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主要生長在東部溪流的台灣特有種的淡水魚「菊池氏細鯽」,因棲地遭嚴重破壞幾乎滅種,經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培育6年後,卻苦於無合適的野溪放流,花蓮地區溪流生態被破壞的情況嚴重可見一斑。
溪流生態破壞 無處野放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所長林鴻桂昨指出,「菊池氏細鯽」主要生長在東部溪流,但因棲地長年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僅剩花蓮的水璉溪還可找到少數的野生族群,水培所6年前開始展開復育,現已發展出完全養殖和復育技術,但經過調查發現,僅找到水璉溪和光復鄉的馬太鞍溼地野溪可以野放,面臨無法大量復育的瓶頸。
「菊池氏細鯽」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的宜蘭、花蓮和台東3縣的野溪,體長約8公分,成魚體型並不大,通常較易引起釣客的注意,一般多做為觀賞用,但不少民眾會抓來油炸食用。
早年除了水璉溪外,七腳川溪、花蓮溪等溪流,在水流平緩河段都可發現牠的蹤影,棲地遭破壞的情形嚴重,經評估原因為溪水污染、河川型態改變、人為整治河川、毒魚和電魚、外來種魚類入侵等,其中又以河水污染的問題最為嚴重,雖然牠並不起眼,卻是溪流環境生態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