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介紹 作者:劉鶚
本文來自:☆夜玥論壇ק★http://ds-hk.net★ 轉帖請註明出處! 發貼者:
琰容 您是第2863個瀏覽者
此遊記中的主角-老殘,姓鐵,名英,因他欽慕明瓚禪師,故取其性懶而食殘之號懶殘,而自號為補殘。因他好善樂施,為人頗喜稱故人都稱他「老殘」,「老殘」二字,遂便成了他的別號。
劉鶚(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生於江蘇六合,歿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博學多才,他對西方的學問也不會抗拒,並鼓勵「洋為中用」。他對於水利、算學、醫學、金石等科均有涉獵。從他的作品《老殘遊記》開首對黃河結冰的描述,可以看得出當年他對水利及河道工程有過一番深入的研究。他亦曾興辦實業,但對外商多所遷就,「世俗交謫,目為漢奸」。
他的著名作品包括《老殘遊記》及《鐵雲藏龜》。《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最初發表在《繡像小說半月刊》,後因故而止,後重刊於《天津日日新聞》,共二十回,這部小說對當時不少時弊都有很深刻的描述,但有專家認為後半部有偽作的成份。《鐵雲藏龜》是第一部甲骨文集錄,奠定了後來甲骨文研究的基礎。
因為他在作品內利用角式「剛毅」對當時的酷吏剛弼影射,被剛弼設計陷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北京,從俄軍處賤價購買太倉糧轉賣給居民,賑北京饑困,被劾私售倉粟,謫徒新疆烏魯木齊,次年因腦溢血病死異鄉。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人命安和集》、《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等。
劉鶚會撰寫《老殘遊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藥雨為友,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藥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洩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餬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遊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殘遊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內容
老殘遊記並不是一般性的遊記,也不是先確立一個主題而後依主題去發展故事的小說。作者只是藉著遊記,寫他心中所想些的諸多事情。「清官」的草菅人命,殺人如麻,是他憤憤於心、不洩不為快的寫實;反對北拳南革,是他對於朝野上下應該團結對外的政治主張;至於三教合一,則為藉遊記發揮自己之學術思想的見解。他如詩書的評論,音樂的描繪,算數的推演,都是由於作者本身的擅長而所樂道的。總之,在此短短的二十回中,凡政風、人情、世故等大道理很多,俯拾可得。
眼底關河秦社稷,胸中文字魯春秋。 —登太原西城
劉鶚是個很有文學天才的人,他的老殘遊記之所以能受後世的推重,並不在於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他無論寫人寫景,都別具匠心,另鑄新辭,一掃陳腔濫調,這是此書最成功的地方,胡適推崇為前無古人。其中有許多極負盛名的文字,茲就其文學技巧分述於下:
景物的描寫:古代的小說家對景物的描寫,大半都只套用三兩句雅美的成語,作籠統浮泛的點綴一下而已。老殘遊記卻能一反陋習,而以白描的功夫,作實地的描繪,給人如身臨其境、目睹其景。在他的筆下,所謂「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景緻,因而聞名天下。
老殘遊記是部反映時代的小說,是有所為而創作的小說,所以作者對於景物的處理,有時很巧妙地把讀者正在為那迷人的風景而陶醉時,輕輕的拉回現實。如第二章作者先述一大段美麗的景物後,接著說,鵲華橋畔的藍呢小轎,把街上一個五六歲不知迴避的孩子碰倒。只因這一筆,卻使讀者猛然醒悟:這美麗的土地,原來不是人間天堂。作者處理這種詼諧而又帶有諷刺的事件,敘述得十分容易而巧妙。
人物的描寫:書中有幾個生動的人物,其中對玉賢和剛弼陰毒冷酷的面貌的刻畫最為深入。而對於嶼姑、逸雲、黃龍子幾個人物的塑造,後人都以為刻畫的並不成功,缺乏鮮活的生命。事實如此,不過作者的用心不在此,而是在藉這些人物發表自己的思想與見解。
對人物型態的刻畫,在他之前,雖已有水滸、三國等書為其先河;但老殘遊記的人物典型,確有其不同的風味;而且老殘遊記裡,也更進一步作了不少內在的探討。作者對娼妓的描寫,本不想著筆於翠花、翠環的身上,而是想藉此來議論文人無行,文格墮落的事實;但是卻因它的出現,才使我們在我國文學作品裡看到了對比較下等的妓女有著較真實和同情心的描寫,確確實實的為這種女子訴出心曲。這是我國文學對人性尊嚴之重視的一個起點。
音樂的描寫:音樂本是訴之於耳的藝術,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很難用文字來表現;可是劉鶚卻有表現音樂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書一段,最令人激賞,作者應用了具體可見的形相,來形容
聽覺方聞的樂音,實不下于于象徵主義感覺錯綜的手法。胡適即曾稱讚他用了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是很大的嚐試,他說:「劉鶚先生在這一段裡連用了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這一次的嚐試總算是很成功的了。」
作者對音樂本就有所偏好,也頗有音樂的修養,所以在書中寫音樂的文字不少。他如第十章對琴瑟罄角絃鈴等各種樂音的描寫,皆非外行人所能達到的。我們除了佩服作者描寫音樂的技巧之外,又可以藉著這些文字瞭解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人們的悠閒、樂天、安命與知足的生命情調。
老殘遊記是一本寫實主義的小說,但中間也夾雜些浪漫主已的色彩。而書中最受世人貶詞的,就是對賈家十三條生命的處理,居然死而復活,實在太離奇了。正因這種超自然的色彩,致而破壞了寫實局面的統一。不過作者會如此處理,可能是由於他的大成思想,不忍讓這些小民無辜死去,亦或隱喻他雖然只是個搖串鈴的江湖郎中;但他的志向,並非只要醫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醫好國家的政治病。
「明湖居聽書」與「黃河結冰記」
在老殘遊記當中,以「明湖居聽書」,還有「黃河結冰記」,這兩段風景跟人物的描寫,最受世人好評。一場山東姑娘的說書表演,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簡直是出神入化的藝術。他形容聽到了高音轉折,就彷彿是攀越了一層又一層的高山,聽了使人五臟六腑都好像是被熨斗熨過一樣,無一處不暢快。透過他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也可以聽得到那音樂的美妙。
申子平在桃花山夜遇猛虎
然而老殘遊記裡面,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作者寄託於情景之中的思想見解,以及憂國憂民的胸懷。例如,在第八回寫申子平在桃花山夜遇猛虎的緊張,脫險之後在仙洞當中望月,心境上的轉折,作者分析說:這山不就是剛才來的那座山嗎?這月不就是剛才踏的那月嗎?為什麼來的時候是那樣地陰森慘淡,而此刻山月依然,為什麼卻人心曠神怡呢?原來是因為心情隨著情境改變,所以面對一樣的月光,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展現出作者對「境由心生」的一種領悟。
然而老殘遊記整本書所關心的主題,還是社會的弊病以及國家的命運。所以當老殘在觀賞日出的時候,看到遮蔽太陽的層層烏雲,其實正象徵國家前途障礙的寫照;而治理黃河的潰決,也可以引申為醫國家命脈的傷口。所以說,為病患治病,其實是次要的;為國家把脈問診,醫治社會的病症,這才是老殘最熱衷的工作。
其實以老殘的才幹和治理河患的功勞,應該是有機會求得一官半職的。但是當大官禮聘他出馬的時候,他卻溜之大吉。由此可見,作者有意將老殘塑造成一個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大官的人。但是,他對官場的各種腐敗的現象也作出嚴厲的批評。他認為當時所謂的「清官」,表面上看起來是清廉不貪污,事實上,武斷事情,固執己見,罔故百姓性命。為了做大官,追求個人名聲和政績,往往犧牲弱小,冤枉無辜。同時,因為其極嚴苛,使得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所以,真正的狡猾的兇手反而是逍遙法外。所以作者不得不憤慨發言,斥責所謂清官的可怕跟可恨。
清官玉賢
以書中的一個清官玉賢來說,老殘在旅遊途中,風聞山東巡撫是個清官,整治偷盜罪案,聲名遠播,衙門前的刑具「站籠」總是客滿。然而等到老殘走訪鄉里,才知其實是另有隱情。那就是巡撫為求個人政績,挾著清名,任意犧牲無辜百姓的清白。使得百姓有苦難言,不敢喊冤。連這位酷吏的屬下,也因為懼怕他的嚴苛,有著不知聽令上司,還是為百姓喊冤的矛盾,而向老殘求援。所以作者說,雪地裡的烏鴉尚且比這些百姓幸運,至少這些鳥雀還有言論自由的樂趣。
所以老殘說,無才的人做官還不要緊;有才能的人急於做官,而且是急著要做「大官」,才會做出冤屈百姓,傷天害理的事。所謂的清官,其實就是酷吏的化身,這是老殘一書當中的卓見。因為過去公認所謂的清官為善人,好官。但是老殘指出清官的害人。這是少數能夠點醒政治盲點的人。老殘因為深入鄉里,切實採訪民眾的心聲,不論是客棧的夥計或是街頭的小人物,反而都提供了他追查真相的線索。而老殘不為名利所蒙蔽,不為官場倫理所束縛,反而能夠使他下情上達,對症下藥,懲治酷吏,伸張正義,這也能夠解除百姓的痛苦。
其實老殘不僅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可以說是作者的化身。因為作者劉鶚當過醫生,也曾經治理過黃河,並且秉持中國讀書人的傳統,以天下為己任。他雖然沒有能夠在仕途上貢獻一生,可是卻以文章留名,寫下了中國一本傑出的政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