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其他宗教] ~ 道德經 ~

第七十八章(崇柔)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故聖人云: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
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天下之至弱者,莫過於水.
水之性柔,體水之柔,修道乃得.
天下之至堅剛者,土也;
萬物不能強土,惟水能之.
水之柔,能剋剛,故譬言水也.
水者,人之性.
萬情萬欲,千心千意,性能治之.
性若水,心地清靜;
性若水,形骸隨之.
水能長養萬物,性能收伏身心.
水能滋土,性能固道.
無水土裂,無性道分.
道者,心也.
性不存,心外馳,故分也.
心分,道安在哉?
用心者非道,離心者亦非道,故譬言天下柔弱莫若水.
性非氣質之性,清靜天命,本來之性,故堅強莫如水.
誰能能此水者?
誰能勝此水者?
謂之莫能行,莫能勝.
人若存性,孰能行之,孰能勝之,故柔弱勝剛.
聖人云:柔弱者,社稷之主,天下之王.
社稷:我之身也.
天下:我之形也.
性柔弱,心能和之.
和氣固,氣固道存,道存真心現,真心現,
方知玄裡微妙,如水之川流不息,無風浪靜之謂也.
天下水之柔弱,如性之中和;
水之川流,如性之運;
水之恬淡,如性定而氣固;
水之淵源,如性之默默.
水靜魚潛,性定命伏.
何水無魚,何性離命.
水聚魚藏,性存命固.
如此類推,性命之理畢矣.
故柔弱莫若水,修命莫若性.
命乃人之根,性乃命之苗.
土乃萬物之父,水乃萬物之母.
無父不生,無母不養.
命乃人之父,性乃人之母.
無父不固,無母不成.
水不能離土,性不能離命.
水土滋生萬物,性命煉成汞鉛.
人若體此,道立成矣.

TOP

第七十九章(善捨)

和大怨,
必有餘怨,
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
而不責于人.
有德司契,
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
此章克己修為,篤慎自守,和怨於人,而不自取之也.
和怨於人,必有餘怨,安可為克己篤慎者也.
善修己者,自潛自固,不親於人,如是可以為善矣.
一親於人,則有怨於人,不親則不怨矣.
如是不和大怨,庶可以為善乎.
和者,偏愛也,偏親也.
不偏著中,則無餘怨矣.
是以聖人修己,如此無偏無斜,而執左契,責己而不責於人.
惟有德者,司其契矣.
無德司徹:不與上天同德,故司徹矣,契者,普偏也.
天道無私,普偏而無親;
人道偏倚而親愛,故有餘怨.
人能體天之無親,不偏不倚而執中,常存普偏之心,與天同善矣.
天道無私不親,無餘怨而常善,故常與善人同矣.
道君之意,教人內秉中和,外安磐石,不偏不倚,無愛無親,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故無和大怨而無有餘怨,可以為善,而同天之無親也,惟聖人能司其契者能之.
與天同德矣,故常與善人;
道與天合矣,故無和大怨而無有餘怨者也.
無他,不言不動,無視無聽之謂也.

TOP

第八十章(上國)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此章教人知方所,知運動旋轉之機,毋得空無,方為不死之玄機.
小國者,中之中也.
寡民者,氣之深也.
哭有什伯,非此一處,皆傍門導引之法也,可以一己之功,久必誤矣,
非聖人流傳之法,故而不用,虛裡能見小國,氣靜而知寡民,此至道微妙,非什伯之器.
靜極小國見,氣深先天起,那時方知先天大國,自然玄妙,
運動周流,一竅生百竅,百竅生千竅萬竅,一一貫通,皆成大竅.
此時光照十方,虛無大地,謂之小國寡民.
何必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又何必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遠徙者,存想之功;
何處起,何處凝,謂之遠徙.
著心用意,謂之重死.
使民者,行氣之說也.
人能小國寡民者,雖有三車、三關、度數之說,
無所以意乘而用之:雖有文武甲兵之說,無所以心陳而用之.
修至道者,深其氣,返淳化之風,朴素以復古道,如是清之極、靜之極,
清靜至極,無心自動,無意自行,隨天然,使民復古道,結繩而用之.
結繩者,一團混元之氣也.
清如斯也,靜如斯也,方動自然運動.
運動時,方知其味之甘,其服之美,其居之安,其小國寡民之俗之樂.
鄰國者,我之形也,相望而化為清虛之境也.
雞犬者,我之心意也,相聞而化為太清之地也.
如是安於大定不動,而復返清靜,歸於無始之先,謂之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者,與道合真也.

TOP

第八十一章(廣施)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辦,
辨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此章言聖道無聲無臭,不睹不聞,極矣至矣.
信者,誠也,信於言而不為美.
美者,鮮也,美於言而不為信.
至道少言,至玄寡語,少言寡語,至道立基.
辨者,分剖也.
善者,存道也.
有道之士,不分人我,謂之善者不辨.
能辨別明白者務於外,聰明外用,日耗元精,不能默默自守,為無道之不善者也.
知者,聰明過人.
博覧世事,而不為知道之善者,精神全用於外,不能篤慎固守,於道相離,謂之博者不知.
言其善道者,不睹不聞,無言無動.
那善道底聖人,何嘗存睹之心,雖不睹而實內睹矣;
何嘗存聞之心,雖不聞而實內聞矣;
何嘗存多言之心,雖不言而實有言矣;
何嘗存不動之心,雖不動而實內動矣.
聖人之心,空空洞洞,無毫髮罣慮,心地光明,內外貞白,謂之聖人不積,故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言其不博,不辨、不信,固己.
不博、不辨、不信,故心地不積;
心地不積,故聖人善為道者,故不爭.
不爭纔與天平等,平等纔不分人己,濟利而不害.
吁!聖人之心美矣、善矣、知矣、中和而合道矣.

TOP

發新話題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3 01:31

Powered by Discuz! 6.0.0Licensed © 2001-2014 Comsenz Inc.
頁面執行時間 0.105072 秒, 數據庫查詢 6 次, Gzip 啟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夜玥論壇ק - Archiver - WAP
論壇聲明
本站提供網上自由討論之用,所有個人言論並不代表本站立場,並與本站無關,本站不會對其內容負上任何責任。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權,請立即聯絡我們,我們將立刻從網站上刪除,並向所有持版權者致最深切的歉意。