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的 "眾道" 現象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5618個瀏覽者
古代日本在面對個人肉欲的時候,倒頗有平等相視的態度和直
面的勇氣。在標誌異性間的“愛”或“戀愛”的這個詞在日本普遍流
行以前(明治時代作家北村透谷、坪內逍遙二人於一八九二年
譯自英文的“love”;閒話一筆︰很湊巧,“同性戀”一詞
(homosexuality)也是在這一年首次出現下英語中),無論是
男歡女愛、同性相好、一夜魚水情(甚至柏拉圖之戀),日本
統統用一個詞來概括︰“色”。(附帶想到,中國古代也一般很少
用“愛”字,用的是“情”字 。)
日本人井原西鶴有兩本著名的著作,題名直書《好色一代男》
和《好色一代女》--在古代的日本,這個“色”字當然是男女通吃
的。異性間的戀愛稱為“女色”,男男同性間的愛戀就是“男色”。
而且男色比起女色來毫不遜色,既非禁忌,也非敗德,甚至在
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社會中男色大有凌駕之勢,蔓延到庶民社會
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就輿論傾向來說,江戶時期和中國
魏晉時代男色明顯勝於女色的社會輿論倒是大可比肩。
本文要說的是日本古代的男色現象,這裡的日本古代時期,大
致是指戰國時代前後、統一後的江戶時代到倒幕、維新的明治
時代。在這漫長的四、五百年當中,最突出的男色現象即“眾
道”。
按照人類學家R.巴萊的說法,文化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幻覺,
而儀式的全部目的和功能則是幻化現實的一種群體願望。所以
說“儀式”乃是文化的外現,也是保證文化實現的形式。日本文化
正是世界上最重視“儀式”的一種文化,從日本古代凡事必冠以“某
道”之名可證明之。自江戶時代以來,諸般萬事,日本人皆堅持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於是乎就有“禪道”、“茶道”、“花道”、
“香道”、“極道”(黑道)、“色道”……等門道。“眾道”,
簡單點說,就是好男色。
日本男性少年在十五歲以前額前留前發(即“劉海”),這種少年
正是被稱為“若眾”。但一般來說,能夠參與修習眾道並得到青睞
的“若眾”,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仿如《御法度》中迦納一般的美好
姿色,也就是貌美如花的美少年--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當的。
這種少年多為將軍、大名乃至武士身邊的侍童(記得遊戲《太
閣立志傳》、《信長 野望》等中文版中即以“侍童”來翻譯),也
稱“小姓”。其實質地位即男寵,或用中國古代古雅的說法就是“孌
童”。所以再準確定位一下的話,日本古代武士社會中流行的男
色其實應該是一種“戀童癖”。
日本孌童癖風習的流傳經歷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據說這種現象的發生,最早是平安時代(《源氏物語》的時代
背景就是平安時代,但書中似乎沒有對孌童的描寫。可見當時
孌童風習還只是青萍之末)日本僧侶來大唐取經時,從大唐學
去的。
十二世紀末期鐮倉幕府樹立起了武士中央集權製,當時孌童癖還只
是山門(即僧侶特權階級)、貴族公卿間的上流時髦玩意,是
一件“風雅”的物事,可說是某種身分象徵;普通武士是玩不起
的,上層階級享有實際上的專利權。從日本著作《平家物語》
和《徒然草》中可見一斑。
到十五世紀中期野狼煙四起的戰國年代,處處刀光劍影,血冷
風清,在這樣一個全然男性色彩的特定時空中,男色之風得到
了空前的強化。這時候的孌童,不僅僅是一種風習,更成為必
要。
由於當時的男人(從大名到武士)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
過的,而女眷不被允許參戰,金戈鐵馬之際性欲的解決很大程
度上轉嫁到了這些男人身邊的孌童身上。這是當時男風發生的
一個很實際的客觀條件。
與此同時,為了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團,武士之間、主
仆之間的禮義忠貞理念被空前強調,主仆間的絕對忠誠信賴十
分必要。孌童這時候已經成為了主將身邊最親近的侍衛,也可
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兩軍對壘、白刃加身之時,能最後
護衛主將的,只有身邊的孌童了,這就要求孌童們必有“視死忽
如歸”的勇邁與決絕,而平時的寵幸之恩情、魚水之歡愉,怕都
要在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體現--孌童必要誓死保護主將。所以戰
國時代的孌童和早期流行於公卿山門身邊的孌童不同,還要求
有高超的武藝。說實話,這不能不說是很有人情味的體現,在
這裡的孌童,也可稱得上“情人”般的表現吧﹗(不由讓人聯想到
古希臘軍隊中流行男同性戀,男人們為了在愛人面前表現勇敢
而奮勇作戰。真是提升士氣和戰鬥力的絕妙法門。)而且,孌
童也是日本忍術中的一種,即用男色來對付敵人--翻譯一下應該
稱為“美男計”吧。
於是在戰國時代,孌童之風可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株萬株
菊花開”,孌童之風極普遍到了大名身邊甚至有十幾、二十個孌
童也不希奇。當時號稱“軍神”的上杉謙信好孌童的名氣就極高
(甚至有人為此提出了“上杉女性說”),織田信長和森蘭丸同葬
本能寺的故事傳唱至今,德川四天王裡就有兩個(井伊芳直政
和本多忠勝)嗜好此調。
當然,這種作為孌童的侍童,身分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戰
爭中獲得戰功從而提升為武士甚至戰將的事例也並不少見。孌
童只是身分的一個階段罷了,並不妨礙升遷、成家立業。織田
信長身邊的大將前田利家,在他十四歲之時,作為鄉童(鄉下
武士的庶子,出仕當地的守護)出仕斯波家(其實就是織田
家),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貼身侍童,由於年紀相仿、長相英
武,與信長性格相近的緣故,利家很受信長的寵愛;後來利家
由於屢立戰功,而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終成為萬人之上
的大名。
[ 本帖最後由 琰容 於 2011-1-17 17:2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