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故事(十一)
郭舉人倒是沒有來求親,他中了進士之後沒能入翰林院,外放到雲南做知縣去了。臨走時向東家辭行,告訴李春燕,兩個男孩可以預備童子試了。李春燕並不清楚秀才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水準,不過郭舉人是有經驗的,想來他的話應該有可信度。林如海當年十三歲中了秀才,中探花那年也不過十九歲,兩個孩子已經十二歲了,現在做準備倒也不算太早。有了這個主意之後,李春燕準備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林如海的靈柩運回蘇州安葬。
按照這個時空的觀念,埋葬死去的父母是子女最重要的任務,甚至有窮人為了這個緣故賣身為奴的。雖說林如海臨終時留下了遺囑,讓孩子們長大之後再將自己運回蘇州下葬,可如果孩子們參加了科舉考試,就難免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既然你們都有能力為自己謀前程了,為什麼你們的父親還沒有入土為安呢?林如海已經去世十年,林家族人沒有理由再以李春燕無力照顧提出“幫忙”,所以他們可以去蘇州了。
李春燕在蘇州見到了林家族人,他們與林如海都已經出了五服。聽說林如海已經在十年前死去,族人們都知道這是防著他們趁機搶奪家產,臉色難免有些不好看。但他們已經沒了爭奪財產的可能,只得做出關心晚輩狀詢問李春燕這些年究竟是如何度過的。李春燕回想了一回,這些年確實很辛苦,但也不算十分艱難。林如海生前已經在各處安排了妥當的人手,只要當家人能壓住場面也就足夠了。
不想族人們聽了李春燕的敘述,都覺得她小小年紀支撐一個家著實不易,很是讚歎了一回。埋葬了林如海之後,族長又將三個孩子記入族譜。寫下兩個男孩子的名字、生辰、嫡庶之後,族長忽然停住了。林家家譜上的輩分是“山明水秀光耀乾坤”,林如海本名林海,正是“氵”字輩,他的子女應該是“秀”字輩。若說女孩子不按家譜取名也是有的,但是沒有理由連庶女的名字都帶了“秀”字,嫡女的名字反倒不依家譜了。
李春燕知道這個緣故,林黛玉的名字是賈敏按照賈家的輩分取的,林如海覺得女孩子不按家譜取名也是有的,便沒有與她爭執,三個庶子女自然不可能再按照賈家的輩分取名,林如海按照林家家譜為他們取名林蘊秀、林藏秀和林萃秀,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荒唐現象。但李春燕不便將賈敏一心向著賈家的事情說與林家族人,只說林黛玉本來是乳名,不過是用慣了罷了,林如海生前曾經為她取名林葆秀。
族長點了點頭,覺得這個解釋還可以接受,提筆在林如海後面寫上“長女林葆秀”五個字。將林葆秀的生辰、事蹟寫罷,及至寫到庶女時,便只寫了“次女”二字,並沒有記下林萃秀的名字。這卻不是嫡庶之別,原來林家家譜上歷來不記載女兒的名字,只寫排行、生辰以及嫁與某地某氏子某的字樣,族長覺得李春燕不嫁撫弟乃是孝義之舉,林家出了孝女是光耀門楣之事,這才破例記下了她的名字。
將蘇州諸事料理完畢,李春燕帶著林蘊秀兄弟回到京城,立即著手準備童子試。功課自然是他們自己複習,但參加童子試需要本地廩生作保,還得同考者五人互結,這些人須得她去找齊。李春燕並沒有問兩兄弟是否願意參加科舉考試,他們的父親是探花,他們自己至少也得中個舉人,才不算辱沒家聲;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有功名意味著能享受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也更容易覓得一門好親事;對於李春燕來說,他們的地位越高,將來就越不敢怠慢她這個姐姐,所以不管是否喜歡,他們都得去考科舉。
林蘊秀兄弟也在積極準備,他們年紀雖然小,卻並非事故人情一概不知,廣明侯府的榮光已經淡去,他們得靠著自己的本事保住家業。沒有嫡子的人家庶子地位高一些,但庶子永遠不等於嫡子,如果身上沒有功名,好人家肯定不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們。沒有好媳婦就不容易教導出好兒子,再多的家產也經不住日日年年的揮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婢生的庶子來說,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李春燕找齊了保人和同時下場的三位考生,林蘊秀和林藏秀一起進了考場。縣試、府試、院試一路考下來,兩兄弟倒是都中了。不過林藏秀得了學政大人的青目,不但成了廩生,還被保舉到國子監讀書,而林蘊秀則只是榜上有名而已。其實按照朝廷的制度,三品官任滿三年,死後可以送一個兒子進國子監讀書,李春燕擔心兩兄弟因為這個緣故生分了,一直沒有張羅這個事情。既然林藏秀不再需要恩蔭,李春燕打發人往有關部門走動了一回,將兩兄弟一齊送進了國子監。
兩兄弟住進了國子監之後便不再日日回家,只留下李春燕與林萃秀兩個在一處相伴。自從唐翰林中了進士之後,林萃秀便不再與兩個異母哥哥一同上學,而是跟著李春燕料理家業,或者出門應酬。林萃秀也到了說親的年紀,雖然有個三品官之女的頭銜,畢竟是庶出,父親又不在了。倒是也有幾個女人看中了林萃秀,不過她們或者家境差了一些,或者兒子不甚出息,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
林蘊秀兄弟十三歲中了秀才,被貼上了“少年有為”的標籤,大大地加重了他們在准岳父們眼裡的分量,但是這對於林萃秀卻沒有什麼的幫助。李春燕沒有向林萃秀隱瞞這些現實問題,雖然可以全權做主,但她還是想尊重林萃秀本人的意願。林萃秀對這樣的現實感到很無奈,卻不得不接受,她只提出了一條:不嫁庶子。李春燕本人能理解她的想法,但是這個條件使她的選擇範圍越發小了。
林黛玉的故事(十二)
如果一個男人手裡有錢,哪怕他已經五十多歲年紀,也不用愁娶不到媳婦,只要當事人自己不介意有個年輕的岳父。如果女人年紀大了,便只剩下被人挑揀和猜疑的份了,所以儘管林蘊秀兄弟比林萃秀大了幾個月,李春燕最著急的還是林萃秀的婚事。可是尋常的富裕人家覺得林家的門第太高,官宦人家又挑剔林萃秀是庶出,豪門望族裡倒是有些旁支子弟,人才出類拔萃的卻很少,李春燕反復斟酌了兩年多,仍然沒有找到合適人選。
連林萃秀自己也有些動搖了,也許不該堅持不嫁庶子,但李春燕並沒有動搖。這個世界裡的媳婦太辛苦了,如果婆婆是丈夫的親生母親,也許丈夫還能在婆婆面前維護一二,如果庶出丈夫自己都無力抵抗婆婆的欺淩,又如何保護媳婦呢?即使林萃秀自己不說,她也不會為她選擇一個庶出的丈夫。最終還是王表哥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向李春燕介紹了一個魯姓同年的兒子,小夥子確實是嫡出,而且家裡沒有婆婆。
李春燕動用手裡掌握的各種關係將這戶人家調查了一回。這位魯老爺本是京兆府人氏,祖父、父親都曾中過進士,做過幾任州縣官,家裡頗有些資產。魯老爺四十多歲上中了進士,外放湖北做了知縣,臨走時只帶了一個妾赴任,將原配和子女留在京師。魯家三公子魯向賢當年十六歲,尚未定親,魯老爺當時與父母說定,由老太爺做主為他選一門親事。不料魯老爺才走了幾個月,魯太太便一病歸西了,魯向賢守了三年喪,上月才除了服,魯老太爺正在為孫子的婚事著急。
魯老爺已經年近五旬,續弦的可能性不高,魯老太太倒是健在,如今已經有七十多歲的年紀,也許魯向賢的媳婦不用像別家媳婦那樣熬幾十年。但魯老太爺帶著妾上任的事情還是讓李春燕很反感,她擔心魯向賢日後也會納妾,中了進士之後也會依樣畫葫蘆。不過這些都是未知的事情,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魯家家聲還好,魯向賢已經中了秀才,目前沒有納妾。從調查結果上看不出什麼明顯的問題,所以李春燕還是拿著這些資料去徵求林萃秀的意見。
林萃秀自己贊成這門婚事,雖然她認同李春燕的分析,可她覺得女人有兒子才有依靠,丈夫的心意是次要的。聽了林萃秀的觀點,李春燕覺得很悲哀。這是一個對女人很不公平的世界,她無力改變這種不公,甚至不能保護她罩了十幾年的林萃秀不受那些苦難。她可以撫養弟妹的名義拒絕婚姻,但是林萃秀只能接受這樣的命運,任憑她有再多的才幹再高的志向,都只能在後宅的妻妾爭鬥中消耗一生。
既然當事人自己同意,林萃秀和魯向賢的婚事便定了下來。魯老太太倒是想儘早迎娶,希望早日抱上曾孫子。李春燕並沒有同意,她說兩個人都年輕,成親太早只怕耽誤魯向賢的學業,等他考一回鄉試之後再完婚也不遲。她覺得林萃秀的年紀有些小,另外她還擔心魯家可能將魯向賢科場失利歸咎于林萃秀,所以乾脆讓魯向賢成婚前先考一回,若是不中也只能說他自己水準不足,以後也怨不到媳婦頭上。
魯老太太原本有些失望,後來想到魯老爺和魯太太新婚時如膠似漆的模樣,轉而贊成李春燕的建議——她一直覺得兒子困頓場屋很大程度上是媳婦的責任。當下雙方一拍即合,將婚期定在兩年之後下一次春闈結束的時候,連魯向賢中舉之後考進士的時間都留了出來。魯老太爺日日督促孫子溫習功課,爭取在下一科金榜題名。努力學習了兩年後,魯向賢和林蘊秀兄弟一起參加了鄉試,結果魯向賢和林藏秀榜上有名。
林蘊秀從小便聽說自己的父親十九歲中了探花,眼見兄弟十六歲中了舉人,妹夫、表哥和兩位先生都是年紀輕輕中了舉人,偏偏自己落了第,傷心的林蘊秀大病了一場。林藏秀雖不好在家裡大肆慶祝,但同年、同門的應酬卻無法推脫,難免時常出門。林蘊秀看在眼裡,心下越發難受,足足在床上躺了兩個月,才漸漸地好轉起來。李春燕想不明白,科場裡有落榜經歷的更多,連四五十歲的童生都不少見,林蘊秀怎麼就鑽了牛角尖呢?
林蘊秀病癒之後,李春燕提出家事繁重,自己實在不勝操勞,叫他回家幫忙。林蘊秀的反應是連姐姐也對他不抱希望了,心裡很是消沉,但他沒有理由拒絕,最終還是離開了國子監。李春燕帶著林蘊秀料理家裡的產業,為林萃秀預備嫁妝,中間頗接觸了一些商賈百姓。這些人聽說林蘊秀有秀才功名,對他很是恭敬。離開了進士出身的祭酒、司業、博士們,林蘊秀髮現秀才在眾人眼裡也是有學問的人,心理壓力漸漸小了許多。
林藏秀打算參加下一年的會試,卻被李春燕阻止了。她覺得林藏秀在京兆府都排在五十名以外,何況全國?即使僥倖考中了,只怕也是三甲同進士。不如繼續複習三年,下一科考個更好的名次,對日後的仕途更有利些。另外她也擔心林藏秀一旦中了進士,林蘊秀才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又要遭受一次毀滅性打擊,不過她並沒有將這個想法說出來。好在前面的一番話已經說服了林藏秀,他放棄了這次春闈。
魯向賢也在這次春闈中落榜,不過婚禮還是按照原定的日期舉行。李春燕按照門戶相當人家嫡女的標準預備了一份嫁妝,將林萃秀嫁給了魯向賢。林萃秀婚後的生活說不上幸福,也說不上不幸福,就像這個世界上所有盲婚啞嫁的夫妻一樣,只是兩個陌生人在搭夥過日子的過程中漸漸熟悉。對於李春燕來說,林蘊秀終究還要準備下一科的鄉試,家裡主要事務仍舊得由她處理,又得撿起撂下的四書五經陪著林蘊秀複習,勞動量大大增加了。
林黛玉的故事(十三)
林萃秀的婚事辦完之後,林藏秀也定了親,未婚妻是趙侍郎的小女兒。趙侍郎就是當年見證了林如海遺囑的趙翰林,他也是林如海生前的好友,不過這樁婚事卻是在趙夫人的堅持下定下來的。趙夫人是從重孫子媳婦做起的,中間受了許多苦楚,不希望自己的女兒也經歷那樣的磨難。她覺得林藏秀出身雖然有欠缺,好在沒有婆婆,雖然長姐如母,畢竟不是母親,沒有讓兄弟媳婦立規矩的道理,也不好向兄弟房裡塞姬妾,所以她有意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林家。
趙侍郎最初不贊成這門婚事,他可以照顧好友的遺孤,但是沒打算搭上自己的小女兒。趙夫人也不好將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所以趙侍郎還是忙著往別處選婿。林藏秀中了舉人之後,趙夫人認為這足以彌補他出身上的缺憾,又將這個主意提了出來。趙侍郎仍舊有些猶豫,舉人畢竟不是進士,少年中舉卻終身不中進士的讀書人也不少見。但趙夫人認為林藏秀即使不能中進士,憑他的家境和長相也不愁沒官做——因為舉人選官就是挑長相。
趙夫人最終說服了自己的丈夫,夫妻取得一致之後,趙夫人在一次私下的會面中向李春燕微露其意。李春燕到趙侍郎家去過多次,見過他的小女兒,人品模樣都不錯,林藏秀本人也同意這門婚事。於是李春燕央了王尚書為媒,定下了這門婚事,雙方議定林藏秀參加了一次會試之後完婚。雙方都是體面人家,訂婚也得鄭重其事。林蘊秀也參與了聘禮的採買選擇,他倒是認真地完成了任務,只是心裡難免有些失落。
其實也有人看中了林蘊秀,畢竟他身上也有功名,還可以繼承一大筆家產,即便稱不上鑽石王老五,也算黃金王老五。當然這些人家不能與趙侍郎相提並論,為了避免刺激林蘊秀,李春燕只作沒有聽懂那些暗示。但是林蘊秀自己還是察覺到了,他心裡很難受。從小跟著唐先生上學的時候,先生就更得意林藏秀,後來換了郭先生也是如此。李春燕總說能中秀才便是有才學的人,但別人都把林蘊秀跟林藏秀對比,都覺得他的能力差了一些。
林蘊秀的心情越來越低落,李春燕看的擔心不已。完成了林藏秀的訂婚事宜之後,她有意地帶著林蘊秀出門,深入市井百姓中間。在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眼裡,秀才便是當世大才子一般,林蘊秀髮現自己的學問似乎並不是很糟糕。經過了一年多的遊歷,林蘊秀才漸漸地調整了心情,重拾了信心。在下一科的京兆府鄉試裡,林蘊秀總算是中了舉人,只是名次排在倒數第九位。
林藏秀在次年的春闈裡中了進士,名次在二甲,也入了翰林院。金榜題名之後又是洞房花燭,一時春風得意。在林藏秀結婚一年後,林蘊秀也提出結婚的要求,甚至看好了新娘的人選,他相中的是同年顧舉人的女兒。顧舉人是個出身貧寒的老書生,年近五旬才中了舉,林蘊秀看中的是她最小的女兒。李春燕調查了一番之後,發現顧舉人父女並沒有什麼劣跡,只是家裡的住宅實在太簡陋,林蘊秀前去拜訪這位年兄的時候偶爾遇見了他的女兒。
李春燕對這樁婚事不滿意,她認為林蘊秀可以說到更好的親事,況且顧家乃是寒門小戶人家,顧氏未必有能力料理這麼大的家業。林蘊秀認為他不精於舉業,很可能會以舉人的身份終老,雖然也有幾戶人家看中了他,可他們未必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顧氏這個屢試不第的窮書生女兒倒不會因此心生怨懟,而他也確實喜歡顧家姑娘。李春燕歎了口氣,該說的她已經說了,既然林蘊秀堅持,那就由他去罷。
顧舉人當然一口答應了這樁婚事,雙方很快辦完了訂婚的程式,迅速舉行了婚禮。顧氏是個淳樸和氣的人,也有些文采,只是在料理家務上遠不如趙氏熟練。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春燕準備指導她一年,等到她能撐起這份家業,林家便可以正式分家。誰知還沒有等到那一天,新的問題就出現了,林蘊秀完婚不到一年,有八位求婚者慕名而來。這些人都是有身份的,最低也是個六品官,甚至還有世襲的三等伯,當然,這些人的後宅裡都是有妾的。
李春燕不勝其煩,她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死了老婆的男人。這些人都說是仰慕林家小姐的德行而來的,但李春燕很明白,如果她沒有那筆豐厚的遺產,沒有廣明侯孫女探花之女的名頭,哪怕她的道德高深十倍,這些人也不會來求婚。雖然知道這些人的目的,李春燕還得和和氣氣地招待那些官媒婆,因為人家是做足了面上的禮數來的,她也得把禮數做足了,不能掃了求婚者的臉面。
但不管有多和氣有多客氣,李春燕到底是拒絕了人家的求婚,這些人的心裡難免有些不爽。可以預料的是,如果李春燕在京師繼續住下去的話,這個人數還會逐漸增加。林藏秀只是一個翰林院的庶起士,雖然有個侍郎岳父,未必能擋得住眾人的暗算。顧氏好歹能將日常事務應付過去了,李春燕不想繼續等下去,向林蘊秀和林藏秀夫妻提出分家,兩對夫妻也同意這個意見。
林如海當年找了七位遺囑見證人,如今兩位已經去世,一位致仕還鄉,兩位在外省為官,只有王尚書和趙侍郎仍在京師。在這兩位證人的見證下,林家的家產分成三份,林蘊秀和林藏秀各得三成。林蘊秀比林藏秀大了五個月,不過他覺得林藏秀中了進士又入了翰林,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所以那所具有象徵意義的舊宅給了林藏秀。李春燕遷入新居之後,立即將分得的產業安排了一番,準備離京遠行。
林黛玉的故事(十四)
李春燕只說想要出門旅行,沒有說為什麼,但這不等於林蘊秀兄弟不明白。林蘊秀很自責,如果他能中了進士,也許姐姐不用躲出家門。林藏秀則堅持說他雖然官職低微,但是有王尚書和趙侍郎兩門高親可以借力,並非任人宰割的魚肉,有能力保護姐姐周全。林萃秀也很傷心,沒有了姐姐,娘家就像不完整了似的。最終李春燕放棄了離家的打算,就算結了仇家,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應付,如果她走了,林蘊秀兄弟不知要有多難受。
日子又過了兩年,三對夫妻都有了孩子,李春燕又拒絕了幾門婚事,林藏秀散了館,做了刑部的主事,林蘊秀和魯向賢還在為科舉考試努力。李春燕以為日子就這麼過下去了,偏偏傳來一條消息,太子妃病重,太醫們認為她時日無多。太子今年還不到四十歲,一旦太子妃薨了,要麼得再娶,要麼將某位良娣扶正。內部消息說太子寵愛一位元姓袁的良娣,但皇帝認為袁良娣的出身太低,不堪母儀天下,打算為太子另擇繼配。
因為太子妃還沒有薨逝,下一任太子妃的遴選工作沒有公開進行,不過有跡象表明林黛玉在候選名單裡。王尚書和趙侍郎的夫人都是有資格進宮朝見皇后的命婦,皇后曾經向她們詳細詢問了林家的故事。雖然皇后只是感歎林黛玉的孝義,不曾提及太子和太子妃,但是還是難免有些猜想。李春燕自己思考了一回,以林家的家世,出一位皇后倒也不奇怪,況且“林黛玉”本人言德容工皆無可挑剔。但這樣註定要受到冷遇的皇后,還是不做也罷。
李春燕決定出門遠行,她準備暫時離開這個國家,等到太子妃人選已經確定之後再回來。她倒不擔心這會連累林蘊秀兄弟,因為太子妃現在還活著,皇室從來沒有說過有意選她為太子妃。林蘊秀兄弟沒有再阻止,他們也覺得這個未來皇后不做也罷。四個人在城外分手,李春燕直奔邊境上的瓜州,想從那裡去車泥國。在去瓜州的路上,李春燕結識了一個帶著一群男性隨從的女人,她是茜香國女王派來朝見的使者。
女大使告訴李春燕,茜香國的風俗與中土不同,那裡的王位歷來母女相傳,只有女人才能做王侯將相。李春燕對此很感興趣,她想到茜香國去看一看。這是個多山的國家,位於車泥國的西南,中間隔著一個烏斯國。到了茜香國之後,李春燕發現使者的話確實沒有誇大,茜香國的女人不論在社會還是在家庭中都受到尊重。李春燕就在這裡住了下來,僕人們不住地往來于中原和茜香國之間,為她帶來京師的消息。
太子妃終於薨逝,皇室選定了一位姓石的姑娘為下一任太子妃。但李春燕不想再回中原定居,她更喜歡可以光明正大做一番事業的茜香國。她為此又回了一趟京城,調整了部分商鋪的經營方向,在瓜州、車泥國和烏斯國置辦了產業,專營跨國貿易。這種貿易很不容易做,因為沿路四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局勢都會影響商路的暢通。好在李春燕得到了茜香國女王的支持,女王陛下與車泥、烏斯兩國的國王有姻親關係,所以商鋪經營狀況良好。
李春燕是被那位女大使引見給女王的,女王覺得她是個有能力的人,時常宣她入宮覲見。得知李春燕仍舊孑然一身,女王賞賜給她五個英俊的小夥子。按照茜香國人的觀念,這是女王陛下的恩典,他們看待這個問題就像中原人看待皇帝向大臣賞賜美女一樣。李春燕知道這個風俗,所以她接了旨謝了恩,將那幾個小夥子留下了。私下裡李春燕還是猶豫了一回,按照她本來世界的觀念,這個事情有些不容易接受,但她最終還是入鄉隨俗,享用了女王的恩典。
給林蘊秀兄弟的信裡當然不能實話實說,李春燕只告訴他們,她已經按照茜香國的習俗結了婚,這樁婚事是女王做的媒。林蘊秀兄弟來信祝賀,還委託夥計們捎來了送給姐夫的禮物,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姐夫居然有五位之多,最小的甚至比他們還小幾歲。李春燕在四十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女孩,李春燕準備把她留在茜香國。但是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李春燕打算將他送回中原。
女兒已經結婚並且出仕之後,李春燕帶著十六歲的兒子和一位丈夫返回了京師,此時距離她第一次離京已經有二十七年。她在林家舊宅見到了林藏秀和趙氏,此時的林藏秀早已不再是小小的刑部主事,已經升了工部尚書。林蘊秀和林萃秀則不在京師,因為林蘊秀和魯向賢也在十多年前中了進士,不過排名都在三甲。現在他們一個在四川做知州,一個在福建做同知,顧氏和林萃秀也帶著子女一同赴任了。
當年那些求婚者也有因病去世的,也有致仕回鄉的,也有丟官罷職的,也有轉了外任的,甚至還有壞了事被斬首被流放的。當然也有兩個還在朝堂為官的,而且官高爵顯,不過他們奈何不得受皇帝信任的林藏秀。皇帝就是當年的太子,他的袁良娣在他登基前去世,不知這件事情是否跟繼配太子妃有關,反正皇帝是這麼認為的。那位太子妃最終沒有登上皇后的寶座,她的娘家也遭了殃。如果當年李春燕沒有離開京師,也許被抄家就是林家,這讓林藏秀始終保持著對皇家的戒備,皇帝反倒更喜歡他的謹慎了。
按照中原的法律,李春燕的兒子算是茜香國人,不過林藏秀為他辦妥了入籍手續。李春燕陪著兒子在京城住了五年,看著兒子考中了秀才,又為他娶了妻,這才動身回到茜香國。林藏秀很不理解,在他看來李春燕應該跟著兒子養老,而不是跟著嫁出去的女兒生活。李春燕則認為,中原是男人的天堂,所以她把兒子送回這裡,茜香國是女人的天堂,所以她和她的女兒會留在那裡終老。
賈元春的故事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為人民服務!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打倒土豪分田地!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堅持改革開放!深入學習三個代表!貪污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計劃生育是我們的基本國策!白求恩是個好大夫!學習雷鋒好榜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反對黨八股!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推翻三座大山!大海航行靠舵手!”
吳桂芹振臂高呼了一回,在牆邊舞蹈起來,院子裡的丫鬟婆子已經見怪不怪,仿佛沒看見一般。院牆外隱隱的有個婆子說道:“方才是大姑娘罷?都這麼久了,怎的還不見好?”又一個婆子說道:“既得了這個病,便是好了也不能進宮伺候皇上了,又不能再許人家,好不好都是一樣的。”在兩個婆子的歎息聲中,吳桂芹運動了一回,出了一身的汗,這才轉身進屋去了。
抱琴早已經備好了洗澡水,吳桂芹將腳上的鞋踢飛,穿著衣裳跳進了浴桶。在浴桶裡將濕衣裳脫了下來,扔到一旁的地上,小丫鬟連忙撿起來抱了出去。抱琴也跟著退了出去,將門掩上,吳桂芹閉上眼睛往桶上一靠,這熱水澡泡得確實很舒服。直到水已經有些涼了,吳桂芹才從桶裡鑽了出來,胡亂地擦了擦身子,將浴桶推翻看著水灑了滿地,這才到裡屋歇息去了。抱琴帶著人收拾殘局,吳桂芹早已鑽進被窩,順手抓了一本書,倒著拿在手裡看了起來。
所有的人都認為賈家的大姑娘瘋了,只有吳桂芹知道,賈元春不是瘋了,而是死了。吳桂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是皇帝同意了賈母和賈政的申請準備將賈元春納入皇宮的時候。在皇帝的旨意到達之前,不知是出於對未來的擔憂還是出於即將平步青雲的得意,賈元春生了一場急病一命嗚呼了。糊裡糊塗地來到這個世界的吳桂芹聽到的第一個消息便是要進宮,她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哪裡知道那些宮廷禮儀制度,只能無奈地裝起了瘋。
吳桂芹不是專業演員,不過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還是挖掘出了不錯的表演天賦,成功地騙過了榮國府上下,也騙過了太醫院的太醫。得知太醫斷定自己是真的發瘋之後,吳桂芹仍然在繼續她的裝瘋行動。確實像那兩個婆子說的,即使吳桂芹現在立即停止裝瘋,她也不可能再被送進宮去了,皇宮裡永遠不可能容留一個有精神病史的人。但是她情願繼續裝瘋,如果不裝瘋的話,她得在賈母、王府人面前殷勤侍奉,做孝女狀,吳桂芹覺得這比裝瘋還難。
明明鬥得跟烏眼雞似的,還得做出一副五好家庭的模樣;明明知道對方人品卑劣,還得做出發自內心尊敬的模樣;明明知道對方想把你推到火坑裡,還得做出感恩戴德的模樣,吳桂芹不是從小在這種環境裡培訓出來的人,她認為自己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比起榮國府主子們的演技來,吳桂芹覺得她演的這出《宇宙鋒》真是小巫見大巫,她甚至覺得如果她以不瘋的狀態出現在這些專業人士面前,用不了兩天就會露餡。
現在賈母和王夫人對她的態度是眼不見心不煩,把她安頓在梨香院裡,衣食月錢倒是一點不缺,其他的便不再過問。在這些親人們眼裡,他們已經為賈元春安排了一條星光大道,她發了瘋是她自己沒福,而不是他們的責任。現在賈元春已經得了皇帝的宣召,即使不進宮也不能另嫁,不能為賈家發揮聯姻的作用,完全沒有了利用價值,她們還盡心盡力地養著這個孩子,已經是無比的寬宏大量了。
榮國府的奴才很有些刁鑽的,看見賈元春瘋了,賈母、王夫人又不過問,便存心怠慢起來。吳桂芹既然裝著瘋,就不可能頭頭是道地跟他們講道理,不過她也自己的辦法,那就是武力解決!雖然賈元春的身體並不是十分強壯,但她是主子,按照這個世界的規則,奴才動手打了主子,不管有多少不得已多少無奈,都是淩遲處死。即使賈母不關心賈元春,她們也不敢還手,因為她們得防著自己的對頭把事情捅出去。
在梨香院裡橫衝直撞了一段日子之後,已經沒有奴才敢欺負吳桂芹了。她覺得目前的生活狀態不錯,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一群人伺候著。丫鬟婆子們已經發現了規律,只要不拿大姑娘的東西,不在她不允許的時候進她的屋子,她就不會動手打人,至於說什麼人閒話,大姑娘倒是從來不制止,也不會追問。現在這些人說閒話的已經不再避諱吳桂芹,但也不會特意到她面前來說什麼,所以她的消息未免還是有些不靈通。
吳桂芹聽見丫鬟們的議論,說林姑娘如何如何。她據此推測賈敏已經死了,林黛玉已經來了榮國府,但她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既然丫鬟們沒有提到薛寶釵,也許薛寶釵還在進京的路上罷。這位林妹妹沒有來拜會她的大表姐,其實這也怨不得她,不但賈迎春、賈探春,連賈元春親自教導的賈寶玉都不曾到梨香院探望他的大姐姐。究竟是他們自己沒有想起還有一位親人,還是賈母、王夫人不准他們過來,吳桂芹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在一處長大的弟弟妹妹都沒來,怎麼能單怨林黛玉呢?也許賈母和王夫人就沒有告訴她,家裡還有麼一位大姐姐。當然吳桂芹也不準備跑出梨香院去看林黛玉,她現在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顧不得去參觀這些紅樓人物。吳桂芹準備逃離賈家,不過在這之前她的學會這個世界的生活技能,這個世界跟她本來的世界相差太大了,她原來學的東西基本上都用不著,這裡用得著的東西她基本上都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