兩位作者從反直覺的問題切入:為什麼此類暴行沒有發生得更普遍?──並且提醒讀者,我們雖然覺得滅族事件已經太多,其實相較於人類社會群體之間存在的訴諸暴力的無數動機與機會,確實是少之又少。作者一一舉出多數社會中已經在應用的緩和暴力的機制,從而點出未來防止滅族屠殺的對策方向。──瓦倫蒂諾(Ben Valentino),達特莫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教授,《最後解答:二十世紀的集體殺戮與滅族屠殺》(Final Solution: Mass Killing and Genocid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導論

我們是嗜殺者還是致力於和平的人?
Are We Killers or Peacemakers?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做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章:三十八—四十五節

  我們如今的世界是充滿危險的。以前也從來是充滿危險,但是現代科技、全球化的經濟、便利的通訊、大規模的遷徙,都能迅速把某一地的危機傳到其他地方。我們的確已經生活在「地球村」裡了,卻和古代的鄉村社會一樣,仍然隸屬自己的宗族和部落,守著自己的領土地盤,彼此的競爭衝突可能惡化成為暴力行動,甚至發生滅族屠殺。我們仍然和幾千年前尚未形成國家政府的農業社會與農業文明一樣,各有互不相容的宗教信仰。這些宗教信仰雖然並存,卻是界限分明的,越界的後果可能是極兇暴的戰爭與滅族殺戮。我們也仍然和十九、二十世紀興起的近代工技社會一樣,擁有彼此相抗的民族主義,努力要因應現代化帶來的所有變遷。我們仍然會產生新的意識形態,採納舊有的意識形態,用來支持現代世界中互相衝突的需求所製造的爭執的某一方。這些狀況都曾經在二十世紀導致大規模的滅族暴力,以後也可能再爆發這種後果。

  即便有嚴酷的前景,我們這本書打算證明,我們無需絕望。未有政府以前的社會、農業國家、不同的宗教信仰、近代以來的國家社會,都曾經設計出緩和衝突的方法,所以衝突並不盡然是激烈的,演變至滅族屠殺的也比較少。如果不曾有這些緩和衝突的辦法,人類歷史會更加悲慘,如今的人類也不會有長久存活的希望。我們可以從前人的努力中學習克制暴力,也可以想出新的辦法來處理可能導致政治性大殺戮的危機。

  衝突會演變成滅族屠殺,是因為握有強大力量的一方認為消滅對方才是自己遂願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動機是報仇,殺戮會一樣慘,甚或更慘。極大的恐懼會導致最慘的殺戮,一旦認為敵方存活會危及我方存活,就可能要殺盡敵方才甘休。假如對立的團體(包括基於族裔文化的、宗教的、階級的、意識形態的原因而對立)覺得對方損壞了生活環境,只要對方存在自己就無法過正常生活,就會發生最不可理喻的滅族殺戮。

  我們要在本書中說明,有許多方法可以阻止衝突惡化到這種地步。對立雙方展開交流,可以降低衝突擴大至屠殺規模的一般機率。共遵的行為準則、道德教化、約束衝突的正式條文,都有一些效用。我們要探討自認絕對正確而訴諸最後解決手段把敵人殺盡的意識形態,同時也會發現,有些意識形態很能包容異己而且接受妥協。這些未必是求和主義的思考方式,而是以反對一味地自以為是為出發點的。十七、八世紀萌芽的啟蒙運動思想,可以節制走極端的行為。我們若能揭露那些可能導致滅族屠殺的神話的真實原貌,除掉其中非史實的虛構,並且客觀地檢視過往發生的事,也就不那麼容易被煽起滅族屠殺的激情。強調個人的價值,重視人人各有不同的特質,承認每一個人的權利應當優先於無視個人的群體,也都可以大大降低偏執封閉的團體吸收足夠成員而為害的可能性。如今要藉啟蒙理性的思考來防止導致殺戮的衝突,也許是越來越不牢靠了,但這畢竟是一條路,即便是起源於西方的,而且正因為甚至在西方也面臨挑戰,所以格外值得努力把它保住。

  比較不這麼高標的化解衝突的方法也有很多,我們要談到真相調查與和解的委員會。這類組織並不提供放諸四海皆準的解決方案,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是能發揮功用的。有的時候,權力下放與地方自治可以大幅消減內部的緊張。建立公民社會的制度,尤其是一些能夠結合不同族裔文化與宗教信仰團體的制度,也可以漸漸除掉一些易燃的火苗,使許多領袖人物無法利用它們來煽起殺戮的衝動。存心要製造森林大火的人總是有的,但他們如果找不到可以輕易下手的地方,就難以得逞了。

  我們要談到,設計政策來防止競爭行為發展成暴力相向,也是可行的。除了我們熟知的一些支持和平與減少衝突的國際性機制,第四章會談到許多地方性的、小規模的類似組織。這些都是值得推行的,不但有紛爭的地方需要,所有地方都需要,因為衝突永遠在發生。循求這類策略的成本雖然低,卻需要以耐心與謙卑來執行,因為這些都不是可以用強力施加或迅速成功的。

  我們探討那些瀰漫著「殺光他們」衝動的案例,一方面是剖析人類歷史最黑暗的一面,同時也從中找出希望。因為人都知道要改過向善。理解現今世界裡究竟有些什麼樣的險惡衝突,乃是理解過激行為為什麼會發生的重要一步。我們可以基於這種理解而規劃以減少與約束暴力衝突為目標的政策。這樣也可以大幅減少滅族屠殺及其他類型政治殘殺發生的可能。

  我們談的是一個有爭議的主題。談論滅族屠殺或政治性濫殺,會擾動深層的情緒。滅族屠殺如何定義、歷史上的滅族屠殺事件真相是什麼、誰該為這些事件負責、犧牲了多少人、當時是否有辦法防止慘劇發生、有沒有設法防止,都是學者、決策者、一般大眾看法嚴重分歧的。至今仍有人否認納粹黨或鄂圖曼帝國曾經進行滅族屠殺,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歪曲事實。不過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例子不是這麼顯而易見的。例如,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政府坐視愛爾蘭的饑饉不管,算不算是滅族屠殺?當時的馬鈴薯歉收造成上百萬人死亡,但是並沒有死亡集中營,也沒有到處追殺人的隊伍,只有政府該伸援手卻不作為的可以算是罪行的政策。又如,美國轟炸廣島算不算滅族屠殺?轟炸導致上萬婦孺與平民男性死亡,但這是戰爭行動的一部分。有人說這樣做能使戰爭及早結束,其實是保全了更多人命。也有人認為這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罪行之一。還有,美國政府對切若基族(Cherokee)等印地安原住民進行族裔淨化,強迫驅逐而導致數千人死亡,這算不算滅族屠殺?這些事例中的大多數喪命者是因為不堪困苦、飢餓、疾病的折磨,不是被處決殺害,也算是大屠殺嗎?我們要討論這類事例,而讀者未必都能同意我們的結論。

  有人也許認為不應該拿比較不明確的、死亡人數沒那麼多的殺戮例子來討論。其實,把比較不極端的暴力──如釀成重大傷亡的族裔暴動或地區性的殺戮──與慘烈的滅族屠殺相提並論,或許會使譴責滅族屠殺的道德立場不那麼鮮明。有關滅族屠殺如何定義的討論中,已經有人提出這個論點。認為納粹屠殺猶太人之全面與兇殘的程度獨一無二的人士,不容許拿規模不及的屠殺罪行相提並論,而且認為這無異於不承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史實。至於只著眼於近代罪行的人士,會認為去探討有政府的社會形成以前的舊事是把題目瑣碎化了。我們雖然可以同情這些觀點,卻不贊同這樣的看法。

  我們的中心論點之一就是,殺戮罪行不論大小都有其背後的理由和說詞,犯下罪行的人總有某種自圓其說的理由,這些人的領袖更不在話下,而我們必須嚴肅地看待他們的推理,即便我們並不同意,也不能嗤之以鼻便罷。例如,有人說鄂圖曼帝國當局發動滅除亞美尼亞人的屠殺乃是因為恐怕亞美尼亞人危及帝國存亡,甚至威脅到土耳其國家獨立。有些亞美尼亞民族主義者認為根本沒有這種威脅,一切不過是土耳其人的盲目偏見,他們聽見前者的論點就怒不可遏。我們可以討論是否真有這樣的威脅存在,但我們也不可否認,鄂圖曼的領導人認為真有這種威脅所以採取屠殺行動。怎樣叫作合理性,是很難明確界定的,但我們一般都相信,多數的政治性大屠殺是相當蓄意的,而且,即便實際進行殺戮時是利用人們在此種情境中的一時衝動與嗜殺慾,其實仍有當權者在指導,或至少是當權者贊同的。這些行動背後的理由可能是以錯誤的或假的資訊為根據,可能是以被實質化了的偏見為依據,也可能是以利己多於邏輯的推理為依據。不論是哪一種,事實都一樣:犯此罪行的人認為應當訴諸大規模殺戮。

  凡是有關防止大規模殺戮的議題討論,總不免有爭議發生。討論如何解決與防止衝突的文獻很多,而且在迅速增加中,但是大家對於怎樣做有效、怎樣做無效並沒有共識。應該把引發大屠殺的領導者揪出來繩之以法嗎?應該強化國際制裁力嗎?應該消弭貧窮嗎?建立公民社會?促進真相調查與和解委員會?這些對策,以及其他辦法都曾被提出過,本書也將逐一討論。我們會審慎看待各種不同的對策,因為顯然沒有哪一個方法提出了全面的解決之道。

  我們絕不會自認已經為這個重要課題作成了最終結論。研究大規模政治性屠殺的新著作持續發表,新的案例也不斷在發生。未來會發生更多滅族屠殺的事件,其中有些會是大規模的。我們的研究並沒有暗示挑起這類大屠殺的理由已經消失,也不表示這類理由可能不久就不存在了。反之,如今的世界似乎擺出要訴諸全然不同以往屠殺手段的架勢,可能是以宗教信仰為由的殺戮行動,既有二十世紀政府鼓動的屠殺之恐怖,也兼有更早以前因意識形態的不容異己引發的宗教戰爭的那種血腥程度。但是同時也有比以往更多的國際組織在為了防止流血衝突、創造較宜化解衝突的環境條件、推動降低暴力殺戮機率的機制而努力。我們希望為這些努力貢獻一份力量,但同時也要以務實的態度看待我們面對的種種危險。

  我們在第四章中提出可行的對策之前,第一章要先說清楚為政治目的進行大屠殺的起因,把這種行動的主要理由一一述明。有時候人們會覺得索性把礙事的敵人消滅殆盡或強迫驅逐是一了百了的法子,這種情形古代有,近代以來也有。大規模的驅逐必定會導致高死亡率,一九九○年代南斯拉夫的族裔淨化行動,二○○○年代初蘇丹達福爾(Darfur)的屠殺,都是實例。報復的心理,恐怕仇敵未消滅殆盡可能反撲,也都曾經引起了大屠殺。最可怕的就是認為仇敵存在是世界的污點或損害,必須全部除盡。希特勒(Adolf Hitler)眼中的猶太人是如此,柬埔寨赤色高棉眼中的越南人與受越南思想感染的柬埔寨人是如此,盧安達的胡圖族統治階級眼中的圖西族人是如此,歐洲宗教戰爭期間的某些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彼此眼中的對方也是如此。《聖經》就講到許多這類例子。

  這又帶到我們在第一章裡要談的另一個重要的爭議。像希特勒犯下的這種滅族屠殺,或是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整肅與數以百萬條人命計的殺戮,是否只會在現代社會發生?沒有人會否認殺戮行為從來都是層出不窮的,但現代的殺戮規模之大與徹底,是否遠超過古時候?我們將在文中證明,特別慘烈的滅族屠殺雖然自古就有,現代的國家卻能藉著把我們全都變成猜忌的部落而提高衝突的賭注。部落之間相互猜忌乃是人類以小型社會生活時期的常態,一旦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變成兩國統治階級競爭的成分增多──兩國人民大眾互鬥的成分減少,那種狀態也就變少了,但是我們仍舊可以說是被全面部落化了。

  第二章要從心理學的角度深究滅族屠殺發生的原因。心理學家平克(Steven Pinker)一向主張,人類的許多行為是固有的,而且是生理因素決定的。他曾經說過,凡是認為人類本性就是暴力的或天生愛好和平的過於簡化的論點,都沒有切中要旨。
 
  暴力普遍盛行……並不表示人類都有求死意願,或是天生嗜血,或是受了領域性的驅迫。一個高智能的物種有充足的演化上的理由要和平生存。……所以,雖然凡是人皆會有衝突,凡是人也都會尋求解決衝突之道。所有的族群都不免有卑劣殘酷的動機,卻也都有更多份子是比較仁厚溫和的。 ……一群人會或不會投入暴力行動,端看他們是受哪一類動機的牽引。(Pinker 2002, 58)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基於各種不同的心理性向,會成為比較容易訴諸暴力或寧願和解。由不同的族裔文化、宗教信仰、階級劃分所形成的群體與社會亦然。不同的國家政府與民族的好鬥習性也是不同的。環境條件改變可以把傾向訴諸暴力的個人、團體、社會變成比較愛好和平,反之亦然,這乃是事實。歷史證明這是事實,如今也仍然是事實。

  我們進行討論的立足點是:大肆屠殺既不是失去理性的行為,也絕不是「發了瘋」。人類往往會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群體以外的對手群體──也就是把非我族類刻板化,這顯然極容易變成把自己認定的敵對者全體妖魔化。我們一旦覺得自己受到威脅,就可能被情緒──憤怒、羞辱、恐懼、怨恨──帶著走向暴力,繼而對阻礙我們或危及我們安全最甚的人進行濫殺。然而,心理的傾向一樣會帶著我們往反方向走──變成表現愛心而厭惡殺戮。我們必須承認有這種弔詭,並且探究是什麼推理過程走到暴力或謀和平的一步,我們才可能真正開始掌控自己陰暗面的衝動。

  因此,本書要探討的是,不同的社會之間或一個社會裡的不同團體之間的競爭衝突,在什麼情況下會變成動武。這種衝突又是如何才會惡化至滅族屠殺的程度?有什麼緩和衝突的機制可以使這樣劇烈的後果發生的機率降低?我們要在第三章中談到有國家政府以前與以後的社會有哪些化解衝突的機制,並且解釋多數的衝突──甚至戰爭──為什麼沒有演變成為滅族屠殺。有一些很古老的約束暴力的方法一直延續到現代。然而,這些方法有時候會失靈──過去與現在皆然,結果就導致血流成河。
  
  上個世紀發生的滅族屠殺──一九一五年亞美尼亞人被屠殺、一九三○年代史達林實施整肅、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納粹屠殺猶太人、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柬埔寨人口被殺了四分之一,一九九四年盧安達的滅族屠殺、一九九○年代南斯拉夫戰事的大舉殺戮、近幾年蘇丹達爾福發生的族裔淨化行動(這是本書將寫完的時候正在發生的),每一件都引起世人矚目,死亡數字都大得驚人。但也有許多不曾傳遍全世界的事件在其他國家發生,有的殺人數以萬計,有的以千計,還有一些死亡人數僅幾百。我們的論點是,這些殺人數目遠不及大規模滅族屠殺的事件,發端時的衝動其實與大規模滅族屠殺是大同小異的,殺的人即便相對而言是比較少的,卻同樣對鎖定的敵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屠殺。大規模的滅族屠殺需要藉政府的組織力量來進行;殺戮數量比較少的也許不需要這麼大的組織力量,卻幾乎必然有地方當局串通共謀。
  
  近年來有許多關於這個課題的極精闢的研究,其中以二十世紀的重大滅族屠殺事件的研究最為詳盡,二十世紀以前的事件探討也不在少數,本書將會引用到這些資料。不過本書的主旨就三方面而言是範圍比較廣的。第一,我們認為,要證實此種屠殺有常態性,必須同時呈現古代與現代的實例。世界上每一個大陸、每一個時代、每一種文明都發生過這種暴力。第二,我們認為,強弱懸殊的情況下雖然容易發生大屠殺,但其實不盡然。不同群體發生暴力衝突的勝利一方,通常並不試圖把敗者及其家小親屬全部殺死。為什麼不?我們要從這個觀點來討論大殺戮會遭遇哪些心理上的、文化上的、制度上的阻遏,而且要就從古到今的各種政治形態來談。第三個主旨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是說明屠殺行為可以由小看大,可以從檢視殘害人命較少的殺戮進而了解最恐怖的屠殺實例。
  
  我們認為,知道如何控制比較小規模的政治性屠殺,乃是走向控制大規模滅族屠殺的必要步驟。希特勒一旦掌控了德國、打敗了歐洲多數國家、決定要消滅猶太民族,這時候再來控制他為時已晚,只能用武力打敗他、毀掉他的軍事力量。防止希特勒暴行的時機應該是在他獨攬大權以前,甚至十幾二十年之前。防止類似的其他慘劇發生也一樣需要及早。最終的恐怖行動可能發生得非常快而且是無法預料的,造成最終後果的那些環境條件卻不是一夕之間生成的。知道了事情如何醞釀,才可以在危險迫近之前有所覺察。
  
  我們也要從這種視角來看未有國家政府以前的滅族屠殺事件,可想而知,在社會規模只是小群自治親族的時代,即便兩個族群的衝突導致要將敵方趕盡殺絕,死亡人數也不會太多。但是對於慘遭屠殺的家族、村莊、氏族而言,後果並不亞於現代的滅族屠殺。我們認為,如果討論只從現代大規模滅族屠殺事例著眼,會使我們理解事發過程與防止方法的範圍縮小。因此,為了要把政治性大屠殺的現象解釋清楚,我們必須檢視古往今來各種大小屠殺事件。
  
  社會內部的衝突、不同社會之間的衝突都是在所難免的,陷入衝突的人有時候就會訴諸暴力。我們的社會卻已經發展出許多緩和衝突的方法,就潛在的與實際存在的衝突數量而言,多數不是彼此不共戴天的,也不是毀滅性極強的。大規模的滅族屠殺相當少,比較小規模的也通常可以避免。事情會演變到最惡劣的境地,都是因為緩和衝突的機制失靈,或是因為發生了不同於以往的狀態,還來不及建立應對的機制。我們相信,檢視國家政府形成之前與之後的克制衝突機制,有助於理解一般的大舉殺戮現象。人類並不是生來就是嗜血惡魔或愛好和平的天使;是情境與制度,以及群體贊同的解讀情境與制度的方式,會導引人類採取和平或暴力的行動。
  
  我們探討以往爆發大戰與滅族屠殺的理由,研究人類社會如何設法制止這類的暴力,可以教我們看清人性中的矛盾、可怕,以及救贖。這也是我們研究這個課題的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們生活在重回部落習性的、充滿危險的、通訊與科技疾速進步的世界裡,必須發展可以降低滅族屠殺發生機率的政策。第四章便是以此為題,要提出各種可行的策略。我們會先從大規模的做法講起,由大至小來討論。我們也要再次提醒讀者,滅族屠殺發生的原因不止一個,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也往往沒有是非絕對分明的解決之道。
  
  導論開端引用了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些話的實現似乎仍然遙遙無期。雖然為了方便、為了安全、為了報復、為了所謂的淨化而進行的政治性屠殺在每個世紀都曾發生,二十世紀的事例卻是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二十一世紀才剛開始,卻已有了可能不會改善,甚或更惡化的跡象。

  人世間有惡,也有善,這本書不會把所有篇幅用於譴責作惡的人。我們的宗旨是要理解為什麼惡會發生,為什麼人類的任何群體都有為善與作惡的可能。我們認為,唯有循這個方法努力,才可能找出可以制止大屠殺的有效方法,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了解自己相互矛盾的衝動。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1 23:20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32283 秒, 數據庫查詢 8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