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方歷史] 波蘇戰爭

波蘇戰爭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雷倩倩 您是第1081個瀏覽者
波蘇戰爭(1919年2月-1921年3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蘇俄與波蘭第二共和國這2個新成立的政權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戰爭是由兩國對擴張領土和擴大影響力的企圖所引起。凡爾賽條約使波蘭自18世紀末被瓜分以來重新立國,剛剛恢復獨立的波蘭尋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時失去的領土;蘇聯的目標是控制同樣的領土,那些地方曾經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失去。兩國都聲稱自己獲勝[1]。在這場戰爭中,波蘭人聲稱成功的保衛了自己的國家,而蘇聯則聲稱波蘭的向東侵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被擊退,認為那是協約國武裝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波蘭與蘇聯的邊界在凡爾賽條約中並未加以詳細說明,戰後的騷亂事件:1917年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崩潰;俄國內戰;同盟國從東部陣線撤退;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獨立的嘗試。波蘭的國家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認為這是波蘭向東拓展疆土的有利時機,計劃通過聯合中東歐其餘國波蘭化的聯盟(Międzymorze,字面意思是「海之間」,按畢氏的計劃是指從波羅的海至黑海),作為對付德國和俄國帝國主義再度出現這一潛在威脅的防波堤。弗拉基米爾·列寧則認為紅軍可以經由波蘭支援德國共產黨,並在歐洲其他地方製造革命。




1919年,波蘭軍隊控制了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在波烏戰爭中取得勝利,在波蘭人和烏克蘭人都提出要求的版圖上建立一個烏克蘭國家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嘗試未能成功。同時,布爾什維克在內戰中取得優勢,並向西進攻有爭議的領土。1919年末,形成了一條清楚的陣線。邊境小型衝突逐步升級,1920年4月,畢蘇斯基的向東攻入烏克蘭,開始了公開的戰爭。幾乎同時,蘇聯軍隊已經開始反攻,最初的反攻非常成功,蘇軍進至波蘭首都華沙附近。這時,西方國家擔心蘇軍抵達德國邊境,對波蘇戰爭的興趣增加。在仲夏,華沙看來即將陷落,但在8月中旬局勢再次倒轉,波蘭軍隊在華沙戰役中取得了意外的、決定性的勝利。向東前進的波軍節節勝利,蘇聯提出求和,1920年10月,雙方停火。



1921年3月18日簽訂了正式的和平條約——《里加條約》,劃分了波蘭和蘇聯之間有爭議的邊界。這次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波蘇邊界。




名稱與日期


這場戰爭有好幾個名稱,其中波蘇戰爭是最常見的一個,不過可能會誤導,因為蘇聯的名稱實際上是直到1922年12月才正式採用。其它名稱有1919-20/21年俄波戰爭[2](或波俄戰爭)及波蘭-布爾什維克戰爭。



這次戰爭的開始及結束日期也有爭議。《大英百科》在其詞條開首即說明時間是1919-1920,不過在後面說雖然兩國在1919年間有敵對行動,衝突是在波蘭國家元首畢蘇斯基於1920年4月21日與烏克蘭民族主義者領導人西蒙·彼得留拉結為同盟後開始,波烏聯軍進入烏克蘭,5月7日佔領基輔。[2]波蘭的《Internetowa encyklopedia PWN》[3]及一些歷史學者例如Norman Davies[4]認為1919年是戰爭的開始。戰爭的結束時間有1920年及1921年兩種說法,這個分歧源於停火是在1920年10月生效,而正式和約則在1921年3月簽訂。





序幕



1772-1795年的瓜分波蘭。彩色區域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在被瓜分前的版圖。藍色區域(西北部)割讓給普魯士王國,綠色區域(南部)割讓給奧地利帝國,青色區域(東部)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中歐和東歐的地圖被徹底改變了。[5]德國的戰敗,使它放棄了建立東歐傀儡國家(中歐)的計劃。[6]而隨著1917年俄國革命和俄國內戰,俄羅斯帝國迅速崩潰,[7]這一地區許多民族發現這是一個爭取獨立的絕佳機會,不欲放棄這樣的好運。[5]另一方面,俄國新政府把許多尋求獨立的地區視為俄國的一部份,認為它們對俄國的安全十分重要但未能立刻採取行動應對。




隨著1918年大波蘭起義的成功,波蘭自從1795年瓜分波蘭以來首次恢復了國家地位,被3個毗鄰的帝國——俄羅斯、德國和奧匈帝國統治了123年的歷史宣告結束。新成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準備開拓被瓜分以前的領土。




波蘭並非單獨面對這些新近遇到的機會(同時也是麻煩)。事實上所有新獨立的國家都開始了邊境的對抗:羅馬尼亞與匈牙利為特蘭西瓦尼亞對抗,南斯拉夫與義大利為阜姆對抗,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為捷克杰欣對抗,波蘭與德國為波茲南對抗,與烏克蘭為東加里西亞對抗。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都與剛分裂的俄國對抗,同時也互相對抗。[9]共產黨的影響擴散開來,在慕尼黑、柏林、布達佩斯和普雷紹夫都發生了共產黨革命。溫斯頓·邱吉爾評論說:「巨人們的戰爭已經結束了,侏儒們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不過,除了波蘇戰爭這個唯一的例外,所有這些交戰都只是為時短暫的邊境衝突。





波蘭復活,1919年3月1919年末,俄國共產黨新政府的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從紅軍在與白俄反共軍隊及其西方盟友的內戰中獲勝得到靈感,開始更為樂觀地預言未來的革命形勢。布爾什維克宣布需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並鼓動全世界進行共產革命。他們公開宣布俄國革命的下一環將是預期的德國革命[8],並援助西歐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運動,顯然,波蘭在地理上是紅軍西進的橋樑。[列寧的目標是想要恢復對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中喪失領土的控制,滲透進邊境地區,然後在波蘭也建立一個蘇維埃政府,並延伸到德國,他預期一場社會主義革命將在那裡爆發。[8]他相信沒有一個社會主義的德國的支援,蘇俄不可能生存下來。[8]1919年夏末蘇俄設法接管了大半個烏克蘭,在基輔控制了烏克蘭政府。1919年初,他們還建立了一個立陶宛-白俄羅斯共和國(Litbel)。這個政府非常不受歡迎,因為它以恐怖統治和為軍隊強徵食物和貨物。[8]它沒有等到基輔攻勢就已經被擊退了。不過,一些蘇俄領導人希望戰爭成為革命向西傳播的機會。當然,布爾什維克聲明說:





「但我們的敵人欺騙你們說,俄國蘇維埃政府想用俄國紅軍的刺刀將共產主義種植進波蘭土壤。這對共產黨人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等那裡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自覺接受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達成。只有到那時才會鞏固;只有那時共產黨方針才深深地在一個國家紮根。俄國共產黨人現在正在只是努力保衛自己的國土,建設自己的國家;他們沒有努力,也不會努力,用武力去在其他國家傳播共產主義。」





波蘭領袖約瑟夫·畢蘇斯基在波蘇戰爭爆發之前,波蘭的政治深受國家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的影響。[14]畢蘇斯基希望蘇俄因民族分裂而削弱。[15]及創建一個由波蘭人主導的[「Międzymorze聯盟」,由獨立的[20]波蘭、立陶宛、烏克蘭及其它在一戰後建立的中東歐國家組成。[21]這個新聯盟乃用以抗衡俄國或德國的任何可能出現的對外擴張意圖。畢蘇斯基認為「沒有一個獨立的烏克蘭,就不會有一個獨立的波蘭」,不過他對於烏克蘭從俄國分裂出來的興趣應該多於烏克蘭人的福祉。他不惜使用武力去擴張波蘭邊界至加利西亞及沃利尼亞,粉碎在西布格河以東的有爭議地區的烏克蘭人自決的企圖,那裡有不少波蘭裔人居住,[8]主要在利沃夫等城市,不過鄉郊是烏克蘭裔居多。畢蘇斯基在談及波蘭未來國界時說「我們在西面可取得多少,視乎協約國打算擠捏德國多少」,而東面則「大門時開時閉,視乎誰強行打開及開得有多遠」。在東面的混亂局勢中,波軍意圖在可行情況下佔有盡量多的土地。另一方面,波蘭無意協助西方介入俄國內戰[8]或自行征服俄國。






進程



在1918年,東線的德軍開始向西撤走。由德國扶植的地方政權、其它在德軍撤走後自行成立的地方政權,以及意欲把那些地區納入蘇俄的布爾什維克人開始爭奪那些同盟國遺下的空間。[8]結果幾乎整個東歐陷入動亂



1918年11月18日,蘇維埃最高當局下令西集團軍向西進發,務求以有限資源佔據盡量多的土地。



1919年初,波軍和蘇軍尚未接到各自政府的命令已開始交戰,維爾紐斯波蘭人自行組織的部隊與Litbel的布爾什維克軍為了爭奪控制區而交火。最後是較有組織的蘇俄部隊獲勝,逼使波蘭人向西撤退。1919年1月5日,紅軍進入明斯克,幾乎沒有遭遇抵抗,短命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垮台。同一時間,越來越多的波蘭地方武裝進入白俄羅斯及立陶宛,與當地支持布爾什維克的團體多次交火。新組建的波蘭陸軍開始派遣部隊開往東面去支援那些地方武裝,而俄國人也向西增兵。



在1919年春,蘇俄透過徵兵,組成了人數達230萬的紅軍。[27]由於大部份紅軍投進了內戰,只有少數在該年被派往西面;在1919年2月,西集團軍只有4萬6千人。[28]在1919年2月,波蘭陸軍總共有11萬人,4月擴充至17萬人,其中8萬人是戰鬥部隊。[29]到1919年9月,波蘭陸軍有54萬人,其中23萬人在蘇俄前線。



到2月14日,波蘭人已經在Kobryn、Pruzhany、Zalewianka河至尼曼河一線建立了據點。大約在2月14日,波軍在Mosty遇到紅軍的先頭部隊,後者未發一槍便後撤。從立陶宛,經白俄羅斯延伸到烏克蘭的前線逐漸形成。


第一次波蘇衝突


第一次大型武裝衝突在大約2月14日[32][4]至16日發生,在白俄羅斯的Maniewicze與Biaroza附近。二月下旬,蘇軍停止前進。波軍與蘇軍同時又與烏克蘭人作戰。


1919年12月的中歐與東歐1919年3月初,波軍展開攻勢,越過尼曼河,攻佔平斯克,到達利達外圍。4月,布爾什維克人攻佔格羅德諾,不久卻被波軍逐出。




波軍繼續東進,[3]4月17日佔領利達,[3]18日佔領新格魯多克,19日重奪維爾紐斯,把Litbel政權趕離其宣稱的首都。[8]8月8日,波軍攻佔明斯克,[3]同月28日首次出動坦克作戰。經過激戰後,鄰近別列津納河的博布魯伊斯克被波軍攻佔。[3]到10月2日,波軍到達道加瓦河,控制了從Desna河至陶格夫匹爾斯的區域。



直至1920年初,波軍的進展大致順利。[3]由於紅軍需要把主力用於對抗白軍,只好在北起拉脫維亞、南抵烏克蘭的西面戰線逐步後退。1919年初夏,白軍在俄國內戰中佔了上風,進逼莫斯科,畢蘇斯基認為白軍比布爾什維克人對波蘭的威脅更大,因為白俄不願接受波蘭獨立,而布爾什維克人至少宣佈瓜分波蘭為無效。畢蘇斯基不理會協約國的施壓,不肯參與推翻列寧政府,無形中在1919年夏秋之際挽救了布爾什維克政權。畢氏後來寫道,如果白軍獲勝,波蘭在東面最多只能取得「種族邊界」(寇松線)。[34]與此同時,列寧向波蘭提出把明斯克、Zhytomyr及赫梅利尼茨基地區劃歸波蘭;波蘭軍方領袖Kazimierz Sosnkowski認為這個提議比他們本來要求的更加好。



外交陣線,第一部分:聯盟



1919年,各種波蘭和俄國派系進行了幾次不成功的和平談判的努力。同時,由於波蘭政治家難以接受立陶宛的獨立與領土要求,特別是要放棄維爾紐斯(立陶宛歷史上的京城,但波蘭人占多數),波蘭與立陶宛關係惡化,波蘭談判代表與拉脫維亞臨時政府推進關係,在1919年末、1920年初,波蘭和拉脫維亞軍隊進行了對抗俄國的聯合行動(Zima行動)。



波蘭與流亡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領導人西蒙·彼得留拉在1920年4月21日簽訂《華沙條約》。代表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彼得留拉連同一些烏克蘭部隊在敗於布爾什維克人後逃到波蘭尋求庇護,他僅能控制鄰近波蘭國境的小片地區。根據彼得留拉與畢蘇斯基的協議,彼得留拉同意波蘭對西烏克蘭的領土要求,波烏兩國未來以Zbruch河為兩國之間的國界。彼得留拉得到波蘭承諾烏克蘭的獨立,及波蘭會提供軍事上的支援協助他的政府返回基輔。[8]



兩人即時面對本土的反對聲音。畢蘇斯基受到國內的國家民主黨人強烈反對,他們反對烏克蘭獨立。彼得留拉也因為與波蘭結盟及放棄了西烏克蘭而被許多烏克蘭政客抨擊。

與彼得留拉的聯盟使戰役開始時有1萬5千親波蘭的烏克蘭部隊參戰,[39]在戰爭中,經過招兵及吸納從蘇俄部隊脫離的逃兵後,增至3萬5千人。[39]可是到最後,這支兵力並不足以實現彼得留拉尋求烏克蘭獨立的心願,或是畢蘇斯基渴望他的Międzymorze聯盟擁有烏克蘭盟邦的夢想。

1920年雙方實力

波軍的FT-17坦克(1920年)Norman Davies指出,要推斷雙方實力相當困難,即使是當時的將領們,也往往不完全清楚自己的部隊。

1920年初,紅軍已經擊敗了白軍,[20]鄧尼金失敗了,又與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簽訂和約。波蘭前線變成紅軍最重視的戰場,蘇俄加強投入資源及部隊到那裡。1920年1月,紅軍在別列津納河附近及白俄羅斯開始集結70萬人。

在波軍展開基輔攻勢時,紅軍的西南方面軍約有82,847人,包括28,568前線部隊。波軍兵力估計有12,000至52,000人。[40]當蘇方在1920年中反攻時,形勢已經改變,蘇方有約79萬人,至少比波軍多5萬人;圖哈切夫斯基估計自己有16萬可隨時作戰的部隊;畢蘇斯基估計敵軍有20至22萬人。[41]



在1920年內,將近80萬紅軍人員被投進對波蘭的戰爭,[其中40萬2千人派往西方面軍,而35萬5千人派往西南方面軍。Grigoriy Krivosheev的估計相近,西方面軍有38萬2千人,而西南方面軍有28萬3千人。



形勢轉變:維斯瓦河的奇蹟華沙戰役 (1920年)

在華沙附近的Miłosna的波蘭守軍(1920年8月)
波軍在華沙戰役後展示擄獲的蘇俄戰旗1920年8月10日,俄軍的哥薩克人越過維斯瓦河,企圖在主力從東面展開攻勢時從西面攻佔華沙。8月13日,俄軍的初次攻勢被擊退。波蘭第一軍團抵擋了向華沙的直接攻勢,又阻止了向Radzymin的進攻。





蘇方總司令圖哈切夫斯基認為一切按自己計劃進行。可是波蘭方面已經可以解讀紅軍的無線電通信圖哈切夫斯基正跌進畢蘇斯基及其參謀長Tadeusz Rozwadowski佈下的圈套。[8]在北面,俄軍越過維斯瓦河後,正在進入一個波軍兵力薄弱的真空地帶。在將會決定戰爭勝負的華沙南面,圖氏只部署少量兵力去據守連接西北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的中間地區。另外,布瓊尼的第一騎兵集團軍在利沃夫受阻。蘇俄最高指揮當局在圖氏的堅持下,曾下令第一騎兵集團軍向北面的華沙及盧布林進發,可是布瓊尼沒有遵從,因為西南方面軍司令耶格羅夫與圖哈切夫斯基不和。西南方面軍政委史達林的政治把戲是促使布瓊尼及耶格羅夫違抗命令的決定性因素。[53]追求個人勝利的史達林只顧奪取利沃夫,紅軍在圍攻該城時卻遇到頑抗。




波蘭第五軍團在8月14日從莫德林要塞地區反攻,越過弗克拉河。它面對數量上及物資上佔優的蘇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團軍。在一日之內,蘇軍朝華沙及莫德林的推進停止,隨後變成撤退。第五軍團以閃電般的行動驅趕筋疲力盡的蘇軍。波軍在一天內前進30公里,把蘇軍在北方的包抄攻勢瓦解。到了8月16日,畢蘇斯基指揮後備軍全面投入反攻。波軍貫徹了畢氏的計劃,從南面出擊,找到敵軍方面軍之間的巨大缺口。波軍兩支部隊繼續向北追擊,到達圖哈切夫斯基的後方,8月18日把其大部份部隊包圍。在同一天,遠在明斯克總部的圖哈切夫斯基終於明白蘇軍已經大敗,下令他的殘部後撤及重新整編,可是前方不是太遲才收到命令就是根本收不到。[46]

在前線中央的蘇軍陷入一片混亂。圖哈切夫斯基下令全軍向布格河撤退,可是他在那時根本無法與大部份在華沙附近的部隊聯絡,所有計劃因為通訊問題而變得亂七八糟。[46]

蘇軍沒有秩序地後撤,各個師陷入恐慌及瓦解。由於紅軍失敗之大及突然,波蘭有人稱華沙戰役為「維斯瓦河的奇跡」。2004年發現的文件証明波蘭的破解密碼員成功破解紅軍的加密無線電通訊對於波軍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布瓊尼的騎兵向利沃夫的前進受阻,於是取道防守薄弱的地區,在8月29日到達札莫希奇並試圖攻佔它。[3]8月31日,布瓊尼放棄圍攻利沃夫,改為試圖支援從華沙後撤的俄軍。俄軍在Komarów被波軍騎兵擊敗,雖然布瓊尼的部隊逃過包圍,可是遭受嚴重損失且士氣大減。[3]布瓊尼的殘部在9月6日向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撤退,[3]不多久又被波軍擊敗。

圖哈切夫斯基在9月組成了一條新防線,可是波軍在尼曼河戰役又再逼使俄軍後退。波軍繼續全線東進,[3]在10月初到達Ternopil-Dubno-明斯克-Drisa一線。

在南面,彼得留拉的烏克蘭軍在9月18日控制了Zbruch河左岸,次月又再向東前進。


結束


在華沙戰役後,蘇俄向波蘭求和,而波蘭人一來在戰爭中已損耗不少,二來受到國際壓力,而且波軍已佔領了大部份有爭議領土,也願意談判。10月5日,蘇俄向波蘭的提案被波蘭接受。10月12日,波蘭與蘇維埃俄羅斯及蘇維埃烏克蘭簽訂停火協議,10月18日生效。[3]和約的談判其後開始。

當時彼得留拉的烏克蘭軍已有2萬3千人,並已佔領了波蘭以東的一些地區。他在11月10日被布爾什維克軍攻擊,到了21日被逐至波蘭控制區內。[55]



後事


英國歷史學者A·J·P·泰勒認為波蘇戰爭「大大地決定了以後20年或更長的歐洲歷史。……秘密地及幾乎不自覺地,蘇維埃領導人放棄了國際革命的理由。」否則布爾什維克人會提早20年出兵國外去「製造革命」。[12][56]美國社會學家Alexander Gella認為波蘭的勝利不單為波蘭,也至少為整個中歐,帶來20年的獨立。[57]英國軍事史家J·F·C·富勒將軍(J. F. C. Fuller)更將波蘇戰爭中最關鍵的華沙戰役列為改變世界局勢的關鍵性戰役,在其巨著《西洋世界軍事史》中以一整個章節進行介紹,同時更從當時西歐各國在一戰後的疲弊與國內共黨革命的暗潮洶湧論斷,倘若波蘭於華沙戰役戰敗,當時的歐洲不可能抵擋赤色俄國的閃電入侵,因而總結的指出「西方國家應該要記住,波蘭在1920年曾經拯救過整個西方文明」。

在和平談判中,蘇俄同意在有爭議領土上向波蘭大幅讓步。[58]波蘭已精疲力歇,國內民意也反對延續戰爭。[8]談判由國家民主黨人主導,他們不太在乎畢蘇斯基主張的Międzymorze聯盟。[8]超過100萬波蘭裔人仍然留在蘇聯內。

主政的國家民主黨[22]也不太關注烏克蘭人的命運及對彼得留拉的條約義務。[59]他們只打算佔有那些在種族上或歷史上是波蘭的、或是可以波蘭化的地區。[60]《里加和約》在1921年3月18日簽訂。[3]畢蘇斯基認為該條約是一項懦夫行為,[59]為此向烏克蘭人致歉,[8]因為它實際上違反了禁止單獨談判和平的波蘭與烏克蘭的軍事同盟條款。[61]波蘭當局更扣留了它的烏克蘭盟友,[62]使波蘭與其少數族裔烏克蘭人的關係更差。

波蘭在1920年秋也戰勝了立陶宛,奪回維爾紐斯地區,成立了一個由波蘭人主導的「中立陶宛管治委員會」。那裡經公民投票及1922年2月20日的議會表決後,被併入波蘭。因此,波蘭和立陶宛的關係在以後多年一直欠佳。[7]


在華沙戰役中陣亡的波軍的墓地(華沙的Powązki Cemetery)直至1989年,在共產政權統治下,波蘭及其它蘇聯集團國家的歷史書不提或是盡量少提此場戰爭,就算是有,也是當作俄國內戰中的外國干預來寫.

[ 本帖最後由 雷倩倩 於 2010-4-28 16:30 編輯 ]
在線區會員請注意.....所有疑問都請入帖~~
http://ds-hk.net/thread-206617-1-1.html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2 19:47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024204 秒, 數據庫查詢 7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